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25章 新的征途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第125章 新的征途

作者:垂拱殿的馨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2:29:17

时值深秋,绵水市的工作在沈青云的主导下已全面步入正轨。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启动,机器轰鸣声中,承载着数千户居民的新生希望;创明科技项目完成奠基,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绵钢集团在新班子的带领下,资产债务重组方案稳步实施,职工情绪趋于稳定。整个绵水市呈现出一种久违的、蓬勃向上的朝气。

然而,一封来自省委组织部的加密电报,打破了沈青云逐渐规律起来的工作节奏。

依旧是那间充满庄重气息的办公室,但坐在沈青云对面的,除了省委组织部长李国华,还有一位气质更为沉稳、目光如炬的中年男子——中组部干部五局的副局长,周启明。

“青云同志,坐。”李国华部长面带微笑,语气比上次更加温和,“你在绵水的工作,成效显着,省委是高度认可的。不仅稳住了局面,更是打开了新局面,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和反**斗争方面,展现了很强的原则性和政治智慧。”

“感谢组织的肯定,这是我应该做的。”沈青云端正坐姿,心中明了,如此高规格的谈话,绝不仅仅是例行肯定。

周启明副局长接过话,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来自中央机关的独特分量:“沈青云同志,你的表现,不仅省委看到了,中央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基于对全国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盘考虑,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组织上经过慎重研究,认为你的能力和经验,可以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承担更艰巨的使命。”

沈青云心念微动,静待下文。

周启明继续说道:“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与能源基地——北阳省,近年来面临着经济转型缓慢、产业结构偏重、社会治理任务艰巨等复杂挑战。组织上决定,任命你为北阳省省委委员、常委,并提名为滨州市市委书记人选。”

滨州市!沈青云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它是北阳省乃至全国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港口城市,经济体量巨大,但历史包袱同样沉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极大,社会矛盾也相对集中。去那里担任市委书记,无疑是将其放在了一个省域内极具挑战性的关键位置上。

沈青云内心波澜起伏。这意味着他将离开已经熟悉的江南省,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北方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环境。滨州的情况,恐怕比绵水还要复杂数倍,涉及的利益格局和矛盾层次也更高。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也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但他内心深处,那股迎接挑战、在更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激情,也被瞬间点燃。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沈青云没有丝毫犹豫,目光坚定地迎向周启明和李国华,“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快熟悉情况,融入北阳、扎根滨州,恪尽职守,全力以赴,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周启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补充道:“青云同志,滨州是块硬骨头,但也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那里不仅需要经济转型的巧劲,更需要维护稳定、净化生态的狠劲和韧劲。希望你能够将在林峰、在绵水积累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滨州的工作中去,闯出一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来。”

李国华也叮嘱道:“北阳的政治生态和风土人情与江南有所不同,去了之后,要特别注意搞好团结,同时也要坚持原则。省委会做好工作交接的协调。”

消息传回绵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大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离别时刻,依旧充满了不舍。

告别会上,气氛热烈而感伤。常务副市长李伟紧紧握着沈青云的手,动情地说:“沈书记,不,现在该叫沈常委了!您这一走,我们真是舍不得!是您带着我们,让绵水有了今天这番新气象!”

沈青云看着这位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自己一边的战友,心中也充满了感慨:“李伟同志,绵水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有你在,有大家在,绵水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要继续把棚改、把产业发展、把民生保障抓实抓细,遇到困难,多向省委汇报,我们随时沟通。”

他这是在明确传递信号,李伟将是他离开后,他在绵水政治遗产的守护者和延续者。

公安局长吴军、审计局副局长孙悦、发改委副主任刘洋等一批在他手下得到重用和锻炼的干部,也纷纷前来话别,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不舍。沈青云与他们一一交谈,勉励他们继续坚守岗位,为民服务。

最让沈青云牵挂的,还是那片刚刚开始动工的棚户区。离开前一天,他再次独自一人来到工地外围,看着已经开始平整的土地和忙碌的工程车辆,心中默默承诺:“我一定会关注这里的进展,直到所有居民都搬进新家。”

没有过多的停留,沈青云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几大箱书籍资料,在秘书的陪同下,踏上了北上的旅程。他没有选择飞机,而是坐上了开往北阳省的动车,他需要这段时间来沉淀思绪,阅读关于北阳和滨州的海量资料。

动车飞驰,窗外的景色由南方的葱郁逐渐转为北方的开阔与苍茫。沈青云的思绪也随着地貌的变化而延伸。

“北阳省,传统重工业基地,Gdp总量位居全国中游,但增速放缓,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滨州市,情况更为典型,国有大型企业占比过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港口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近年来信访压力较大,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有待解放……”

资料显示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的转型难题,涉及到数十万产业工人的生计、庞大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复杂的社会稳定维护。

他合上资料,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一场全方位的硬仗。经济转型是主线,但必然伴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调整和利益格局变动,这其中,反**、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任何一项都不可或缺,且相互交织。

他拿出笔记本,写下了赴任后的初步工作思路:

“1.深入调研,摸清实情:避免下车伊始,指手画脚。用至少一个月时间,深入企业、社区、乡村、港口,倾听各方面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

1.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首先要统一市委班子和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到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破除‘等靠要’和‘路径依赖’。

2. 找准突破口,打响头炮:选择一两个群众反映强烈、又能较快见到成效的领域作为突破口,比如,优化营商环境(整治‘中梗阻’)、启动一项标志性的民生工程,或推动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以提振信心。

3. 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推动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扭转可能存在的惰政思维。”

动车抵达滨州站时,已是华灯初上。按照沈青云的要求,北阳省委和滨州市委没有安排盛大的迎接仪式,只有市委秘书长带着两辆考斯特等在站台。

“沈常委,一路辛苦了!我是滨州市委秘书长郭伟。”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精干的干部迎上前来,态度恭敬而不失热情。

“郭秘书长,辛苦了。”沈青云与他握手,感受着对方手掌的力度和温度,这是一个初步的观察。

车子行驶在滨州的街道上。与江南城市的精致秀美不同,滨州的街道宽阔,两旁多是些有些年头的苏式或现代风格建筑,透着一种重工业城市特有的粗犷和实在。时值深秋,行道树的叶子已落了大半,更添几分北方的萧瑟。街上的行人神色匆匆,车辆川流不息,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但也隐约能感觉到一种沉重的基调。

沈青云默默观察着窗外的一切:巨大的厂区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高耸的烟囱无声矗立;一些老旧的居民楼外墙斑驳;商业区的霓虹灯似乎也比南方城市少了几分绚烂。他注意到,在一些十字路口,有零散的摊贩在寒风中经营,与城管人员似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郭秘书长,滨州最近有什么重点项目在推进吗?”沈青云看似随意地问道,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摸底”。

郭伟略微沉吟,回答道:“目前主要是围绕几个大型国企的技术改造和延链补链项目,还有就是港口的扩能升级工程,都在按计划推进。” 回答中规中矩,没有太多新意。

沈青云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他知道,真正的了解,需要他亲自去听、去看、去感受。

车子驶入市委家属院,一栋略显陈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楼,将成为他在滨州的新家。站在院子里,能闻到空气中隐约飘来的、属于工业城市的特殊气味。

沈青云深吸一口这冰冷的、带着工业气息的空气,目光投向远处城市璀璨却又不失厚重的灯火。

“滨州,我来了。”他在心中默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将在这里,开始我仕途生涯中又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征程。”

他的眼神,如同这北方的星空,清晰、坚定,而又深邃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