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101章 抵达襄阳;孤身赴约

大衍启元 第101章 抵达襄阳;孤身赴约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樊城郊外,晨光刺破云层,十一万大军的阵列如黑色长龙,绵延数十里。玄色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踏地的声音沉稳有力,卷起漫天尘土,朝着襄阳的方向稳步推进。

沈砚骑在赤焰火龙驹上,凤翅紫金冠下的目光锐利如鹰,正翻阅着刚从前方传回的密报。亲卫策马奔至身侧,递上一枚封蜡完好的竹筒:“世子,斥候深入襄阳外围三日,传回详细军情,襄阳守将及布防全在其中。”

沈砚抬手接过,指尖捻碎封蜡,抽出里面的绢帛。随着目光扫过,他眉头微微蹙起——襄阳的防务,比他预想的还要坚固。

“诸位将军,”沈砚勒住马缰,大军暂缓前进,众将纷纷围拢过来,“襄阳守将程毅,乃三朝老将程定山之子。程定山的名头,想必你们都听过。”

岳鹏心中一震,接口道:“程定山?大衍开国皇帝的结拜兄弟,钦封的开国元帅,手握打王杖,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传闻他年过花甲,早已闭门谢客,没想到竟在襄阳坐镇。”

“正是。”沈砚点头,展开绢帛,“程定山虽已六十六岁,却依旧精神矍铄,打王杖在手,可先斩后奏,连赵瑜都要让他三分。此次镇守襄阳,并非赵瑜下令,而是程家主动请缨——程家满门武将,世代忠良,却也看不惯赵瑜暴政,守住襄阳,既是守国门,也是为天下百姓留一线生机。”

他顿了顿,继续念道:“程定山有五子、四孙、一孙女,全在襄阳军中效力,与程毅共同镇守,麾下三万襄阳锐士,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堪称铜墙铁壁。”

“竟有这般阵容?”周霆捋着胡须,眼中满是凝重,“程家满门皆将,这襄阳,怕是块硬骨头。”

“且听我细说程家众人:”沈砚的目光落在绢帛上,一一细数:

程家长辈

程定山,六十六岁,武器为打王杖——通体玄铁锻造,杖头盘龙雕刻,杖身刻满开国铭文,重三十斤,可攻可守,持杖者有先斩后奏之权,独此一件。职位是开国元帅,坐镇襄阳中军,统筹全局,调度全城防务。

程家五子(皆年过四十,各守一方)

程宏(长子),武器为玄铁卷草刀,长三尺七寸,刀背卷草纹装饰,刀刃泛青,斩切利落,适配正面破阵、劈砍甲胄。性格沉稳持重,任西城守将,掌管西城城防与步兵阵列。

程毅(次子,襄阳主将),武器为定军刀——程家祖传宝刀,刀身狭长,柄嵌赤玉,刃口寒光凛冽,传三代而不钝,斩铁如泥,是程家忠勇的象征。性格勇猛果决、兼通谋略,坐镇城主府,总领三军调度。

程勇(三子),武器为镔铁开山钺,钺身宽大,重二十六斤,钺刃带锯齿,力大势沉,破阵、拆城防皆可。性格豪爽暴躁、悍不畏死,任南城守将,专司防守隘口与抵御攻城器械。

程刚(四子),武器为熟铜八棱锤,一对重锤各三十二斤,锤面铸八棱凸起,破甲能力极强,近战无人能挡。性格力大无穷、憨厚耿直,任北城守将,负责抵挡正面冲锋与守护粮仓。

程锐(五子),武器为柳叶弯刀,长一尺八寸,刀身如柳叶轻薄,锋利异常,便于隐蔽与快速出刀。性格机敏过人、行动迅捷,任东城守将,兼管斥候营与夜防巡逻。

程家四孙(皆二十余岁,冲锋陷阵之锐)

