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72章 战事起;赵瑜弑父登基

大衍启元 第72章 战事起;赵瑜弑父登基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漠北的风沙还沾在甲胄上,五万大军的马蹄声便已震得云梦关下的黄土簌簌作响。孛儿只斤阿勒泰勒住乌骓马,玄黑貂裘的下摆扫过马腹,目光如鹰隼般掠过关墙——那城墙是用云梦山的青石砌的,高三丈有余,箭楼里隐约能看见守军的甲片反光,正是他行军半个月要拿下的“应天府门户”。

身后,儿子孛儿只斤巴图提着鎏金弯刀,少年人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锐气,催马凑到阿勒泰身侧:“父汗,这云梦关看着也不算结实,儿臣带三勇士冲阵,今日就能破了它!”话音刚落,身后三名铁塔般的汉子便上前一步——为首的蒙力克握着丈八铁矛,矛尖沾着沿途的草屑;次者帖木儿挎着双斧,斧刃上的寒光能映出人影;最末的忽必来背着硬弓,箭囊里的狼牙箭整整齐齐码着,三人皆是漠北草原上以一当十的勇士,此刻正盯着云梦关,眼里满是战意。

阿勒泰抬手按住巴图的肩,声音沉得像草原的惊雷:“急什么?云梦关是皇都的必经之路,守军必是精锐。先扎营,明日再探它的虚实。”说罢,他扬手掷出一支狼旗,旗面在风里展开,绣着的苍狼图案猎猎作响。五万大军立刻分作三队,一队搭帐篷,一队埋锅造饭,一队在外围巡逻,动作麻利得没有半分拖沓——半个月的行军,早已让他们习惯了随时备战。

关墙之上,云梦关主将赵承渊正握着腰间的玉带钩,目光紧盯着下方的漠北军。他穿着皇室亲族的银纹甲,甲片上绣着暗金色的“赵”字,虽已是中年,脊背却挺得笔直,像云梦关的青石一样牢靠。“孙副将,”他转头看向身侧的孙毅,“漠北军的阵型你看清楚了?”

孙毅立刻上前一步,左手按在佩剑的剑柄上——那剑鞘上有三道浅痕,是早年守边关时留下的旧伤。他指着漠北军的营地:“将军,漠北军分三队扎营,外围巡逻的骑兵都是精壮,中间的帐篷排列整齐,显然是军纪严明;最麻烦的是那三个铁塔似的汉子,看身形和兵器,想必就是传闻中的漠北三勇士。”

一旁的闫副将闫峰正捧着地图,手指在“云梦关”三个字上轻点:“将军,咱们有三万守军,箭楼有十二座,滚石和火油也备足了。但漠北军有五万,兵力上咱们占劣势,得想个法子以守为攻。”他说话时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连地图上的风沙痕迹都没忽略——那是前几日巡查时,被关墙的风刮上去的。

楼偏将楼辉这时从箭楼跑下来,手里攥着一架破损的弩机:“将军,刚检查完器械,有十架弩机的弓弦松了,我已经让人换了新的。另外,城墙上的滚石堆得够多,只要漠北军敢冲阵,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他说话时带着股子狠劲,袖口还沾着些弩机上的木屑,显然是刚亲手检修完。

钱偏将钱明则提着长枪,从城墙东侧巡过来,声音洪亮:“将军,东侧的守军都到位了,兄弟们都盯着漠北军的营地,连只鸟都飞不过来!方才还抓了个想爬墙的探子,已经押去大牢了!”他的甲胄上沾着些尘土,显然是巡逻时跑得急,连甲带都没系紧。

一直站在角落的欧阳军师欧阳澈这时上前,手里还捏着本翻得卷边的《孙子兵法》,花白的胡须在风里飘着:“将军,漠北军远道而来,粮草必不充裕,咱们只需守住关隘,拖上十日半月,他们自然会退。但要防着他们夜袭——今夜可让钱偏将带一队人,在关墙外的小树林里设伏,若他们来探营,正好给他们个教训。”

赵承渊点头,目光扫过身边的将领们:“欧阳军师说得对。孙副将,你今夜守中军帐,整理军情;闫副将,你盯着粮草和火油的调度,别出纰漏;楼偏将,继续检修器械,明日一早必须让所有弩机都能用;钱偏将,你带五百人去小树林设伏,记住,只探不攻,别中了他们的圈套;我守在城楼上,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遵令!”五人齐声应下,转身便各自行动。孙毅握着剑往中军帐走,脚步沉稳;闫峰捧着地图去了粮草营,边走边跟身后的亲兵交代调度细节;楼辉扛着弩机,往器械库方向跑,还在喊着“把新弓弦都搬出来”;钱明提着长枪,点了五百名精壮的士兵,往关墙外的小树林去,士兵们的甲片碰撞声在夜色里格外清晰;欧阳澈则留在城楼上,陪着赵承渊看着下方的漠北军营,手里的兵书被风翻到了“以逸待劳”那一页。

