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四十七分,指挥棚内的空气依旧凝滞,但节奏已悄然变化。大屏上的热力图不再有刺目的红黄光点,三处曾令人心悬的节点如今安静如常,数据流平稳滚动,像是暴风雨过后的海面,深沉而有序。
陆轩仍坐在主控椅上,指尖轻敲扶手,目光扫过终端右下角的时间。他没有起身,也没有下令解散,只是低声说了一句:“马亮。”
“在。”马亮立刻抬头,眼底带着通宵后的疲惫,但精神未松。
“最后一次追踪报告。”
马亮调出日志汇总:“过去四十八小时,新加坡、深圳、东京三个节点未再触发任何异常握手信号。IP源头仍停留在中转集群,无进一步动作。评分系统持续运行,目前高危名单无新增。”
陆轩点头,手指在桌沿划了一道。
“威胁休眠,不等于消失。”他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指挥棚,“但我们已经赢了第一步——从被动守,到主动看。”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手掌按在操作界面上。系统自动弹出权限确认框,他输入密码,启动了“战略状态切换”程序。屏幕上,一道绿色进度条缓缓推进,最终定格在“100%”。
“从现在起,樊星阁安全体系正式进入‘主动预判’阶段。”他说,“我们的防线,不再是等刀砍下来才挡,而是刀还没抬,就知道它要往哪落。”
指挥棚内一片静默。赵宇关闭了最后一组监听线程,张涛合上分析终端,林娜开始整理归档记录。胡军站在门口,听完后转身离开,脚步比之前轻快。
陆轩没有回头,只道:“通知李刚、孙明、吴峰,半小时后闭门会议,议题——发展。”
半小时后,七人围坐在指挥中心侧厅的椭圆桌前。窗外天光微亮,室内灯光调至最低,投影屏上显示着全球业务分布图。
陆轩坐在主位,面前放着一杯冷茶。
“昨晚我们守住了。”他开口,“但守住,不是终点。”
李刚坐在他左手边,眉头微皱:“兄弟们熬了三天两夜,刚喘口气,又要动?”
“正因为刚喘口气,才要动。”陆轩看着他,“敌人以为我们还在喘,我们却已经走出去,这才是机会。”
张涛接过话:“三家国际企业的合作意向书昨夜全部送达。一家在曼谷,主营跨境物流;一家在柏林,做智能安防集成;第三家在迪拜,涉及能源数据管理。他们看中我们的响应能力,也清楚我们刚经历一次内部清理。”
“风险呢?”孙明问。
“有。”张涛坦然,“其中柏林那家,两年前曾与陈龙旧部有过资金往来,但经法务组交叉核查,对方现任管理层已更换七成,旧账全部结清,且主动提交了第三方审计报告。风险可控。”
陆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苦涩入喉。
“我们不是靠猜疑活着的,是靠判断。”他说,“他们递来合作书,不是施舍,是看准了我们能打、能守、还能稳。这种时候退缩,等于告诉全世界——我们只能挨打,不敢出拳。”
赵宇点头:“我支持。技术层面,我们的系统完全能支撑跨国协同。只要协议落地,六个月内就能形成实际收益。”
“那就签。”陆轩一锤定音,“不是试探性合作,是正式战略协议。我要他们知道,樊星阁不只是个名字,是个能扛事、能成事的组织。”
林娜立即打开加密通道,将协议文本推送给三方代表。五分钟后,第一份电子签章回传——曼谷。
接着是柏林,最后是迪拜。三枚红色印章依次落在文件底部,屏幕右上角跳出提示:“战略合作协议已生效。”
陆轩看着那行字,没笑,也没动,只是轻声道:“林娜,更新热力图。”
林娜操作终端,全球地图瞬间刷新。三处新光点在东南亚、中欧、西亚亮起,呈绿色脉冲状扩散,象征增长与联通。
“不止是签协议。”陆轩站起身,走到投影前,“我们要让这些点连成线,再织成网。未来三个月,合法产业必须成为我们的主轴。黑的,要清;灰的,要转;白的,要扩。”
孙明皱眉:“营收占比现在才五成,你说要提到七成?”
“六个月。”陆轩盯着他,“我不说能不能,我说必须。赵宇,你牵头成立战略发展委员会,统筹资源整合,张涛、孙明、吴峰列席。我要看到每个月的增长曲线,不是靠运气,是靠布局。”
赵宇挺直腰背:“明白。”
“还有。”陆轩环视众人,“我们过去靠拳头站稳脚跟,现在要靠规则走出去。谁再拿‘老兄弟’三个字当挡箭牌,阻挠正规化,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李刚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跟。但有一点——别让兄弟们觉得,拼死拼活换来的一切,最后变成了别人嘴里的‘合法生意’。”
“不会。”陆轩走回主位,声音沉稳,“合法,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久、走得更远。我不是要丢掉江湖气,是要让江湖气变成底气。别人谈合作,靠的是合同;我们谈合作,靠的是实力加信用。这才是真正的格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