程武(程宏之子),武器为方天画戟,戟身修长、镔铁打造,戟头分双刃,可刺可砍可勾,兼具多重杀伤力。性格年少气盛、勇猛好斗,任前锋营副将,率精锐骑兵袭扰来敌。

程威(程毅之子),武器为狼牙槊,槊身丈二,槊头布满铁钉如狼牙,穿刺力惊人,近战威慑力极强。性格沉稳内敛、颇有谋略,任中军参军,辅佐程毅打理军务,调度预备队。

程烈(程勇之子),武器为三刃飞廉叉,叉身精钢锻造,叉头分三刃且带倒钩,适配骑兵冲锋与缠斗。性格桀骜不驯、战力惊人,任骑兵营统领,负责机动作战与截断敌军后路。

程锋(程刚之子),武器为流星锤,铁链长三尺,锤重二十斤,锤面裹铁刺,可远攻可近战,灵活性极高。性格活泼好动、鬼点子多,任城防巡查官,专司检查城防漏洞,调度补防兵力。

程家一孙女

程月瑶(程锐之女),十八岁,武器为银丝软鞭——鞭长丈余,百炼银丝编织而成,柔韧无比,可缠绕兵器、抽打敌人,鞭梢淬有麻醉药膏,不致命却能制敌。性格飒爽灵动、聪慧过人,任信号营统领,负责城防信号传递、物资调配与伤员救治,虽为女子,却能独当一面。

念完绢帛上的记载,沈砚将其收起,沉声道:“程家满门,上至六十六岁的程定山,下至十八岁的程月瑶,皆是武将出身,三万襄阳锐士更是程家经营数十年的精锐,守城经验丰富,武器精良,襄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这一战,怕是我们南下以来最艰难的一场。”

岳鹏握紧了手中的长枪,眼中却燃起斗志:“程家忠良,世代为将,这样的对手,才值得一战!末将愿为前锋,先探襄阳虚实!”

陈宽、陈安兄弟也齐声请战:“世子,程家虽强,却也因赵瑜暴政心存不满,或许并非死敌,我们可先礼后兵,若能说降程家,不仅能拿下襄阳,更能壮大我军声势!”

沈砚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陈将军所言极是。程家忠的是天下百姓,而非赵瑜一人。我们暂且放缓行军速度,先派使者前往襄阳,递上书信,阐明我军推翻暴政、还天下太平的心意。若程家能认清形势,归顺我军,自然最好;若执意顽抗,再全力攻城不迟。”

他转头看向张怀瑾:“怀瑾,你心思缜密,言辞得体,此次出使襄阳,便由你前往。务必小心谨慎,摸清程家的真实态度,也看看襄阳城的防务部署。”

“末将遵命!”张怀瑾拱手领命,即刻转身调配人手,准备前往襄阳。

沈砚望着襄阳的方向,心中思绪万千。程定山手握打王杖,满门忠烈,这样的对手,既是强敌,也可能是潜在的盟友。这场襄阳之战,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

大军再次启动,朝着襄阳稳步前进。远处的天际线下,襄阳城的轮廓渐渐清晰,那座由程家世代镇守的雄城,正静静等待着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交锋。而程家满门武将,也已严阵以待,握着各自独一无二的武器,准备迎接沈砚大军的到来。

襄阳城头,晨曦将青灰色的城墙染成一片暖金。程家满门武将齐聚北门城楼,凭栏远眺,目光凝重地投向远方地平线——那里,一条黑色长龙正缓缓逼近,玄色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踏地的沉稳声响,隔着数里地都能隐约听闻,正是沈砚的十一万大军。

程定山拄着打王杖立在最前方,六十六岁的身躯依旧挺拔,银白的须发在风中微动,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他望着那片绵延数十里的军阵,打王杖的杖头轻轻敲击着城砖,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声都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沈砚这小儿,倒是比传闻中更有气势。十一万大军,阵列齐整,毫无乱象,可见军纪严明,绝非乌合之众。”

身旁的程毅握着祖传的定军刀,刀柄上的赤玉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他眉头微蹙,目光扫过沈砚大军的前锋阵列,沉声道:“父亲所言极是。你看他们的前锋骑兵,人马披甲,阵型紧凑,推进速度不急不缓,显然是经过了严格训练。沈砚能收服岳鹏、陈宽陈安,又连破三关拿下樊城,绝非侥幸。”

“哼,再厉害也是反贼!”一旁的程勇握着镔铁开山钺,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豪爽暴躁的性子尽显,“三万襄阳锐士在此,他沈砚想来硬的,咱们就给他点颜色看看!末将愿率南城守军,冲出去给他一个下马威!”