夜色渐浓,漠北军的营地里亮起了篝火,像星星一样散在关墙下。巴图还在跟三勇士请战,阿勒泰却坐在主营帐里,手里捏着张羊皮地图——那是从漠北到应天府的路线图,云梦关被他用红漆圈了起来。关墙之上,赵承渊握着城垛的青石,指尖能感受到石头的凉意。他知道,今夜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云梦关将是大衍王朝最前线的屏障,而他们这三万守军,必须守住这道门户,不让漠北军前进一步。

漠北军的营地刚飘起自热火锅的辣香,孛儿只斤巴图提着鎏金弯刀巡营回来,一进主营帐就见阿勒泰正捧着盒梅菜扣肉自热米饭,筷子扒得飞快,米粒沾在银纹甲上都不在意。他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把弯刀往帐杆上一靠:“父汗,您倒吃得舒心,就忘了当初换这些东西,沈砚那奸商要了咱们多少血本?”

阿勒泰嚼着米饭,含糊道:“多少?不就是些牛羊铁矿吗,先让我把这口吃完……”

“‘些’?”巴图凑过去,语气里满是心疼,“各两百头牛羊!那可是咱们草原上最壮的肥牛肥羊,还有数万石铁矿,是咱们挖了半年才攒下的!最后还加了四万八千两白银!就换了这些盒装饭、泡面,还有那甜腻的面包!”他说着,拿起袋压缩饼干晃了晃,“您是没看见当时沈砚那模样,笑得眼睛都眯了,我看他就是漫天要价,把咱们当冤大头宰!”

阿勒泰终于放下饭盒,擦了擦嘴,却没接巴图的话,反而拿起旁边的自热火锅,撕开包装倒进水:“你懂什么?行军半个月,要是带的还是冻羊肉、硬奶豆腐,弟兄们早就没力气了。你尝尝这个火锅,比咱们草原的手把肉还够劲,士兵们吃热乎了,明天攻城才有劲。”

正说着,蒙力克掀帘进来,手里捧着碗刚泡好的红烧牛肉面,吸溜了一口:“将军,小王爷,这泡面太香了!比煮了半天的羊肉汤还鲜!”帖木儿也跟着进来,手里捏着根火腿肠,边咬边说:“就是!上次巡逻饿了,掰块烧烤味压缩饼干,比干肉顶饱多了,还不用生火!”

巴图看着他们吃得满足,没好气地哼了声:“你们倒是舒坦,忘了换这些东西时,咱们运了多少车铁矿?四万八千两白银啊,够咱们买多少战马了!”

阿勒泰却笑了,往自热火锅里丢了片木耳:“战马能当饭吃?你以为沈砚真的漫天要价?他给的这些吃食,不用生火,拆开就能热,还能存半个月,比带多少粮草都方便。咱们要是饿着肚子攻城,别说云梦关,恐怕连关墙都摸不到。”他夹起块烫好的肉片,递到巴图面前,“尝尝,就当是给那四万八千两白银找补回来。”

巴图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来放进嘴里。辣香瞬间在嘴里散开,肉片鲜嫩入味,比他想象中好吃得多。他没说话,却默默拿起盒番茄味自热米饭,拆了包装倒进水。

帐外,士兵们的谈笑声混着各种香气飘进来——有的在讨论自热米饭的口味,有的在抢最后一包酸菜泡面,还有的把蜂蜜面包掰成小块,分给身边的弟兄。阿勒泰看着巴图别扭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你啊,就是心疼钱。等破了云梦关,直抵应天府,到时候什么牛羊铁矿没有?现在先让弟兄们吃好,才是正经事。”

巴图没反驳,只是加快了扒饭的速度。而关墙之上,赵承渊望着漠北军营飘来的复杂香气,眉头越皱越紧。欧阳澈捻着胡须,沉声道:“将军,漠北军的粮草怕是不一般,能快速饱腹还能提振士气,咱们夜里必须加派巡逻,绝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赵承渊点了点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剑——他不知道漠北军为这些粮草付出了多少,但他清楚,这云梦关的屏障,绝不能被这些带着香气的“利器”攻破。

州牧府的烛火深夜未熄,沈砚正对着云州十三郡的舆图标注粮草调度,暗卫如影般落在帐内,双手递上密信:“世子,漠北五万大军已抵云梦关,赵承渊率三万守军据关死守。”

沈砚放下狼毫,指尖捻过密信边缘,目光扫过“漠北孛儿只斤阿勒泰、巴图父子”“五万大军”字样时,眼底非但没有忧色,反而掠过一丝淡笑。他将密信平铺在舆图上,指尖点在“云梦关”与“应天府”之间的连线,轻声道:“终于到了。”

帐外传来楚昭雪的脚步声,她见沈砚神色轻松,不由问道:“漠北军抵云梦关,应天府怕是要急了,世子倒不担心?”

