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提示音还在回荡,屏幕上的徽记像一枚烧红的烙印,悬在所有人视线中央。
陆轩盯着那枚图案三秒,手指在桌沿轻点一下,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指挥中心:“马亮,封锁这封邮件所有传输路径,反向追踪签章数字指纹。我要知道是谁在背后盖章。”
“已经在做了。”马亮迅速调出加密协议分析界面,指尖翻飞,“发件人用了三层跳转,但签章带有唯一编码,只要对方用过一次链上认证,就能顺藤摸瓜。”
“不急。”陆轩摇头,“他们敢露这个图,就不怕我们查。重点不是他们藏得多深,而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什么。”
张涛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这是个引子?”
“是试探,也是挑衅。”陆轩目光转向主控台另一侧的赵宇,“把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虚假指控打包,按时间线、传播节点、账号行为特征梳理成‘恶意造谣链’报告。每一个账号注册时间、IP轨迹、发言模式都要标注清楚。”
赵宇点头:“同时提取我们系统的真实运行日志,做对比图谱——宕机窗口、响应延迟、数据流向,全部可视化呈现。”
“对。”陆轩补充,“法院看不懂代码,但能看懂图表。公众也一样。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所谓的‘风险’,不过是别人编出来的影子。”
孙明翻开财务面板:“如果要走法律程序,取证、公证、诉讼都需要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合规预算还有余量,但不足以覆盖跨国维权成本。”
“划拨专款。”陆轩直接下令,“设立‘品牌权益维护专项账户’,首期注入八百万,后续根据进展追加。每一笔支出必须留痕,发票、合同、转账记录全归档。这不是花钱,是布证据链。”
孙明快速核算后确认:“可以执行。我会同步对接审计系统,确保流程透明可追溯。”
杨芳站在一旁已想明白关键:“我们现在沉默太久,客户开始怀疑是不是默认了那些说法。再不出声,信任会一点点被耗光。”
“那就发声。”陆轩转身看向她,“但不是解释,是亮证。”
他转向林娜:“把达卡电力局那段感谢视频剪出来,配上多语种字幕,突出原声内容。再收集仰光和岘港一线人员的操作实景,哪怕只是三十秒的现场录像,也要真实。”
林娜立即回应:“我已经让各地团队准备素材,今天就能完成初版剪辑。”
“好。”陆轩点头,“发布渠道由杨芳负责。官方账号统一推送《关于近期网络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附带二维码链接至‘运行数据公开平台’,客户扫码就能看到实时系统状态。”
张涛问:“声明里提不提法律行动?”
“提。”陆轩语气沉稳,“最后一句写清楚:对于恶意诽谤行为,我司已启动法律程序,将依法追究到底。”
指挥中心节奏变了。键盘声不再是零散敲击,而是成片响起。马亮在追踪签章源头,张涛整理造谣链条,赵宇构建技术对比模型,林娜协调视频制作,杨芳起草声明文案,孙明审批资金划转,黄杰则通知三地后勤组配合资料采集。
没有人高声说话,但每一步都在推进。
半小时后,马亮抬起头:“签章来源查到了。登记机构是新加坡一家离岸法务公司,最终受益人匿名,但支付记录显示资金来自迪拜一个信托基金。更关键的是——”他放大一段元数据,“这份合同的电子签名时间,比我们收到邮件早了整整四小时。他们在等我们反应。”
陆轩眼神微动:“也就是说,他们预判我们会查,甚至希望我们查。”
“没错。”张涛接话,“他们在布局舆论的同时,也在准备应对我们的反击。这不只是抹黑,是设好了法庭见的节奏。”
“那就成全他们。”陆轩站起身,走到大屏前,调出樊星阁全球服务节点图,“我们打的不是嘴仗,是事实战。他们靠编故事搅局,我们靠数据立身。谁真谁假,交给规则去判。”
他按下通讯键:“接通律所负责人。”
电话接通,对方声音沉稳:“陆总,听说你们遇到麻烦了。”
“不是麻烦。”陆轩说,“是机会。明天派你们最擅长商业诋毁案的团队过来,带上跨境诉讼授权书。我们要在国内和东南亚两地同步立案,起诉‘蓝盾咨询’及关联企业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有证据吗?”
“三天内,我会把完整的证据包交到你们手上。包括造谣账号矩阵分析、资金流向图谱、技术抄袭比对报告,还有他们伪造日志的破绽截图。”
对方沉默两秒:“这案子不小,对方显然有备而来。”
“所以我才找你。”陆轩声音没起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们以为黑手伸进来没人看得见,其实从第一条谣言发出时,就已经踩进了我们的监控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顺着这条线,把整张网掀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