“三弟不可鲁莽!”长子程宏连忙劝阻,手中的玄铁卷草刀斜靠在城墙上,沉稳的眼神里满是顾虑,“沈砚大军人数是我军三倍有余,且刚打胜仗,士气正盛。我军坚守襄阳,城高池深,占尽地利,何必主动出击?不如静观其变,看看他究竟意欲何为。”

四子程刚瓮声瓮气地附和:“大哥说得对,咱们守好城池就好,没必要硬碰硬。赵瑜那昏君不是东西,但沈砚是敌是友,还没摸清呢。”

五子程锐身姿灵动,手中的柳叶弯刀在指尖转了个圈,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沈砚大军的侧翼:“二哥、大哥说得都有道理。我已派斥候探过,沈砚大军一路过来,秋毫无犯,连沿途百姓都对他们赞不绝口——这和赵瑜的军队完全不同。或许,他真如传闻中那般,是为了推翻暴政而来。”

城楼上的年轻一辈也各有心思。程武握着方天画戟,年少气盛的脸上满是战意:“管他是为了什么,敢来襄阳撒野,就得过我这关!祖父、父亲,若沈砚敢攻城,我愿为前锋,打头阵!”

程威则沉稳许多,手中的狼牙槊静静靠在身侧,轻声道:“父亲,沈砚大军暂缓了前进速度,似乎没有立刻攻城的意思。或许,他会先派使者来谈判?”

“谈判?他也配!”程烈握着三刃飞廉叉,桀骜不驯的眼神里满是不屑,“有本事就真刀真枪地打,耍嘴皮子算什么英雄!”

唯有程月瑶站在人群中,手中的银丝软鞭轻轻缠绕在小臂上,一双灵动的眼睛透过城垛,仔细观察着沈砚大军的每一处细节。她看出那支军队虽人数众多,却井然有序,士兵们虽面带风霜,却眼神坚定,没有丝毫劫掠之气。半晌,她轻声开口,声音清脆却有力:“祖父、父亲,沈砚大军的军纪,确实难得。我看他们不像来屠戮百姓的,倒像是来打仗的——只打仗,不扰民。”

程定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转头看向这个唯一的孙女:“月瑶说得有道理。程家世代忠良,守的不是赵瑜的江山,是天下百姓。沈砚若真为百姓而来,便不是我们的敌人;若他只是为了夺权,襄阳城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他抬手按住打王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我将令!全城戒备,四门守军各归其位,城防器械全部就位,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密切关注沈砚大军动向,若有使者前来,先带至城主府,我要亲自见见,沈砚这小儿,究竟有何能耐,敢搅动这天下风云!”

“遵命!”程家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彻城楼。

程毅握着定军刀,目光再次投向城外的黑色军阵,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襄阳城的这场对峙,不仅关乎程家的命运,更关乎天下百姓的未来。沈砚的到来,像是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襄阳的安稳,也让程家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坚守城池,与沈砚为敌;还是认清形势,与他联手,共同推翻赵瑜的暴政。

而城外,沈砚的大军已在数里之外扎下营寨,玄色的营帐连绵起伏,与襄阳城遥遥相对。一场关乎人心与道义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襄阳城外,两军对垒的旷野上,忽然响起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沈砚独自一人骑着赤焰火龙驹,缓缓从玄色军阵中走出,朝着襄阳城楼的方向行去。

那匹神驹实在夺目,通体赤红如燃着烈焰,鬃毛翻飞间仿佛有火星飞溅,四蹄踏地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似能撼动地面。马背上的沈砚,更是如战神降世,瞬间攫住了城楼上所有人的目光。

他头戴凤翅紫金冠,冠上明珠在晨光下熠熠生辉,两侧凤翅微微展开,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威严;身披的玄麟黑铁甲,由千锤百炼的玄铁锻造而成,甲片上雕刻的细密麟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冽暗光,肩甲处的麟甲凸起,更显悍勇;双臂套着狻猊吼天腕,腕甲上狻猊张口怒吼的浮雕狰狞逼真,护住整条臂膀,透着无坚不摧的气势;背后的黑色披风绣着应龙腾云图案,应龙鳞爪分明,仿佛要冲破云层,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翻飞如墨色云霞;脚下蹬着麒麟踏云靴,靴底雕刻的麒麟纹路清晰可见,踏在马镫上稳如泰山。

