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推开技术中心三层东侧的加密门禁,走廊尽头的监控红灯在玻璃上投下细长光斑。他没有停留,径直走入最内侧的会议室。桌面上已摊开三份文件,分别是智利、秘鲁、哥伦比亚最新发布的工业设备准入条例原件扫描件,页边密密麻麻标注着不同颜色的批注。
“把其他项目都停了。”他声音不高,却让屋内五名技术人员同时抬起了头,“现在只做一件事——把这些条文给我嚼碎。”
张涛从角落起身,手中拿着刚整理的对比表:“我们已经按模块拆解过,数据存储、系统审计、运维响应三大块。但问题在于,这些条款表面统一,执行口径却完全不同。”
陆轩坐下,目光落在“源代码托管”一项上。智利要求境外企业必须提供可实时访问的本地化代码副本,秘鲁虽允许加密存档,但附加了“紧急情况下四十八小时内开放全部权限”的补充条款,而哥伦比亚尚未明确细则,仅以“参照区域协同标准”一笔带过。
“他们不是想查我们。”陆轩指尖轻点纸面,“是想让我们自己拆掉护甲,跪着进去。”
马亮从外间快步进来,手中终端屏幕亮着一封加密邮件摘要:“刚拿到消息,三国政策起草会议的技术顾问,全部来自同一家国际咨询机构——全球治理咨询集团。他们在东欧、东南亚都有类似操作记录,专为政府设计技术壁垒模型。”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窗外城市灯火依旧,但此刻无人分神去看。
“这不是审查。”陆轩缓缓开口,“是围猎。他们知道我们技术过硬,打不垮,就用规则拖死我们。成本越高,我们越难撑住。”
李刚站在窗边,拳头紧握:“那就别理他们!我们在南美已经有口碑,直接发货,看谁敢拦?”
“拦得住。”张涛摇头,“货在港口,法律程序一天不完,设备一天出不来。而且一旦定性为‘违规输入’,后续所有合作方都会退避三舍。”
“那我们就得学会在别人的棋盘上下棋。”陆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破、穿、绕。
“破,是找出最硬的卡点;穿,是找到合规缝隙;绕,是换赛道规避锋线。现在,先给我破。”
张涛立即展开工作。团队采用“条款映射法”,将三国政策逐条归类,标记强制项与弹性空间。经过六小时连续作业,核心矛盾逐渐清晰——真正致命的,是“工业级智能系统”这一分类本身。
“所有严苛条款,都集中在‘工业级’范畴。”张涛指着投影,“而民用级设备,仅需基础备案即可通关。如果我们能把产品重新定义为‘民用架构 工业扩展’,先以低门槛类别过审,再通过远程升级激活功能模块……”
“就是变相绕开监管。”孙明皱眉,“法律风险极大。一旦被认定为规避行为,可能面临全面禁入。”
“可我们没得选。”张涛语气坚定,“要么原地等死,要么走钢丝。至少钢丝上还有路。”
陆轩沉默片刻,点头:“列为备选方案。技术组立刻启动可行性验证,七十二小时内拿出最小合规架构模型。”
马亮此时接入另一条情报链路:“我已经联系南美本地合作律所,通过前政府顾问获取到部分闭门会议纪要摘要。可以确认,GGCG不仅提供了政策模板,还参与了执行节奏的设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用六个月时间,把我们的合规成本推高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所以他们是算准了我们的现金流周期。”孙明迅速调出财务模型,“如果我们被迫在三国同时建设数据中心,初期投入将超过预算两倍以上。即便压缩其他开支,也只能支撑不到四个月。”
“那就别让他们同时打。”陆轩眼神冷峻,“我们不需要全线突破,只要撕开一个口子。”
他转身面向众人:“智利是第一个动手的,也是最狠的。但他们越是急,越可能露出破绽。我们的第一战,必须在那里打响。”
“可智利的要求最严。”李刚不解,“连源代码都要实时开放,怎么过?”
“正因为严,才有可能谈。”陆轩声音沉稳,“太硬的规则,执行起来反而容易卡壳。他们内部也有分歧,有利益博弈。我们要做的,不是硬闯,是撬动那些不愿配合的力量。”
孙明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利用政策落地过程中的执行阻力?”
“没错。”陆轩点头,“任何新法规推行,都会有抵触。地方政府怕担责,企业怕成本,技术人员怕风险。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些裂缝,就能让规则自己松动。”
会议继续推进。张涛提交《政策卡点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三大核心障碍:数据本地化存储、源代码审计权限、运维响应时效。每一项都直指企业核心技术命脉。
马亮呈递《外部干预证据链》,详细列出GGCG在三国政策制定中的角色轨迹,以及其过往在全球多地推动技术封锁的操作模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