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4章 逃出青阳关;黑影之谜

大衍启元 第4章 逃出青阳关;黑影之谜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沈砚攥着那枚刻着“影”字的黑令牌,几乎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往客栈跑。沿途偶尔能看到巡逻的兵卒,他都借着街巷的拐角躲过去,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像擂鼓——半个时辰,他必须在半个时辰内接走家人。

终于冲到客栈门口,他没敢从正门进,绕到后院,翻过低矮的围墙,正好撞见正在院子里打水的福伯。

“小公子!你没事吧?”福伯看到他满身狼狈,还沾着血迹,吓得手里的水桶都掉了。

“福伯,别声张!”沈砚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快帮我叫醒爹娘和姐姐妹妹,我们必须立刻离开青阳关!”

福伯虽满是疑惑,却也知道事态紧急,连忙跑进房间。不过片刻,沈仲山扶着苏氏,沈薇抱着还没完全清醒的沈玥,匆匆从房间里出来。

“砚儿,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苏氏脸色苍白,拉住沈砚的手,摸到他掌心的冷汗,更是心慌。

“柳承业的人认出我了,现在全城都在搜捕我们。”沈砚语速极快,“我遇到一位壮士相助,他给了我出城的令牌,再晚就来不及了!”

沈仲山脸色骤变,也不再多问,连忙道:“快!我们走!”

一行人悄悄从客栈后院离开,沿着僻静的小巷往城西关卡走。沈砚走在最前面,怀里揣着复合弓,手紧紧攥着那枚黑令牌——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城西关卡前,果然守着不少兵卒,个个神色警惕,对往来行人仔细盘查。沈砚深吸一口气,带着家人走上前。

“站住!通关文牒呢?”守关的校尉拦住他们,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个人。

沈砚没说话,从怀里掏出那枚黑令牌,递了过去。校尉接过令牌,看到上面的“影”字,脸色瞬间变了,原本紧绷的神色也缓和下来,仔细核对了令牌上的纹路后,连忙将令牌还给沈砚,侧身让开道路:“几位请。”

沈砚心里松了口气,连忙带着家人快步通过关卡,不敢有丝毫停留。直到走出青阳关数里,看不到关卡的影子,众人才停下脚步,靠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

“砚儿,那令牌……到底是怎么回事?”沈仲山终于忍不住问,“那位壮士,你认识吗?”

沈砚摇了摇头,眉头紧锁:“我不知道他是谁,他蒙着面,只说让我们尽快离开,还引开了追兵。他的身手很好,杀李大人时,只用了一枚铁镖。”

“李大人?是柳承业的心腹李嵩?”沈仲山脸色一变——他当年在兵部时,与李嵩打过几次交道,那人阴险狡诈,是柳承业的左膀右臂。

“应该是他。”沈砚点头,“我猜,那位壮士要么是柳承业的仇家,要么……是某个暗中与柳承业作对的势力。”

苏氏抱着沈玥,担忧地说:“不管是谁,总归是救了我们。只是我们现在离开青阳关,接下来要去哪里?云州还去吗?”

沈砚沉默片刻,道:“柳承业既然已经知道我们的行踪,云州肯定也不安全了。不如我们先往南走,找个偏僻的小镇暂时落脚,再做打算。”

众人都点头同意——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休息了片刻,一行人继续赶路。沈砚走在最后,回头望了眼青阳关的方向,心里满是疑惑:那黑衣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救自己?那枚刻着“影”字的令牌,又代表着什么势力?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青阳关的一处密室内,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男子正对着一面铜镜,缓缓摘下脸上的面具——露出一张清丽却带着几分英气的脸庞,竟是个女子。她拿起桌上的铁镖,仔细擦拭着上面的血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柳承业,你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而沈砚一行人,还在朝着南方的小镇走去。他们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救援,不仅让他们暂时脱离了危险,也悄然将他们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阴谋之中。那枚小小的黑令牌,像一颗石子,在乱世的洪流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沈砚一行人刚走出青阳关不到十里,关内已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李嵩的尸体被抬回柳府时,柳家三义子差点掀了屋顶。李嵩是柳承业亲自派来的监军,如今死在青阳关,他们三个根本担不起这个责任。柳大公子猛地踹翻桌椅,嘶吼着下令:“搜!全城搜!挖地三尺也要把沈砚和那个刺客找出来!谁敢私藏,满门抄斩!”