最令人心惊的,是他手中握着的凤翅镏金镋。镋杆通体黝黑,由精铁铸就,长达丈二,镋头呈凤翅状,镏金纹路流光溢彩,锋利的刃口泛着慑人的寒光,仅仅是静静拄在身前,便透着一股劈山裂石的威势。

城楼上的程家人,瞬间陷入了寂静。

程定山活了六十六岁,见过开国时无数猛将良驹,可此刻看到沈砚的模样,也忍不住瞳孔微缩,手中的打王杖下意识地握紧。他征战一生,从未见过这般配套的甲胄、这般神骏的坐骑、这般威势的武器——整套装备不仅华贵非凡,更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杀伐之气,绝非寻常世家子弟能拥有。

程毅握着定军刀的手微微收紧,刀柄上的赤玉都被捂得发热。他自认程家的定军刀已是世间难得的宝刀,可与沈砚手中的凤翅镏金镋相比,竟隐隐少了一分威慑力。沈砚不过二十余岁的年纪,却有这般气度与装备,难怪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连破三关、收服猛将,这绝非运气使然。

程勇原本暴躁的性子,此刻也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手中的镔铁开山钺仿佛都轻了几分。他向来崇尚武力,可沈砚这一身行头,再配上那匹赤焰火龙驹,简直像是从传说中走出来的战神,让他心中的战意都被压下了几分。

程宏、程刚、程锐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见过的武将不计其数,却从未有一人能如沈砚这般,仅凭一身装扮和一匹坐骑,便散发出如此强大的气场——那是一种融合了华贵、威严、杀伐与自信的气场,让人不敢直视。

年轻一辈更是看得目瞪口呆。程武握着方天画戟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惊艳与不甘——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方天画戟已是最威风的武器,可在沈砚的凤翅镏金镋面前,竟显得有些逊色。程威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了动容之色,他知道,能拥有这般装备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沈砚的实力,恐怕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强。

程烈桀骜不驯的眼神里,此刻也没了不屑,只剩下纯粹的战意与好奇。他想知道,穿着这般神甲、握着这般神兵的沈砚,是不是真的如传闻中那般厉害。

唯有程月瑶,站在人群中,握着银丝软鞭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尖微微发烫。她原本只是抱着观察的心思,可目光落在沈砚身上时,便再也移不开了。

她见过的武将不少,叔伯兄弟皆是沙场好手,可从未有人能如沈砚这般,将华贵与杀伐如此完美地融合。凤翅紫金冠下,那张英挺的脸庞轮廓分明,没有丝毫少年人的轻佻,只有沉着与坚定;玄麟黑铁甲衬得他身姿挺拔,肩背宽阔,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连那匹赤焰火龙驹,都与他气质相合,透着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

少女的心,在这一刻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她下意识地拢了拢鬓边的碎发,脸颊悄悄泛起红晕,却依旧忍不住隔着城垛,贪婪地望着城下那道身影。他独自面对三万襄阳锐士,没有丝毫怯意,眼神平静却有力量,连喊话的声音都清朗有力,字字句句都透着为天下百姓谋太平的担当——这样的人,和那些只知好勇斗狠的武将,完全不同。

她忽然觉得,祖父和父亲口中的“反贼”,或许并非那般不堪。至少眼前的沈砚,有着她从未见过的气度、担当与风采,让她那颗向来只装着城防调度、信号传递的少女心,第一次泛起了别样的涟漪。

就在程家人心绪万千之际,沈砚已行至城下百米处,勒住了赤焰火龙驹。那神驹仿佛通人性,前蹄微微扬起,发出一声震天嘶鸣,声浪滚滚,震得城楼上的旗帜都微微晃动。

沈砚抬手,取下了凤翅紫金冠上的面罩,露出一张英挺的脸庞。他目光扫过城楼上的程家人,不经意间与程月瑶的视线撞了个正着——少女的眼神清澈灵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与好奇,慌乱地移开了目光,耳根都染上了淡淡的粉色。

沈砚并未多想,收回目光,声音清朗却极具穿透力,隔着百米距离,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城楼上可是程老元帅、程将军?沈砚冒昧来访,并非为了攻城屠戮,而是为了赵瑜暴政而来!赵瑜嗜杀成性,残害忠良,鱼肉百姓,天下人怨声载道。沈砚率十一万将士南下,只为推翻暴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程家世代忠良,镇守襄阳,护的是百姓,而非昏君。沈砚愿与程家联手,共讨赵瑜,若程家愿意归顺,沈砚在此立誓,日后太平盛世,必保程家世代荣光,绝不相负!”

