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69章 力战严沧;二人定约

大衍启元 第69章 力战严沧;二人定约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沈砚勒住赤焰火龙驹,玄麟黑铁甲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他抬手按住凤翅冠,声音穿透滩涂的风:“弟兄们!今日比试,赢了输了都有热火锅!铜锅架炭,牛油熬香,肉片管够!打赢了,每人再添一碗酱牛肉,暖透身子回营!”

靖安军阵里爆发出低喝,可刚冲出去,就被望海兵的镇海阵逼得节节后退——望海兵长枪在前排成三列,盾兵紧随其后,楔形阵推进时像块移动的黑铁,枪尖密密麻麻刺来,盾面“砰砰”顶住靖安军的刀。有个年轻士兵想劈开山缝,刚扬起刀,就被两支长枪交叉架住,后面的盾兵趁机一顶,他踉跄着后退,靴底踩进滩涂软泥里,差点摔了跟头。

“稳住!”络腮胡老兵攥着环首刀,抵着身前的长枪,额角青筋蹦起——他能劈开一支枪,却挡不住左右同时刺来的第二支、第三支,身后三个同伴也被圈在阵里,刀光再快也冲不破这铁网似的阵形。严沧在对面看得点头,嘴角勾起笑意:这镇海阵,果然没白练三十年。

就在这时,络腮胡忽然故意卖了个破绽,刀身往下一沉,露出胸口空当。望海阵前排的士兵立刻挺枪直刺,可枪尖刚递到一半,络腮胡猛地旋身,刀背“啪”地拍偏长枪,同时冲斜后方喊:“老陈!”

被唤作“老陈”的瘦小老兵早有准备——他是跟着沈砚查过三郡的斥候,最会钻缝。趁望海兵注意力全在络腮胡身上,他贴着软泥往前窜,像只狸猫似的从两支长枪的间隙钻了过去,盾兵的视线全在正面,竟没察觉他。等望海兵反应过来时,他手里的短刀已经“唰”地挑飞了阵中央旗手的令旗!

令旗“啪嗒”落在泥里,望海阵瞬间乱了半拍——没了旗语指挥,前排的长枪还想往前推,后排的盾兵却慢了半步,楔形阵的尖端正要收圆,右侧却露出个半尺宽的缺口。

“破口!”膀大腰圆的“铁塔”老兵攥着长柄刀,“嘿”地一声喝,刀光劈出个弧线,“咔”地挑开缺口处的两支长枪,硬生生把缝撑到一尺宽。他身后的“瘦猴”老兵立刻跟上,手里短刀飞快划向盾兵的肩甲(没伤人,只是虚晃),盾兵下意识缩肩,缺口又大了几分。

最边上的“双刀李”和“老郑”也动了——两人是多年搭档,一个持双刀左右劈砍,牵制住左侧的望海兵;一个握长枪虚刺,逼得右侧的盾兵不敢补位。六个老兵各司其职,没半句多余的话,却像提前演练过似的,把望海阵的缺口越撑越大。

络腮胡趁机冲进去,刀光一闪挑飞一个望海兵的长枪,那士兵手里没了兵器,顿时僵在原地。其他望海兵见阵形散了,有的想补位,有的想后退,原本整齐的黑铁阵,眨眼间就乱成了散沙。有个望海兵慌得差点把枪戳进同伴的盾面,引得旁边靖安军的士兵忍不住喊:“弟兄们,别慌!”

严沧在马上看得眼睛都直了,手里的镇海偃月刀攥得指节发白——他守了三十年的阵,竟被六个老兵临场搭伙就破了!从络腮胡诱敌,到老陈偷旗,再到铁塔破口、瘦猴牵制,每一步都透着老兵的灵机,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停!”严沧猛地抬手喝止,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哑。望海兵立刻收了手,有的还在捡掉落的长枪;六个靖安军老兵也停了,络腮胡抹了把汗,冲望海兵笑:“承让了,弟兄们!”

