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切过战术板边缘,投影仪的光斑在“因时而动”四个字上微微颤动。陆轩站在会议桌主位,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铁锤敲在钢板上,清晰而沉重。
“我们做的,还是用户要的吗?”
这句话在上一小时已问过一次。此刻再提,不再是疑问,而是战鼓。
张涛第一个起身,指尖敲在平板边缘:“数据不会骗人。用户从我们的核心功能撤离,不是因为不好用,是因为他们现在要的不是这个。”他调出热力图,三座沿海城市的红点密集如星火,“竞品的远程协同模块上线七十二小时,日活翻了三倍。他们解决了跨平台同步、智能调度、低延迟响应——这三点,正是我们缺失的。”
孙明低头看着财务模型,眉头紧锁:“重构功能,技术投入至少增加四成。十五天周期,人力、服务器、测试环境全部拉满,现金流会立刻吃紧。”
“那就不做?”张涛反问,“等用户全跑光了再哭?”
“我不是反对调整。”孙明抬头,“我是说,光改功能不够。如果我们不重新定义价值传递方式,哪怕做出来了,也打不进市场。”
陆轩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孙明深吸一口气:“我建议启动双轨定价——基础功能免费开放,高级服务按需订阅。先抢回用户入口,再通过体验转化付费。”
会议室一时安静。
李刚皱眉:“免费?别人怎么看?是不是我们撑不住了,开始甩卖了?”
“用户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他们能得到什么。”杨芳开口,声音干脆,“我在酒吧线做了三年,最清楚——人进店不是为了听你讲情怀,是看今晚有没有酒喝、有没有热闹。”
赵宇接话:“调研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目标用户更关注‘现在能用’,而不是‘未来多强’。他们要的是即刻满足,不是承诺。”
陆轩终于动了。他走到战术板前,拿起笔,在“因时而动”下方写下八个大字——功能跟需,价格配值。
“张涛,七天内拿出重构方案。”他转身,“孙明,双轨定价模型今天下午必须成型。免费不是退让,是进攻的跳板。”
“七天?”林娜低声记录,笔尖顿了一下,“验证周期太紧,如果第一轮测试不达标……”
“那就六天。”陆轩打断,“我们没有退路可守,只有前路可闯。过去我们怕慢,怕被人甩下;现在我们怕错,怕走的每一步都踩在过时的地基上。”
他环视众人:“校园里那场约架,我们靠拳头打出名声;后来被人围堵、被断线路、被舆论围攻,我们靠稳住阵脚活下来。可今天不一样——今天不是敌人在逼我们,是用户在淘汰我们。”
胡军一直沉默,这时终于开口:“如果我们在调结构,外面的人动手呢?”
陆轩眼神一沉:“马亮。”
“在。”马亮立刻回应。
“加强境外信号监听,尤其是东亚、南美方向。任何异常流量波动,第一时间上报。”
“是。”
没有人再质疑方向。分歧仍在,但已从“要不要变”转向“怎么变快、变准”。
林娜翻动记录页:“对外口径需要同步调整。如果我们暂停发布,却不解释原因,媒体会解读为溃败。”
陆轩站在窗前,玻璃映出他的轮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街道空旷,灯火渐稀。他没有看外面,而是盯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眼睛。
“告诉他们,我们听见了。”
众人抬头。
“我们听见了用户的声音。”陆轩缓缓道,“所以我们选择暂停。不是因为走不动,而是为了走得更准。”
林娜迅速记录,随即拆解成三步:第一,发布用户行为摘要,不回避流失事实;第二,预告功能升级方向,突出“智能调度”“跨端同步”关键词;第三,启动限量内测招募,把第一批用户变成共建者。
“不是辩解。”陆轩说,“是邀请。”
战术板上的红笔圈出了几个关键词:远程协同、智能调度、免费入口、订阅增值、内测共建。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钉子,钉进新的战略版图。
黄杰起身整理投影设备,手扶到后盖时察觉松动。他没声张,只轻轻按了回去,低头记下编号。风扇运转声比平时沉闷,像是被什么压住了呼吸。
陆轩回到桌前,拿起通讯器:“通知技术组,所有非核心模块部署暂停。资源向远程协同重构倾斜。宁可三天无进展,不可一步走偏。”
张涛点头:“我已经联系开发组长,全员待命。”
孙明补充:“定价模型我会加入弹性系数,根据区域市场动态微调,避免一刀切。”
杨芳说:“酒吧渠道可以作为体验站试点,先让一批真实用户上手。”
赵宇举手:“建议设立用户反馈直通车,每二十四小时汇总一次,直接报送到指挥室。”
陆轩一一应下。
林娜合上平板,抬头看了眼战术板。原本被划去的“以行证言”还在,旁边是刚写下的“因时而动”,而现在,陆轩又拿起笔,将这两个词全部圈起,中间画了一条横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