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堂掀起的风波,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涟漪扩散后又渐渐归于平寂。那名被当作替罪羊的杂役弟子,最终在严刑拷打与“确凿”证据下屈打成招,草草结案。宗门上下对此议论了几日,便很快被新的琐事与修行所淹没。废旧材料堆放点,也恢复了往日那种被遗忘的、近乎凝固的沉寂。
石历(鹿笙)的生活轨迹,在外人看来,与风波前别无二致。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资质驽钝的老实杂役,每日与污秽的废料为伍,周身散发着令人不愿靠近的晦涩气息。就连修为,也仿佛彻底停滞在了那可怜的练气九层,再无寸进。
然而,在这极致的平静之下,是更为深邃的潜流。
鹿笙并未因暂时渡过危机而松懈,反而更加坚定了“藏智于内,苟住第一”的信条。衍卦符“巽风暗影”的警示犹在耳边,她深知那场风波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暗流仍在涌动。获取离火之精的计划被暂时无限期搁置,三号地火室成了她潜意识里需要规避的区域。眼下最重要的,是彻底融入背景,成为这片废弃之地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分”。
她将“坤元敛迹”之术修炼到了新的高度。并非简单的气息收敛,而是一种从精神到**的全方位“归寂”。行走时,脚步落地无声,仿佛与大地脉动相连;呼吸时,气息绵长微弱,与周围驳杂的灵气流转同步;甚至眼神都常年保持着一种底层劳作者特有的麻木与空洞,不再有丝毫锐利或智慧的光芒流露。她就像堆放点里一块长了青苔的旧石头,风雨侵蚀,毫不起眼,甚至让人下意识地忽略其存在。
但这种“归寂”,并非消极的躲藏。夜晚的小屋禁制内,她的心神前所未有的活跃。《弈天筹》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不再仅仅推演功法与危机,而是开始构建一个更庞大的信息模型——以青玄宗外门为核心,涵盖各殿阁职能、人员关系、资源流向、乃至流传于底层的各种流言蜚语。
她利用一切机会收集信息。在藏经阁整理杂书时,会“顺手”翻阅那些过期的事务简报、人员调动记录;在堆放点劳作时,会“无意”倾听往来杂役、火工弟子的闲聊;甚至去任务殿交接时,也会默默记下任务发布频率、奖励变化等细节。这些看似无用、碎片化的信息,被《弈天筹》吸纳、分类、交叉验证,逐渐勾勒出一张越来越清晰的宗门底层生态图。
她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比如,资源殿某位执事似乎与百草峰某位管事私交甚密,经他手的低阶灵草分配总会有些微妙的倾斜;又比如,刑堂内部似乎也非铁板一块,几位副管事之间隐约有竞争之势;再比如,坊市“百晓阁”的信息收购,近期明显加大了对宗门内部人事变动和资源勘探消息的收购力度……
这些发现,让她对“巽风暗影”有了更具体的猜测。这背后,很可能是一场围绕资源再分配和权力洗牌的暗斗,而“百晓阁”这类灰色组织,或许就是某些势力用来收集情报、甚至散播谣言的触手。
“借力打力,挖坑下绊……” 鹿笙心中冷笑。她目前无力也无意卷入这些争斗,但了解规则,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则来自保,甚至在未来必要时,借势而为。
这一日,她在清理一批从符箓堂运来的废弃符纸时,发现了几张绘制失败、但结构极其复杂的一阶高级符箓“敛气符”的半成品。这些符箓因灵力勾勒失误而报废,但其符文结构本身蕴含的隐匿道韵,却让鹿笙心中一动。
她如今已能熟练绘制内符,对符纹的理解远超普通符师。结合《弈天筹》的推演,她开始尝试逆向解析这些失败品,理解其隐匿灵力的原理。她发现,这种“敛气符”的原理,与她的“坤元敛迹”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扭曲自身能量场,使其与环境背景辐射达成一致。
“或许……可以尝试制作一种更高级的‘外符’?” 一个念头浮现。她不需要完整的“敛气符”,那太显眼。她需要的是一种效果更单一、更隐蔽的“避识符”,专门用于对抗高阶修士的神识扫描。若能成功,她的隐藏能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说干就干。她利用古器碗,从那些废弃符纸和朱砂中提炼出最精纯的灵墨基础,再以自身对隐匿之道的理解,结合《弈天筹》优化符文结构,开始在普通的符纸上进行试验。过程依旧充满失败,但她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是对符道和隐匿术理解的加深。
数日后,一张看似粗糙、符文却隐隐透出玄奥波动的淡灰色符箓在她指尖成型。她将其贴在身上,激发。
一股微不可察的波动散开,她感觉自身的气息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包裹,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瞬间提升了一大截。她尝试以相当于筑基初期的神识强度扫描自身,竟有种模糊不清、难以锁定之感!
“成功了!虽然效果远不及坤元敛迹,但胜在可以瞬发,且能叠加使用!” 鹿笙心中喜悦。这将是她又一张不错的底牌。她将制作方法记下,并将成品符箓小心收好,命名为“尘影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