严沧勒着马走到沈砚面前,看着他玄麟黑甲上沾的泥点,又看了看那边正拍着望海兵肩膀说话的六个老兵,忽然叹了口气,却笑了:“沈世子,你的兵……是真能打。我这镇海阵,今日算是服了——这场比试,你们赢了。”

沈砚勒住赤焰火龙驹,玄麟黑铁甲上沾的泥点被晨风吹得微微晃动。他先转头扫过身后的靖安军——络腮胡老兵正用袖子擦额角的汗,老陈把挑飞的令旗捡起来攥在手里,士兵们虽喘着气,眼里却亮得很,连握着兵器的手都没松劲。他看着这模样,忽然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却勾起抹笑意,转回头看向严沧,凤翅镏金镋在手里轻轻一扬,镋头凤翅带起阵风。

“严老将军,”沈砚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后辈的恭敬,却也藏着股不服输的锐气,“方才是弟兄们切磋,算一局;可咱俩这当主帅的,还没好好过过招呢——不如就三局两胜,剩下两局,你我亲自来比,如何?”

严沧愣了一下,握着镇海偃月刀的手顿了顿——他原以为比试到这就够了,没想到沈砚还想跟他这个老头子过招。他看向沈砚座下的赤焰火龙驹,又看了看他手里那柄怪异却透着杀伤力的凤翅镏金镋,再想想方才靖安军老兵的灵机应变,心里那点不服老的劲又上来了,眼底瞬间燃起光。

“好!”严沧猛地一拍马背,黑马嘶鸣一声,“我严沧活了六十多年,还没跟你这么大的后辈正经比过——剩下两局,你想比什么?”

“第一局比兵器,就用你我手里的家伙,点到即止;第二局比骑术,绕这滩涂跑一圈,谁先到谁赢。”沈砚笑着说,凤翅镏金镋往泥地上轻轻一点,“老将军要是觉得不公平,规矩你定。”

严沧仰头笑了,笑声里满是爽快:“就按你说的来!我这镇海偃月刀陪了我三十年,倒要看看你这凤翅镏金镋,到底有几分力道!”

滩涂的风忽然大了些,吹得两人的甲胄“哗啦”作响。靖安军和望海兵的士兵们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落在沈砚和严沧身上——一边是玄麟黑甲配赤焰驹,一边是黑甲长刀配黑马,一场主帅间的较量,眼看就要在这片刚结束过士兵切磋的滩涂上,拉开序幕。

严沧勒紧马缰,黑马前蹄狠狠刨了刨滩涂软泥,溅起的泥点沾在黑甲上,倒添了几分悍气。他双手虎口扣住镇海偃月刀的刀柄,旧布缠裹的地方被攥得发紧,刀刃斜斜扬起时,刀背的海浪纹映着晨光,竟像真有海水在刃上流动。“接招!”他低喝一声,声音里还带着年轻时北疆沙场的沉劲,手臂一沉,长刀带着破风的锐响直劈而下——这一刀力道足得吓人,沈砚甚至能听见镋杆先于兵器碰撞前,被刀风扫得发颤的轻响。

沈砚不敢怠慢,凤翅镏金镋横在身前,镋头凤翅堪堪架住刀身,“铛”的一声脆响炸开在滩涂上空。他只觉一股蛮力顺着镋杆撞上来,手臂瞬间麻得像过了电,连肩颈都跟着发僵,座下赤焰火龙驹竟被这力道逼得往后踉跄半步,蹄子在软泥里踩出深深的印子。

没等沈砚揉开发麻的手臂,严沧的第二刀已到了——这刀比头一刀更沉,角度也刁钻,刀刃擦着玄麟甲的边缘,直斩沈砚腰侧。沈砚急忙拧身,凤翅镏金镋斜斜架起,“嗡”的一声闷响,镋杆被压得弯出个细微的弧度,他手背青筋绷得像要裂开,咬着牙才没让镋脱手,后背已惊出一层薄汗,贴在甲片上凉得发紧。

严沧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第三刀来得更快,刀光几乎连成一片虚影,直逼沈砚面门。沈砚这下躲不开硬架,只能双腿夹紧马腹,赤焰火龙驹通灵,猛地往旁跃开半尺,凤翅镏金镋趁势横扫,堪堪擦着刀背划过,却还是被刀风扫得鬓角发疼。他余光瞥见严沧握刀的手稳得没半点晃动,心里暗叹:这老将军的手劲,比年轻小将还狠。

第四刀是压箱底的“镇海斩”!严沧双手将长刀举过头顶,刀身映着阳光,亮得晃眼,往下劈时竟像要把空气都劈开,风声锐得刺耳。沈砚瞳孔一缩,知道躲不过,只能双手握镋,将凤翅镏金镋竖在身前硬接。“铛——”的一声巨响,火星溅得老高,沈砚虎口瞬间传来一阵刺痛,镋杆震得他双臂发麻,连赤焰火龙驹都嘶鸣着往后退了三步,滩涂泥地上留下四个深蹄印。

