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作战室的防爆玻璃,在控制台金属边沿划出一道锐利的光痕。陆轩的手指在平板边缘轻叩,屏幕定格在“安第斯智联”企业评估报告的最后一页。昨夜的指令已化作今日的行动轨迹,三线并进的棋局,终于开始落子。
赵宇带着谈判团队抵达波哥大市中心的商务楼时,安第斯智联的原股东们已在会议室等候。五人围坐,神色警惕。他们知道樊星阁来意,却不确定这是一次收购,还是一场吞并。
“我们不要控制权。”赵宇将文件推至桌心,“我们要的是合作。技术换股,利润分红,三年内产值翻倍,这是我们的承诺。”
对方首席代表冷笑:“你们的承诺值多少钱?昨天还在被拒收,今天就想控股?”
“值不值,看行动。”赵宇打开投影,调出樊星阁在智利的技术落地案例,“我们不是来抢市场的,是来建系统的。医院、交通、安防,每一项落地,都意味着本地就业增长和技术升级。你们怕的不是外资,是被时代甩在身后。”
谈判持续六小时。孙明同步协调本地审计机构,完成财务合规审查。当最后一份资金通道确认函传回总部时,陆轩在控制台按下确认键。51%控股协议达成,安第斯智联正式成为樊星阁在哥伦比亚的合法制造主体。
消息传回作战室,李刚盯着主屏上跳动的“落地线——初步协议达成”状态标签,拳头缓缓松开。
与此同时,波哥大理工学院礼堂外排起长队。原预计百人规模的“技术赋能计划”首期培训,报名人数突破三百。赵宇站在签到处核对名单,发现近半数来自此前拒绝合作的经销商技术部门。
开班仪式上,陆轩走上讲台,没有致辞,直接接入系统演示终端。
“这套开源架构,属于今天在座每一位。”他调出代码库界面,“所有模块可自由调用、修改、商用。培训成果,归个人所有。樊星阁不设任何绑定条款。”
台下一片寂静。一名年轻工程师举起手:“如果有人用它开发竞品呢?”
“欢迎。”陆轩点头,“技术的意义,不是垄断,是推动。谁能让它走得更远,谁就是它的主人。”
课程录像当晚发布。林娜按计划推送至本地媒体平台。次日清晨,徐静在报社头版写下《当外来者打开技术之门》,文中写道:“他们没有带来价格战,而是带来了能力。”
酒吧街的议论悄然转变。杨芳在客户间穿梭,听见有人说:“原来他们真想培养本地人。”也有人说:“那套系统,比我们用的还稳定。”
法理线的推进更为隐秘。张涛带领团队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成仲裁材料汇编,十五家门店拒收录音、政府项目倾斜数据链、行业联合声明原件,全部加密提交至安第斯共同体秘书处。
但第三日,消息传来——申诉被建议归类为“商业纠纷”,不启动歧视审查。
陆轩当即联系吴峰。两小时后,国际商会南美代表在私人会所与他会面。陆轩未多言,只递上一份第三方审计报告,封面印着“哥伦比亚市场准入壁垒分析”。
“这不是竞争。”他说,“是封锁。他们用政策刀刃,切掉所有外来根系。”
三日后,安第斯共同体正式宣布受理申诉,成立专项调查组,要求哥伦比亚方面七日内提交回应。
控制室内,三项状态标签同步更新:“控股谈判——达成初步协议”“技术赋能——首期开班,学员满意度96%”“仲裁申请——已受理,进入调查阶段”。
李刚站在大屏前,盯着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忽然笑了:“他们开始怕了。”
陆轩没有回应。他注视着地图上哥伦比亚区域的光点,一个接一个亮起。他知道,这不是胜利,而是扎根的开始。
火苗,已在异土燃起。
赵宇从波哥大发回消息:安第斯智联原技术主管主动提出优化生产线方案,愿带队对接樊星阁技术组。
张涛更新进展:调查组已向三家联署企业发出问询函,要求提供“优先采购本土产品”决策依据。
林娜同步舆情报告:本地工程师社群自发建立“开源技术交流群”,成员突破两千,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陆轩调出资金调度面板,将哥伦比亚战线预算上调至优先级A。孙明迅速调整三套预案执行节奏,确保资源精准投放。
“下一步。”李刚站在战术板前,笔尖指向波哥大南部工业区,“我们是不是该推新产品了?用本地资质,走内循环流程,直接进市政项目?”
陆轩摇头:“不急。”
“为什么?现在势头正好,趁他们乱,打进去!”
“打进去容易,站稳难。”陆轩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字:“信任。”
“我们刚拿到壳,还没造血。培训才一期,口碑刚起。仲裁才立案,规则还没定。这时候冲项目,只会被当成投机者。”
他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的不是一单生意,是一片土壤。土壤不肥,种什么都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