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的通讯指示灯还在闪烁,陆轩没有立刻回应波哥大东区消防站的请求,而是调出了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协作记录。屏幕左侧滚动着驻站团队的响应日志,右侧则是客户反馈的原始文本。他逐条比对,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如钟摆。
“林娜。”他开口,“把消防站这次的协作请求,连同前两周所有中小市政单位的技术支持记录,全部导出来。”
林娜迅速操作,一份汇总清单在三分钟后呈现在主屏上。陆轩扫过数据:37次技术支持中,有28次涉及功能误用,而非系统故障;15次被标记为“低优先级”,但客户后续主动追加了三次以上沟通。
他转向张涛和赵宇:“我们解决了系统能不能用的问题,现在,他们开始问——能不能更顺手?”
张涛皱眉:“陆哥,你的意思是,这些单位不是在抱怨服务,而是在试探我们愿不愿意为他们改?”
“不是试探。”陆轩摇头,“是沉默的诉求。他们不敢提,怕我们觉得麻烦,怕被当成不懂技术的外行。可他们的操作习惯、工作节奏、应急流程,全都被我们那套‘标准系统’压着走。”
赵宇翻看记录,眉头渐锁:“确实,有几家单位反复要求简化报警流程,但我们的升级方案一直以‘核心功能优先’为由搁置了。”
“因为我们只盯着大客户。”陆轩站起身,走到战术板前,写下一行字:“真正的市场,藏在沉默里。”他转身,“我们以为拿下波哥大市政厅是突破,其实那只是敲开了门。真正的扎根,是从那些没资格参加演示会的小单位开始的。”
张涛沉吟片刻:“可我们现在的资源,全压在本地化升级和服务站运营上,再抽调人手做调研,恐怕……”
“不是抽调。”陆轩打断,“是转型。我们不能再等需求上门,得走进去,听他们没说出口的话。”
他下令召开闭门会议,参会者仅限张涛、赵宇、马亮与林娜。会议室内,灯光调至最低,主屏上投影出消防站火警调度的全过程回放。画面中,调度员在三级警报响应时,迟疑了整整七秒,才完成系统确认。
“他们不是不会用。”陆轩指着屏幕,“是系统不理解他们的节奏。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强大的算法,而是更贴合的逻辑。”
马亮低声开口:“我这边的情报显示,过去一个月,有八家中小型市政单位私下联系过我们的渠道商,询问是否提供‘简化版’系统,但都被引导到了标准套餐。”
“我们把他们当成了备胎客户。”陆轩声音低沉,“可市场从不区分大小,只区分真心。谁愿意为他们弯下腰,谁就能走进他们心里。”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散会前,陆轩下达指令:“组建‘南美需求研究组’,由张涛牵头,马亮配合情报支持,林娜设计访谈框架。目标:两周内完成十五家中小市政单位的深度走访,聚焦一个问题——你们最希望系统改掉什么?”
张涛仍有顾虑:“我们现有的升级任务还没收尾,现在分兵,会不会影响整体进度?”
“进度不是跑出来的。”陆轩看着他,“是扎出来的。我们已经稳住了服务,接下来,必须摸清需求。否则,再快的响应,也只是在修别人的路。”
研究组启动后,陆轩亲自审阅前五份访谈记录。每一份都提到“功能太多”“操作太绕”“培训一次忘一半”。最让他停顿的,是一句手写备注:“我们不是高科技单位,我们只是想让警报快一点,通知准一点。”
他将记录投影在作战室中央,召集核心成员。
“我们犯了一个错。”他站在屏幕前,“我们以为,把最先进的系统带进来,就是贡献。可对很多人来说,复杂就是负担。他们不需要‘全能’,只需要‘够用’。”
赵宇若有所思:“所以,问题不是系统不够强,而是太强了?”
“对。”陆轩点头,“大系统赢得准入,小产品赢得人心。我们要做的,不是继续优化那套让专家都头疼的界面,而是造一套让普通人一上手就知道怎么用的工具。”
张涛翻看数据,突然抬头:“有十三家单位提到,希望能按‘应急等级’自动切换操作模式。比如,火警时,系统只显示调度、通讯、资源定位三个按钮,其他功能全部隐藏。”
“这就是方向。”陆轩眼神一亮,“不是让他们适应系统,是让系统适应他们。”
他拿起笔,在战术板上写下:“轻量化定制系统——专为中小市政单位设计,模块化架构,按需加载,操作极简,培训三天即可上岗。”
“这不是升级。”他转身,“是重构。我们要从‘提供产品’转向‘创造适配’。”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有人低声质疑:“这会不会偏离我们的主线?我们毕竟是技术输出方,不是定制作坊。”
陆轩没有立刻回应。他调出客户满意度曲线,指着那条从83.4%稳步攀升至92.7%的折线:“服务站让我们站稳了脚,但真正让客户开始信任我们的,是他们发现——这系统,能听懂他们说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