“呼……”严沧终于喘了口气,握着刀柄的指节泛白,指缝里渗出汗来——这四刀耗了他大半体力,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年轻时连劈十刀都面不改色,现在才四刀,呼吸就乱了节奏。

沈砚揉了揉发麻的手腕,眼里却燃起光。从这时起,他不再只守不攻,凤翅镏金镋开始灵活出击:时而镋头斜挑,想缠住镇海偃月刀的刀身;时而镋尖直刺,逼向严沧持刀的手;偶尔还会用镋杆横扫,打乱严沧的节奏。严沧咬牙应对,可刀速渐渐慢了,原本能轻松劈开的镋杆,现在得攒足力气才能碰开;原本能精准避开的镋尖,现在得靠黑马躲闪才能避开,手臂酸得像灌了铅,每一次兵器碰撞,都要多喘半口气。

两人的马在滩涂上来回周旋,刀光镋影裹着沙尘,马蹄声、兵器碰撞声混在一起,震得周围的野草都在晃。靖安军和望海兵的士兵们全屏住了呼吸,有人攥紧了拳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谁都没想到,一个白发老将,一个年轻主帅,竟能打得这么胶着。

打到后来,严沧的动作越来越慢,脸色也白了些,镇海偃月刀的幅度越来越小,好几次刀穗都被沈砚的镋尖扫到,晃得厉害。他想再劈出一刀,可手臂抬到一半就发沉,只能勉强挡住沈砚的镋。沈砚看出他的窘境,悄悄放慢了进攻节奏,镋尖不再逼得那么近,偶尔还会故意卖个小破绽,给严沧喘息的机会。

又过了一阵,严沧终于抬手,将镇海偃月刀停在半空,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停……我输了。”

沈砚立刻收了镋,勒住赤焰火龙驹,看着严沧额角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流,语气里满是敬重:“老将军,您的刀法还是那么厉害,晚辈只是占了年轻、体力好的便宜。”

严沧终于抬手,将镇海偃月刀停在半空,手腕微微发颤,声音沙哑得像被海风磨过:“比试……我输了。”

沈砚立刻收了凤翅镏金镋,勒住赤焰火龙驹,正要开口,却见严沧忽然攥紧刀柄,刀身重新斜指地面,眼里的疲惫褪去,又燃起了守土的硬气:“可输了比试,不代表我会交出望海。这城我守了三十年,城里的百姓、港口的战船,都是我严家的根——你想拿望海,就得凭真本事来破城,我严沧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死守望海!”

他话音刚落,不等沈砚回应,猛地一夹马腹,黑马嘶鸣一声,掉转方向,往望海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黑甲在晨光里渐渐缩小,只有那柄镇海偃月刀的刀影,还清晰地留在滩涂的视野里,透着股宁死不降的决绝。

沈砚望着严沧远去的背影,玄麟黑铁甲上的泥点被风吹得晃动,他轻轻叹了口气,凤翅镏金镋往泥里一点:“严老将军……倒真是块硬骨头。”

滩涂的风忽然大了些,吹得靖安军和望海兵的甲胄“哗啦”作响,一场比试落幕,可望海城的归属之争,才刚刚开始。

沈砚刚勒住赤焰火龙驹,州牧府门口的灯笼就映亮了台阶下的人影——张清鸢和楚昭雪立在最前,身后是周霆,鬓角染霜却腰杆笔直,腰间佩刀鞘泛着旧光;他身旁跟着三个儿子:大儿子周虎身形沉稳,佩刀悬在腰侧;三儿子周豹、四儿子周雄也紧随其后,手里攥着布巾,像是刚从校场赶来;还有两个身形挺拔的少年站在周霆身侧,是他十九岁的孙子周凌云和十八岁的周凌峰,两人都束着利落的发冠,腰间别着短刀,正目光发亮地盯着赤焰火龙驹的赤红色马鬃。

楚昭雪先跑上前,伸手轻轻拽住他的玄麟黑铁甲,语气急切:“砚哥哥!你跟严老将军比得怎么样?有没有受伤?我看你虎口都红了!”说着就要去碰他的手,眼里藏不住担忧。

张清鸢随后上前,目光扫过他甲胄上的兵器碰撞痕迹,声音沉稳却难掩关切:“沈砚,严沧那边是什么说法?望海的事,他松口了吗?”

