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35章 试点波澜与暗线浮现

滨州港的改革,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两颗石子——滚装码头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与三家问题装卸公司的审计整顿试点。涟漪相互激荡,很快便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也牵出了更深层次的线索。

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滚装码头战略投资者的公告一经发布,立刻在业内引起了不小反响。短短半个月,港务集团就收到了七家意向企业的初步方案。经过初步筛选,有三家企业进入了深度洽谈阶段:一家是国内的航运巨头“东海航运”,拥有丰富的航线和客户资源;一家是国际知名的港口投资运营商“环球港务”,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全球化网络见长;第三家,则有些出乎意料,是来自邻省的“通远港务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

沈青云对此高度重视,他让周国梁将三家企业的背景、方案优劣做成详细的对比分析报告,并亲自参与了与这三家企业的核心谈判。

与“东海航运”的谈判务实而直接。对方代表开门见山:“沈书记,周董,我们看中滨州港的区位优势和滚装业务潜力。我们的优势是能带来稳定的车源和货源,可以立刻提升码头吞吐量。我们希望控股,并主导运营管理。”

沈青云回应:“引入航线资源是我们需要的,但控股权和运营权问题,需要慎重。滨州港必须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战略方向。”

与“环球港务”的谈判则更具国际视野。对方展示了其全球港口管理的成功案例和智能化改造方案,承诺引入国际标准。“我们不强求绝对控股权,但要求拥有运营管理权,并按照我们的全球体系进行管理和技术输出。”对方代表语气自信。

沈青云肯定其技术和管理优势,但也提出:“国际标准需要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管理团队的构成必须兼顾双方,确保平稳过渡和文化融合。”

而与“通远港务”投资公司的谈判,则显得格外微妙。对方代表态度谦和,表示“只做财务投资,不寻求控股权和管理权”,给出的资金条件也颇为优厚。但在沈青云看似随意的几个关于未来业务协同、如何避免与通远港主业竞争的问题上,对方代表却显得有些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

“通远港刚刚在规划上和我们博弈过,现在又这么‘热心’地来参与我们的改革试点?”沈青云在谈判结束后,对周国梁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怀疑他们有两种可能:一是‘掺沙子’,通过投资在我们内部获得话语权和信息渠道,甚至可能在未来制造障碍,延缓滨州港的发展,维护他们自己的竞争优势;二是‘洗通道’,利用合资公司的复杂股权和业务往来,进行一些不为人知的资本运作。必须对他们进行最严格的尽职调查!”

他指示周国梁,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通远港务”投资公司及其母公司的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关联交易以及实际控制人情况进行穿透式审查。

与此同时,对三家目标装卸公司的审计却陷入了僵局。这三家公司账目混乱,很多关键凭证“意外”丢失,相关人员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口径统一,将问题推给“历史原因”和“市场环境”。负责审计的副局长向沈青云汇报时,面带难色:“沈书记,表面上的违规违纪,比如虚报冒领、成本不实,查到了一些,但都是小鱼小虾。感觉像是被人为设置了很多障碍,核心的东西很难触及。”

更棘手的是,集团内部,以副总经理赵德明为首的一些人,开始以此为借口,向周国梁施压。“周董,你看,审计也查了,主要也就是些管理不规范的小问题。这几家公司承担着港区大量的短驳和装卸任务,现在人心惶惶,已经影响到作业效率了。是不是可以先以整顿为主,剥离的事情……缓一缓?”赵德明在办公会上言辞恳切,仿佛一切都是为了港口生产着想。

周国梁按照沈青云事先的交代,顶住了压力:“查清楚之前,绝不能轻易放过。效率受影响是暂时的,但如果让蛀虫继续留在肌体里,危害是长远的。审计工作必须进行到底!”

沈青云判断,常规的审计手段可能难以奏效,必须另辟蹊径。他想到了公安机关。他再次密会公安局长郑国锋。

“国锋同志,港务集团那三家装卸公司,审计遇到了阻力。我怀疑这里面可能不止是经济问题,或许还涉及马德彪案的余毒,甚至可能存在暴力垄断、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你们能不能从社会治安、经济犯罪的角度介入调查?比如,查查这些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背景,有没有涉黑涉恶前科?查查他们在争夺业务过程中,有没有使用非法手段?查查他们的资金流向,有没有异常?”

郑国锋立刻领会了意图:“明白,沈书记!我们经侦和刑侦可以联动,以核查马德彪案关联线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由头,进行外围调查。这样既不会打草惊蛇,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打开突破口。”

就在沈青云双线推进,试图打破僵局时,一封匿名举报信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他的办公桌上。信件内容打印,措辞谨慎,但指向明确。信中举报副总经理赵德明与其中一家被审计装卸公司的女财务主管关系暧昧,并利用职权,长期将港务集团的废旧物资处理业务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包给其弟弟开设的回收公司,利益输送金额巨大。

沈青云仔细审视着这封举报信。内容具体,有时间、有公司名称、有大致金额,可信度较高。这显然是内部知情人提供的,可能是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内讧,也可能是有人想借刀杀人。但无论如何,这为突破赵德明这个“内部节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没有立刻动赵德明,而是让纪委的同志,以核查废旧物资管理情况为名,进行秘密初核。同时,他让郑国锋那边,重点调查那家装卸公司女财务主管的社会关系、资产情况,以及赵德明弟弟那家回收公司的实际经营和资金往来。

几条线悄然并进,一张更大的网正在无声地撒开。沈青云感觉到,滨州港的问题,远比表面看到的更加盘根错节,反腐与改革交织,内部阻力与外部觊觎并存。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但每一步也都必须坚定地踏出去。

市长宋青山也听说了滚装码头引入投资者和装卸公司审计遇到的波折,他找到沈青云,语气带着关切:“青云,改革刚起步,就遇到这么多复杂情况,尤其是通远港那边也掺和进来,我担心……会不会树敌太多,影响大局?”

沈青云理解宋青山的担忧,他坦诚相告:“宋市长,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可能没有阻力,也不可能不得罪人。通远港的意图不明,我们更要提高警惕,但不能因为怕树敌就放弃原则、放慢脚步。至于内部的阻力,正好借此机会,进一步净化队伍,为改革扫清障碍。我们现在有省委的支持,有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期盼,只要我们自己立场坚定、方法得当,就一定能闯过这片暗礁区。”

看着沈青云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宋青山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心中有数,市政府这边会全力配合你。需要协调什么,你尽管说。”

送走宋青山,沈青云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夕阳的余晖将城市染成金色,港口的方向,塔吊林立,船舶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这繁荣的背后,却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拿起笔,在日历上标记了下周的工作重点:听取通远港务尽职调查初步汇报、研究滚装码头合资方案比选、关注赵德明问题线索核查进展……

滨州港的改革,正在波澜中艰难前行。而沈青云,这位年轻的掌舵者,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中,锤炼着更为坚韧的神经和更为高超的博弈艺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