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 > 第19章 御厨再授课,宫廷与民间药膳融合

盛夏的江南药膳学堂,前厅的窗户都敞开着,风里带着院外梧桐的清香。御厨张师傅提着个食盒,刚走进门就笑着喊:“苏姑娘,我来给学员们送‘课堂礼’了!”

苏软桃迎上去,看到食盒里装着宫廷特供的银耳和冰糖,还有一本手写的 “宫廷药膳笔记”,忍不住笑道:“张师傅,您每次来都带这么多好东西,学员们都盼着您来授课呢。”

“这不是想让孩子们多学点真东西嘛,” 张师傅坐在桌边,打开笔记,“今天咱们讲‘宫廷与民间药膳的融合’,就从最常见的‘绿豆百合羹’说起。宫廷做这羹,讲究‘精致’,要加银耳增稠,冰糖要熬成糖汁,入口更绵;民间做,讲究‘家常’,不用银耳,靠绿豆本身的淀粉熬稠,冰糖也少放,更清爽。咱们今天就把两种做法结合起来,做一道‘家常又精致’的绿豆百合羹。”

学员们围坐在灶台边,听得认真。张师傅先演示宫廷做法:把银耳泡发,撕成小朵,和绿豆、百合一起煮,还把冰糖放进小锅里,熬成浅琥珀色的糖汁,最后淋在羹里。“你们看,这样做出来的羹,又稠又甜,适合宴席上吃,看着就讲究。”

苏软桃接着演示民间做法:直接用绿豆、百合煮,不加银耳,只放少许冰糖,煮到绿豆开花就行。“咱们家里做,就图个方便,这样煮出来的羹,清爽不腻,夏天喝最解暑,客人也喜欢。”

两种羹都做好后,张师傅分给学员们品尝。学员王小丫尝了宫廷版,眼睛一亮:“这个甜得绵,银耳滑滑的,像吃甜品!” 学员李石头尝了民间版,也点头:“这个清爽,我娘夏天就这么做,喝着舒服!”

“那咱们怎么融合呢?” 张师傅笑着问,“谁有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林晓月举手:“张师傅,苏姑娘,我觉得可以少加一点银耳,不用熬糖汁,就放少许冰糖,这样既有宫廷的精致,又有民间的家常,客人不管喜欢甜的还是淡的,都能接受。”

“说得好!” 张师傅赞许地说,“融合不是把两种做法硬凑在一起,而是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就像晓月说的,少加银耳增稠,不用熬糖汁,既保留了宫廷的精致感,又不失民间的家常味,这就是最好的融合。”

苏软桃也补充道:“咱们做药膳,不管是宫廷的还是民间的,核心都是‘合心意’—— 客人喜欢,吃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以后你们开店,也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把宫廷的讲究和民间的实在结合起来,做出有自己特色的药膳。”

接下来,学员们分组实践,试着做 “融合版绿豆百合羹”。张师傅和苏软桃在各组间走动,时不时指点两句:“银耳别放太多,不然会抢了绿豆的香”“冰糖可以分两次加,先加一点,煮好后尝着不够再补”。

李石头组做的羹,银耳放得刚好,冰糖也不多,张师傅尝了一口,笑着说:“这个好!既有银耳的滑,又有绿豆的甜,比宫廷的不腻,比民间的精致,以后可以当学堂的‘招牌融合药膳’了!”

学员们听了,都开心地鼓起掌来。课后,张师傅把 “宫廷药膳笔记” 递给苏软桃:“姑娘,这是我整理的宫廷常用药膳做法,里面有不少可以和民间融合的点子,你可以加到学堂的教材里,让孩子们多学点。咱们还可以一起编一本‘宫廷与民间药膳融合手册’,以后传给更多人,让大家知道,药膳不分高低,合心意的才是最好的。”

苏软桃接过笔记,上面的字迹工整,每个方子都标注了 “宫廷特点” 和 “民间适配建议”,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您,张师傅。有了这本笔记,还有咱们要编的手册,学堂的教学会更完善,学员们也能学到更多真东西。”

张师傅笑着说:“咱们都是为了传扬药膳,不用这么客气。以后我每月来一次,咱们一起琢磨新的融合药膳,让江南药膳既能上得了宴席,也能进得了寻常百姓家。”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学堂的灶台上,学员们的实践笔记还摊在桌上,上面写满了 “融合心得”。苏软桃看着张师傅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笔记,心里满是期待 —— 宫廷与民间的融合,不仅能让药膳更丰富,还能让更多人喜欢上江南药膳,这就是传承的意义,也是她一直想做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