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夜袭贼营 转战中山
寅时(凌晨三点)的夜色浓如墨砚,邺城之外的黄巾大营沉浸在沉睡之中,只有零星的火把在营寨角落摇曳,守夜的士兵蜷缩在帐篷旁打盹,鼾声与远处的虫鸣交织在一起。
刘进身披玄甲,手持金蘸斧,与岳飞并辔立于营外的阴影中。身后,四千余汉军将士屏住呼吸,鸦雀无声——这是他麾下所有能战之兵,连穆桂英、窦仙童也披甲上阵,率领亲卫紧随其后。还有一千是王芬派给他的兵马。
“动手。”岳飞低声下令,声音在夜风中飘散。
薛仁贵与王伯当如两道鬼魅,悄无声息地摸向营门两侧的哨塔。薛仁贵手中长戟微动,已将一名打盹的守卫咽喉刺穿;王伯当则一箭射穿另一名守卫的胸口,两人甚至没让对方发出半点声响。
营寨内的其他守卫依旧熟睡,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杀局毫无察觉。
“起!”熊阔海和张飞低喝一声,与十余名军中力士冲到寨门前,双手扣住厚重的木门,猛地发力。只听“嘎吱”一声脆响,碗口粗的木栓应声断裂,寨门被硬生生掀翻在地。
“杀!”岳飞一声令下,率先冲了进去,沥泉枪舞动如飞,将迎面而来的几名黄巾士兵挑飞。
刘进紧随其后,金蘸斧劈砍,身后的汉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入营寨,火把瞬间点亮,映照出一张张悍勇的面孔。
“敌袭!敌袭!”营寨内的黄巾士兵终于惊醒,慌乱地呼喊着,手忙脚乱地寻找兵器,整个大营瞬间乱成一锅粥。
岳飞早已布下阵势:关羽、张飞各领一队人马,分别向左、右两翼冲杀,劈开通道;薛仁贵率精骑直插中军,扰乱贼兵指挥;单雄信、程咬金则带人焚烧粮草辎重,断其根基;他自己与刘进坐镇中央,接应各方。
长刀卷起腥风,丈蛇矛撕裂夜幕,铜棍收割生命,汉军将士如入无人之境。黄巾士兵大多是临时裹挟的百姓,本就毫无战心,此刻从睡梦中惊醒,面对如狼似虎的汉军,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要么跪地投降,要么四散奔逃。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黄巾军虽在几名渠帅的指挥下组织了几次抵抗,却都被岳飞轻易冲垮。眼看就要杀到中军大帐,砍倒那面“天公将军”的大旗,营外忽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隐约能听到汉军的旗号。
“怎么回事?”刘进勒住马缰,眉头微皱。
一名亲卫策马奔来:“主公,是王刺史的大军到了!”
刘进顿时有些无语。他本想趁着张角刚死、黄巾大乱之际,一举拿下全功,却没想到王芬来得这么快——说是接应,倒不如说是来抢功的。
“不管他。”刘进对岳飞道,“按原计划行事,直取中军!”
岳飞点头,率领主力继续冲杀。汉军将士奋勇争先,很快便杀穿了层层营寨,冲到了中军大帐附近。然而帐中空无一人,只有那面“天公将军”的大旗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张角的踪迹早已不见。
“看来张角的尸体已经被他们转移了。”岳飞沉声道。
刘进望着空荡荡的大帐,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作罢:“传令下去,收拢队伍,清点战果。”
天色微亮时,战斗彻底结束。王芬率领的三万官军早已涌入营寨,与汉军一起清剿残余的黄巾士兵。失去主心骨的黄巾军彻底崩溃,除了少数被斩杀,其余大多亡命而逃,营寨中留下了遍地尸体与辎重。
“刘将军,大获全胜啊!”王芬满面红光地策马而来,身后跟着几名属官,“没想到你一夜奇袭,竟能有如此战果,真是佩服,佩服!”
刘进淡淡一笑:“全赖刺史调度有方,属下只是侥幸罢了。”他懒得与王芬计较功劳——此战的关键在于张角已死,王芬就算不来,黄巾军也必然溃散。
王芬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只当是自己率军及时赶到才奠定胜局,得意地笑道:“此战斩杀贼兵五万余,俘虏十万余,缴获粮草、军械无数,足以解邺城之围了!刘将军,你先回城休整,本刺史这就下令,全军追击残敌,收复失地!”
