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终端屏幕泛着微光,赵宇盯着最后一组运行数据,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回车。三台原型机连续七十二小时无故障运行的记录稳稳定格在界面上。他抬头看向监控墙,三道绿色曲线平稳延伸,像三条不肯低头的脊梁。
“成了。”他低声说。
消息还没传出去,指挥中心的门已经推开。陆轩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刚出的测试汇总。他没问结果,而是直接翻到附录页,找到凌晨三点那次温控波动的记录,目光在数值间快速扫过。
“波动区间出现在机柜右后侧,环境温度比标准高了零点八度。”他合上文件,“不是系统问题,是散热布局有死角。”
赵宇点头:“已经安排重新布设风道,下一批原型机不会出现同类情况。”
陆轩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三组平行测试的对比图。失败率从最初的百分之三十四降到零点六,响应延迟压缩到三百毫秒以内。这不是侥幸,是实打实的突破。
“叫人。”他说。
七点整,赵宇、张涛、马亮、孙明陆续抵达指挥中心。林娜抱着平板紧随其后,杨芳也从外联通道赶了过来。没人说话,但气氛变了。上一次开会时,每个人眼里都压着担子,现在,那担子还在,却多了点别的东西——希望有了形状。
陆轩站在主屏前,没有开场白,直接调出运行曲线:“七十二小时,零重启,故障率低于行业准入标准。我们跨过去了。”
孙明翻着财务报表,眉头没松:“测试成功是好事,但环境升级、数据采购、小批量生产,哪一项都要钱。应急账户还能撑两周,再往后,得动用核心储备。”
“那就动。”陆轩说,“我们不是为了省而省,是为了赢。现在机会来了,不该卡在钱上。”
张涛开口:“可合作企业的技术交流还没推进,对方只回了句‘正在评估’。我们孤军深入,万一后续被卡在认证环节?”
“他们不回,是因为我们在等。”陆轩目光扫过众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数据,有实绩,有能拿出去的东西。不是求他们合作,是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事。”
马亮补充:“我查了那家企业的动向,他们上周在越南撤了一个项目,原因是本地电网适配失败。我们的测试数据,正好打在他们的痛点上。”
陆轩点头:“把完整运行报告整理出来,加密发送给三家目标企业。标题就写:‘樊星阁智能医疗系统实地运行验证成果’。不提合作,只展示能力。”
林娜立刻记录:“是否同步抄送目标国卫生部门?”
“抄。”陆轩说,“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空手套白狼。技术可以慢,但底气不能软。”
孙明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我可以重新分配预算,优先保障试产耗材和测试环境改造。但安保和后勤的压缩方案,得维持至少十天。”
“够了。”陆轩说,“十天,足够我们把东西摆到台面上。”
会议刚结束,陆轩转身调出内部通讯,接通实验室:“追加两台原型机生产,配置按最新散热方案执行。今天下单,三天内要看到成品。”
“收到。”对面回应。
他刚挂断,张涛又递来一份文件:“市场组做了首轮宣传方案,初步定稿,等您确认。”
陆轩接过平板,翻看设计稿。整体色调偏灰蓝,字体规整,信息清晰,但少了点锋芒。
“太稳了。”他说,“我们不是在卖设备,是在打破别人认定的不可能。要让人一眼看出——这是新势力。”
张涛追问:“想要什么风格?”
陆轩盯着屏幕,忽然抬手划掉主视觉:“去掉这些冷色调。加一条动态线,从设备核心向外延伸,像心跳,也像电流脉冲。标题用一句话:‘当电网不稳时,我们更稳。’”
张涛立刻记下:“我让设计组两小时内改完。”
“还有。”陆轩看向杨芳,“展会的展位确认了吗?”
“分到了C区十七号,靠墙。”杨芳皱眉,“人流主通道在A区,那边是国际大厂的主场。”
“换。”陆轩说,“我们拿技术支援换位置。你联系主办方,告诉他们,樊星阁愿意为展会提供免费电力适配应急支持,前提是把我们调到主通道旁。”
杨芳眼睛一亮:“他们肯定需要后备方案。我去谈,用技术支持换展位。”
“去。”陆轩点头,“我们不争面子,但也不能被挤到角落。”
中午前,第一轮修改稿传回。新设计以深黑为底,中央一道银色波纹贯穿,像撕开黑暗的闪电。标题醒目,数据简明,底部一行小字写着:“七十二小时,零故障,来自真实环境验证。”
陆轩点头:“就这个版本。”
林娜立刻启动推送流程:“新闻稿同步发出,行业媒体和本地科技平台全覆盖。展会前四十八小时,开始预热视频投放。”
“别光说好话。”陆轩说,“把测试失败的那几次记录也剪进去,对比着放。让人看到我们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