沈砚翻身下马,先揉了揉楚昭雪的头顶,再对张清鸢摇头:“严老将军刀法厉害,前几刀压得我几乎招架不住,后来赢了比试,可他说要守着望海,让我凭真本事破城才肯认。”

进了正厅,周霆引着儿子们上前,周虎率先递来一卷城防图:“世子,望海城防是严沧守了半辈子的,城西水门、城北炮台都严实,咱们得先摸准缺口,不能硬来。”周豹在旁补充:“我让人去查探过,望海兵夜里轮守极严,想悄摸进去不容易。”

一旁的周凌峰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的好奇:“世子,您这赤焰火龙驹,跑起来真能追上风?方才在门口看,它的鬃毛映着灯笼光,像燃着的火似的。”周凌云在旁轻拉了下弟弟的衣袖,目光落在沈砚身上,虽没说话,却也带着几分对良驹的向往——他随军历练,总盼着能有一匹这样脚力出众的马。

沈砚笑着看向两人:“这马脚力确实不错,等拿下望海,有空让你们试试它的速度。”说着接过城防图展开,“放心,严沧护着城里百姓,不会让战事祸及他们,咱们不慌,先把城防细节查清楚。”

与此同时,靖安军的军营里早已热闹得掀了顶——跟着去比试的三千老兵刚回营,就被其他弟兄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络腮胡老兵坐在木凳上,边擦佩刀边拍大腿:“你们是没见!世子跟严老将军打了几十回合!那老将军的刀沉得能劈碎石头,最后还是世子扛住了,赢了比试!”

“那世子承诺的火锅还算数不?”有人挤上前追问,眼里亮得发光。另一个老兵笑着扔给他个空纸包:“当然算!世子说了,等拿下望海,咱们连着吃三天火锅,酱牛肉管够!”

这话一落,军营里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周凌云站在人群前排,握着腰间短刀的手紧了紧,眼神坚定——他跟着大军出来,就是想早日能像世子、祖父一样上阵护土,这次拿下望海,他定要好好出力,不辜负随军历练的机会。四万人的喊声撞在营账上,连远处的护城河都似泛起了涟漪,士气像被添了把旺火,烧得滚烫。

严沧驱马回到望海将军府时,府门前的灯笼早亮透了——严夫人领着女眷候在台阶下,手里攥着叠得整齐的热巾帕;三个儿子严启山、严启河、严启海站在庭院里,一身戎装还没卸,靴底沾着城砖的灰;两个侄子严峰、严岳也在,严峰手里还攥着块船板碎片,像是刚从码头赶来;刚及冠的孙子严望最急,见马蹄声近,率先迎了上去,手里的长枪还没来得及放回兵器架。

“爹!您怎么样?”严启山第一个开口,目光落在严沧泛红的虎口上。严夫人已快步上前,把热巾帕递到他手里,声音带着心疼:“跟年轻人较什么劲?守了望海三十年,七十多场水师仗都没累成这样,今天倒让自己汗湿了甲!”旁边的女眷们也围上来,有的要帮他解甲胄系带,有的端来温好的茶水,絮絮地问着有没有受伤。

严沧摆了摆手,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才沉声道:“输了比试,没输气势。沈砚那小子确实有本事,前几刀压不住他,但望海是咱们的根,不能让。”

严启河往前一步:“我们已经加了巡逻,城里街坊都安稳着,不会出乱子。”严启海也接话:“粮库和库房都清点过了,该备的都备足了,能撑得住。”严峰攥紧手里的船板碎片:“码头的战船都检查过,帆和桨没半点问题,只要有动静,水军随时能动。”严岳补充:“器械也都拾掇好了,弩箭和火药都按数放着,用的时候随取随有。”

严望挺了挺腰,握着长枪的手紧了紧:“爷爷,我也准备好了!您教我的枪法,早想试试了,要是沈砚来,我跟他打!”

