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33章 两军交战;储君人选

大衍启元 第33章 两军交战;储君人选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黔南关前的黄沙被战火熏得发黑,两军阵列间空出丈余空地,玄甲的萧策与银甲的赵玥遥遥相对,兵刃尚未交锋,气场已在沙尘中碰撞。萧策手提三十七斤玄铁重枪,枪尖斜戳地面,激起细碎沙粒,银甲肩甲还凝着昨夜突袭的血渍,咧嘴一笑时露出两排白牙,语气带着沙场少年的悍勇:“贤王赵玥,敢与本少主一对一见个高低吗?”

赵玥勒马上前,凤翅戟横于胸前,月牙刃在烈阳下泛着冷光,声线沉稳如铁:“正想领教岭南军的枪法。”

话音未落,萧策猛地催马,玄铁重枪如黑龙摆尾,带着呼啸劲风直刺赵玥心口,枪尖划破空气的锐响刺耳。赵玥旋身闪避,凤翅戟顺势上挑,“铛”的一声巨响,火星溅落在两人甲胄上,赵玥双臂发麻,竟被这力道震得后退半步——传闻萧策自幼随军厮杀,枪法里全是不要命的狠劲,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两人立马缠斗起来,枪戟碰撞的脆响震得周遭旌旗猎猎狂舞。萧策的枪法大开大合,重枪横扫时能劈开迎面而来的箭雨,直刺时如惊雷破阵,每一击都带着尸山血海里练出的狠厉;赵玥的戟法则沉稳刁钻,凤翅刃时而勾锁枪杆,时而斜劈要害,防守得密不透风,偶尔反击也精准狠辣。

鏖战近一个时辰,赵玥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砸在马鞍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镇守北境多年,同辈中鲜有对手,可萧策的力道远超预期,每一次碰撞都让他手臂发麻,呼吸渐渐粗重,原本稳如磐石的步伐也悄然慢了半拍。萧策瞧出破绽,重枪突然下沉,枪杆带着劲风砸向赵玥膝盖,赵玥仓促旋身闪避,却没留意后背空门——萧策顺势挺枪,枪尖堪堪擦过他的银甲护心镜,带出一串火星。

“分心了!”萧策的喝声伴着枪风传来。

赵玥心头一凛,正欲回防,却觉胸口发闷,手臂抬起时竟微微发颤。他咬紧牙关,凤翅戟猛地翻转,借着萧策刺枪的力道旋身,月牙刃精准勾住重枪枪杆,同时戟尖如毒蛇出洞直逼对方咽喉,试图用险招扳回劣势。可这招耗力过巨,他旋身落地时,左脚靴底碾过沙尘的痕迹比之前浅了半分,身形晃了晃才稳住。

城头之上,赵烈扶着城垛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泛白。他看清了皇孙喉间起伏的喘息,看清了他手臂的微颤,更看清了萧策眼底一闪而过的笑意——再打下去,玥儿必受重伤!“来人!”赵烈的声音嘶哑却急促,“鸣金收兵!快接应贤王回城!”

黄铜金锣的“哐哐”声瞬间穿透厮杀声,萧策的重枪已逼近赵玥咽喉半寸,闻声猛地收势,枪尖堪堪停在对方甲胄前,带起的劲风扫得赵玥额前发丝乱舞。“王爷,承让了。”萧策挑眉一笑,语气里带着几分张扬。

赵玥撑着凤翅戟勉强站直,喉间涌上一股腥甜,硬生生咽了回去,眼底仍有未散的战意:“改日再决胜负。”禁军早已疾步冲出阵列,护着他转身退回内城,赵烈望着皇孙踉跄的背影,眉头拧成了死结。

次日天未亮,岭南军阵前突然响起震天号角。萧焕立马于将旗之下,银甲染满霜露,佩剑直指内城城头,声如惊雷:“全军听令!云梯营架梯,弓弩手压制,攻城锤撞门——今日起,日夜轮攻,不破外城不休!”