“担心什么?”沈砚拿起密信,指尖敲了敲“漠北军携带自热粮草”的批注——那正是之前巴图用牛羊、铁矿、四万八千两白银从他这换走的物资,“赵承渊那三万守军,挡得住吃了热饭、揣着顶饱压缩饼干的漠北军?”他顿了顿,眼底闪过几分算计,“我巴不得阿勒泰能快些破了云梦关,直抵应天府。”

楚昭雪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云州十三郡才刚归顺不久,防务交接、粮草调度都还在理顺,若应天府被漠北军牵制,自顾不暇,便再也没精力对这十三郡的事务指手画脚,沈砚这是借漠北的势,给云州争取稳固的时间。

沈砚似看穿她的心思,又道:“让暗卫再盯紧些,云梦关的战况一日三报。另外,传信给周霆、严沧,让他们加快十三郡的物资清点,顺便加固各郡隘口——别等应天府腾出手来,反倒要咱们分神应付。”

暗卫领命退下,沈砚重新看向舆图,烛火映着他的侧脸,神情沉静却藏着布局的笃定。他想起半月前巴图来镇南关换物资时,那副肉痛却又不得不买的模样,当时便知这些粮草定能助漠北军走得更远。如今漠北军抵云梦关,恰是他等着的局面——应天府乱,则云州十三郡能安心理顺内部;漠北军进,则他能借这段时间,把十三郡的根基彻底扎稳。

“最好能让阿勒泰多撑些时日,”沈砚拿起狼毫,在舆图上“应天府”旁画了个圈,“等十三郡的防务、补给都妥当了,便是应天府想管,也没那个力气了。”

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舆图上,与“云梦关”“应天府”及云州十三郡的标记重叠,像一张悄然铺开的网,正等着漠北的风,吹乱应天府的局。

应天府的长乐宫暖阁里,青瓷茶杯“哐当”砸在锦毯上,滚烫的茶水溅得剥荔枝的妃子手一抖,殷红的果肉滚落在地。赵瑜猛地坐直身子,玄色龙纹常服的袖口扫过案几,将满盘荔枝掀翻,厉喝声劈面砸向妃子:“废物!剥个果子都磨磨蹭蹭,留你何用?”妃子吓得立刻跪伏在地,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连大气都不敢出——这后宫早被他捏在掌心,皇后关在冷宫连月光都见不到,可他的脾气却越来越暴戾,前几日不过是个宫女端错了茶,当场就被拖出去杖毙。

就在这时,内侍跌跌撞撞闯进来,密信在手里抖得像风中残叶:“殿、殿下!漠北五万大军……已、已到云梦关下扎营了!还没攻城,但、但阵仗吓人得很!”

赵瑜霍然起身,一脚踹在内侍胸口,内侍闷哼着撞在廊柱上,嘴角渗出血丝。他几步上前,一把揪过内侍的衣领,将密信夺过来,指节捏得发白:“没攻城你慌什么?一群草原蛮子刚到关下,你就吓得像丧家之犬?本殿连朝堂上那些敢嚼舌根的老东西都杀得干净,还镇不住这点场面?”密信上“云梦关扎营”几个字刺得他眼疼,心里却腾地冒起一股邪火——父皇赵珩病得只剩一口气,每天靠参汤吊着命,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可偏偏占着皇位不放!他早就不甘心只做“代政监国”,后宫占了、朝堂换了,就等着父皇咽气好名正言顺继位,可这漠北军倒先打来了,就算没攻城,传出去也乱人心,要是搞砸了,他这“继位”的名头怕更不稳!

“本殿问你,云梦关的守军是瞎的?三万兵连盯着五万蛮子都做不到?”赵瑜将密信揉成一团砸在内侍脸上,“没用的东西!再敢在本殿面前发抖,直接拖去喂狗!”内侍连滚带爬磕头,额头上满是血污,嘴里只敢重复“殿下饶命”。

“传大臣!半个时辰内,太极殿议事!谁迟到,提头来见!”赵瑜甩袖坐下,一旁的妃子连忙爬起来收拾狼藉,指尖还在发颤。他盯着案上的烛火,心里又恨又急——恨父皇还吊着口气,耽误他名正言顺继位,可他不敢动手,弑父的罪名一旦沾上,就算坐稳了皇位,也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急的是漠北军来得不是时候,他刚把朝堂换成自己人,那些家伙只会磕头说“殿下英明”,连“怎么盯着关下蛮子”“要不要调粮支援”都想不明白,哪懂怎么稳住局面?