严沧看着眼前的一家人,从鬓角染霜的儿子,到锐气十足的孙子,再到忙前忙后的女眷,紧绷的脸终于柔和了些。他抬手拍了拍严望的肩膀:“好小子,有严家的骨气。”又转向众人,语气重了几分:“记住,城要守,百姓也不能伤着,粮要给街坊留够,别让他们跟着担惊受怕。”

严夫人见他松了心神,便吩咐女眷:“快去把炖好的参汤端来,再让厨房做些热菜,大家陪老爷子吃口饭,有话慢慢说。”女眷们应声而去,庭院里的灯光映着一家人的身影,没有喧哗,却透着一股拧成一股绳的劲——这望海的城,他们严家守了三十年,往后,还要一起守下去。

严沧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桌上摊着卷泛黄的城防图,指尖反复摩挲着图上“镇海阵”的标记,杯里的热茶凉了大半也没动。昏黄的烛火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半晌才重重叹口气,声音里满是不甘:“不对劲……镇海阵我守了三十年,水师七十多场仗,连蛮族的铁骑都没破过,怎么今天被几个老兵就撕开了口子?”

书房里静得能听见烛花爆裂的声响,严启山、严启河、严启海三兄弟,还有严峰、严岳两个侄子,以及站在最外侧的严望,都围在桌旁,没人先开口——他们都知道,这阵法是父亲(叔叔、爷爷)的心血,今天被破,心里最难受的就是严沧。

还是沉稳的严启山先开口,声音放得轻:“爹,今天我在城上看了,靖安军那几个老兵没按常理来,不是硬冲阵,是先诱敌,再偷旗,最后趁乱破口,全是临场应变,没半点章法可循。”

严启河也点头:“他们配合得太默契了,像一起打了十几年仗似的,咱们的兵按阵形来,反倒被他们钻了空子。”

严峰攥了攥拳,语气里带着些懊恼:“要是在水上,他们绝不敢这么乱冲!可在滩涂地上,咱们的阵形转得慢,才给了他们机会。”严岳也补充:“我后来想了,或许咱们的阵能再调调,把旗手往阵里挪挪,别让他们轻易摸到。”

一直没说话的严望往前站了半步,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锐气:“爷爷!明天我跟巡逻队的兄弟们再练几遍阵,您教我的‘变阵诀’,我都记熟了,下次要是再碰着靖安军,我肯定能守住旗手!”

严沧抬眼看向孙子,又扫过眼前的几个晚辈——儿子们在分析问题,侄子们在想对策,孙子还想着往前冲,心里的闷堵忽然散了些。他抬手敲了敲城防图上的阵法,语气重新硬起来:“你们说得对,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今天破了,明天就改,改到他们再也钻不了空子!”

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镇海偃月刀,刀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望海的城,不是靠一个阵法守的,是靠咱们一家人,靠水师的弟兄们!明天起,启山盯着北港,启河加派巡逻,启海清点器械,严峰、严岳调水军操练,严望跟着我练阵——咱们严家守了三十年的望海,绝不能栽在这!”

烛火摇曳,映着满书房的身影,方才的沉闷一扫而空,只剩下一股重新拧起来的劲。严望看着爷爷挺直的背影,悄悄攥紧了腰间的刀——他一定要学好阵法,帮爷爷守住这望海城。

州牧府的饭厅里,八仙桌擦得锃亮,烛火跳着映在桌角的青瓷瓶上,瓶里插着两枝刚剪的晚香玉,淡香混着逐渐漫开的菜香,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沈砚刚跟周霆聊完望海的城防布局,便起身道“去取些吃食”,指尖在袖中轻动,意识已沉入现代公寓——手机屏幕亮起,点开某团App,指尖飞快下单:香辣小龙虾、蒜香排骨、清蒸鲈鱼、鱼香肉丝、蒜蓉油麦菜、夫妻肺片、酱牛肉、干煸四季豆,最后加一份玉米排骨汤,特意备注“多备碗筷,餐具分开装”。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沈砚回到饭厅时,手边已多了四个印着浅蓝花纹的白色纸袋,袋口漏出的锡箔盒边缘还冒着热气。周虎第一个凑过来,粗粝的手指轻轻戳了戳纸袋:“世子,这是啥?摸着还热乎的。”楚昭雪也踮着脚凑过来,鼻尖动了动,眼睛瞬间亮了:“砚哥哥,好香啊!是肉的香味!”

