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164章 新政议定 雷霆手腕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政议定 雷霆手腕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田丰、张居正等八位重臣鱼贯而入,与先到的八位谋士分坐两侧,二十余人围聚在巨大的案几旁,案上摊着各州舆图与户籍账簿,一场关乎大汉未来的新政讨论,就此拉开序幕。

刘进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豫州世家公然抗命,可见旧制积弊已深。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定新政,彻底革除弊病,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诸位有话直说,无需避讳。”

“陛下,新政之要,首在土地。”张居正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自东汉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世家豪强占田万亩,百姓却无立锥之地,这才是天下动荡的根源。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从土地入手。”

田丰点头附和:“江陵先生所言极是。冀州袁绍、青州曹操,皆靠世家支撑,而世家的根基,便是手中的土地。若能收归土地,便能断其臂膀。”

“收归土地?”陈宫眉头一挑,“莫非是要效仿王莽的‘王田制’?当年王莽强行收田,引得天下大乱,前车之鉴不远啊。”

王猛冷哼一声:“陈宫先生过虑了。王莽之败,在于操之过急,又无雷霆手段推行。如今陛下手握五州,兵甲充足,正好借豫州之事立威,推行新制。依老夫之见,当明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任何人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

“这……会不会太过激进?”房玄龄面露忧色,“天下世家多以土地传家,若是骤然收回买卖权,怕是会激起更大的叛乱。”

“不激进,不足以除弊!”徐茂公反驳道,“房先生只知世家会反,却不想想百姓的苦!去年兖州大水,多少百姓因无地可种,只能卖儿鬻女?若土地归公,由朝廷按人口分配,百姓有了生计,自然会拥护陛下,世家纵想反叛,也无根基!”

郭嘉摇着折扇,慢悠悠道:“茂公之言有理,却也需留有余地。可规定:现有地契仍具效力,原主可保留使用权,但严禁买卖,若想买卖,可由官府按照价值收取;同时各村田地按人口重新丈量分配,多余土地由朝廷收回,分给无地百姓。如此,既安抚了安分的地主,又打击了兼并成性的世家,岂不是两全?”

“若有世家反对呢?”于谦问道,语气凝重。

“反对?”刘进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那就按之前的旨意办,直接抄家,土地没收!乱世用重典,朕倒要看看,谁敢拿全族性命做赌注!”

众人闻言,皆不再言语。陛下已有决断,且手段强硬,这土地新政,算是定了基调。

“土地之外,盐铁亦是重中之重。”狄仁杰开口道,“自汉武帝盐铁官营以来,虽偶有松弛,却始终是国库重要来源。如今世家豪强私煮盐、私铸铁器,不仅侵吞国税,更暗中打造兵器,图谋不轨,必须严禁。”

“不错!”文天祥接话道,“去年查获的汝南张氏私盐,足够供应半个豫州,获利千万,若能收归国有,足以支撑荆州战事。臣建议,将盐铁行业全部收归朝廷,设盐铁司专管,任何私人不得涉足,违者严惩。”

“严惩到何种地步?”戏志才问道。

“轻则流放三千里,罚没家产;重则……抄家灭族!”张居正语气坚定,“盐铁乃国之利器,绝不能落入私人之手。”

“会不会引发商贾不满?”杜如晦担忧道,“许多中小商贾也靠贩盐、打铁为生,一刀切怕是不妥。”

“可设官办作坊,吸纳原有工匠。”王守仁建议道,“愿意归顺者,给予俸禄;反抗者,再按律处置。如此,既能保证生产,又能减少阻力。”

刘进点头:“守仁先生此计甚妙。盐铁之利,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这一条,就这么定了。”

议事继续,很快便轮到商税与物价。

“商税历来是朝廷弱项,”寇准沉声道,“世家豪强借着‘士农工商’的幌子,偷税漏税者十之**。臣建议,重新制定商税法,按行业分类征税,小商小贩收税三成,大商贾收税五成,严禁偷税漏税。”