号角声中,岭南军如潮水般涌向黔南关外城。云梯被抬至城墙下,士兵们踩着同伴的肩膀往上攀爬,城头守军扔下滚石火油,惨叫声此起彼伏,玄色军服的士兵不断从云梯上坠落,摔在护城河里溅起暗红水花;弓弩手在阵前列队,箭矢如暴雨般射向城头,压制得守军抬不起头;八牛弩轰击着城墙,每一次撞击都让城砖簌簌发抖,尘土漫天飞扬。

赵烈亲自坐镇城头,挥舞着断剑指挥:“滚石往下砸!火油对准云梯!绝不能让他们爬上来!”守军们忍着饥饿与疲惫,拼尽全力防守,灰色号衣的士兵倒下一批,又有一批补上来,城砖上的血渍越积越厚,渐渐凝成黑褐色。

三天三夜的厮杀从未停歇,黔南关的日光被硝烟染成昏黄。第三日黄昏,一声惊天巨响划破战场——外城东南角的城砖在八牛弩的连续轰击下轰然坍塌,缺口迅速扩大至丈余,岭南军士兵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与守军展开近身厮杀。

“报——王爷!外城东南角塌了!”亲兵浑身是伤,踉跄着跪在赵烈面前,声音嘶哑,“云梯营突破西南角,弓弩手伤亡殆尽,我们守不住了!”

赵烈扶着布满箭孔的城垛,看着缺口处涌入的玄色人影,浑浊的眼眸里满是绝望。他扫过身边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士兵,有的饿得站都站不稳,有的断了手臂仍在挥舞兵器,再看远处岭南军阵前,萧焕依旧挺拔如松,后续兵力源源不断——外城已破,再拼下去就是白白送死。

“传我将令!”赵烈猛地咳嗽一声,喉间溢出血丝,却依旧声音决绝,“所有外城守军立即退守内城!拆了连接内城的吊桥,加固城门,搬上所有滚石火油!从今日起,死守内城,死活不再出战!”

亲兵领命而去,城头上的守军开始有序撤退,互相搀扶着涌向内城城门。内城之中,士兵们正合力撬动沉重的原木横亘在城门后,用铁栓死死固定;伤兵们忍着剧痛搬运磨盘大的滚石,在城头堆叠成防御墙;火油营的士兵将一桶桶火油搬至箭楼,随时准备点燃投掷;负责壕沟的士兵砍断吊桥锁链,“哐当”一声,吊桥坠入壕沟,三道壕沟瞬间成了内城前的天然屏障。

赵烈拄着断剑站在内城城头,看着外城缺口处越来越多的岭南军,看着地上层层叠叠的尸骸,苍老的背影在硝烟中愈发佝偻,却依旧挺直了脊梁。外城的厮杀声渐渐平息,萧焕立马于外城残破的城门处,银甲被血污浸透,目光锐利地望向内城,沉声道:“传令各营,原地休整,明日再议攻内城之事。”

萧策提着染血的玄铁重枪,站在坍塌的城墙缺口处,看着内城紧闭的城门和升起的守旗,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外城已破,黔南关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

外城残破的城门下,萧焕立马而立,银甲上的血污被夜风凝结成暗褐色,目光如鹰隼般扫向内城城头。内城城门紧闭,吊桥早已坠入壕沟,守军只在箭楼后偶尔探出脑袋,连零星的反击都没有——这反常的防守姿态,让萧焕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主帅,”身旁亲兵低声禀报,“方才抓获的内城逃兵招供,黔南关外城失守后,内城粮草只够支撑十日,伤兵无药可治,每日都有不少人饿死、病死。”

萧焕摩挲着腰间剑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赵烈这老狐狸,退守内城死活不出战,分明是想拖延时间,等着应天府的援军送粮来。”他抬眼望向应天府的方向,语气笃定,“黔南关是南境门户,赵珩绝不会坐视不理,援军不出一月必到。”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士兵的欢笑声。萧焕回头,只见岭南军的营寨里,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撕开印着陌生文字的包装,咬着压缩饼干发出清脆声响;有的正用铁碗冲泡着袋装面饼,浓郁的香气漫过营寨,连远处的哨兵都能闻到;伤兵营里,军医正用玻璃瓶里的白色药膏涂抹士兵的伤口,原本需要躺半月的箭伤,三五日便能下地,片状的消炎药更是让感染率骤降。