没半炷香的功夫,太极殿上挤满了大臣,个个低着头,连呼吸都放轻。户部尚书是他提拔的远房亲戚,此刻搓着手支支吾吾:“殿、殿下,要不……派些兵去云梦关盯着?只是粮草……得从京畿调,可、可怎么调……”

“粮草?”赵瑜打断他,声音里满是嘲讽,“本殿提拔你当尚书,就是让你说‘不知道怎么调’的?之前杀的那些老东西,难道没教过你管粮草?”

兵部侍郎硬着头皮上前,膝盖刚碰到地砖就开始发抖:“殿、殿下,京畿还有两万守军,若调去云梦关外围……可、可京畿空了怎么办?”

“调调调!你倒说怎么调?调走了京畿的兵,要是有人反了,你担得起?”赵瑜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刃架在兵部侍郎的脖子上,寒光映得侍郎脸煞白,“废物!本殿养着你们,就是让你们在这装孙子的?三日!本殿只给三日!要么把漠北蛮子盯死在关下,要么,你全家都去给蛮子当口粮!”

侍郎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臣、臣遵旨!臣一定办到!”

赵瑜收回剑,将剑鞘往案上一砸:“都滚!别在这碍眼!”大臣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了,殿内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他走到龙椅旁,伸手摸了摸冰冷的扶手,眼底闪过一丝狠戾——父皇还得撑着,至少得撑到他把漠北军的事摆平!不然这烂摊子丢过来,他就算继位了,也坐不稳!可一想到那老东西还占着皇位,他又忍不住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不甘心,真不甘心!可他偏偏不敢动那老东西,只能等着,等着那口气咽下去的那天。

“来人!”赵瑜喊来内侍,语气阴鸷,“去太医院传旨,给父皇加三倍参汤!别让他现在咽气,本殿的江山,还轮不到他带着走!”

次日天还没亮透,太极殿的铜钟就敲得急促,大臣们裹着朝服匆匆赶来,靴底踩过冰凉的白玉阶,连呼吸都透着紧张——谁都知道昨日暖阁里的暴怒,没人想撞在赵瑜的火气上。

殿内烛火摇曳,赵瑜坐在龙椅旁的监国宝座上,玄色龙纹常服衬得他脸色愈发阴沉。底下的大臣分成两派:前排是他提拔的庸才,个个缩着脖子不敢抬头;后排站着几位须发斑白的肱骨大臣,吏部尚书魏谦、礼部尚书柳亭,还有致仕后被重新请回的老将军秦峰,三人眉头紧锁,眼底满是忧心。

“殿下,”户部尚书率先开口,声音发颤,“臣、臣查了粮草账册,若要给云梦关增派粮草,需从江南调运,只是……得走半个月水路。”这话等于没说,连他自己都不敢抬头看赵瑜。

赵瑜没理他,手指在扶手上敲得“哒哒”响,目光扫过殿内:“还有谁有话说?没有就散朝,本殿没功夫在这耗着!”

“殿下!”老将军秦峰硬着头皮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声在死寂的殿内格外清晰,“漠北军虽未攻城,却在关下扎营,显然是在探虚实。云梦关守军三万,虽够守城,却缺骑兵支援,臣建议从京畿调五千轻骑,由臣亲自率领,驰援云梦关,一来能稳住守军士气,二来能防漠北军突袭!”

赵瑜抬眼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秦老将军,你致仕三年,怕是忘了战场的规矩?京畿的兵是用来守应天府的,调去云梦关,要是有人趁机作乱,你担得起?”

秦峰急得往前半步:“殿下!京畿有禁军两万,足够镇守!漠北军才是心腹大患,若云梦关破,应天府危在旦夕啊!”

“危在旦夕?”赵瑜猛地拍案,茶杯震得跳起,“本殿看是你老糊涂了!一群草原蛮子,还能翻了天?”他转头看向魏谦,“魏尚书,你怎么说?”

魏谦是出了名的耿直,此刻也顾不得忌讳:“殿下,秦老将军所言极是。此外,臣还有一议——联络云州沈砚。沈砚乃是靖安王沈伯山之子,沈伯山向来心向应天府,沈砚虽占了云州十三郡,却未必会坐视漠北军打进皇都。若能让他出兵牵制漠北军侧翼,云梦关的压力能小大半!”

