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01行动启动的第三小时,指挥室的主屏尚未熄灭。陆轩站在数据流前,手指划过三区域的坐标点,光标停在西南边贸城的节点上,微微一顿。他没有回头,声音已穿透整个房间:“把双轴模型调出来,我们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是要走之前,先把每一步的坑都填上。”
张涛从终端前起身,调出此前建立的分析框架。X轴延伸向右,标注着“市场潜力”的刻度;Y轴向上攀升,写着“进入难度”。三片区域被精确落点,西南偏下,东南居中,中部略高。他指着西南角:“就目前来看,西南区域虽然用户基数大、流动频繁,试错空间也够,但挑战不小。我们先不考虑快速验证适配性,等后续评估再说。”
马亮坐在情报台前,手指在键盘上轻敲两下,调出一组加密跳转的日志记录。“可那边的暗流太深。”他声音低沉,“跨境数据链复杂,地方势力对新系统排斥性强。我标记了七家疑似被干预的企业,上线不到两周,全部停摆。”
“所以更要打进去。”张涛语气坚定,“越是封锁的地方,破局后的影响力越大。我们不是去讨好市场,是去重塑规则。”
赵宇翻动财务报表,眉头紧锁:“但三线同步推进,推广节奏压不下来。按当前现金流,最多支撑单区域深度投入。若强行铺开,服务体系会断档。”
黄杰点头附和:“后勤调度也吃紧。跨省运输响应延迟超过四十八小时,设备维护人力不足,一旦某个节点出问题,救援跟不上。”
空气一时凝滞。理想与现实的裂痕,在这一刻清晰浮现。
虽然目前决定暂缓西南区域全面推进,但为了提前储备情报,也为后续做足准备,我们对重点区域的必要摸底仍不能忽视。
陆轩缓缓转身,眼神在众人脸上扫过。他没有说话,而是走向角落的设备柜,从胡军昨夜提交的清单中取出有关老旧设备维护记录的部分资料,将“OLD_GHOST-07”一行轻轻圈出,举了起来。
“这台机器,十年前还能撑起整个系统运转。”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不是因为它多先进,是因为它有冗余,有备份,有退路。我们今天做策略,不是画一张漂亮的图,是建一条能扛住风暴的路。”
他走回主屏前,将清单贴在双轴模型旁。“新策略必须预留缓冲带。资源不能拉满,节奏不能冲顶,风险必须前置。”
张涛抿了抿嘴,低头重新调整参数。马亮同步接入风险等级标注系统,将西南区域标为“红-高危”,东南为“黄-可控”,中部为“绿-观察”。三地权重重新分配,推广顺序悄然变化。
“先东南。”陆轩落锤定音,“压力适中,产业集中,适合作为第一跳板。西南暂缓,等情报再深挖一层。中部保持监测,随时准备接应。”
林娜执笔记录,在策略草案页角写下“优先级:东南→中部→西南”。她翻动资料时,目光忽然停在一份用工登记系统的架构图上。那结构轮廓,竟与樊星阁早期版本极为相似。她没出声,只是默默将文件编号记下,夹入待查清单。
“接下来,不是简单定个方向就完事,而是要一条条路径去验证。验证准了,后续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验证深了,我们才能稳稳扎根。”
他下令启动“策略沙盘推演机制”——以真实数据为基础,模拟不同变量下的资源调配、风险爆发与应对反应。目标只有一个:在行动之前,先让失败发生一遍。
推演系统启动当晚,马亮基于之前发现的东南沿海某企业系统异常情况,在数据库中植入一条虚构情报:东南加工区某企业主动接触竞品系统,洽谈深度合作。他没有标记来源,也未设触发条件,只让这条信息自然混入日常情报流。
“我们要测的,不是系统能不能发现异常。”他对林娜低语,“是发现之后,能不能立刻做出反应。”
次日上午,沙盘推演首次运行。
东南线初期进展顺利,客户接入率稳步上升。但当模拟进入第七十二小时,系统突然报警——语言适配模块延迟响应,导致操作界面卡顿,三家企业临时终止合作。流失率瞬间飙升至百分之三十七。
“问题出在本地化团队配置。”张涛迅速调出日志,“我们预设的是标准普通话交互,但当地工人习惯方言指令,系统识别率不足六成。”
陆轩盯着数据曲线,眼神冷静:“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认知偏差。我们以为用户会适应我们,其实是我们必须适应用户。”
另一条警报紧随其后——西南线模拟接入时,因暗流监控滞后,虚构对手提前布局,截获两家核心客户订单。情报反馈延迟超过八小时,错失拦截时机。
“监测机制有盲区。”马亮迅速回溯路径,“我们依赖公开数据抓取,忽略了私域渠道的渗透信号。”
“所以推演的意义就在这里。”陆轩声音沉稳,“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多聪明,是为了暴露我们多愚蠢。愚蠢不可怕,装作不愚蠢才致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