这些都是萧焕斥重金从沈砚处购得的物资,不用生火做饭,开水一冲就能果腹,药品更是见效奇快。岭南军虽折损七成兵力,却靠着这些补给快速恢复元气,士兵们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全然不惧这场消耗战。

“传我将令!”萧焕转身,声音沉如惊雷,“每日派三股小股兵力,轮流佯攻内城东西北三门,用箭矢和火油骚扰,不让赵烈的人有片刻休整!”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士兵,补充道,“再派斥候紧盯应天府方向,一旦发现援军动向,立刻回报!我们要在援军抵达前,耗光内城最后一丝粮草和士气!”

亲兵领命而去,号角声在夜色中响起,岭南军的火把沿着内城城墙移动,箭矢时不时射向城头,惊得守军一阵慌乱。内城之上,赵烈看着城外晃动的火光,听着士兵们压抑的咳嗽声,浑浊的眼眸里满是焦虑——他能撑到援军来吗?没人知道答案,只知道内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被饥饿和恐惧蚕食。

应天府的秋阳透过奉天殿格窗,金砖地面上的光影却透着几分沉郁。赵珩捏着黔南关的加急文书,指节泛白,正欲开口下旨,阶下突然冲出一道身影,户部尚书周廉扑倒在地,花白的胡须颤抖着:“陛下三思!万万不可啊!”

“放肆!”赵珩眉头一拧,龙袍扫过案几,奏折散落一地,“周廉,你敢阻朕旨意?”

周廉额头抵着金砖,声音带着哭腔:“陛下,非臣敢阻!而是应天府粮库早已空虚!如今库中只剩二十万石粮食,既要供应京畿十万禁军,又要赈济城郊受洪涝的百姓,若再抽调十万石驰援黔南关,不出一月,京畿必生饥荒!”他抬起头,老泪纵横,双手高高举起一本账册,“这是昨夜清点的粮库账目,陛下请看,粮袋都已见底,不少粮囤是空的啊!”

殿内文武百官皆面露惊惧,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谁都清楚粮库紧张,却没人敢在皇帝盛怒时开口。

可赵珩却像是没听见一般,猛地踹翻案几,鎏金茶杯摔在地上碎裂:“黔南关是南境门户!皇叔若败,岭南军直捣应天府,到时候别说粮库,整个大衍都没了!”他目光扫过阶下,眼神狠厉如刀,“朕不管粮库有多少,十万石粮食,三日内必须凑齐!不够就从官宦世家的粮仓里征调!英国公府、卫国公府、礼部尚书府……哪家敢推诿,就以通敌论处,抄家充公!”

周廉浑身一僵,嘴唇哆嗦着还想再劝,却被赵珩冰冷的眼神逼得喉头一哽——他太清楚这位皇帝的性子,刚愎自用,不计后果,当年为扩建章台宫,不顾黄河决堤的灾情横征暴敛,如今更是为救皇叔,要掏空京畿的根基。

旨意一下,应天府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户部差役带着禁军,手持皇帝的金牌,挨家挨户踹开官宦世家的粮仓大门。英国公府内,白发苍苍的英国公拦在粮囤前,气得浑身发抖:“陛下疯了吗?我府中粮库是为供养族中子弟与家丁所用,强行征调,难道要让我英家上下饿死?”