兵卒们如狼似虎地冲上街头,踹开商铺的门,翻遍民宅的院,连客栈的柴房、城角的破庙都没放过。原本热闹的市集瞬间空无一人,百姓们躲在家里,听着外面的打砸声和惨叫声,吓得瑟瑟发抖。更乱的是,李嵩带来的亲兵认定是柳家三义子办事不力才让大人遇害,双方在柳府门口吵得面红耳赤,差点拔刀相向,整个青阳关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谁也没注意到,柳府斜对面的酒楼上,一个穿着月白襦裙的女子正凭栏远眺。她卸下了蒙面的黑布,露出一张清丽却带着英气的脸庞,正是张家大小姐——张清鸢。她指尖转着一枚与沈砚手中一模一样的黑令牌,看着下方混乱的场景,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小姐,都按您的吩咐办了,李嵩的亲兵和柳家义子已经快打起来了。”贴身侍女轻声禀报,“只是……您为什么要救沈砚?咱们张家与沈家素无往来。”

张清鸢收回目光,指尖摩挲着令牌上的“影”字,声音清冷:“柳承业把持青阳关,私通朔漠,早就断了我们张家的商路。沈砚是沈仲山的儿子,沈仲山当年就是因弹劾柳承业被贬,咱们和他,算是同仇敌忾。”

她顿了顿,想起刚才在巷子里看到的场景——那个少年明明体力不支,却还攥着武器不肯认输,眼里的韧劲让她想起了当年反抗柳承业压迫的自己。“更何况,留着沈砚,说不定能给柳承业添更多麻烦。”

侍女恍然大悟,又问:“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柳承业肯定会派人来青阳关查李嵩的死。”

“怕什么?”苏清鸢冷笑一声,“我已经让人把李嵩与朔漠商人往来的书信送到了应天府,柳承业现在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管青阳关的事?”

她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再次投向城外的方向:“至于沈砚……他拿着我的令牌,应该能安全离开。若是有缘,说不定以后还能再见。”

此时的沈砚还不知道救自己的是张家大小姐张清鸢,更不知道对方已在青阳关布下了更大的局。他扶着母亲,牵着妹妹,跟着父亲在乡间小路上慢慢前行。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身后青阳关的混乱渐渐远去,但沈砚知道,这只是乱世中的一段小插曲,前路还有更多风雨在等着他们。

乡间小路的泥土沾在鞋上,沈砚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巷子里黑衣人挡在他身前的背影。他攥着那枚刻着“影”字的黑令牌,指尖几乎要将令牌捏变形——恩人杀了李嵩,柳家三义子本就因搜捕他乱作一团,如今更是会把所有怒火撒在恩人身上,万一恩人被抓,后果不堪设想。

“砚儿,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苏氏见他一路沉默,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胳膊。

沈砚猛地回神,勉强扯出个笑容:“没事,娘,就是有点累。”话落,目光却又飘向青阳关的方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若不是自己太弱,连突围都做不到,也不会让恩人冒险;若不是自己执意要去探查柳承业的证据,也不会暴露身份,连累恩人陷入险境。

沈仲山看出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在担心那位壮士,但眼下我们刚逃出青阳关,自身都难保,就算回去也帮不上忙。那位壮士身手不凡,又能拿出通关令牌,想必不是普通人,定有脱身之法。”

道理沈砚都懂,可心里的愧疚却半点没少。他摸了摸怀里的复合弓,又想起空间里的现代物件——这些东西虽能应急,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力量。若他有恩人的身手,若他能更早察觉李嵩的身份,或许就不会陷入这般被动。

“爹,你说得对。”沈砚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眼神却比之前更坚定,“但我不会一直这么弱。以后我会好好练箭,好好磨练自己,下次再遇到危险,我不仅要保护好家人,更要能护住帮过我的人。”

夕阳下,少年的身影虽还显单薄,语气里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沈仲山看着他,眼里露出几分欣慰——经历了青阳关的生死,他的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着,暮色渐渐笼罩下来,远处的村落亮起了零星的灯火。沈砚握紧手中的令牌,在心里默默道:恩人,你一定要平安。今日你救我一命,他日我若有能力,定当报答。

青阳关的暮色比城外来得更沉,张府的密室内,烛火摇曳映着张清鸢冷冽的眉眼。她指尖轻叩桌面,十几名身着玄衣的死士垂首而立,气息凝如寒铁,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你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张清鸢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砚一行人往南去了,你们分三路跟上,明里暗处都要盯紧。”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面前的死士,语气多了几分凝重:“第一,务必护他们周全。柳承业的人肯定会追,遇到危险,不惜代价也要保沈砚性命——他要是死了,柳承业少了个掣肘,咱们的事会更难办。”

一名领头的死士抬首应声:“属下明白,定不让沈公子出事。”

