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推开主控室的门,指尖还残留着手机外壳的凉意。马亮的声音刚从听筒里传来——曼谷节点依旧静默,像一颗埋在暗处的钉子,未动,却始终存在。他没有停步,径直走向中央调度台,目光扫过屏幕上的负载曲线。平稳,但张涛的眉头没松。
“第十二秒的数据,延迟0.037秒。”张涛递过平板,指尖点在波形图上,“没报警,可这不是稳定,是侥幸。”
陆轩接过平板,看了三秒,抬眼:“那就让它不再侥幸。”
他按下广播键,声音穿透整个指挥区:“所有人,准备最终调试。三轮满载压力测试,间隔不超过十分钟。目标不是跑通,是跑稳,跑久。”
键盘声骤然密集,像暴雨前的风掠过林梢。赵宇调出资源监控面板,胡军接入性能组实时通道,林娜开始记录时间节点。主控屏上,系统负载曲线缓缓爬升,第八秒,性能模块启动;第十秒,操作认证激活;第十一秒,双轨数据流逼近交汇点。
仲裁层亮起黄光,自动降级操作优先级,性能峰值顺利通过。
第十二秒,无锁死,无中断。
“第一轮完成。”赵宇报出结果,语气平稳,却藏不住一丝紧绷后的松弛。
“继续。”陆轩站在调度台前,背脊挺直,“第二轮,提升并发量百分之二十。”
张涛皱眉:“这会逼近仲裁层判断阈值,万一……”
“那就让它逼近。”陆轩打断,“真正的稳定,不是避开风险,是直面它,压住它。”
第二轮测试启动。负载曲线再度攀升,系统响应帧率在第十秒出现轻微抖动,操作界面刷新延迟0.012秒。虽在安全范围内,张涛却猛地站起身。
“重启。”他说,“这波动不该存在。”
赵宇抬头:“幅度不到初期故障的千分之一,系统没报警,说明在可控范围。”
“可控不是完美。”张涛声音冷硬,“我们不是在修一条路,是在建一座桥。桥上走的是兄弟的命,差一厘米都可能塌。”
陆轩没说话,调出历史对比图。画面并列显示:左侧是八轮崩溃测试时的剧烈震荡,右侧是此刻的微小波动。差距悬殊,近乎云泥。
他指着屏幕:“你们看的是数字,我看的是进步。但张涛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走出了泥潭,就忘了泥有多深。”
他转向主系统界面,输入指令:“开启自适应验证模式。下一次波动,由仲裁层自主决策是否降级,我们不干预。”
测试重启。
负载再度冲高,操作帧率再次出现抖动。仲裁层短暂闪烁,随即恢复常态,未触发任何降级动作。
“系统判断为正常波动。”林娜低声记录,“未响应,未干预。”
张涛盯着屏幕五秒,终于缓缓坐下。
“它学会了。”他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震动。
第三轮测试开始前,陆轩走到胡军身边。胡军正盯着终端,屏幕上是性能组的实时数据流。他抬起手,将“第十二秒”的标记删除,换成了“动态权重重构完成”。
陆轩看了片刻,没说话,只轻轻点头。
第三轮测试在凌晨四点十七分启动。全系统满载,跨境数据同步、多节点并发、安全认证轮询同时开启。负载曲线一路飙升,仲裁层频繁闪烁黄光,但始终未触发红警。系统在高压下自行调节权重,性能与操作交替优先,像呼吸般自然。
四点五十三分,测试结束。
“三轮通过,无中断,无锁死,延迟均值低于0.04秒。”赵宇合上笔记本,长出一口气,“达标了。”
林娜在日志末尾写下最后一行:“最终调试完成,系统运行稳定。”她特意标注“第十二秒响应延迟:0.037秒(可接受)”,并加星号备注“建议长期监测”。
陆轩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调试报告模板。他逐项核对数据,确认无误后,按下提交键。屏幕弹出绿色提示:【报告已生成,待审核】。
就在此时,加密通讯灯闪烁。
国外企业代表发来消息:“临时增加一项测试:跨境数据同步压力极限验证,要求实时反馈。”
主控室内短暂沉默。
赵宇皱眉:“超出协议范围,他们没理由提这种要求。”
张涛冷笑:“这是在验我们成色。”
胡军抬头,目光沉静:“要不,直接拒了?”
陆轩盯着那条消息,指尖在桌沿轻敲。他想起专家那句话:“不是所有战士都愿意相信看不见的指挥官。”
他拿起通讯器,回复:“我们不做额外调试。但可开放实时数据流,供贵方远程监控。”
三分钟后,对方回信:“接受方案。”
陆轩调出共享通道,将系统核心运行数据流加密推送。屏幕另一侧,数据瀑布般滚动,仲裁层的每一次权重调整、每一次资源调度,都被实时呈现。
五点二十一分,对方再次来信:“数据流清晰,逻辑自洽。贵方系统……有灵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