这话像戳了赵瑜的痛处,他猛地起身,佩剑“呛啷”出鞘,剑刃直指魏谦:“联络沈砚?你糊涂!沈伯山心向应天府,可沈砚呢?他占了云州十三郡,野心昭然若揭,你让他出兵,是想让他趁机吞了京畿的兵?还是想让他看着本殿的笑话?”魏谦吓得脸色发白,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殿下,眼下是生死关头!沈砚若真有二心,早在漠北军来之前就反了,断不会等此刻!”

“够了!”赵瑜一剑劈在案角,木屑飞溅,“你们这些老东西,就会引狼入室!秦峰,你好好在家养老,别再管朝堂事;魏谦,管好你的吏部,再敢提‘联络沈砚’,本殿让你全家陪你一起‘耿直’!”

柳亭还想再说,被魏谦暗暗拉了一把——他知道赵瑜的脾气,再劝下去,只会送了性命。

赵瑜收剑入鞘,目光扫过殿内:“从今日起,云梦关的战报一日三报,由兵部侍郎负责,若有延误,提头来见!散朝!”

大臣们纷纷退下,秦峰、魏谦、柳亭三人走在最后,秦峰叹了口气:“殿下刚愎自用,连沈伯山的面子都不顾,这云梦关……怕是要出事啊。”魏谦摇头:“更怕的是,他眼里只有皇位,连陛下的病都不上心,这江山……”话没说完,便被柳亭打断——宫墙之下,到处都是赵瑜的眼线,哪敢再多说。

三人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太极殿内,赵瑜独自坐在监国宝座上,盯着龙椅的方向,眼底满是戾气。他不是不知道秦峰、魏谦说得对,可他不甘心——不甘心让秦峰抢了军功,不甘心向沈砚低头,更不甘心在父皇咽气前,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来人,”赵瑜喊来内侍,“去太医院,看看父皇今日的参汤喝了没。”他要那老东西活着,却又恨他活着,这矛盾像根刺,扎得他心口发疼,却只能任由这摇摇欲坠的局面,继续往下滑。

赵瑜甩着帘子回长乐宫暖阁时,满殿的熏香都压不住他的火气。刚剥好的荔枝堆在案上,他随手扫落在地,妃子们吓得齐刷刷跪成一排,连大气都不敢喘。他烦躁地踱步,玄色龙纹常服的下摆扫过满地狼藉,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早朝时秦峰、魏谦的话——漠北军压在云梦关,沈砚那边动不得,朝堂上一群废物,连个稳局的法子都想不出,而那老东西还在病榻上吊着口气,碍着他登基的路。

就在这时,柳寂轻手轻脚走了进来,他弓着腰,低眉顺眼地给赵瑜递上杯凉茶,声音压得极低:“殿下,瞧您这气性,仔细伤了身子。”

赵瑜一把挥开茶杯,茶水泼在柳寂的衣袍上,他却连眼皮都没抬:“伤身子?漠北蛮子堵在云梦关,朝堂上一群饭桶,本殿能不气?”

柳寂擦了擦衣襟上的水渍,凑近两步,声音更暗了些:“殿下,眼下这形势,靠等是等不出头的。漠北军一日不撤,应天府就一日不安;陛下一日不死,您这‘监国’的名头就一日落不了实——再拖下去,怕是夜长梦多啊。”

赵瑜的脚步顿住,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你想说什么?”

“臣不敢说,”柳寂故意顿了顿,见赵瑜眼神发狠,才接着道,“只是觉得,与其等陛下‘自然咽气’,不如……让这事儿来得痛快些。”他抬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只要陛下‘走’了,臣立刻就能伪造传位诏书,把您的名字写在最前头。到时候您登基称帝,名正言顺,再下旨调兵去云梦关,谁敢不从?至于那些劝您联络沈砚的老东西,等您坐稳了皇位,要收拾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赵瑜的呼吸猛地一沉,攥紧的拳头指节发白——他不是没动过这心思,可“弑父”两个字像块石头压在心里,他怕落个千古骂名。可柳寂的话又戳中了他的痒处:登基称帝,掌天下权,到时候谁还敢对他指手画脚?

“你疯了?”赵瑜厉喝一声,一脚踹在柳寂膝盖上,“那是父皇!本殿怎么能……”

柳寂“扑通”跪下,却没求饶,反而抬着头,眼神里满是怂恿:“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您忘了雍王和您的那七个弟弟怎么死的?不都是为了这皇位?如今陛下病重,就是最好的时机!再等下去,要是漠北军真破了云梦关,别说皇位,您连命都保不住!”