声音落下,旷野上一片寂静。城楼上的程家人,看着城下那道身披玄甲、手握神兵、坐骑神骏的身影,心中的震撼久久未能平息。而程月瑶,却低着头,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银丝软鞭,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方才与沈砚对视的瞬间,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膛——她隐隐觉得,这场襄阳对峙,或许会改变很多事情,包括她自己的命运。

程定山望着沈砚,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知道,沈砚的提议,是程家目前最好的选择,可世代忠良的烙印,让他难以轻易做出反叛的决定。

襄阳城下,一人一马,一身神甲,一柄神兵,就这样与城楼上的程家满门对峙着。阳光洒在玄麟黑铁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了程家人心中的犹豫与挣扎,更照亮了少女程月瑶心中那株悄然萌芽的情愫。这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博弈,在沈砚的这声喊话中,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城楼上,程定山沉默半晌,手中的打王杖重重敲击在城砖上,“笃”的一声,震得周围人耳膜发颤,也打破了旷野的寂静。

他抬眼望向城下的沈砚,声音苍老却依旧威严,穿透力丝毫不减:“沈世子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气度与声势,实属难得。但程家世代受大衍皇恩,开国元帅之职、打王杖之权,皆是先皇所授,世代忠良的名声,不能毁在我程定山手中!”

这话一出,程毅等人纷纷颔首——忠良二字,早已刻进程家每个人的骨血里,即便赵瑜昏庸,也难轻易背弃世代传承的信念。

沈砚神色未变,静静等待着下文。

程定山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城下整齐的军阵,又看向沈砚那双澄澈却坚定的眼睛:“但你所言‘护百姓而非昏君’,倒也说到了老夫心坎里。赵瑜嗜杀成性,残害忠良,陈家满门的惨状,老夫并非不知。程家守襄阳,守的是这一城百姓的安稳,而非为赵瑜卖命。”

程毅上前一步,握着定军刀的手稍稍松开,补充道:“沈世子,你说愿与程家联手,共讨赵瑜,可有实打实的诚意?襄阳三万锐士,皆是程家子弟兵,若要归顺,需得让我们看到你护佑百姓的决心,看到你并非野心家,而是真真正正为天下谋太平!”

“二哥说得对!”程勇忍不住插话,性子依旧暴躁,却少了几分敌意,“你若真有诚意,便先撤兵十里,解了襄阳之围。咱们打开城门,放你派来的使者进城详谈——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敢耍花招,我程勇的开山钺,可不认什么世子!”

程宏连忙补充:“三弟所言过激,但撤兵以示诚意,确是应当。另外,我们要亲眼看到你军中的军纪,看到你如何对待沿途百姓、如何安置降兵,这些,都需使者一一说清。”

年轻一辈中,程武握紧方天画戟,高声道:“还有!我程家儿郎,只服有真本事的人!若要联手,你得先过我这关——城外校场,我与你比试一场,若你能赢我,我程武便认你这个盟主!”

“武儿不可鲁莽!”程威连忙拉住他,沉声道,“切磋之事,岂能儿戏?当务之急是核实诚意,而非逞一时之勇。”

程烈却附和道:“大哥说得太迂腐了!真英雄就该真刀真枪见高低!沈世子身披神甲、手握神兵,若连一场切磋都不敢应,又如何让人信服?”

众人各执一词,城楼上顿时热闹起来,有坚持要核实诚意的,有想切磋见高低的,也有依旧心存戒备的。

而人群中的程月瑶,始终没说话,只是悄悄抬着眼,透过城垛的缝隙望着沈砚。她见沈砚面对程家众人的诘问与挑衅,依旧面色平静,没有丝毫恼怒,反而嘴角隐隐带着一丝包容的笑意,心中那份异样的涟漪,又悄悄漾开了几分。

当听到程武提议切磋时,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小臂上的银丝软鞭,心里竟莫名有些紧张——既怕沈砚不应显得怯懦,又怕他应了会受伤。直到看到沈砚眼中闪过一丝从容的战意,她才悄悄松了口气,耳根却又红了几分。

就在这时,程定山再次敲击打王杖,城楼上瞬间安静下来。

他看向沈砚,语气放缓了几分,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沈世子,老夫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撤兵十里,派使者进城详谈,说清你的谋划、你的诚意,若能让老夫与程家众人信服,便联手抗瑜;其二,若你不愿等、不愿谈,便攻城便是——襄阳城高池深,三万锐士严阵以待,即便你有十一万大军,也需付出血的代价!”

