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31章 “破浪”行动(下)

“破浪”行动的成功,如同在滨州上空炸响了一颗惊雷,但其真正的威力,在于后续持续不断的“余震”。对彭玉林和马德彪的审讯,以及对港口利益链条的深挖,如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正在一层层剥开滨州港沉疴多年的肌体,露出其内部错综复杂的病灶。

邻市办案点的审讯室内,灯光依旧惨白。与初时的顽抗不同,连续数日的高压审讯和政策攻心,加上省纪委直接介入带来的心理威慑,彭玉林的精神防线已经濒临崩溃。他肥胖的身体蜷缩在椅子上,眼袋深重,头发凌乱,早已没了往日“彭董事长”的风光。

“彭玉林,你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查不到吗?”主审的省纪委三室副主任老陈声音不高,却带着洞穿人心的力量,“‘港发物流’每年多支付出去的15%‘管理费’,最终流向了哪里?马德彪帮你处理新港区征地拆迁的‘麻烦’,你给了他什么好处?你儿子在美国每年数十万美金的花销,钱是从哪里来的?”

老陈每问一句,就将一份相应的证据复印件推到他面前——银行流水、关联公司股权结构图、其子在美的消费记录……

彭玉林的额头渗出冷汗,双手微微颤抖。他知道,对方掌握的东西远比他想象的多。

“我……我需要时间想想……”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试图讨价还价。

“你没有多少时间了。”老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马德彪已经落网,他的嘴,不会比你更严。你现在主动交代,是争取宽大处理的唯一机会。组织上给你政策,是希望你迷途知返,不是让你在这里负隅顽抗!想想你的家人!”

“家人”二字仿佛击中了彭玉林最脆弱的地方。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嘴唇哆嗦了许久,终于嘶哑地开口:“我……我说……那多出来的钱,大部分……大部分都通过马德彪的公司,转给了……转给了……”

他报出了几个名字,其中包括市交通局前任局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位现任副局长,甚至……隐约提及了省里某个前领导秘书的“关照”。审讯室内,记录员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名字的吐出,都意味着滨州乃至北阳官场的一场新的地震。

与此同时,在市看守所,对马德彪的审讯则更像是一场硬仗。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对大多数问题要么否认,要么推给手下。

“马德彪,你以为你扛着就行?”负责审讯的市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冷笑一声,将一摞照片摔在他面前,“这是在你‘碧水庄园’地下室搜出来的,制式刀具、钢管、甚至还有一把土制手枪!这是去年码头工人王老五被打成重伤案发现场提取的鞋印,和你手下‘黑皮’的鞋印完全吻合!还有,这是从你一个情妇家里搜出来的账本,上面清清楚楚记着,哪年哪月,送给‘彭局’多少,‘孙处’多少……你以为你销毁了电子记录,我们就找不到吗?

面对一件件扎实的物证和逐渐清晰的同案犯口供,马德彪脸上的横肉抽搐着,眼神中的凶悍逐渐被慌乱取代。他意识到,警方这次是有备而来,不仅要办他,而且要办成铁案。当审讯人员适时抛出“彭玉林已经交代”、“争取立功才能保命”的信息时,他最后的心理支柱也开始动摇。他开始避重就轻地交代一些强迫交易、垄断市场、故意伤害的罪行,试图掩盖更深层的行贿和寻求保护伞的问题。但这本身,就已经为突破其防线打开了缺口。

彭玉林和马德彪的落网,以及审讯中不断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在滨州官场引发了持续的地震波。与港口、交通、规划等领域相关的干部,尤其是那些与彭玉林有过较多往来的,更是人人自危。

市交通局局长办公室里,局长孙建国坐立不安,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他曾接受过彭玉林安排的“考察旅游”,虽然金额不大,但在这个风口浪尖,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那位被点名的副局长,更是称病在家,连办公室都不敢去,电话也处于半失联状态。

以往门庭若市的某些领导家门口,如今也变得冷清起来。

与之相反,沈青云的办公室和市委大院,却似乎成了新的中心。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干部,开始主动向沈青云靠拢,汇报工作更加积极,表态更加坚决。常务副市长李伟在一次工作汇报后,意味深长地对沈青云说:“沈书记,‘破浪’行动,破掉的不仅是港口的淤泥,更是涤荡了我们滨州干部队伍的风气啊!现在大家都看清了,市委是动真格的,谁再想浑水摸鱼、阳奉阴违,就得掂量掂量后果了。”

沈青云对此心知肚明。他知道,这是树立权威、推动工作的有利时机,但也必须警惕墙倒众人推和扩大化的倾向。他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明确强调:“我们打击的是极少数**分子,目的是净化政治生态,保护大多数干部。只要自身干净,踏实工作,组织上是清楚的。大家要把精力集中到推动滨州改革发展稳定上来,不要捕风捉影,不要人人自危。”

滨州的反腐风暴,自然也引起了省城的高度关注。分管交通、国资的副省长亲自给沈青云打来电话,在肯定滨州市委敢于动真碰硬的同时,也委婉地提醒:“青云同志,滨州港的地位特殊,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大局。在查处问题的同时,一定要确保港口的正常运营和队伍的稳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好节奏和尺度。”

更微妙的是,省里某位退下来的老领导,也通过某种渠道,向沈青云传递了“适可而止”、“维护北阳整体形象”的信息。这无疑是一种更高层面、更隐形的压力。

面对这些关切和压力,沈青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他在电话里向副省长详细汇报了确保港口稳定的具体措施和过渡班子的工作情况,用事实打消了领导的顾虑。对于那位老领导的“提醒”,他则通过秘书委婉而坚定地回复:“请老领导放心,滨州市委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省委的领导下,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清除蛀虫,促进滨州港和滨州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他知道,反**斗争不可能没有阻力,越是触及深层利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越大。但他更清楚,此时此刻绝不能后退,否则将前功尽弃。

“破浪”行动不仅在于“破”,更在于“立”。沈青云抓住时机,开始布局滨州港的深度改革和相应的人事调整。

他指示市政府和港务集团新班子,立即启动滨州港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重点研究货种结构优化、集疏运体系完善、新港区建设重启以及现代化智慧港口建设等议题。他明确提出:“改革不能停步,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彻底扭转滨州港大而不强、传统低效的局面。”

同时,根据彭玉林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港口发展的新要求,沈青云与组织部长周海密集磋商,开始酝酿对市交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港务集团内部的关键岗位进行必要的人事调整。原则很明确:忠诚干净担当,专业能力过硬,富有改革精神。

“滨州港的‘浪’破开了,但前面还有更广阔的海洋,也可能有更隐蔽的暗礁。”沈青云在笔记本上写道,“必须借此机会,建立起一支真正能打仗、打硬仗的港口建设和管理队伍,为滨州未来的腾飞,夯实最坚实的基础。”

他知道,这场由“破浪”行动引发的深层次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考验着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而他也在这惊心动魄的实践中,加速积累着能够应对更高层级挑战的宝贵经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