领头的差役面无表情,亮出腰间金牌:“国公爷,陛下有旨,谁敢推诿,以通敌论处。您若再阻拦,休怪我们动手!”话音未落,禁军便上前推开英国公,粗鲁地搬起粮袋,粮食洒了一地,英国公看着被搜刮一空的粮仓,捂着胸口跌坐在地,老泪纵横:“大衍要完了……要完了啊……”

卫国公府、礼部尚书府亦是如此,哭喊声、争执声日夜不绝。有的世家偷偷藏起部分粮食,被禁军搜出后,男丁被押解游街,女眷则吓得瑟瑟发抖。城郊百姓看着差役们搬运粮食的车队,脸上满是恐慌——官宦世家都被征粮,他们这些本就受洪涝影响的百姓,后续的赈济粮怕是彻底没了指望。

深夜,周廉独自来到皇家粮库。月光下,空荡荡的粮仓透着寒意,地面散落着几粒发霉的稻谷。他抚摸着冰冷的粮囤壁,手指微微颤抖,心中满是绝望:“一月……最多一月,京畿就会断粮。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流民四起,再加上禁军因缺粮生乱,内忧外患之下,大衍的江山,怎么撑得住啊……”

他想起白天英国公跌坐在地的模样,想起百姓眼中的恐慌,想起皇帝那道不计后果的旨意,只觉得心口发闷,猛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嘴角竟溢出一丝血迹。“陛下……您这是在亲手挖大衍的根基啊……”周廉望着夜空,月色惨淡,如同大衍王朝的未来。

第三日清晨,南门外,顾安立马于阵前,身后是五万大军与绵延数里的粮车。粮袋上还沾着世家粮仓的尘土,有的甚至印着各家的族徽。他望着城中方向,眼底闪过一丝忧虑——征粮的动静太大,京畿的安稳已被打破,这趟驰援,或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随即他拔出佩刀直指南方:“出发!”

号角声中,大军疾驰而去。而奉天殿内,赵珩看着窗外远去的军影,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毫无所觉——他为救黔南关赌上了京畿的安稳,这道旨意不仅掏空了粮库,更寒了官宦世家的心,也让百姓对王朝失去了信任,一颗致命的种子,已在大衍的土地上悄然生根。

黔南关内城的临时王府营帐,是用破旧的木板和帆布搭成的,寒风从缝隙里钻进来,卷得案上的烛火不停摇晃。帐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与霉味,几名身着锦袍(虽已沾了尘土,却依旧比士兵的号衣精致数倍)的皇子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几碗掺着沙土的稀粥,没人动筷子,脸上满是不耐。

“这是什么东西?”雍王赵瑾皱着眉,用银筷拨了拨碗里的米糠,语气里满是嫌弃,“在应天府,连府里的下人都不吃这种东西!父王也真是,好端端的让我们随军,如今困在这破城里,每日喝稀粥、睡硬板床,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他是长子,自幼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般苦,锦袍的袖口沾了点泥污,都让他下意识地拂了又拂。

坐在一旁的荣王赵琛跟着点头,揉了揉发酸的腰:“大哥说得对,这营帐漏风漏雨,昨夜下了点小雨,被褥全湿了,我一夜没睡好。想想京里的王府,暖炉烧得旺旺的,还有美人抚琴,哪像现在,耳边全是伤兵的惨叫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十皇子康王赵顼年纪小些,性子更娇纵,直接把碗推到一边,嘟着嘴道:“我不管!我要回去!这破地方连块像样的糕点都没有,再待下去,我非得瘦成皮包骨不可!皇叔祖也真是,守不住外城就罢了,连顿饱饭都管不起,援军到底什么时候来啊?”

“别吵了!”十一皇子寿王赵祺压低声音,却难掩烦躁,“小心被皇叔祖听见,少不了一顿骂。但说实话,这日子确实难熬,士兵们一个个饿得站都站不稳,万一岭南军打进来,我们岂不是要成俘虏?”

十二皇子昌王赵翊最是胆小,闻言脸色一白,攥着衣角道:“四哥说得对……我昨夜听士兵说,伤兵都没药治了,好多人都死了……我们会不会也……”

“住口!”帐帘突然被掀开,赵烈拄着断剑走了进来,苍老的脸上满是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扫过几位皇子,“都给本王闭嘴!这里是战场,不是你们的王府!士兵们啃着干硬的麦饼守城头,伤兵们忍着剧痛没半句怨言,你们身为皇子,只知道抱怨?”