说完,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沈砚,等待着他的答复。

城楼下,沈砚听完程家人的回话,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程家人的顾虑,他早有预料,而他们愿意谈的态度,已是最好的结果。

他抬眼看向城楼上的程定山,声音依旧清朗:“程老元帅所言极是!沈砚并非嗜战之人,诚意二字,自然拿得出。我即刻下令,大军撤兵十里,明日一早,便派使者进城详谈!至于切磋——”

他目光转向城楼上跃跃欲试的程武与程烈,眼中闪过一丝战意:“若程家兄弟有兴致,沈砚奉陪到底!只是切磋点到即止,意在相识,而非结怨。”

话音刚落,程武顿时兴奋地挥了挥方天画戟,程烈也露出了桀骜的笑容。

而程月瑶听到沈砚答应切磋,心跳又不争气地快了几分。她悄悄抬头,恰好看到沈砚调转赤焰火龙驹,玄色披风在风中翻飞,那挺拔的背影,竟让她生出几分期待——期待明日的使者进城,期待那场切磋,更期待能再近距离看看这个让她心动的少年将军。

程定山看着沈砚从容退去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对程毅道:“这沈砚,不仅有勇有谋,更有容人之量。明日使者进城,务必仔细核实他的话,看看他究竟是不是值得程家托付的人。”

“父亲放心,孩儿明白。”程毅点头应道,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身旁神色异样的女儿,见她低着头,脸颊微红,指尖缠绕着软鞭,心中微微一动,却也没多想——只当是少女少见这般阵仗,有些羞涩罢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襄阳城与城外的军阵上。沈砚的大军缓缓后撤十里,扎下营寨;襄阳城的城门依旧紧闭,城楼上的程家人却没了先前的紧绷,多了几分思索与期待。

一场关乎天下的谈判即将开启,一场少年将军与忠良之后的切磋即将上演,而少女心中悄然萌芽的情愫,也在这夕阳的余晖中,慢慢生长。襄阳城的夜,注定不再平静。

次日清晨,襄阳城外薄雾未散,一道孤影骑着赤焰火龙驹,缓缓朝着城门而来。沈砚并未穿戴昨日那套威慑力十足的玄麟黑铁甲,也未着银鳞软甲,而是换了一身月白色暗纹云鹤锦袍——面料是上等的云锦,触手温润,袍身织着细密的云鹤暗纹,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低调却难掩贵气;腰间束着一条墨色玉带,带钩是羊脂白玉雕成的麒麟样式,温润莹泽;头上未戴冠,只以一支简单的墨玉簪束起长发,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添了几分随性;手中握着一把素面折扇,扇骨是上好的檀香木,行走间隐隐散发出清冽的香气。这般装扮,褪去了武将的杀伐之气,更显翩翩贵公子的儒雅从容,身姿挺拔如松,步履沉稳如玉,与赤焰火龙驹的神骏相得益彰,竟让晨雾都似染上了几分清贵。

他孤身一人,身后没有一兵一卒,只有赤焰火龙驹踏破晨雾的蹄声,沉稳而清晰。

城楼上的哨兵早已发现他的身影,急忙禀报。程定山与程毅等人匆匆登上城楼,望见城下那孤身而来的身影,皆是一愣。

“他竟真的不带一兵一卒?还穿得这般……雅致?”程勇瞪大了眼睛,手中的开山钺险些脱手,“这沈砚,要么是太过自负,要么是真有十足的诚意!这般模样,倒不像来谈判的将军,反倒像来赴宴的贵公子!”

程毅眉头微蹙,眼中满是谨慎,却也多了几分审视:“父亲,沈砚此举,远超常理。孤身进城已是胆魄,还刻意换上这般便装,卸下所有锋芒,显然是一心示好。只是,他就不怕我们扣下他?”

