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室的灯光由冷白转为晨光模拟色,屏幕上的数据流不再凝滞,而是以稳定的频率跳动。陆轩站在主控台前,指尖轻点,调出“影账”程序运行七十二小时的汇总报告。曲线平稳,外方财务接口的申报数据与实际流水误差率低于0.3%,风控机制已进入自主运转状态。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报告投影至中央大屏,所有核心成员的目光随之聚焦。
“过去七天,我们查漏洞、堵后门、设红线。”陆轩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作战室,“现在,是时候把防线变成战线了。”
林娜正低头整理合作方清单,听到这句话,笔尖微顿。她在“南星科技”旁标注了一句:“潜在高需客户”,又用红笔圈出其注册地与第三国数据中心的地理重合区域。这个动作没有引起注意,却悄然埋下了一条暗线。
陆轩继续道:“从今天起,启动‘乘势计划’。在监管不变、规则不松的前提下,主动扩大技术输出范围,探索联合运营新模式。”
李刚眉头一皱:“我们刚把门关紧,现在又要开门?”
“门一直开着。”陆轩回视他,“区别在于,以前是别人想进就进,现在是我们决定谁进、怎么进、进多深。”
赵宇盯着技术分级系统的实时状态图,确认绝密级代码的双因子审批链运行无误后,点头道:“如果风控体系能持续稳定,扩大输出确实可行。但必须限定在已验证渠道。”
“正是如此。”陆轩调出国际市场采购意向数据库,“马亮,接入最新抓取数据。”
马亮迅速操作终端,五国市场的采购信号在地图上逐一亮起。东南亚、东欧、南美北部,红点密集闪烁。但波动性数据杂乱,部分信号来自非官方代理,难以判断真实性。
“政策预警模型已排除短期刺激因素。”马亮汇报,“其中,东南亚三国因本地竞品供应链断裂,缺货率达47%;东欧两国政府正推进数字化基建,招标前询盘量激增三倍。”
张涛立即接话:“我建议用‘需求强度指数’做一次筛选。综合订单询盘量、本地代理咨询频次、竞品缺货率三项指标,加权评分。”
“做。”
不到十分钟,模型成型。东南亚与东欧市场评分双双突破阈值,进入“持续性增长”区间。
“这不是浪,是潮。”张涛语气坚定,“我们若不顺势而上,别人就会踩着我们的脚印往前冲。”
陆轩目光扫过全场:“那就把潮头,变成我们的航道。”
他转身走向办公室,众人紧随其后。孙明抱着财务模型平板,步伐沉稳。他刚完成最新一轮资金流测算,海外回款周期缩短18%,现金流充裕度达历史峰值。
陆轩落座,提笔签署《资源再配置令》。30%备用金划入国际合作专项,技术组即刻组建“快速响应小组”,支持海外定制化需求。
他在文件末尾批注:“优先保障南星线。”
这一笔落下,无声无息,却已为后续的博弈埋下伏笔。
李刚走出办公室,直奔训练场。武力组刚刚完成新一轮安保演练,胡军汇报系统无漏洞,黄杰确认所有返修设备经拆检无异常。内部安全闭环已成。
“守了一个月,骨头都快锈了。”李刚活动肩颈,对身旁队员道,“现在,该咱们动起来了。”
胡军点头:“只要命令下来,随时能战。”
黄杰默默收拾工具箱,脸上露出久违的干劲。他知道,樊星阁不再只是被动防御,而是要主动出击。
次日清晨,樊星阁大厅。
陆轩站在高台前,全场寂静。大屏幕上滚动着过去三十天的运营数据:技术协同指数稳定在85%以上,海外订单量环比增长217%,新增代理咨询请求超过四百条。
“过去一个月,我们守住了底线。”陆轩声音沉稳,“从今天起,我们要打开上限。”
台下众人屏息。
“我宣布,启动‘百日攻坚’行动。目标:新增三个海外市场接入点,完成五项联合运营试点落地,技术输出覆盖八国以上。”
掌声骤起,如潮水般涌动。
赵宇站在后排,目光落在一份刚调出的合同上。那是东欧某国代理协议的扫描件。他无意间比对签名笔迹,发现与“南星科技”关联公司文件上的签字极为相似——同样的顿笔角度,同样的收尾弧度。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文件标记为“待核查”,并备注:“建议追溯资金链与代理资质。”
林娜在台下记录会议要点,当听到“南星线优先”时,她抬头看了陆轩一眼。那个被她圈出的地理重合区,此刻正隐隐与战略重心重叠。她合上笔记本,心中已有预感:这条线,不会平静。
徐静站在媒体区角落,手持录音笔,全程记录。她刚结束对陆轩的简短采访。
“您说‘打开上限’,是否意味着樊星阁将从防御转向进攻?”她问。
陆轩只答了一句:“我们从未防守,只是在等风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