“刺史英明。”刘进拱手应道。
他命岳飞清点兵马,带着队伍返回邺城。一路上,将士们虽疲惫,却个个面带喜色——此战汉军阵亡不足三百,伤五百余,却一举击溃了张角主力,堪称大胜。
回到城中,刘进让众人好生休息,自己则在房中梳理战局。张角已死,黄巾主力溃散,冀州的局势总算稳住了。接下来,只需清剿残余贼寇,便可彻底平定冀州。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有些出乎意料。王芬虽然下令追击,却因官军士气低落、指挥混乱,收效甚微。大部分黄巾残部四散奔逃,有的逃回巨鹿老家,有的则逃往周边郡县,反而给后续的清剿增添了麻烦。
五日后,王芬再次邀请刘进前往刺史府议事。
“刘中郎,”王芬指着舆图上的巨鹿郡,“据探马回报,约莫五万黄巾残部逃到了巨鹿,正在那里负隅顽抗。我打算亲率大军前往征讨,不知中郎愿不愿同往?”
刘进点头:“固所愿也。”巨鹿是张角的老巢,平定那里,才算彻底拔掉黄巾的根基。
当日午后,三万官军在邺城城外集结,刘进率领三千兵马随行,浩浩荡荡朝着巨鹿进发。队伍行至半途,前方传来消息:张角病逝的消息已传遍冀州,黄巾残部人心惶惶,斗志全无。
刘进闻言,心中了然——难怪王芬急于进兵,原来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拿下平定冀州的头功。
大军抵达巨鹿城外时,却发现城门口空无一人。城墙上的“黄巾”旗号早已不见,只有几个胆大的百姓探头探脑地张望。
“怎么回事?”王芬勒住马缰,满脸错愕。
岳飞带人入城探查,不多时回报:“主公,王刺史,城中黄巾已经跑了。据百姓说,他们三天前就拔营东去,估计是朝着青州方向逃了。”
“跑了?”王芬愣住了,随即有些恼怒,“五万多人,说跑就跑了?探马是干什么吃的!”
刘进心中也是无奈。这五万黄巾显然是听到了张角病逝的消息,知道巨鹿守不住,干脆逃往青州,投靠那里的刘福通部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张宝和张梁所统领。至于去青州?他可不是乡勇豪杰,是正经八本的朝廷将军,所有的行动都要等朝廷发话。
“刺史息怒。”刘进劝道,“黄巾残部已成惊弓之鸟,逃散是必然之事。他们逃往青州,自有青州官军应对,我们也不必穷追不舍。”
王芬脸色稍缓,却仍有些不甘:“话虽如此,可这巨鹿……”
“巨鹿已是空城,收复便是。”刘进道,“我们不如趁此机会,清剿周边郡县的残余贼寇,稳固冀州的局势。”
王芬想了想,点头道:“也好。那就有劳将军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军开始在冀州境内清剿黄巾残部。这些残部大多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官军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只是大部分黄巾早已闻风而逃,要么藏匿于深山,要么逃往其他州郡,清剿的过程显得有些枯燥。
王芬显然对这种“捡功劳”的差事不太满意,尤其是看到刘进的兵马纪律严明、战力强悍,心中更是有些忌惮。
这日,大军收复甘陵国后,王芬单独找到了刘进。
“刘将军,”王芬开门见山,“如今冀州大部分郡县已收复,只剩下北面的中山国,据说还有一股黄巾盘踞。那里地处偏僻,贼兵不多,我打算派你率军前往清剿,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刘进心中一动。中山国位于冀州北部,与幽州接壤,地理位置重要。王芬把这个差事交给自己,显然是想把他支开,免得碍了他的“好事”。
“全凭刺史安排。”刘进不动声色地应道。他本就对王芬抢功的行为有些不满,与其跟着他在冀州腹地“捡功劳”,不如去中山国开拓一番,也能远离这是非之地。
王芬见他答应得痛快,顿时松了口气,笑道:“中郎果然深明大义。我这就给你补足五千兵马,再拨给你三月粮草,务必肃清中山国的贼寇。”
“属下遵命。”刘进抱拳领命。
次日清晨,刘进率领补充完毕的五千兵马,告别王芬,朝着中山国方向进发。队伍行进在冀州的原野上,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落叶。
刘进勒住马缰,回头望了一眼巨鹿的方向,又看向北方的中山国,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张角已死,黄巾之乱的**已过,但天下大乱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冀州的战事只是开始,现在还剩下江南的方腊,兖州的黄巢,以及青州的刘福通。嗯,青州也有可能还有张梁和张宝。
“出发。”刘进一声令下,队伍继续前进,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