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 > 第153章 苏雨

实验室大门无声地滑开,吞噬了外部通道的冷光,又将一片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景象呈现在林木木眼前。

他并非没有见过世面,鲲鹏之心那横亘于星海之间的庞然巨构他都亲身参与过,但此刻,他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钉在了原地,呼吸为之一窒。

眼前并非他想象中排列着精密仪器的实验室,而是一个……堪称地下苍穹的巨型空间。

穹顶高远,投下模拟天光,将正中央那件造物映照得纤毫毕现。

那是一个停机坪,而停驻其上的,是一艘星舰。

但它的形态,彻底颠覆了林木木毕生所学的航天工程学常识,击碎了他踏入这里前所有的预想。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流线型舰艏,没有外挂的引擎阵列,没有突出的武器平台,甚至看不到明显的舷窗或接缝。

它通体呈现出一种完美到极致的圆盘造型,像一个被精心打磨过的巨大银币,又像是从最离奇的梦境中打捞出的神秘飞碟。

它的弧面光滑如镜,反射着穹顶的光源,竟真的如描述中所说——连一丝一毫的人工铸造或拼接痕迹都找不到,仿佛是天成的造物,而非人力所为。

林木木的工程师本能让他下意识地估算其尺寸。

他的目光沿着那优美的弧形边缘移动,心脏的跳动一下重过一下。

这直径……绝对不止两公里!

从他所在的入口这个角度望去,那巨大的圆形弧面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视野,以其磅礴的静默,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严。

根据他丰富的经验目测,这艘“飞碟”的直径,很可能达到了两点五公里,甚至更大!

这与他来之前所预想的“重力环结构体”完全不同。

他以为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环状生活区,中心通过辐条连接轴心,或许搭配几个紧凑的聚变引擎模块,整体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站扩展部件。

但眼前这个……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只存在于传说和科幻作品中的飞碟!

升降机平台无声地载着他向下滑行,让他得以从更高视角俯瞰这艘星舰的全貌。

那完美的圆盘结构,那低矮而充满力量感的中心隆起,一切都指向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外星飞行器意象。

林木木彻底愣在了原地,大脑几乎停止了思考,只剩下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

“跟自己预想中……出入太大了……”

他无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干涩,

“甚至可以说,从重力环 小型核聚变引擎对接结构,最多配备一些能量武器和功能舱的预想……完全不同。”

这何止是不同?这简直是颠覆!

是跨越了数个技术代差的震撼!

“这是真正飞碟啊……”

他最终,只能发出这样一句充满了惊叹与茫然的感慨。

“对啊,木头,怎么你不相信我的能力吗?”

一个熟悉又带着几分久违俏皮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那声音像一道暖流,瞬间冲散了他因震惊而僵硬的神经。

林木木猛地转身。

苏雨。

他就那样站在那里,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工程服,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一丝戏谑又无比自信的微笑。时光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沉淀了比以往更深邃的智慧。

林木木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久没有这样真切地见到她了。

几十年?好像不止。

儿子林石从鲲鹏之心项目崭露头角到后来独当一面,耗费了无数心力;

苏婉琳的生命科学院那边总有着“悠闲”却同样至关重要的课题需要他偶尔去顾问;

甚至连苏晴,都会在穿梭于太阳系内外的间隙,抽空和他来个视频通讯,抱怨一下航路的无聊或是分享新发现。

唯有苏雨。

他的妻子。

中科院最顶尖的结构大师,放弃华夏深空探索计划的脊梁之一的荣誉。

成为他妻子的苏雨。

她仿佛彻底沉浸在了另一个时空。

他发给她的消息,往往石沉大海,隔上数周甚至数月才可能收到一条简短的“安好,勿念”。

他主动拨过去的通讯请求,十有**会被她的助手或是AI语音礼貌地拦截:

“苏雨总工正在关键阶段,不便打扰。”

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十年……几十年……

起初是担心,然后是习惯性的问候,再后来,变成了一种带着失落和些许怨气的无奈。

他有时甚至会想,是不是项目真的重要到连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还是……别的什么?