这话像把刀子扎进赵瑜心里。他想起自己为了夺储,亲手除掉了雍王和七个弟弟,手上早就沾了血,还差这最后一步吗?他盯着柳寂,眼底的犹豫一点点褪去,只剩下贪婪和狠戾:“伪造诏书……你能保证不出错?”

柳寂立刻磕头:“臣早就备好陛下的印玺仿品,诏书的字迹也练了三个月,保证天衣无缝!只要殿下点头,今夜就能成事!”

赵瑜没说话,转身走到窗边,望着冷宫的方向——皇后还被关在那,要是他登基了,第一个就把那女人赐死。他又想起病榻上的父皇,那口气吊着,不过是碍他的事。

“好,”赵瑜的声音冷得像冰,“就按你说的办。但记住,要是出了半点差错,本殿让你全家陪葬!”

柳寂脸上露出狂喜,连忙磕头:“臣遵旨!臣定不辱使命!”

暖阁里的熏香还在飘,妃子们依旧跪着,没人敢抬头。赵瑜望着窗外的宫墙,嘴角勾起一抹狠笑——今夜过后,这大衍江山,就彻底是他的了。

长乐宫偏殿的烛火跳得厉害,把殿内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深夜的寒气裹着药味飘进来,赵瑜踩着厚重的地毯往里走,玄色龙纹常服扫过床脚,惊得守夜的太医猛地抬头。

“都下去。”赵瑜的声音压得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狠戾。太医还想求情——陛下今夜呼吸格外弱,离不得人,可对上赵瑜淬了冰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攥着药箱,跟宫女、太监一起匆匆退出去,殿门“吱呀”一声合上,把最后一点人气也关在了外面。

殿内只剩父子俩。赵瑜走到床边,低头看着床上的皇帝赵珩——曾经威严的帝王,如今枯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脸颊凹陷,皱纹里还沾着药渍,呼吸微弱得像随时会断的线,眼睛半睁着,眼神涣散,连眼前的人都认不清。

赵瑜的拳头攥了又松,指尖泛白。恍惚间,他好像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趴在皇帝膝头,皇帝用带着龙纹扳指的手摸他的头,笑着说“瑜儿将来要做有担当的人”。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柳寂的话、被皇位的诱惑碾得粉碎——有担当?没了皇位,再大的担当都是笑话!他眼底的犹豫飞快褪去,只剩下蚀人的狠厉,伸手就想去探皇帝的鼻息。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动了。枯瘦的手指颤巍巍地抬起来,像是想抓住什么,涣散的眼神慢慢聚焦,落在赵瑜脸上,用尽力气挤出两个字:“瑜……儿?”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像重锤砸在赵瑜心上。

赵瑜的手顿在半空,浑身一僵。他看见皇帝的嘴唇还在动,似乎想再看看他,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里,此刻只有茫然的牵挂,没有半点帝王的威严。有那么一瞬间,他想起大哥和七个弟弟倒在血泊里的样子,想起皇后在冷宫的哭喊声,心脏像被揪了一下——他是不是真的疯了?

可这恍惚只持续了一息。皇位的影子在他脑子里晃得更厉害,漠北军的压力、朝堂的废物、早朝时魏谦的顶撞……所有的烦躁和渴望拧成一股劲,冲散了最后一点柔软。赵瑜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冷下来,猛地俯身,双手死死掐住了皇帝的脖子。

皇帝的眼睛瞬间睁大,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气音,枯瘦的手指抓着赵瑜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肉里。可他太虚弱了,那点力气在赵瑜面前像蝼蚁撼树。赵瑜盯着他的眼睛,看着那里面的牵挂一点点变成恐惧,再变成死寂,手上的力气没松过半分,直到皇帝的手垂下去,身体彻底不动,他才缓缓松开手。

烛火“噼啪”爆了个火星,照亮赵瑜沾着药渍的指尖。他盯着床上再无呼吸的皇帝,没有半分悔意,反而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老东西,终于不再碍着他的路了。

他抬手擦了擦指尖,转身走向殿门,声音恢复了平日的阴鸷:“柳寂,进来。”

柳寂推门进来时,手里还攥着个油布包,见床上的皇帝已然没了气息,脸上没有半分惊讶,反而快步上前,先摸了摸皇帝的颈动脉,确认彻底断气后,才转头对赵瑜躬身:“殿下,事妥了?”