“第二,”张清鸢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巧的木牌,递给那名死士,“记下他们的一举一动,他见了谁、说了什么、甚至对什么东西格外在意,都要一一报给我。不用干涉,只需要观察——我要知道,这个沈砚,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押注。”

死士接过木牌,指尖触到牌面刻着的“张”字,重重点头:“属下遵命,绝不遗漏半点消息。”

张清鸢挥了挥手,十几名死士身形一闪,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瞬间消失在密室之外。她走到窗边,望着城外南方的夜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沈砚眼底的韧劲让她在意,沈仲山的冤屈更是能用来牵制柳承业的关键。

“沈砚,别让我失望。”她轻声呢喃,烛火映在她眼底,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算计,“你的价值,可不止是帮我给柳承业添乱这么简单。”

密室外的风卷着远处兵卒的喧嚣传来,张清鸢却毫不在意——柳家三义子的搜捕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她布下的网,早已朝着沈砚的方向,悄然张开。

三日后,张府密室内,一名死士单膝跪地,将记录沈砚行踪的纸条双手奉上。张清鸢展开纸条,烛火下,一行行字迹清晰明了:“沈砚一行入南河镇,寻得一处民宅暂住。每日清晨出城练箭,弓法日渐精准;午后帮沈仲山整理旧籍,似在查柳承业旧案;夜间常独自静坐,摩挲腰间令牌,似有担忧。”

她指尖划过“练箭”“查旧案”几字,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眼底却没多少波澜,只将纸条揉碎扔进烛火里,看着它化为灰烬,始终没说一句话。

一旁的贴身丫鬟兰心忍不住凑过来,小声吐槽:“小姐,您说这沈公子,是不是太小心了?咱们派了人护着他,他倒好,除了练箭就是待在家里,连镇上的市集都少去,哪像个能成大事的样子?”

兰心跟着张清鸢多年,见惯了主子雷厉风行的手段,再看沈砚这般“安稳”,难免觉得不够果决。

张清鸢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声音依旧清淡:“他刚从青阳关逃出来,谨慎些是好事。若是一到南河镇就四处张扬,反倒不值得我们费心。”

她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继续道:“他练箭,是知道自己不够强;查旧案,是没忘了沈仲山的冤屈;摩挲令牌,是记着恩情——这样有分寸、有韧性的人,才值得等。”

兰心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却也不再多言。她知道,自家小姐看人的眼光,从来不会错。

而此时的南河镇民宅里,沈砚刚练完箭回来,箭袋里的箭矢已少了大半。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院角晾晒的草药——那是他特意去镇上药铺买的,给母亲调理身体用。他不知道,自己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已化作纸条上的字迹,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张清鸢手中。

夜色渐深,沈砚坐在桌前,摊开父亲整理的旧籍,指尖落在“柳承业”三个字上,眼神愈发坚定。他不知道前路还有多少阻碍,却清楚自己必须变强,必须查清真相——不仅为了父亲,也为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恩人。

南河镇的晨光刚漫过巷口,沈砚家的小院就飘出了香气。他从空间里翻出密封的酵母粉,和着面粉揉出蓬松的面团,蒸出一笼雪白的馒头,又用番茄酱和瘦肉末炒了碗酸甜开胃的臊子——这些在现代寻常的吃食,在镇上却新鲜得很。

起初是邻居家的孩子被香味吸引,扒着院门探头探脑。沈砚笑着递过去一个热馒头,孩子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喊大人。没过几日,镇上的人都知道,新来的沈家人会做“外邦吃食”,软乎乎的馒头、酸甜的臊子面,还有能泡水喝的“果干茶”(其实是空间里的葡萄干和山楂干),不仅好吃,还顶饱。

沈砚索性趁着赶集,在镇上摆了个小摊子,卖起了馒头和臊子面。他用料实在,价钱又公道,很快就攒下了口碑。一来二去,竟认识了四个交心的朋友:

一个是镇上铁匠铺的儿子赵虎,身强力壮,性子直爽,见沈砚摆摊时总有人来蹭吃蹭喝,主动过来帮忙维持秩序,后来还帮沈砚把复合弓的箭杆打磨得更趁手;

一个是开书铺的书生林墨,平日里温文尔雅,却对柳承业的恶行早有耳闻,得知沈仲山的冤屈后,主动提出帮沈砚整理旧籍,还从书铺里找出不少关于青阳关的记载;

一个是跑江湖的郎中孙尧,医术不错,见苏氏身子弱,主动上门问诊,还教沈砚辨认草药,后来沈砚空间里的草药,多是靠他帮忙分辨用途;