此刻,所有这些积压的情绪,在看到她笑靥的瞬间,土崩瓦解。

思念、愧疚、自豪、还有那从未熄灭的爱意,如同决堤的洪水,轰然涌出。

他甚至忘了回答她的问题,一个箭步冲上前,在苏雨带着些许惊讶的目光中,一把将她紧紧抱离了地面,原地转了一圈。

然后,不等她反应,便是一个漫长而深入的吻,仿佛要将过去几十年的分离,尽数补偿回来。

苏雨起初还轻轻捶打了一下他的肩膀,似乎是嗔怪他的突然和用力,但很快,手臂便环上了他的脖颈,回应着他的热情。

实验室冰冷的空气,似乎也因此升温了几分。

良久,林木木才喘息着松开她,额头却还抵着她的额头,鼻尖蹭着鼻尖。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苏雨微微喘着气,脸颊泛着红晕,眼神却依旧清亮,她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份历经漫长征程终于抵达终点的释然:

“从儿子石头的鲲鹏之心成功那一天吧。”

林木木身体微微一震。

鲲鹏之心成功之日……那是人类真正迈出星际远航的第一步,是林石职业生涯的巅峰,也是整个华夏乃至全人类的庆典之日。

那一天,他在万众瞩目之下,而他的妻子,却在无人知晓的深处,开启了另一段更为孤独也更为宏伟的征程?

“那不是都……五十多年了?”

林木木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心疼,

“一直在这里?就在这里……造它?”

他目光扫过周围这庞大无比的地下空间,最终落回那艘充满科幻色彩的银色飞碟上。

五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

她几乎将后半段职业生涯的全部时光,都倾注给了这个沉默的巨物!

苏雨歪了歪头,眼神中那丝戏谑又回来了:

“怎么?

这么多年都没想起有我这么一个老婆?”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了林木木的心上。

瞬间,巨大的愧疚感淹没了他,让他那张历经风霜却依旧可见年轻时俊朗轮廓的老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连耳朵根都热了起来。

他张了张嘴,想辩解什么,却发现任何语言在对方五十年的付出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能再次用力抱紧她,仿佛这样才能确认她的真实存在,才能弥补些许亏欠。

“我……我不是……”

他语无伦次。

苏雨感受到了他的窘迫和真情,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语气软化下来,带着一丝安抚:

“好了,木头,没真的怪你。

我知道你忙,石头那边,还有婉琳姐那边,都需要你。

而我这里……确实需要绝对的专注。”

她轻轻推开他一点,转身,面向那艘巨大的飞碟,目光中充满了母亲看待孩子般的柔情与骄傲:

“而且,你看,它不值得吗?”

林木木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再次被那造物的宏伟所震撼。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强迫自己进入工程师的状态。无数疑问涌上心头。

“快,快给我介绍介绍!”

他的语气变得急切而充满求知欲,

“这个造型?

我从未在任何预案里见过!

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气动……不,宇宙动力学布局!

还有,它的动力系统是什么?

如何解决内部空间利用和结构强度的矛盾?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难道……你准备一次送上万人去木星?”

他想到最初那个“两公里核心环仓”的原始设计目标。

那已经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数字了。

听到“一万人”这个数字,苏雨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那是一种属于开创者的、略带傲慢的自信笑容。

“一万人?”

她轻笑一声,摇了摇头,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飞碟那平滑的碟身,

“木头,你的想象力还是被过去的框架束缚住了。

那只是最内环,那个直径两公里的核心重力生活区的基础容量而已。”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木木,抛出了一个让他大脑再次宕机的问题:

“你猜,我这艘‘远航者号’,整体直径比原方案多出来的这几百米半径,能再容纳布置下几个这样的环形重力舱?”

……

林木木的嘴巴,不由自主地张大了。

越来越大,下巴几乎要脱臼,露出了后槽牙。

他感觉自己的听觉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苏雨在开玩笑?

多出来的……几百米半径?

不是直径,是半径!

原方案直径两公里,半径一公里。

现在整体直径更大,假设直径两点八公里,半径就是一点四公里。

多出了……四百米的半径厚度!

在这多出的四百米径向空间里,除了必要的结构、防护、动力层之外,竟然……

还能不止一个环形重力生活区?

他的大脑飞速计算起来。

环形重力舱需要一定的宽度和高度来形成有效的生态循环和居住舒适度。

按照最内环的标准,一个环的宽度可能达到百米级。

那么,在四百米的径向空间内,理论上完全可以嵌套布置下两到三个……

每一个环的周长随着半径增加而增大!居住面积是指数级增长的!

最内环2km直径,周长约6.28km,假设宽度130米,面积约0.816平方公里,保守估计容纳一万人。

第二个环,假设直径2.4km,周长约7.54km,同样宽度,面积约0.98平方公里,可容纳约一万二千人。

第三个环,假设直径2.8km(飞碟最外缘),周长约8.80km,面积约1.144平方公里,可容纳约一万四千人!

这……这还只是三个主要重力环!

还不算其间可能用于农业、休闲、公共空间的夹层区域!

总容量……可以轻松突破三万五千人!甚至更多!

这已经不是一艘科考船或先驱殖民船了!

这简直是一座能够自我维持的、飞行的城市!

一座能够跨越以亿公里计的木星距离的移动堡垒!