程定山拄着打王杖,目光深邃地望着沈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敢来,便是算准了程家不会做那等不义之事;他肯换这身装扮,便是把姿态放得极低,这份诚意,老夫看在眼里。征战一生,最敬佩有胆魄、懂进退之人。开门,让他进来。”

城门缓缓开启,沈砚勒住马缰,赤焰火龙驹温顺地停在城门内,不安地刨了刨蹄子——陌生的环境让这匹神驹多了几分警惕。沈砚拍了拍马颈,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守城士兵,语气平和如春风:“劳烦通传程老元帅,沈砚孤身赴约,只为诚心一谈。”

士兵接过缰绳,见沈砚身着锦袍、气质温润,毫无半分将军的倨傲,眼神清澈坦荡,不似有诈,连忙快步跑去禀报。

沈砚缓步走进襄阳城,街道两旁的百姓早已被惊动,纷纷从门缝、窗后探出头来张望。他们听闻城外有大军压境,本是惶恐不安,却见这位传闻中的少年将军身着月白锦袍,面如冠玉,神色温和,步履从容,全然没有凶神恶煞的模样,反倒像一位游学而来的贵公子,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甚至有胆大的孩童探出脑袋,好奇地望着他。

穿过几条街道,便到了城主府。程定山、程毅率领程家众人早已在府门前等候,神色各异,有戒备,有好奇,也有审视。当看到沈砚一身便装走来,锦袍随风微动,檀香袅袅,那份儒雅贵气扑面而来,连程家几位沉稳的长辈,都忍不住暗自点头——这般气度,绝非寻常世家子弟能有。

沈砚目光扫过程家众人,最后落在程定山身上,手中折扇轻合,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失从容:“沈砚,见过程老元帅、程将军。”

程定山抬手虚扶:“沈世子不必多礼,请进吧。”

进入城主府议事厅,分主宾落座。沈砚将折扇放在桌案一侧,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即便身着便装,也难掩骨子里的沉稳气场。

程月瑶站在程毅身后,悄悄抬着眼睛打量沈砚,心跳比昨日更快了几分。褪去玄麟黑铁甲的压迫感,换上月白锦袍的沈砚,少了几分战神的凛冽,多了几分贵公子的儒雅。他面如冠玉,眉眼清俊,笑起来时眼角带着浅浅的弧度,温和却不油腻;手中的檀香折扇、腰间的白玉带钩,无一不透着精致与贵气,却又不显得张扬。

少女的心像被小鹿撞得怦怦直跳,她下意识地将银丝软鞭缠了又缠,指尖微微发烫,目光总是不受控制地往沈砚身上瞟——一会儿看他束发的墨玉簪,一会儿看他桌案上的檀香扇,一会儿又落在他清俊的眉眼上,生怕被人察觉,又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她从未见过这般男子,既有武将的沉稳胆魄,又有文人的儒雅气度,两种气质完美融合,让她那颗向来只装着城防调度、信号传递的少女心,彻底乱了节奏。

“沈世子孤身进城,还刻意换上便装示好,这份诚意,老夫看到了。”程定山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但老夫还是想问,你口口声声说为天下百姓谋太平,若真推翻了赵瑜,你欲如何?是自立为王,还是另立新君?”

这是程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迟迟不敢下定决心的关键。

沈砚神色坦然,目光扫过在场的程家众人,缓缓道:“沈砚从未想过自立为王。我所求的,是让天下再无暴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忠良不再蒙冤。若能推翻赵瑜,我会遍寻大衍皇室中贤明之人,辅佐其登基,重整朝纲,还天下一个清明盛世。”

他顿了顿,看向程毅,语气诚恳:“程将军,陈家满门的冤屈,天下皆知。我已在樊城为陈家立了功德牌,日后若能平定乱世,必当为陈家昭雪,恢复其忠良之名。程家世代忠良,想必也不愿见忠良蒙冤、奸佞当道吧?”

