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外围杂书区,名副其实。
蛛网暗结,尘埃厚重,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与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书架歪斜,玉简零散,堆积如山的兽皮卷与线装书大多残破不堪,仿佛已被时光遗忘。这里与藏经阁主体区域的庄严肃穆、灵光氤氲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石历(鹿笙)拿着赵坤执事给的临时令牌,低眉顺眼地走进这片知识的废墟。她的任务很简单:整理、归类、清扫。在外人看来,这是个毫无油水、浪费时间的苦差事,但对鹿笙而言,这里却可能是一座尚未开采的富矿。
她并未急于去翻找那些看似高深的残卷,而是先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杂役的本分。手持除尘符(最低阶的那种),缓慢地清扫着书架上的积尘;将散落在地的玉简、书卷小心拾起,粗略按照材质、大小、甚至破损程度进行初步归类。动作麻利中透着底层散修特有的那种谨慎,仿佛生怕惹来不必要的关注,即便这些在他人眼中已是垃圾。
这副勤恳又略带笨拙的模样,落在偶尔路过此地的其他低阶弟子或执事眼中,只会觉得这散修倒是老实,被发配到这鬼地方还能如此尽心,随即摇摇头便不再关注。无人察觉,在那看似随意拿起放下的过程中,鹿笙的指尖总会与物品有极其短暂的接触,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神识,已如触角般悄然探入,进行着瞬间的扫描。《弈天筹》在识海中默默记录着海量的杂乱信息:残破的阵法图示、失效的丹方片段、某个不知名修士的游记心得、甚至是凡俗界的武功秘籍……
「水积不厚,则负大舟无力。」 她深知基础的重要性。这些被主流摒弃的知识,往往蕴含着对世界规则最质朴、有时也最接近本质的理解。它们或许不能直接提升战力,但却能极大地丰富《弈天筹》的推演数据库,拓宽她对阴阳五行、人体秘藏、能量运转的认知边界。
几日下来,她像一只勤勉的工蚁,将杂乱的区域整理得略有条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搬运沉重的书卷时,她默默运转《戍土归藏诀》,感受着力由地起,周身肌肉骨骼如同大地般承重;清理细微尘埃时,则心合《上善若水功》,神识如流水般浸润过每一个角落,锻炼着微操能力。
这一日,当她整理到一处堆满废弃玉简的角落时,指尖触碰到一枚颜色灰暗、毫不起眼的玉简。神识习惯性地扫过,预期中应是空白或记录着无关紧要的内容。然而,就在神识接触的刹那,玉简内部一道极其隐晦、几乎与尘埃融为一体的禁制微微一闪,《弈天筹》瞬间传来警示,但并非危险,而是一种“触发”感应。
鹿笙心中一动,面色如常地将玉简拿起,拂去表面灰尘,只见玉简一角刻着几个几近磨灭的小字:《五脏纳元说》。
她不动声色地将玉简混入一堆待分类的杂物中,继续着手头的工作。直到日落时分,杂役任务结束,她才借着整理废纸的名义,将这枚玉简连同几份真正无用的废稿一起,“顺手”带回了堆放点的小屋。
禁制重重开启后,鹿笙才仔细探查这枚玉简。禁制并非防护,更像是一种筛选,只有神识足够凝练、且对能量内在结构有特殊感应者方能触发。玉简内的信息流淌而出,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功秘籍,而是一篇论述人体五脏与天地五行精微对应的残篇。
其核心观点颇为独特:并非简单将心肝脾肺肾对应火木土金水,而是强调五脏皆为独立的能量转化与储存单元,如同体内五座烘炉,可分别吸纳、炼化、储存不同属性的天地精华。若能调和五脏,使五气朝元,不仅能夯实道基,更能使肉身自成天地,内循环不息,极大减少对外界灵气的依赖,甚至……可初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辟谷”或“内呼吸”!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篇论述,竟暗合《道德经》中“有余以奉天下”的玄理,指向的是一种内在的自足与平衡!
鹿笙如获至宝!这《五脏纳元说》完美契合她正在构建的五行道基体系!《戍土归藏诀》炼体,《九转罡元体》开锋,《上善若水功》润脉,都是从外部锤炼或引导。而这篇残卷,则提供了从内部挖掘潜能、激活自身五脏五行之力的法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五脏,或许便是人体内的“玄牝之门”,是生命能量的根本源泉!
她立刻结合自身情况推演。寂灭道基偏阴偏寂,对应肾水(**)或肺金(肃杀)?而黑莲蕴含的毁灭与新生之机,或可对应心火(君火)的炽烈与转化?脾土为中央枢纽,正是《戍土归藏诀》所强化的根本。肝木主生发条达,或许是调和寂灭之寂、引入生机的关键?
思路一旦打开,无数灵感涌现。《弈天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将《五脏纳元说》的理论碎片,与她已有的功法体系、对寂灭道基的感悟、甚至对那几颗“废种”生机的观察,进行融合推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