沈砚笑着把纸袋往桌上一放,先打开最鼓的那个——锡箔盒一掀,红亮的香辣小龙虾立刻露了出来,虾壳裹着油光,撒在上面的白芝麻和葱花沾着热气,麻辣鲜香“轰”地漫满整个屋子。他拿起一只,指尖捏住虾头轻轻一拧,再顺着虾壳缝隙一剥,雪白的虾肉就露了出来,递到楚昭雪面前:“小心烫,剥了壳吃。”楚昭雪咬了一口,辣得轻轻吸气,却又忍不住眯眼:“好辣!但好好吃!比厨房做的辣炒虾鲜多了!”

接着打开第二盒,蒜香排骨躺在浅黄的餐盒里,每块排骨都裹着金黄的蒜香酱汁,肉质炖得软烂,轻轻一咬就脱骨。周凌峰眼疾手快夹了一块,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滴,含糊道:“世子!这排骨也太香了!蒜味一点都不冲,全浸到肉里了!”周凌云也夹了一块,嚼着点头:“比军营里的酱排骨嫩,还不用啃半天骨头。”

清蒸鲈鱼是装在白瓷盘里的,鱼身铺着细姜丝,淡金色的豉油顺着鱼腹流下来,鱼肉雪白得透光。张清鸢夹了一筷,入口是鲜得发甜的嫩,忍不住看向沈砚:“这鱼很新鲜,做法也别致,没有腥味,只有鲜气。”沈砚笑着答:“这鱼得趁鲜蒸,蒸好立刻浇汁,才能保得住嫩劲。”

夫妻肺片装在红漆小碟里,牛舌、牛肚切得薄而匀,裹着透亮的红油,撒着脆生生的花生碎。周霆夹了一筷,辣得额头冒了层细汗,却越嚼越开胃,看向沈砚道:“世子,这凉菜够劲!辣得通透,配饭正好!”旁边的酱牛肉是切好的薄片,纹理像云纹似的清晰,蘸着小碟里的蒜泥醋,周虎嚼着直点头:“这牛肉炖得够透,不塞牙,香味都渗到骨子里了。”

最后端上玉米排骨汤,汤色乳白得像凝了脂,玉米段、胡萝卜块浮在汤里,还带着滚烫的热气。侍女上前给每人盛了一碗,周霆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往四肢漫,又看向沈砚:“世子,你这弄菜的法子倒新奇,又快又鲜,是从哪里学的?”沈砚笑着避开现代的话头,只道:“偶然得的巧法,能快速弄来新鲜吃食,大家不用客气,多吃点。”

饭厅里顿时热闹起来——楚昭雪吃辣了,沈砚赶紧递过温茶;张清鸢怕她呛着,帮她夹了块不辣的鲈鱼;周凌峰和周凌云抢着剥小龙虾,壳堆了小半碟;周霆看着晚辈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嘴角也勾着笑,偶尔夹一筷油麦菜,蒜香混着脆嫩,倒也清爽。烛火映着满桌的菜色,红的虾、白的鱼、黄的排骨、绿的菜,连空气里都飘着暖融融的烟火气,连聊起望海的城防,都少了几分凝重,多了几分踏实——毕竟,能把这样的“新奇美味”随手弄来,众人对沈砚拿下望海,又多了几分底气。

州牧府书房的烛火比饭厅更亮些,青釉笔洗里浸着狼毫,洒金宣纸摊在紫檀木案上。沈砚褪去沾泥的玄麟甲,换了身月白锦袍,指尖捏着墨锭在砚台里缓缓研磨——墨汁细腻地晕开,混着窗外飘来的晚香玉淡香,漫在安静的屋子里。他提笔蘸墨,笔尖轻落纸上,先书“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妆次”,字迹清隽,藏着对家人的惦念。

信中写道:“男砚谨禀:自离靖安,星霜两易。今赖麾下将士用命,次第收复云州之地——上月先下云安、永安、青石、黑石四城,近复取云州主城、南阳郡、临溪郡,南阳关亦随附,合计七郡皆定。靖安军锐气未减,唯望海城严沧凭险固守,今已整饬军备,待破此城,则云州全境可平。届时男当束甲还军,星夜归赴靖安,侍奉双亲晨昏,与长姐薇、小妹玥团聚。临书仓促,惟愿双亲康泰,姊妹安好。男砚顿首。”

刚落“顿首”二字,门外便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张清鸢先轻叩木门,指尖拢着青瓷茶杯的杯沿,指节泛着浅粉,声音比往日柔和些:“沈砚,夜寒风凉,我与昭雪给你送些热茶和披风。”得到回应后推门时,她还下意识垂了垂眸,鬓边碎发扫过肩头,抬手将碎发别到耳后,露出纤细的脖颈,指尖掠过耳坠时,还轻轻顿了顿,带着女儿家的细软。

楚昭雪捧着素色绒面披风跟在后面,脚步轻了些,却还是忍不住先探头:“砚哥哥,你家书快写完啦?”