还有一个是镇上猎户的儿子周磊,从小在山里长大,身手敏捷,知道沈砚想练箭,便带着他去后山找合适的靶场,还教他辨认野兽踪迹,好几次帮沈砚避开了山里的危险。

四人各有本事,却都瞧不上柳承业的霸道,也佩服沈砚的沉稳和义气。一来二去,五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交心兄弟,常聚在沈砚家的小院里,就着馒头和臊子面,聊镇上的事,也聊未来的打算。

“砚哥,你这馒头要是卖到青阳关去,肯定比柳家的粮铺还火!”赵虎啃着馒头,含糊地说。

林墨推了推眼镜(其实是沈砚用空间里的树脂片做的简易老花镜,给林墨看书用),轻声道:“柳家在青阳关把持粮道,要是真去卖,怕是会惹麻烦。不过咱们在镇上攒些人气,倒也能多些消息来源。”

孙尧则帮苏氏把草药包好,笑着补充:“镇上不少人都受过柳家的气,咱们要是能拧成一股劲,以后就算柳家的人找来,也不用怕。”

沈砚看着眼前的兄弟,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在这乱世里,单靠自己和家人远远不够,这些交心的朋友,就是他在南河镇扎下的根。他举起装着果干茶的粗瓷碗,对四人笑道:“以后有我沈砚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兄弟们的。咱们一起在镇上好好过日子,也一起等着,总有一天,能把柳承业的真面目揭开。”

四人齐齐举杯,碗沿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小院里的香气混着笑声飘出巷口,谁也没注意,不远处的茶摊旁,一个玄衣男子将这一幕记在纸上,转身消失在人群里——这张纸条,很快就会送到张清鸢的手中。

张清鸢收到死士送来的纸条时,正对着桌上的“果干茶”和“软馒头”出神——这些吃食她已让厨房仿制过,却总做不出沈砚那股独特的味道,尤其是馒头的蓬松口感,连府里最有经验的厨子都摸不透诀窍。再看到纸条上写着沈砚用“透明薄片”(树脂镜片)帮书生做“视物镜”,还教猎户用“细长铁管”(不锈钢吸管)喝肉汤,她眼底终于多了几分兴味。

“兰心,备车。”张清鸢放下纸条,起身换了身素雅的布裙,又用绢帕将长发束起,褪去了往日的贵气,倒像个走街串巷的寻常商女,“咱们去南河镇,看看这位沈公子,到底还有多少能耐。”

兰心有些担忧:“小姐,您亲自去?万一被认出来……”

“放心。”张清鸢拿起一支普通的银簪别在发间,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我只做个买吃食的客人,不露面,不攀谈,没人会注意。”

两日后,南河镇的市集上,多了个穿着布裙的女子。她站在沈砚的馒头摊前,看着蒸笼里雪白的馒头,又瞧了瞧旁边碗里酸甜的臊子,声音温和:“老板,来两个馒头,一碗臊子面。”

沈砚正忙着给客人装馒头,抬头见是个面生的姑娘,笑着应道:“好嘞,姑娘稍等。”他动作麻利地盛面、装馒头,递过去时还多送了一小碟腌黄瓜:“姑娘第一次来?尝尝这个,解腻。”

张清鸢接过餐盘,找了个角落坐下。她细细尝了口馒头,果然比府里仿制的更松软,臊子的酸甜也恰到好处,连那碟腌黄瓜都带着股清爽的脆劲。目光落在沈砚身上,见他应对客人时从容不迫,偶尔还会跟熟客说笑几句,与死士描述中“谨慎内敛”的模样又多了几分鲜活。

正看着,就见赵虎扛着几根打磨好的木杆过来,大声道:“砚哥,箭杆我给你带来了,这次比上次更直!”沈砚笑着应下,随手从摊位下拿出个“黑色方块”(空间里的橡皮),擦了擦木杆上的墨迹——这一幕落在张清鸢眼里,让她愈发好奇:这沈砚手里,到底还有多少没露出来的“奇特物件”?

待沈砚收摊时,张清鸢已悄悄跟了一段路,看着他和赵虎、林墨几人说说笑笑地往小院走,又看到院门口挂着的“沈记吃食”木牌,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她没再停留,转身对暗处的死士吩咐:“继续盯着,有任何动静,随时禀报。”

马车驶离南河镇时,张清鸢指尖还残留着馒头的麦香。她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沈砚此人,比她想象中更有意思。他手里的“奇特物件”、身边聚集的朋友,还有那份藏在沉稳下的韧性,或许真能成为她对抗柳承业的一枚重要棋子。

而此时的沈砚,刚和兄弟们在小院里坐下,还在笑着说今日遇到个“文静的女客人,吃馒头时格外仔细”,完全没察觉,那位让他印象深刻的“客人”,正是暗中关注他许久的张清鸢。