几位皇子被他一呵斥,顿时噤声,却没人敢抬头。赵瑾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皇叔祖,我们也不是故意抱怨,实在是这日子太苦了,京里的粮草和援军,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赵烈深吸一口气,胸口传来一阵闷痛,他强压下去,沉声道:“援军已经在路上了,陛下派顾安将军率五万大军,押着十万石粮草赶来,不出十日必到!在此之前,你们若再敢抱怨动摇军心,休怪本王以军法处置!”

说罢,他不再看几位皇子,转身走向帐外——帐内的抱怨声虽停了,可他心里清楚,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根本撑不住多久,他们的不耐与恐惧,比缺粮更让人心烦。寒风刮过脸颊,赵烈望着城头摇曳的守旗,只觉得这十日的等待,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帐帘在身后重重落下,隔绝了帐内隐约的窃窃私语。赵烈拄着断剑站在营帐外,寒风卷着硝烟掠过他花白的鬓发,将破旧的帆布吹得猎猎作响。内城的夜色里,伤兵的呻吟声、士兵加固防御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透着让人窒息的压抑。

他刚要开口,一名亲兵急匆匆奔来,脸上带着久违的喜色:“王爷!好消息!斥候回报,顾安将军的援军日夜未停,已过苍莽山脉,只剩三日路程就能抵达黔南关!”

赵烈浑浊的眼眸骤然亮起,握着断剑的手微微颤抖——三日!只需再撑三日,援军和粮草就到了!他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脊背稍稍松弛,随即又沉声道:“传令下去,加强城头警戒!让士兵们再撑三日,援军一到,咱们就里外夹击,打垮岭南军!”

“是!”亲兵领命而去,脚步声里满是轻快。

赵烈望着南方天际,嘴角终于勾起一丝微弱的笑意,喃喃自语:“玥儿,再等等,援军就来了……”他顿了顿,想起帐内的皇子们,又重重叹了口气,“等我班师回朝,说什么也得提议陛下,立玥儿为储君了。”

“储君”二字刚落地,帐帘后便传来一声极轻的磨牙声——赵瑾悄无声息地贴在帐布内侧,锦袍领口被他攥得发皱,指节因用力而泛青。他本是被赵烈呵斥后心头不忿,想出来打探消息,却先听见了援军将至的喜讯,又撞破了赵烈要立赵玥为储的话,浑身的血液瞬间翻涌着暴戾的怒火。

“十三位皇子啊……”赵烈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失望,“十三皇子年幼不足论,七皇子被贬无资格;其余的,不是骄纵任性如瑾儿,就是贪图享乐如琛儿,胆小懦弱如翊儿……一个个都成不了气候。”

“骄纵任性”四个字像淬了毒的冰锥,狠狠扎进赵瑾的心脏。他猛地咬住下唇,尝到一丝血腥味才勉强压制住嘶吼的冲动——他是嫡长子!援军一到他就能活着回去,可赵烈竟要推赵玥上位?!父王迟迟不立储,皇叔祖又偏袒赵玥,这些人,一个个都该死!

“唯有玥儿,文武双全,沉稳有担当……只有他,才配得上那把龙椅。”

赵烈的话音刚落,赵瑾眼底便翻涌起浓烈的阴鸷,攥紧的拳头青筋暴起,指甲深深嵌进掌心,血珠顺着指缝滴落也浑然不觉。他悄悄后退,脚步轻得像鬼魅,退回帐内时,脸上已重新戴上那副不耐却隐忍的面具,只是眼底深处的怨毒更甚——援军快到了,他的机会也来了,等回京后,先除赵玥,再扳倒赵烈,至于父王……那把龙椅,本就该是他的!

与此同时,岭南军大营里,萧焕捏着斥候传回的密报,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页,眼底闪过一丝冷光。“顾安的援军,只剩三日路程?”他冷笑一声,转身对传令兵道,“传我将令!今夜起,全军全力攻城!不用再留余地,务必在援军抵达前,攻破内城!”

