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内,时光仿佛被书卷墨香凝滞。鹿笙依旧蜷于偏僻角落,周遭堆砌着无人问津的杂书古卷,单薄的身影透着一股固执的茫然,在众多弟子眼中,俨然是道途断绝者最后的、无望的沉溺。
这一日,她的目光却被书架最底层一卷几乎与尘埃朽木同化的无名兽皮卷攫住。卷轴古旧,边缘残破,封面空无一字,若非《弈天筹》持续传来微弱却坚定不移的推演感应,如暗夜微灯般指引,她绝难察觉其存在。
她如往常般,“吃力”地将其从一堆更显破败的竹简下抽出,小心翼翼在案几上摊开。兽皮卷内并非预想中的惊天秘法,仅是以古老篆文镌刻的、看似散逸的论述与朴拙图解,阐述着一种较当今流传更为原始本真的阴阳五行观。
衍卦共鸣,道缘天授
指尖轻触那些苍劲斑驳的字迹,怀中“衍卦符”竟自发传来一阵温润而持久的共鸣悸动,非为凶兆预警,反似久别重逢的悸动,洋溢着难言的契合与欣然。
神识微沁,卦象昭然:“泰”卦(地天泰,小往大来,吉亨)。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无只平不陡之理,无只往不返之事,艰守正道则无咎。又见“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帝乙嫁妹,以此得福,大吉。
卦象通泰祥和,昭示此乃天赐吉兆,乃触类旁通、夯实道基之机。初窥或觉艰深晦涩,然持之以恒,必能融会贯通,获益无穷。
鹿笙心神为之所摄,涤荡杂念,将全副心魂沉浸入这卷看似蒙尘的兽皮古卷之中。
察言观色,窃取天机
开篇之论,便迥异于俗流:“上古之初,宇宙溟涬,元气未判,是谓太易。太初始萌,清浊肇分,轻清扬而为天,阳也;重浊凝而为地,阴也。盘古氏出,开天辟地,非恃蛮力强破,乃洞悉玄奥,因时顺势,导引阴阳分离耳…”
不强调开天之力,而着重于“洞悉”、“顺势”、“导引”!此与《弈天筹》之推演算计、《孙子兵法》“善战者,求之于势”之精义,何其契合!
她屏息凝神,续览下文。阴阳之论,恢弘本源:非止于男女日月、寒暑明暗之对应,乃升华囊括寰宇、构成万有的两种根本趋势与伟力——阳主发散、升腾、创生、刚健;阴司收敛、沉降、凝聚、柔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五行之说亦直指核心:非仅金木水火土五物,乃五种本初“运动”或“行为”范式——木曰曲直(生发、舒伸),火曰炎上(炽热、上行),土爰稼穑(化育、承载),金曰从革(变革、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万物育焉。
其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律,更是勾勒出一幅天地万象相互依存、制约、动态平衡、循环不息的浩瀚画卷。
鹿笙只觉神府如遭混沌惊雷劈开,涤荡清明,又似银河倒泻,灌顶醍醐!以往修行中无数幽微难明、似通非通之关隘,此刻在这古老智慧的辉照下,豁然开朗,透彻玲珑!
其识海寂灭空间,乃极致的“阴”(虚无、死寂、沉降),然内蕴的黑莲神种及《九幽噬神录》的吞噬之性,却怀一种极致的、近乎掠夺的“阳”(剧烈动变、生发)!本是悖反,竟于其神府中达成诡谲的平衡与共存!
《九转罡元体》引地火煞气淬体,地火兼具“火”之炎上与“土”之承载,煞气属“金”之肃杀锋锐,而罡元运转淬体,却需“水”之润下柔韧以调刚猛,防经脉崩裂,最终成就的强韧体魄,又完美体现“土”之厚德载物!
乃至其绘制符箓之成败,皆与灵墨水性、符纸木性、笔锋引导火性、灵力稳定土性、符文锐利金性间的生克平衡息息相通!
借力打力,万法归宗
她如饥似渴地汲取这古老而直指本质的智慧,《弈天筹》以前所未有之速运转,疯狂将此新悟融入己身体系。
她不再视寂灭空间仅为储物藏匿之死地,始尝试理解并引导其“至阴”特性,及阴中蕴育的那丝“化无”毁灭意境(阴中之阳),使其更为驯服,如臂使指。
她重新审视《九转罡元体》修炼,不再纯然忍受苦楚,而是以五行生克之理,细微感知并导引地火煞气中不同属性的力量,令其相生辅助,相克制衡,更高效、更稳妥地淬炼肉身,减无谓损耗。
其对符道的理解更是跃升全新境界。往昔仅是模糊融入一丝寂灭意境,而今却能以阴阳五行视角,精准剖析每一笔落下的灵力属性偏重、强弱变化、走势衔接,追求一种内在的、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成功率虽未瞬时暴涨,却免去诸多莫名失败,对成符效果的掌控力陡增。
挖坑下绊,羚羊挂角
古卷价值连城,绝不可令第二人知晓。
她未将兽皮卷带走——太过行险。而是以强横神识强行烙印所有内容后,小心翼翼恢复原状,吹回厚尘,将其塞归书架底层原位,并故意将旁侧几卷更显破旧无用的竹简挪得稍显眼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