林木木的嘴巴张大到极限,感觉下巴的关节都在发出呻吟,他几乎能感觉到自己的牙齿快要掉到那锃亮如镜的地板上了。

他看向苏雨,眼神里充满了彻底的震撼、崇拜,以及一丝“你真是个疯子”的惊叹。

五十年的与世隔绝。

五十年的孤苦耕耘。

换来的,是人类航天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苏雨看着他这副模样,终于忍不住,发出了清朗而畅快的笑声,那笑声在这巨大的空间里回荡,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

她伸出手,温柔地替他把下巴合上。

“走吧,木头,”

她牵起他那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的手,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

“我带你好好看看,我们的‘远航者号’。”

林木木几乎是被苏雨拖着向前走的,他的目光依旧无法从那巨大的碟形舰体上移开,大脑还在疯狂处理着刚才接收到的信息。

三万五千人!

这是一个足以在异星建立初期文明的人口基数!

“等等……小雨,”

林木木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

“动力呢?要推动这么……

这么一座‘飞行城市’,需要何等庞大的能量?

还有,星际远航的防护?

我们之前的超导材料护盾,应对木星轨道附近的辐射环境已经接近极限,而这个……”

苏雨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他走向飞碟底部一个几乎与碟身融为一体的入口。

门扉无声滑开,露出内部明亮而宽阔的通道。

“跟我来。”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炫耀,如同孩子向最亲密的伙伴展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通道内部并非传统的金属舱壁,而是一种温润的、带着细微脉络的乳白色材料,散发出柔和的光线,仿佛具有生命。

空气清新,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植物清香。

“生物材料?”

林木木立刻认出了这与他姐姐苏婉琳的生命科学院最新的研究方向有关。

“婉琳姐的成果,”

苏雨点头,

“**生物建材与纳米机械的共生体。

它们能自我修复,调节内部环境,甚至能高效转化二氧化碳。

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生命支持系统体积和质量。”

他们乘坐内部一种无声且高速的穿梭舱向前移动。

林木木注意到重力环境非常稳定,完全感觉不到传统旋转结构可能带来的科里奥利效应不适感。

“你解决了旋转眩晕问题?”

他惊讶地问。

通常小型旋转舱会因角速度过快导致内耳敏感的人不适。

“多重同心环独立旋转系统,”

苏雨解释道,语气如同在谈论一件寻常小事,

“最内环模拟1G地球重力,转速较快。中间环模拟0.8G,主要用于农业和轻工业,外环模拟0.6G,用于休闲和低重力适应区。

各环之间通过磁流体轴承耦合,相对速度差被巧妙化解,并通过内部磁场进行补偿,几乎消除了交叉移动时的眩晕感。

而且,环与环之间有大气的对流和温度调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气候。”

穿梭舱很快抵达了核心区域——中央舰桥,或者说,指挥中枢。

这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舰桥,更像是一个开阔的圆形花园广场。

穹顶是透明的,直接显示着外部实验室穹顶的模拟天光,但林木木知道,这必然是超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广场中央是一棵巨大的、散发着柔和光晕的虚拟智慧树,其根系和枝杈实际上是错综复杂的数据流和全息控制界面。

几位工程师正在树下轻声交流,看到苏雨进来,纷纷点头致意,目光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欢迎来到‘远航者’的心脏。”

苏雨张开手臂。

林木木环视四周,被这巧妙融合了自然生态与顶尖科技的设计深深折服。

“难以置信……

那么,最核心的问题,动力?”

苏雨走到智慧树下,轻轻触碰一根发光的“枝条”。

瞬间,整个广场的穹顶透明度改变,显露出飞碟上部结构的全息投影。

“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尾部推进器设计,”

苏雨指向投影,

“因为碟形结构本身,就是引擎。”

投影放大,显示出碟身那光滑弧面下的复杂层次。

“整个碟身下层,遍布着上万个小型化的、基于鲲鹏之心技术迭代后的高效聚变冲压引擎单元。

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垂直方向的巨大升力,更能通过矢量喷口调节,实现任意方向的灵活推进。”

“聚变冲压……上万个单元?”

林木木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极其可怕的能量输出和冗余度。

“能量来源呢?”

“舰体核心,是一个超大型的量子约束聚变反应堆,它提供的能量几乎是无限的。

但更重要的是,

”苏雨手指滑动,投影再次变化,显示出碟身表面那镜面般的装甲,“

这层装甲不仅是防护层,它是由数层特殊结构构成的质量收集器和能量转化膜。

在星际航行中,它可以持续‘吞食’散布于宇宙中的稀薄氢元素,以及捕获各类辐射能,为聚变反应堆提供近乎无限的燃料补充。

理论上,只要宇宙中存在物质和能量,‘远航者’就能持续航行下去。”

自持能源!近乎永动!