赵瑜没说话,只是走到案边坐下,指尖还残留着掐人时的紧绷感。柳寂也不多问,从油布包里掏出早已备好的传位诏书——黄绸纸面上,仿皇帝笔迹写的“传位于皇次子赵瑜”几个字力透纸背,旁边还留着盖印玺的空白处。他又摸出枚仿制的御玺,蘸了朱砂,稳稳盖在诏书上,红印清晰,看不出半分破绽。

“殿下,”柳寂把诏书递过去,又从怀里摸出个小瓷瓶,“这是太医给陛下开的安神药,加了些料,倒在药碗里,看着就像陛下喝药后‘安详’去的。再让守夜的宫女太监进来‘发现’,没人会怀疑。”

赵瑜接过诏书,指尖扫过黄绸纸面,嘴角的笑意冷得渗人:“做得好。”他抬头看向柳寂,“去把刚才那几个太医、宫女叫进来,就说……父皇病危,让他们进来伺候。”

柳寂应了声,转身出去。没一会儿,太医和宫女太监就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一进门就看见赵瑜坐在案边,手里攥着诏书,而床上的皇帝双目紧闭,早已没了呼吸。太医扑到床边,摸了摸脉,又看了看案上喝剩的药碗,脸色瞬间惨白——那药碗里的药味不对,可他哪敢说?

“陛下……驾崩了。”赵瑜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刻意装出的悲戚,却没半点眼泪,“父皇临终前,留下诏书,传位于本殿。从今日起,本殿便是大衍的新君。”他把诏书展开,亮在众人面前,“谁要是敢质疑,就是对先帝不敬,按谋逆论处!”

宫女太监们吓得“扑通”跪倒,连头都不敢抬。太医攥着药箱,指尖发抖,却只能跟着磕头:“臣……参见新君!”

赵瑜满意地点点头,看向柳寂:“传旨下去,先帝驾崩,举国哀悼三日。三日后,本殿登基称帝。另外,让兵部侍郎立刻调兵,死守云梦关——要是漠北蛮子敢在本殿登基前闹事,就把他们的头砍下来,给先帝殉葬!”

柳寂躬身领旨,转身出去传旨。殿内只剩下赵瑜和满殿的药味、烛火味。他走到床边,低头看着皇帝的尸体,眼神里没有半分父子情分,只有掌控一切的得意——老东西,你挡了本殿这么久,终于还是让本殿坐上了这皇位。

至于漠北军、沈砚、那些不听话的老臣……赵瑜冷笑一声,攥紧了腰间的佩剑。等他登基了,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这大衍江山,以后就是他赵瑜的了,谁都别想抢走!

三日后的应天府,天还没亮,皇城的宫灯就全点了起来,猩红的地毯从承天门一直铺到太极殿的丹陛,两侧站满了披甲的禁卫,枪尖上的寒光映着熹微的晨光。长乐宫的偏殿里,宫女正给赵瑜系十二章纹龙袍的玉带,金线绣的日月星辰在晨光里闪着冷光,珠冠上的九颗东珠垂下来,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压得他脖颈微沉,却让他眼底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陛下,吉时到了。”礼官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带着刻意的恭敬。赵瑜抬手让宫女退下,对着铜镜理了理龙袍的褶皱——镜里的人眉眼间满是戾气,却被龙袍的威严衬得有了几分帝王模样。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殿门,踩着红毯往外走,身后跟着捧着玉玺的柳寂,还有一群低眉顺眼的内侍。

祭天的高台设在皇城东南角,青石板铺就的台上摆着三足青铜鼎,里面盛着牛、羊、豕三牲,香案上的祝文用朱砂写就,字字都是“承天应命,继统大衍”。赵瑜按照礼官的指引,净手、上香、跪拜,三叩九拜时,他能感觉到身后百官的目光,却没半分虔诚——他拜的不是天,是这终于到手的皇位。读祝文时,礼官的声音洪亮,飘在皇城上空,连远处的冷宫都能隐约听见,赵瑜望着天边渐亮的云霞,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

祭天结束,队伍又往太极殿走。编钟和大鼓的声音从殿内传出来,“咚咚”地敲在人心上。赵瑜踏上丹陛,一步步走上高台,在龙椅前站定。柳寂捧着玉玺上前,他伸手接过,冰凉的玉质触到掌心,这才觉得踏实——从今天起,这龙椅,这玉玺,这大衍江山,全是他的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刷刷跪下,衣袍摩擦的声音汇成一片,山呼万岁的喊声震得殿梁都似在发抖。赵瑜坐在龙椅上,俯视着底下黑压压的人头,声音冷得像冰:“平身。”

登基大典刚结束,赵瑜没歇口气,就召来内侍传旨。第一张旨,是尊先帝赵珩为太上皇——“先帝辛劳一生,今驾鹤西去,朕念及父子之情,尊为太上皇,以全孝道,葬于皇陵主峰,配享太庙。”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是掩人耳目,免得有人说他不孝。