程毅心中一动,沈砚的话恰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陈家的遭遇,程家一直深感惋惜,也对赵瑜的暴政愈发不满。

“那我军归顺之后,你如何安置?”程宏追问,“三万襄阳锐士,皆是程家子弟兵,我们不愿看到他们沦为炮灰,更不愿看到程家被边缘化。”

“程家锐士,皆是精锐之师。”沈砚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归顺之后,依旧由程将军统领,编入我军序列,待遇与我靖安军一致,绝无差别。程老元帅德高望重,若愿出山,我愿奉您为三军军师,凡军国大事,必当请教;程家子弟,有能者皆可重用,绝不会因归顺而受丝毫亏待。”

他的话没有丝毫含糊,让程家众人心中的顾虑又少了几分。

程武忍不住开口:“沈世子,昨日我说要与你切磋一场,你可还记得?空口无凭,即便你说得再好,若没有真本事,也难以让我程家儿郎信服!”

沈砚抬头看向程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拿起桌案上的折扇轻轻摇了摇,清风带着檀香散开:“自然记得。程家兄弟既有兴致,沈砚奉陪便是。只是切磋点到即止,意在以武会友,而非争强好胜。”

“好!爽快!”程武大喜,当即就要拉着沈砚去校场。

“武儿,稍安勿躁。”程定山抬手制止了他,目光再次落在沈砚身上,眼中带着几分欣赏,“沈世子,你的话,老夫信了大半。但切磋之事,不急在一时。今日你远道而来,先歇息片刻,明日在校场,老夫也想亲眼看看,沈世子的本事,是否配得上你口中的太平之志,配得上你这身气度。”

沈砚点头应允:“全凭老元帅安排。”

议事暂歇,程毅让人引沈砚去客房歇息。路过庭院时,程月瑶恰好奉母亲之命,提着食盒送来茶水。

她脚步轻快地走来,远远便看到那道月白色的身影,心中一紧,脚步下意识地放慢,脸颊早已泛起淡淡的红晕。走到近前,她轻声道:“沈世子,一路辛苦,这是府中备好的清茶,请用。”

沈砚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她。少女身着淡绿色襦裙,鬓边插着一朵小小的白玉兰,眉眼灵动,脸颊绯红,像枝头初绽的桃花,带着几分羞涩与娇俏。

他心中微微一动,这般灵动可爱的姑娘,倒让他想起了家中的楚昭雪。他接过食盒中的茶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了程月瑶的手指,少女像被烫到一般,连忙缩回手,耳根瞬间红透,连声音都带上了几分颤音:“世子慢用,民女先退下了。”说完,便提着食盒,快步跑开了,裙摆翻飞,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连鬓边的白玉兰都微微晃动。

沈砚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低头喝了一口清茶,茶香清甜,沁人心脾,正如方才少女羞涩的模样。他握着茶杯,指尖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微凉的触感,心中暗道:程家这位孙女,倒是个有趣的姑娘。

而跑远的程月瑶,靠在廊柱后,捂着发烫的脸颊,心跳快得像是要蹦出来。方才那短暂的触碰,仿佛有电流划过,让她浑身都泛起了暖意。她悄悄探出头,望着沈砚离去的月白色背影,心中那份悄然萌芽的情愫,已然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小苗,再也藏不住了。她甚至开始期待明日的切磋,不仅想看到他的武艺,更想再多看看这般身着便装、温润如玉的他。

城主府内,程定山与程毅正在书房密谈。

“父亲,沈砚此人,诚意十足,言辞恳切,且有勇有谋,更难得的是这份气度与分寸。”程毅语气笃定,“与他联手,或许真的是程家最好的选择。”

程定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老夫也是这般想。明日切磋,既是试探他的本事,也是让程家儿郎心服口服。若他真能赢了武儿,程家便全力助他,共讨赵瑜!”

夜色再次笼罩襄阳城,城主府的客房内,沈砚凭窗而立,手中轻摇折扇,望着窗外的月色。月白色的锦袍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整个人更显温润儒雅。襄阳之行,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明日的切磋,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

而隔壁的院落里,程月瑶辗转难眠,脑海里全是沈砚的身影——城下身披玄甲的战神,议事厅从容不迫的谈判者,庭院中温润如玉的贵公子,每一个模样,都让她心动不已。她悄悄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沈砚客房的方向,心中默默期盼着,明日的切磋能快点到来,也期盼着,这场相遇,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襄阳城的夜,因这场诚意满满的赴约,因这场即将到来的切磋,因少女心中悄然生长的情愫,变得愈发旖旎而充满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