“五成?会不会太高了?”房玄龄皱眉,“商贾若无利可图,怕是会歇业罢市,反而影响民生。”

“不高!”郭嘉笑道,“那些大商贾,哪个不是与世家勾结,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前些年陛下还未登基之时,关中粮价暴涨,便是长安几家大粮商联手操控,百姓苦不堪言。收五成税,一来充实国库,二来也能遏制他们的贪婪。”

“至于物价,”王安石补充道,“臣建议设立‘平准署’,由朝廷核定各类商品的合理价格,严禁哄抬物价、发国难财。一旦发现,轻则抄家,重则株连九族!尤其是粮食、布匹等必需品,必须严格管控。”

“诛连九族?”陈宫倒吸一口凉气,“会不会太过严苛?”

“不严苛,镇不住那些黑心商贾!”刘进冷冷道,“当年董卓之乱,长安米价一石万钱,多少百姓活活饿死?此等国难财,赚的是断子绝孙的钱,株连九族,不为过!”

众人见陛下态度坚决,皆默认了这一条。

接下来是教育与科举。

“世家之所以能把持朝政,无非是垄断了知识。”王守仁道,“臣建议,在各县、乡开设官办学堂,学费只收成本,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同时,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不问出身,只看才学,从中选拔人才,充实朝廷。”

“科举?”田丰眼中一亮,“此法甚好!既能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又能招揽天下英才,陛下之前推行之时,就收效甚好。”

“科教材如何定?师资从何而来?”杜如晦问道。

“教材以《五经》为主,辅以算学、律法,由国子监统一编撰。”王安石道,“师资可从退休官员、落第秀才中选拔,朝廷给予俸禄,保证其衣食无忧。”

刘进点头:“教育是百年大计,科举是选材良策,这一条,必须落实到位。”

最后,是关于家丁数量的管控。

“诸位有没有想过,为何世家敢与朝廷抗衡?”刘伯温忽然问道,“除了土地、财力,更因为他们豢养了大量家丁,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俨然是私人军队。颍川荀氏的‘荀家军’,汝南袁氏的‘袁家卫’,战斗力甚至不亚于正规军!”

“不错!”王猛接口道,“必须严格控制家丁数量!按爵位、官位定上限:亲王最多五十人,国公三十人,官员按品级递减,最低的县令只能有五人。超出者,以谋逆论处!”

“谋逆?”房玄龄一惊,“会不会太重了?”

“不重!”刘进斩钉截铁,“私养甲士,本就是谋逆之罪!朕只按家丁数量定罪,已是宽宥。若有世家敢超标,便是铁了心要反,朕绝不姑息!”

众人争论至此,新政的六条内容已基本议定。刘进看着案上的草案,缓缓起身:

“土地归公,严禁买卖,按口分配,反抗者抄家;

盐铁官营,私人禁入,违者流放或抄家;

商税分级,严惩偷税,

物价管控,发国难财者株连九族;

遍设学堂,大开科举,选拔寒门人才;

严控家丁,按爵定数,超标者以谋逆论处。”

他一字一顿,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六条新政,即日起在五州推行,由王猛总领,狄仁杰、寇准、于谦张居正,田丰,文天祥,王守仁协助,各州刺史全力配合,有敢阻挠者,李靖,秦琼等人的刀,可斩一切魑魅魍魉!”

“臣等遵旨!”二十余人齐声应道,声音震彻殿宇。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众人脸上,映出各异的神色——有坚定,有担忧,有期待,却无一人退缩。他们知道,这六条新政,每一条都戳在世家的痛处,这无异于向天下世家宣战,必将掀起惊涛骇浪,但为了大汉的复兴,为了天下的安定,他们只能一往无前。

刘进望着众人,心中充满了决心。他知道,这场改革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上下一心,用雷霆手段扫除障碍,终能迎来一个百姓安乐、四海升平的盛世。

养心殿外,秋风渐起,卷起几片落叶,预示着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即将来临。而新政的六条诏令,也将随着驿马的蹄声,传遍大汉的每一个角落,改写无数人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