沈砚放下笔,抬手示意两人落座,目光扫过张清鸢递来的热茶,温声道:“费心了。”张清鸢将茶杯轻放在案角,指尖不经意捻了捻袖口的细梅绣线——那是她前几日补衣时随手绣的,此刻被捻得微微发皱,她才察觉般收回手,轻声道:“方才在院外听将士们说,望海若破,云州其余郡城便无战意,想来你归期不远了。”说罢抬眼,眼尾带着浅淡笑意,没了往日统筹后勤时的利落,睫毛轻颤着,多了几分含蓄。

楚昭雪凑到案边看家书,指着“归赴靖安”四字,语气满是期待:“砚哥哥要回靖安啦?那我能跟你一起去吗?我还想尝尝伯母做的桃花糕呢!”

沈砚笑着揉了揉她的头顶,又看向张清鸢,语气真诚:“望海一破,云州就定了,到时候我便回靖安。你们若愿去,我就邀你们同归——母亲的桃花糕确实做得好,长姐和小妹也盼着认识新朋友,正好带你们看看靖安的春柳。”

张清鸢闻言,嘴角弯得更明显些,垂眸时能看到耳尖泛了点红,轻声应道:“好啊,正好也见识下靖安的风土。”烛火映着三人的身影,晚香玉的淡香混着茶香,连对话都沾了些温软,既有同袍的默契,也藏着女儿家的期许。

沈砚往前挪了挪凳椅,目光先落在楚昭雪泛红的眼角,又转向张清鸢微颤的指尖,语气比烛火更暖,带着十足的笃定:“等回了靖安郡,我就禀明爹娘,风风光光把你俩娶进门,让全郡都知道,你们是我沈砚要护一辈子的人,可好?”

这话落进耳里,楚昭雪攥着披风的手指猛地收紧,先是瞪大了眼,随即脸颊红得能滴出血,眼泪却没忍住滚下来——她赶紧抬手擦掉,声音带着点哭腔却格外清亮:“真……真的?从青狼岭第一次见你,我就想着……要是能一直跟你在一起就好了!”说着,她往前凑了凑,几乎要贴到沈砚身边,眼里满是不敢置信的欢喜。

张清鸢也愣了片刻,耳尖红得透了,她悄悄抬眼看向楚昭雪,两人交换了个眼神——那是多年老友才有的默契,随即她转向沈砚,指尖慢慢松开了皱成一团的袖口,声音轻却清晰:“当初从青云城来找你,就没想过再走。你这话,我等了好久了。”说罢,她嘴角弯起,眼里的浅光比烛火还亮。

沈砚看着两人,心里满得发暖,他先伸手擦掉楚昭雪的泪,又牵住张清鸢微凉的手,将两人的手一起拢在掌心:“以前让你们跟着我吃苦,往后回了靖安,定不让你们受半分委屈。红妆、喜轿,该有的都不会少。”

楚昭雪破涕为笑,用力点头:“我不要别的,只要能跟你和清鸢姐姐一起,就好!”张清鸢也轻轻“嗯”了一声,靠得近了些,能闻到沈砚身上淡淡的墨香——那是家书的味道,也是往后日子的味道。烛火跳动着,将三人的影子映在墙上,缠成一团暖融融的轮廓,望海的战事仿佛都成了背景,此刻满室只有藏不住的心意,和对靖安红妆的盼头。

靖安郡王府的书房里,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摊着郡务文书的紫檀木案上,砚台里的残墨还泛着微光。沈伯山刚用朱笔圈完最后一份粮册,管家便捧着封火漆封口的书信进来:“王爷,云州来的信,是世子亲笔。”

“快拿来。”沈伯山放下笔,指尖捏过信纸——火漆上“沈”字纹清晰,他缓缓拆开,目光扫过字迹,眉头先松了些。苏氏端着杏仁酪走进来,见他神色平和,便轻声问:“砚儿那边还好?没出什么乱子吧?”沈薇扶着母亲的胳膊进来,沈玥也蹦到案边,盯着信纸眼馋:“爹,哥哥是不是要回来了?”