号角声在夜色中骤然响起,比以往更加急促,岭南军的火把照亮了半边天,新一轮的攻城,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厉,再次席卷向黔南关内城。

夜色如墨,黔南关内城的城头被岭南军的火把照得恍如白昼。密集的云梯架满城墙,玄色军服的士兵踩着同伴肩膀攀爬,嘶吼声震彻夜空,可内城的防线依旧死死守住——赵烈加固的滚石防御墙与火油工事发挥了作用,岭南军虽攻势猛烈,却始终未能撕开致命缺口。

“王爷!岭南军攻得太猛,城头士兵快顶不住了!”亲兵浑身是血,踉跄着跪在赵烈面前。

赵烈拄着断剑,脸色惨白如纸,胸口剧烈起伏:“传我将令!让随军的皇子们全部上城头!”

帐内的六名皇子接到命令时,瞬间炸开了锅。赵瑾攥紧佩剑,指节泛白——他虽心怀鬼胎,却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可此刻箭在弦上,只能强装镇定;赵琛吓得脸色发青,双手不停地发抖,连佩剑都差点握不住;赵顼躲在赵祺身后,眼圈泛红,哪还有半分娇纵模样;赵祺咬着牙,试图挺直脊背,却难掩眼底的慌乱;赵翊更是浑身发颤,死死攥着衣角,几乎要哭出来;唯有赵玥,虽因前日鏖战体力未复,脸色苍白,却依旧沉稳地提起凤翅戟,沉声道:“诸位皇兄皇弟,事到如今,只能死战!”

一行人被推上城头时,恰好遇上岭南军新一轮冲锋。萧策手提染血的玄铁重枪,正踩着云梯顶端挥枪扫落守军,火光中,他的银甲泛着冷光,狠厉得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修罗。

“杀!”赵玥率先迎上,凤翅戟横扫,逼退两名攀爬的岭南军士兵。可其余五名皇子却瞬间乱了阵脚——赵瑾挥剑时动作僵硬,差点砍到自己人;赵琛被城下射来的流矢擦过胳膊,疼得惨叫一声,手里的剑“哐当”落地;赵顼吓得闭紧眼睛,胡乱挥舞兵器;赵祺想帮赵玥,却被云梯上跳下来的士兵一脚踹倒;赵翊更是直接瘫在城头,浑身发抖不敢动弹。

“废物!都给本王稳住!”赵烈声嘶力竭地怒吼,挥剑砍倒一名突破防线的岭南军士兵,可眼角余光瞥见皇子们的狼狈模样,心口一阵发闷。

赵玥一边格挡萧策的重枪,一边还要分神护住身边的赵翊,凤翅戟翻飞间,手臂的酸麻感愈发强烈。“皇兄!挥剑要稳!”他冲赵瑾喊道,可赵瑾此刻满脑子都是慌乱,哪里听得进去,只知道机械地挥舞佩剑。

萧策瞧着城头混乱的皇子们,咧嘴一笑,重枪猛地下沉,挑落赵琛身边的守军,冲他们喊道:“大衍的皇子就这点能耐?”

赵瑾被这话刺激得气血上涌,竟忘了恐惧,挥剑直刺萧策,可招式毫无章法,被萧策轻易侧身避开,还差点被枪杆砸中肩头。他又惊又怒,眼底的阴鸷混着慌乱,变得愈发扭曲——他绝不能死在这里,更不能丢了皇子的体面!

城下的萧焕看着城头僵持的战局,眉头紧锁:“传令下去,让弓弩手加大压制!再调两架八牛弩,轰击城头防御墙!”

箭雨愈发密集,城头的皇子们处境愈发艰难。赵祺胳膊中了一箭,鲜血浸透锦袍,却咬着牙不肯退;赵顼哭着挥舞兵器,不知怎的竟砍倒了一名岭南军士兵;赵翊被赵玥护在身后,依旧浑身发抖;赵琛捡回佩剑,缩在墙角不敢上前;赵瑾则强撑着镇定,眼神却死死盯着战局,盘算着如何自保。

赵烈望着城头慌乱却仍在抵抗的皇子们,又望向南方援军将至的方向,浑浊的眼眸里燃起一丝希望——只要再撑三日,援军一到,就能逆转战局!可他不知道,身边的赵瑾,早已在心底盘算着另一番心思。