第二张旨,却是赐死皇后卫氏。内侍捧着圣旨,声音发颤地念:“查皇后卫氏,在先帝病重期间,私藏巫蛊人偶,人偶之上刻先帝名讳,以针扎心,意图咒杀先帝;更查得卫氏曾遣心腹与已伏诛之雍王赵瑾私通密信,谋图待先帝驾崩后,拥立雍王继位,其心可诛,其罪当赦!今朕登基,念及先帝旧情,赐白绫一条,于冷宫自缢,钦此。”

旨意传到冷宫时,皇后正坐在窗边缝一件小衣——那是先帝年轻时穿的常服,她缝了半年还没完工。听到“巫蛊”“通敌”的罪名,她突然笑了,眼泪却顺着脸颊往下掉:“我与先帝成婚三十年,他病重时我衣不解带伺候,何来咒杀?雍王是他的亲儿子,我又怎会勾结他谋逆?”可她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内侍捧着白绫上前,身后的宫女早已吓得瘫倒在地。皇后望着窗外的宫墙,最后看了一眼那件没缝完的常服,伸手接过了白绫——她知道,赵瑜要的不是真相,是她的命。

次日早朝,太极殿内的气氛比昨日登基时压抑了许多。赵瑜坐在龙椅上,刚要开口说调兵支援云梦关的事,底下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转头看去,是礼部尚书柳亭。这位须发斑白的老臣,往日里虽耿直,却从不敢在朝堂上顶撞,可今日,他手持朝笏,一步步走到殿中,抬头望着赵瑜,眼神里满是悲愤:“陛下,先帝驾崩前夜,臣府中收留了一位从长乐宫偏殿逃出的宫女苏氏。苏氏言,当夜陛下屏退所有守夜之人,独自进入偏殿,半个时辰后方才出来,而陛下离开后不到一炷香,先帝便‘驾崩’;再者,雍王赵瑾与七皇子赵琪等人,死前皆有内侍目睹,陛下曾派人送去‘赏赐’的糕点,而他们吃过糕点后,便暴毙身亡,尸身查验,皆有中毒之兆!陛下,先帝之死疑点重重,雍王与诸皇子之死更是蹊跷,还请陛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话像炸雷一样在殿内响起,百官瞬间炸开了锅,有的低头私语,有的面露惊惧。赵瑜的脸色“唰”地变了,手里的玉圭“啪”地砸在案上:“柳亭!你竟敢编造谣言,污蔑朕弑父杀兄!你可知这是谋逆大罪?”

“谋逆?”柳亭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卷纸,高高举起,“这是苏氏的供词,还有先帝驾崩当夜,太医院值守太医偷偷记下的脉案——先帝死前脉息虽弱,却无暴毙之兆,反而是颈间有隐约指痕!陛下,您敢说这些都是假的吗?您为了皇位,杀手足、弑亲父,残暴不仁,还有何颜面坐在这龙椅上!”

赵瑜气得浑身发抖,眼底的狠戾再也藏不住,猛地拔出腰间佩剑,指着柳亭:“反了!真是反了!来人,把这老东西拿下!”

禁卫们立刻冲上来,扭住柳亭的胳膊。柳亭挣扎着,朝百官喊道:“你们都看见了!这就是你们的新君!一个弑父杀兄的逆子!大衍江山迟早毁在他手里!”

“够了!”赵瑜厉声喝道,剑刃直指柳亭的心口,“柳亭污蔑先帝、诽谤君上,罪连九族!即刻押赴刑场,满门抄斩!谁再敢多言,以同罪论处!”

百官吓得齐刷刷跪下,没人敢再抬头。柳亭被禁卫拖着往外走,嘴里还在喊:“赵瑜!你不得好死!大衍必亡!”声音越来越远,最后被殿外的风声吞没。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赵瑜粗重的呼吸声。他盯着底下瑟瑟发抖的百官,声音冷得像冰:“还有谁有本奏?”

没人敢应声。赵瑜满意地点点头,收起佩剑:“既然没人说话,那就议正事——传朕旨意,命兵部侍郎即刻调京畿两万禁军,驰援云梦关,务必死守!若丢了云梦关,提头来见!”

百官连忙叩首:“臣遵旨!”

赵瑜靠在龙椅上,望着殿外的天空,眼底闪过一丝阴鸷——柳亭死了,皇后死了,先帝也死了,那些敢质疑他的人,都该去死。至于云梦关的漠北军,还有云州的沈砚,只要他坐稳了皇位,迟早有一天,会把他们一个个收拾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