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放下手机,马亮递来的文件还攥在手中。那张合影与淘汰记录的对比图已经整理完毕,只待发布。指挥车内灯光通明,林娜正带着宣传团队在电脑前忙碌,屏幕上滚动着一段段视频素材、一张张培训现场照片,还有从各地收集来的学员证言。
“时间不等人。”陆轩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车厢瞬间安静下来,“他们想用假证据蒙蔽世人,我们就用真材料撕开他们的脸。”
张涛抬头:“黑石能源的动作越来越急,今晚的‘调查纪录片’只是开始,他们背后还有更多动作在酝酿。”
“那就先发制人。”陆轩走到投影前,调出一份时间线图谱,“从他们第一次发布负面报道开始,到如今所谓‘铁证’,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但我们掌握的不只是他们的破绽,更是他们的脉络。”
他指着图谱上的节点:“三批水军账号,同一编辑模板;两家所谓‘独立媒体’,共用一个公关公司;那个叫罗伯特的记者,资金来源与黑石能源间接挂钩。这不是调查,是围猎。”
李刚握紧拳头:“我们现在就曝光这些?”
“不是现在。”陆轩摇头,“是全面出击。他们靠的是层层包装的谎言,我们靠的是环环相扣的真相。要打,就打得他们站不稳脚。”
会议迅速展开。陆轩下令,由林娜牵头,整合所有已掌握的证据链,制作一套完整的反击内容包。不仅要公布罗伯特的资金流向,还要将黑石能源过去三年在东南亚的项目黑历史一并起底——虚假承诺、中途撤资、压榨本地承包商,每一笔都有据可查。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谁在建设,谁在破坏。”陆轩语气沉稳,“谁在培养人才,谁在制造混乱。”
林娜立即组织团队分头行动。一部分人联系曾被黑石能源坑害的本地企业负责人,争取第一手证词;另一部分人调取项目工地的监控录像,筛选出对方人员曾擅自闯入、试图干扰施工的画面;还有专人负责将所有材料翻译成多国语言,确保传播无死角。
行动刚展开,便遇到阻力。一名本地合作方突然中断联络,原定提供的财务凭证也迟迟未到。马亮追查发现,对方公司门口出现了几辆陌生车辆,车内人员佩戴非本地执法机构标识,形迹可疑。
“有人在施压。”马亮汇报,“不只是舆论战,他们已经开始用现实手段封口。”
陆轩眼神未动:“换人。能找到证据的不止他一个。十年前马尼拉港口项目,黑石能源违约导致三百工人失业,当时负责对接的工程师还在业内,联系他。”
指令下达,团队迅速转向。不到两小时,那位工程师发来一段录音和合同扫描件,清晰记录了黑石能源如何以“技术不达标”为由单方面终止合作,实则为腾出地盘给其关联企业。
“他们总说我们搞垄断。”陆轩冷笑,“可真正的垄断,是用资本和权力堵住别人的嘴。”
证据不断汇集,林娜带领团队连夜整合。视频剪辑完成,以“谁在说谎”为主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黑石能源的虚假宣传与实际行为的巨大反差;第二部分揭露其资助“独立调查”的真实背景;第三部分则是樊星阁学员的真实成长轨迹,从零基础到持证上岗,全程有据可依。
“明天上午九点,全球同步发布。”陆轩下令,“不预告,不造势,直接推上去。让他们来不及反应。”
夜未尽,战未歇。指挥车内的灯光依旧明亮,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陆轩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培训中心的灯火。那里仍有学员在加班练习,焊枪的火花在夜色中一闪一闪,像不灭的星火。
天刚亮,反击正式开始。
九点整,专题内容在各大平台上线。第一波冲击便是那张对比图——黑石能源提交的“培训合格名单”中,赫然出现被樊星阁明确淘汰的学员照片。紧随其后的是资金链分析图,清晰标注出罗伯特接受资助的机构与黑石能源法务顾问的关联路径。
舆论迅速翻转。
短短两小时内,#谁在说谎#话题冲上多国热搜。菲律宾劳工部公开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证据,将对黑石能源的培训记录展开核查。马来西亚能源局也发表声明,强调“合作方资质审查必须基于真实数据”,间接驳斥了此前的抹黑言论。
三家曾撤回合作意向的供应商主动来电,要求重启谈判。吉隆坡项目业主方更是直接发来函件:“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回应方式——不是争吵,而是事实。这让我们重新建立了信心。”
但陆轩没有松懈。他知道,对手不会就此罢手。
上午十一点,马亮带来新消息:“黑石能源紧急召开了媒体通气会,试图解释那份假名单,称是‘行政失误’,并反咬我们‘恶意断章取义’。”
“嘴硬到底。”李刚冷笑,“他们现在只能靠拖延时间了。”
“拖不了。”陆轩目光锐利,“下一步,我们要让公信力站到我们这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