夜色渐淡,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岭南军的冲锋声终于停歇。黔南关内城的城头已是一片狼藉,断裂的云梯、破碎的兵器与层层叠叠的尸体堆积在一起,暗红的血顺着城砖缝隙往下淌,在地面汇成蜿蜒的溪流。守军士兵们或坐或瘫,个个浑身是伤,疲惫得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经此一夜,内城守军已折损过半,活着的人也都是强撑着最后一口气。

城头之上,赵烈拄着断剑,身体晃了晃才勉强站稳。他看着身边幸存的士兵,看着满地尸骸,浑浊的眼眸里满是痛惜,却也透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内城,守住了。

六名皇子瘫坐在城头角落,个个狼狈不堪。赵瑾的锦袍被划开数道口子,手臂上还留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脸色惨白却依旧强撑着,眼神死死盯着城下,不知在盘算什么;赵琛抱着受伤的胳膊,哭得涕泗横流,哪还有半分皇子的体面;赵顼蜷缩在赵祺身边,浑身发抖,连看都不敢看地上的尸体;赵祺捂着中箭的肩膀,冷汗浸透了衣衫,却咬着牙没吭一声;赵翊瘫在地上,眼神空洞,显然是被战场的惨烈吓傻了;赵玥靠在城垛上,凤翅戟斜插在身边,胸口剧烈起伏,银甲上的血渍已凝结成黑褐色,脸色苍白如纸,却依旧下意识地护着身边的赵翊。

城下的岭南军阵前,萧焕立马而立,目光锐利地扫过城头的惨状。他清楚地看到守军的疲惫与伤亡,看到那些皇子们惊魂未定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鸣金收兵。”他沉声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黄铜金锣的声响缓缓响起,取代了之前的厮杀声。萧策提着染血的玄铁重枪,站在云梯顶端,不甘地望着城头,却还是遵令挥了挥手,带着岭南军士兵缓缓撤退。

回到大营,萧策忍不住问道:“爹,再攻一阵就能破城了,为什么收兵?”

萧焕转身,目光望向黔南关内城,语气笃定:“不必急。赵烈和他的守军,已是强弩之末。”他顿了顿,指尖摩挲着剑柄,“昨夜一战,他们折损过半,粮草本就匮乏,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援军虽只剩三日路程,但以他们现在的状态,未必能撑到那时候。”

他抬手指向内城方向,眼底闪过一丝算计:“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日,明日起,继续用小股兵力佯攻,耗光他们最后的力气。等他们油尽灯枯,我们再一举破城,连援军一起收拾!”

萧策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兴奋,重重点头:“好!听爹的!”

而内城城头,赵烈望着岭南军撤退的背影,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萧焕说的没错,他们确实已是强弩之末,这三日的等待,将会是比昨夜更残酷的煎熬。身边的赵瑾悄悄抬起头,看着赵烈疲惫的模样,又望向南方援军将至的方向,眼底的阴鸷再次翻涌——机会,或许就在这三日里。

夜色如墨,内城营帐里的鼾声此起彼伏,疲惫的守军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赵瑾蜷缩在角落,指尖死死抠着地面的碎石——他绝不能在这里陪葬!守军死了一半,岭南军虎视眈眈,援军虽近,可这三日变数太多,万一城破,他的储君梦就彻底碎了!

他悄悄摸出怀里的东西:一块偷藏的干硬麦饼、一把磨锋利的短匕,还有从伤兵身上剥下的灰布号衣。快速换上号衣,将锦袍塞进破损的木箱,他压低身子,借着帐外巡逻兵的火把余光,猫着腰溜出营帐。

营外的守卫靠在墙根打盹,手里的长枪斜斜杵着。赵瑾屏住呼吸,绕到守卫身后,抬手用短匕柄狠狠砸在对方后脑——守卫闷哼一声倒在地上,他连拖带拽将人塞进柴堆,动作利落得不像养尊处优的皇子,眼底只剩逃生的狠厉。