沈伯山看完信,先对苏氏笑道:“放心,这小子把云州七郡都拿下来了,现在就剩望海。”他顿了顿,指尖点了点“严沧固守”几字,语气多了几分感慨:“当年在吏部当侍郎,处理水师政务时,常听闻严沧的名字——是个认死理的守将,守了望海三十年,从不含糊。砚儿要破望海,怕是得费些心思,但他素来懂‘不硬拼’的道理,不会让将士吃亏。”

苏氏接过信纸,看到“待破望海便归靖安”时,眼眶微红:“回来就好,我这就让厨房备着他爱吃的桃花糕,再把他房间的被褥晒一晒。”沈薇凑过来,一眼看到信尾“欲娶昭雪、清鸢归府”的话,忍不住笑:“弟弟倒会藏心事,这两位姑娘的名字,我早听他提过,如今竟要一起娶回来,爹娘该高兴了。”

沈玥立刻拉着沈伯山的衣袖蹦跳:“爹!那哥哥回来要办喜酒吗?我要跟嫂子们玩,还要让哥哥带云州蜜饯!”沈伯山被小女儿逗笑,揉了揉她的头,对苏氏道:“砚儿做事有分寸,既认定了,咱们便按王府规矩备着——红妆、喜帖,都得周全,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

阳光漫过案上的书信,杏仁酪的甜香混着墨香,满室都是暖意。沈伯山将信折好收进锦盒,语气笃定:“砚儿懂安抚百姓、以理服人,严沧虽固执,却也重民生,望海之事,定能稳妥解决。咱们啊,就等着他带着人回来,办场热闹的喜宴。”

靖安郡王府的书房里,阳光虽暖,却驱不散苏氏心头那点绕着儿子的牵挂。她捏着沈砚的书信,指腹反复蹭过“备战望海”“严沧固守”几个字,连信纸边缘都被捻得发皱——方才听沈伯山说“放心”,可她这做母亲的,哪能真放得下心?

“严将军……再怎么懂大义,也是守了三十年的老将啊。”苏氏的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眼神有些发空,仿佛能透过信纸看到云州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砚儿打小就没吃过什么苦,虽现在能领兵了,可真对上严将军,会不会……会不会吃亏?”她说着,指尖忽然凉了下来,下意识攥紧了信纸,连指节都泛了白。

旁边的沈玥还在蹦跳着说“哥哥最厉害”,沈薇见母亲神色不对,赶紧上前扶住她的胳膊:“娘,您别担心,弟弟心思细,又懂安抚人心,不会硬拼的。再说,他身边还有昭雪和清鸢姑娘帮衬呢。”

苏氏却摇了摇头,目光落在案上那碟刚切好的桃花糕馅料上——是她早上特意让厨房准备的,想着沈砚回来就能做,可此刻看着,心里却堵得慌:“你们不知道,他小时候摔破个膝盖都要哭着找娘,现在要去打望海……那城防固得很,万一伤着了可怎么办?”她抬手抹了抹眼角,怕人看见,又赶紧低下头,指尖却不小心碰翻了手边的杏仁酪碗,浅黄的汤汁洒在袖口,她也没心思擦,只愣愣地看着。

沈伯山见状,起身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我知道你担心,可砚儿长大了,有自己的分寸。再说,我已经让管家去打听望海的消息了,一有动静就来报,不会让他出事的。”

苏氏这才缓过神,低头擦着袖口的污渍,声音带着点鼻音:“我知道……可做娘的,哪能不牵挂?我这就去厨房,让他们多炖些鸡汤,再备些滋补的药材,等他回来,好好补补身子——万一瘦了、伤了,可怎么好?”说着,她便拎着裙摆往外走,脚步匆匆,像是多准备一分,心里的担心就能少一分。

沈薇看着母亲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娘还是这样,弟弟都能领兵打仗了,在她眼里还是个需要疼的孩子。”沈伯山却叹了口气,拿起案上的书信重新展开:“这样才好,有娘的牵挂,他在外面才会更小心,更想着回家。”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那封写满战绩的信上,可书房里的暖意,却仿佛都跟着苏氏的脚步,飘向了厨房——那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藏在一碗汤、一块糕里,比任何安慰都更真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