晚饭后,沈砚送赵虎几人出巷口,转身时总觉得后颈发紧,像有一道目光黏在背上。他不动声色地扫过巷尾的阴影,只有风吹着枯叶打转,什么都没有。

“是我多心了?”沈砚皱了皱眉,回到小院时,特意绕到院后查看——院墙完好,墙角的杂草也没被踩踏过的痕迹。可白天摆摊时,他就隐约觉得有视线落在摊位上,尤其是他从布包里拿橡皮擦箭杆时,那道目光似乎更沉了些。

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摩挲着腰间的“影”字令牌,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会不会是恩人的人?可恩人救了他后便没了消息,若真是恩人派来的,为何不露面?

“砚儿,怎么还不睡?”苏氏端着一盏灯出来,见他对着夜空发愣,轻声问道。

“娘,我没事。”沈砚回过神,接过灯盏,“就是觉得,最近好像总有人在看着咱们。”

苏氏脸色微变,连忙道:“是不是柳家的人找来了?要不咱们还是赶紧离开南河镇吧?”

“应该不是柳家的人。”沈砚摇了摇头,“若是柳家的人,不会只盯着不动手。我猜,或许是……帮过咱们的人。”他没提令牌的事,怕母亲担心。

苏氏还是有些不安,叮嘱道:“那你也得小心,别让人看出咱们的心思。”

沈砚应下,送母亲回房后,又走到院门口,借着月光往巷口望了望。阴影里依旧静悄悄的,可他心里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那道目光没有恶意,更像是在观察。

他回到石凳上,拿起复合弓,搭箭对准院墙上的稻草人。弓弦拉满的瞬间,他忽然朝着巷口的方向虚晃一箭,随即收弓转身,假装回房。暗处,一名玄衣死士刚要记录,见沈砚突然转身,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待确认沈砚没发现异常,才悄悄退远了些。

沈砚靠在房门后,听着巷口的动静渐渐消失,心里有了数:确实有人在盯梢,但对方没打算伤害他。只是这盯梢的人,到底是恩人派来的,还是另有其人?他摸了摸怀里的橡皮,又想起白天那个文静的女客人——总觉得,这两件事之间,似乎藏着某种联系。

夜色渐深,沈砚躺在床上,却没多少睡意。他知道,不管是谁在盯着自己,都不能放松警惕。他必须尽快变强,尽快查清真相,才能真正护住家人和身边的朋友。

第二天市集刚开,沈砚的摊子前就围了不少人。他正忙着给客人装馒头,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温和声音:“老板,还是两个馒头,一碗臊子面。”

沈砚抬头,又是昨天那个穿布裙的姑娘。阳光落在她脸上,勾勒出清秀的眉眼,可当他的目光对上姑娘的眼睛时,心里忽然“咯噔”一下——这双眼睛太特别了,眼尾微微上挑,眼神清亮却藏着几分深不见底的沉静,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来。

“老板?”张清鸢见他愣神,轻轻唤了一声,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哦,好,马上就来。”沈砚回过神,连忙低头盛面,手指却忍不住微微收紧——是错觉吗?还是真的在哪里见过她?他仔细回想,青阳关的巷子里、洛城的市集上,甚至是逃亡路上遇到的人,都没有这样一双眼睛。

张清鸢接过餐盘,依旧坐在角落的位置。她一边吃面,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沈砚——见他时不时往自己这边看,却又很快移开目光,显然是在疑惑她的身份,却又不敢贸然询问。

这时,林墨拿着几本书走过来,笑着对沈砚道:“砚哥,我找着几本关于朔漠的旧书,咱们晚上一起看看。”他说话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张清鸢,随即又落回沈砚身上,没多在意。

张清鸢听到“朔漠”二字,眼底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依旧没说话,安静地吃完面,起身付了钱,对沈砚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市集。

沈砚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的疑惑更重了。他问林墨:“你刚才看到那个姑娘了吗?有没有觉得她的眼睛很特别?”

林墨想了想,摇了摇头:“没太注意,就是个普通的客人吧?怎么了,砚哥,你认识她?”

“不认识,”沈砚皱着眉,“但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她的眼睛,很熟悉。”

一旁的周磊凑过来,打趣道:“砚哥,你该不会是看上人家姑娘了吧?”

沈砚瞪了他一眼,没接话,心里却依旧在想那双眼睛——到底在哪里见过?是恩人吗?可恩人当时蒙着面,他只看到过恩人的眼睛……想到这里,沈砚猛地一怔,手里的馒头差点掉在地上——难道,那个救他的黑衣人,就是这个姑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