他直奔内城西南角的角楼——那里的守军全是重伤员,白日里就快撑不住了。果然,角楼里的士兵要么昏睡不醒,要么气息奄奄,没人注意到他的身影。城墙下堆着断裂的云梯木架,赵瑾咬着牙爬上木架,粗糙的木头磨得手掌生疼,血珠渗出来,他却浑然不觉,只一心想着往下爬。

“谁在那里?!”一声虚弱的呵斥传来,是个断了腿的守军。赵瑾眼神一狠,摸出短匕,几步冲到对方面前,捂住他的嘴,匕首直接刺入心口——守军蹬了蹬腿,没了动静。他随手将尸体推下城墙,动作没有半分犹豫。

刚爬到城墙半腰,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是岭南军的巡逻队!赵瑾吓得浑身一僵,死死扒住城砖缝隙,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巡逻队的火把照过城墙,他缩在阴影里,心脏狂跳,直到马蹄声远去,才敢继续往下滑。

落地时没站稳,摔在血泥里,腥臭的味道直冲鼻腔。他爬起来,抹了把脸上的泥污,朝着南方援军来的方向狂奔,麦饼从怀里掉出来都顾不上捡。跑了约莫半里地,身后突然响起呐喊:“有人逃跑!是雍王殿下!”

角楼的伤兵醒了,发现了尸体和空荡的城墙。赵瑾吓得魂飞魄散,跑得更快了,号衣被树枝划破,身上添了好几道伤口,却只觉得脚下生风——只要能遇上顾安的大军,他就能活,就能回京,就能除掉赵玥和所有挡路的人!

城头的赵烈听到呼喊,扶着城垛望去,正好瞥见赵瑾远去的黑影,气得浑身发抖,一口鲜血喷在城砖上:“逆孙!临阵脱逃的畜生!”

赵玥站在他身边,望着赵瑾逃跑的方向,眼底寒芒毕露——赵瑾这一逃,不仅动摇军心,回京后指不定还会编造谎言,将守城失利的罪责推到他们身上。

而岭南军的巡逻斥候很快发现了赵瑾的踪迹,飞速禀报给萧焕。萧焕正在帐内看地图,闻言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让他跑。”

“主帅?”斥候愣住。

“一个临阵脱逃的嫡长子,比任何攻城武器都管用。”萧焕指尖敲了敲地图上的应天府,“他回去只会搅得大衍朝堂鸡飞狗跳,赵珩就算想救黔南关,也得先处理这颗烂棋子。”

夜色里,赵瑾还在拼命狂奔,他以为自己逃向了生机,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萧焕搅乱局势的一枚棋子,而他的逃跑,也让本就岌岌可危的黔南关内城,彻底陷入了军心涣散的绝境。

夜色里,赵瑾像丧家之犬般狂奔,号衣被树枝划得破烂,手掌磨出的血混着泥污,在身后留下凌乱的痕迹。他死死盯着前方远处的零星灯火,以为那是顾安援军大营的火光——临行前他模糊记得,援军从南方来,顺着有灯火的方向跑准没错。

却没人知道,夜色中错落的山峦早已扭曲了方位,他脚下的路,早已悄悄偏离南方,朝着西侧靖安郡的方向延伸。那所谓的“援军灯火”,不过是靖安郡边境村落的微弱亮光。

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不敢停歇,脑海里全是回京后除掉赵玥、扳倒赵烈的念头,丝毫没察觉自己离援军越来越远,离混乱的靖安郡越来越近。

城头的赵烈望着他远去的黑影,气得浑身发抖:“逆孙!竟逃向援军方向,是想提前回京搬弄是非吗?”赵玥皱着眉,默认赵瑾是去投奔顾安,心底暗忖此人城府极深。

岭南军的斥候回报萧焕:“主帅,雍王往南方援军方向逃了!”萧焕嘴角勾起冷笑:“正好,让他带着黔南关的惨状回去,给赵珩添堵。”

所有人都以为,赵瑾正朝着生机与权力狂奔,却没人知晓,他脚下的路,正通往一片无人预料的绝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