林木木被这宏大的设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艘飞船的范畴,这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成长的星际方舟!

“那防护呢?木星磁场的辐射强度……”

“多层防护,”

苏雨如数家珍,

“最外层是可变偏振的能量护盾,与婉琳姐研究的生物活性装甲结合,能主动偏转和吸收高能粒子流。

中层是强磁场生成层,与舰体自身的旋转磁场耦合,形成动态保护网。

最内层还有传统的物理屏蔽。三者叠加,足以应对木星甚至更恶劣的环境。

而且,生物装甲的自我修复特性,能极大提高长期航行的生存能力。”

她看着林木木,眼神灼灼:

“现在,你还觉得,我只是送一万人去木星那么简单吗?”

林木木缓缓摇头,目光中充满了惊叹与敬畏。

他走上前,轻轻抚摸那棵智慧树的虚拟树干,感受着其中流淌的数据洪流。

“五十年……你一个人……完成了所有这些?”

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这其中的技术难关,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一个顶尖团队耗费数十年。

苏雨的笑容微微收敛,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不,不是我一个人。

有整个团队,数千名最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和我一样,在这里奉献了数十年。

只是……作为总工,我需要承担最终的责任和最多的压力。

而且……”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一些:

“有些最核心的结构难题,特别是如何将婉琳姐的生物科技、晴姐带来的前沿材料,还有石头那边优化后的聚变技术完美融合确实耗费了我难以想象的心力。

很多时候,我必须进入一种极致的专注状态,不能有任何外界的干扰。”

她看向林木木,眼中带着歉意,

“所以……对不起,木头,忽略了你们那么久。”

林木木心中最后那一点小小的怨气,此刻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心疼。

他能够想象,这五十年里,她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

她瘦削的肩膀,是如何扛起这整个人类未来星际梦想的重量?

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她的手。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

没能早点来陪你,分担一些。”

苏雨反握住他的手,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了些许释然和疲惫。

“都过去了。现在,它快要完成了。”

就在这时,智慧树的一条枝桠轻轻闪烁,一个温和的AI语音响起:

“苏雨总工,林石院士的加密通讯请求,优先级为‘家庭’。”

苏雨和林木木都愣了一下。林石通常只会因紧急事务联系他们。

“接进来吧。”苏雨说。

全息光影汇聚,林石的身影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看起来比上次联系时更加沉稳,但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

“爸,妈。”

他先打了个招呼,目光在父母交握的手上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又严肃起来,

“妈,‘远航者’的最终测试数据我刚收到一部分,性能远超预期,恭喜您!”

“谢谢,石头。”

苏雨点点头,她知道儿子还有下文。

“但是,”

林石话锋一转,

“最高议会和深空探索部刚刚结束了一次紧急联席会议。

他们对‘远航者’的最终能力评估已经完成。

基于其展现出的远超设计指标的运载能力、自持力和防御水平……

他们初步通过了一项新提案。”

林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语:

“提案建议,修改‘远航者’的首航目标。

不再仅限于木星系统科考和建立前哨站。”

“新的目标是——

凭借‘远航者’的综合能力,直接航向土星系统,并尝试在泰坦(土卫六) 建立人类第一个系外行星级别卫星的永久殖民地。”

林木木和苏雨同时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木星到土星!

这不仅仅是距离的倍增(最近距离约6.3亿公里,最远超过15亿公里),更是环境复杂性和任务难度的指数级提升!

泰坦虽然拥有浓厚大气和液态湖泊,但环境极其严寒,且充满未知风险。

“这……太冒险了!”

林木木脱口而出。

林石的影像神色严肃:

“议会认为,风险与机遇并存。

‘远航者’展现的能力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信心。

泰坦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资源价值远超木星的任何卫星。

如果成功,人类在太阳系的立足点将实现质的飞跃。

当然,这只是初步提案,还需要大量的论证和……

您的最终技术评估,妈妈。

您是‘远航者’的总设计师,您的意见至关重要。”

苏雨沉默了。

她凝视着全息投影中复杂的舰体结构图,目光深邃,仿佛在评估着每一个系统面对更遥远、更未知旅程的极限。

五十年的心血。

原本是为木星而生。

现在,却要承担起更遥远的使命。

她感到林木木握紧了她的手,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良久,她抬起头,眼中不再是工程师的冷静,而是开拓者的决绝与火焰。

“告诉议会,”

苏雨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回荡在舰桥广场,

“‘远航者’的设计冗余和潜力,本就不止于木星。”

“如果这是人类迈向深空的新一步……”

“我和我的飞船,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