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27章 破冰之举:从作风到环境

为期近一个月的密集调研,让沈青云对滨州的“病症”有了切肤之痛的了解,也对可能的“药方”有了初步的构想。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积弊颇深、惯性巨大的老工业城市,任何疾风骤雨式的改革都可能适得其反,必须找准切入点,稳扎稳打。

履新后的第二次市委常委会,气氛明显不同于第一次。常委们发现,每个人的座位前都多了一份厚厚的材料,封面上写着《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若干突出问题初步调研与思考(内部资料)》。

沈青云没有客套,开门见山:“同志们,这份材料,是我这段时间调研的一些粗浅记录和思考,可能不全面,但力求反映真实情况。今天这个会,我们不急于决策,就先围绕这里面反映的问题,大家都谈谈看法,统一一下认识。”

他首先让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精心编辑但未加任何修饰的短片,里面既有港口拥堵的道路、国企老旧的设备,也有棚户区居民期盼的眼神、人力资源市场里下岗工人的叹息。真实的画面,远比任何文字汇报都更具冲击力。

短片播放完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不少常委面色凝重。

沈青云开始结合材料,逐一剖析问题:

“关于港口,我们的吞吐量数据很好看,但货种结构、集疏运效率、现代化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彭玉林同志上次汇报说‘正在积极协调’,我想问,协调了多久?具体的障碍到底卡在哪个部门、哪个环节?是需要我们市委出面协调,还是港务集团自身攻坚克难的决心不够?”

他的目光扫过分管交通、规划的副市长,两人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关于国企,滨钢的老工程师告诉我,他们用的主力设备还是五十年代的‘老爷车’!我们天天喊转型升级,钱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市场从哪里拓?冗员如何安置?社会职能如何剥离?这些问题不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和国资委主任低头记录,额头见汗。

“关于民生,棚户区里的老百姓还在为基本的取暖、如厕发愁!信访登记簿上,多少问题年复一年地挂着?我们的干部,是真正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了,还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画圈圈?”

沈青云的语气并不激烈,但每一个问题都基于扎实的调研,数据翔实,案例具体,像一把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滨州看似平稳表面下的脓疮。他没有指责任何个人,但所有相关分管领导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市长宋青山终于开口,他扶了扶眼镜,语气沉稳:“青云同志调研非常深入,反映的问题也确实客观存在,有些还是老大难问题。这说明我们过去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我赞同先从统一思想入手,关键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从何处破题?” 他将问题抛回给沈青云,既是支持,也是一种试探。

沈青云接过话头:“宋市长问到了关键。千头万绪,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认为,当前制约滨州发展的最突出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结构,根子上是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等靠要’、‘慵懒散’思想不破除,营商环境中的‘中梗阻’、‘玻璃门’不打破,任何好的规划、政策都会在执行中走样、落空。”

他环视全场,声音坚定:“因此,我提议,市委市政府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作风建设年’与‘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以此为突破口,扫清障碍,提振士气,凝聚合力!”

专项行动迅速启动,沈青云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与以往雷声大雨点小不同,这次动了真格。

市环保局一名科长,在受理一家小型科技企业环评申请时,态度粗暴,故意拖延,暗示需要“打点”,被企业暗中录音并举报到专项行动办公室。沈青云得知后,立即批示:“查清事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结果,这名科长被迅速免职,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分管副局长被诫勉谈话。处理通报第一时间通过党报、电视台、官网向全社会公布。

市规划局在办理一个重点民生项目规划许可时,因内部科室推诿扯皮,导致项目卡在预审环节一个多月。沈青云在项目调度会上直接发问:“是法律法规不允许,还是我们干部的能力态度有问题?哪个环节卡住的,责任人是谁?今天必须给我一个明确的说法!” 最终,规划局两名处长被调整岗位,局长在市委常委会上做了深刻检讨。

这几记“问责”重拳,在滨州官场引起了巨大震动。以往那种“只要不贪不占,懒政怠政也没事”的思维定式被打破,各级干部明显感到了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破”的同时,沈青云更注重“立”。他推动建立了“重点项目市长直通车”和“书记营商信箱”机制,亲自盯办企业反映的问题。

一家外资企业通过“书记营商信箱”反映,他们扩建厂房涉及的一条市政管网迁改,被区里某个部门以“规划不符”为由搁置半年,企业损失巨大。沈青云看到信件后,没有简单批转,而是直接带着分管副市长、规划局长、区长到现场办公。

在泥泞的工地旁,他指着那张争议的规划图,问区规划分局的负责人:“你说规划不符,具体不符合哪一条?拿出发文依据来。如果是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半年都没有拿出解决方案?”

面对市委书记的当面质询和扎实的前期调研(沈青云已让秘书查清了该管网的历史沿革),那位分局长支支吾吾,满头大汗,最终承认是担心承担责任,故意拖延。沈青云当场要求区里限期一周内拿出解决方案,并由市纪委督办。

这件事迅速传开,“书记营商信箱”成了真正能办事、快办事的“绿色通道”。

强有力的举措下,滨州的政风为之一新。衙门作风有所收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开始破冰。前来考察投资的企业代表,也感受到了政府服务意识和效率的提升。

然而,沈青云深知,这仅仅是开始。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

一天晚上,秘书长郭伟送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里面只有一句话:“沈书记,滨水很深,小心风浪。” 沈青云看着这封信,神色平静。他知道,自己推行的作风整顿和营商环境优化,必然触及了一些人的“奶酪”和固有的行事规则,暗处的反弹已经开始。

市长宋青山在一次私下交谈中,也委婉地提醒:“青云同志,动作快、力度大,效果是好的。不过,有些老同志,还有一些基层的干部,可能一时不太适应,还需要给点时间,注意方式方法。”

沈青云表示感谢提醒,但他内心坚定:“有些陋习,不能给时间让它继续存在。这场风暴,必须持续刮下去,直到涤荡出滨州应有的清朗天空。”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新挂起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滨州振兴发展”的横幅,目光深邃。初步的破冰已经完成,但更艰巨的国企改革、产业转型等硬仗,还在后面。他需要利用目前营造出的这股“势”,顺势而为,将改革推向深入。而那股隐藏在水下的暗流,也让他更加警惕,他知道,在滨州的斗争,绝不会一帆风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