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过云层,斜斜地洒在樊星阁总部会议厅的长桌上。投影幕布已卷起,昨夜签署的合同原件被装入黑色文件夹,静静躺在会议桌一端。张涛站在窗前,指尖轻敲玻璃,目光落在远处工地上缓缓升起的塔吊。那片土地,正是合资公司首期项目的选址——华东新区核心工业带,原本荒废多年的闲置用地,如今已被划入开发蓝图。
陆轩走进会议室时,手中握着一份刚送来的环评初稿。他没有坐下,而是将文件摊开在桌面上,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动。
“项目用地审批流程卡住了。”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进静水,“当地居民联名上书,说我们这个智能制造基地会排放重金属,影响地下水。”
李刚猛地抬头:“我们用的是全封闭循环系统,连废水都不外排,哪来的重金属?”
“道理在我们这边,”陆轩缓缓道,“但情绪不在。”
张涛转身走回桌前,拿起环评报告翻了几页,随即冷笑一声:“有意思。这份报告被断章取义了,有人把‘模拟排放峰值’那段单独摘出来,配上‘疑似有毒’的标题,在社区群里疯传。”
陆轩盯着窗外,眼神渐沉。他知道,这种精准的误导不会凭空出现。一个刚签约的项目,还没动工,就遭遇舆论围剿,背后必有推手。
“查。”他只说了一个字。
马亮早已在场,靠墙而立,像一柄收鞘的刀。他点头,转身便走,脚步无声却迅疾如风。
会议继续推进。按照原计划,三天后就要举行项目奠基仪式,施工队、设备运输、媒体邀请全都安排妥当。如今这一变故,若处理不好,不仅会拖慢进度,更会让启明那边怀疑樊星阁的执行力。
“居民代表愿意谈吗?”李刚问。
“愿意,但条件很硬。”张涛翻开手机记录,“他们要求无限期暂停项目,直到‘第三方机构重新做环评’,还要我们公开所有技术参数——包括启明的算法模型核心数据。”
陆轩冷笑:“这不是反对,是勒索。”
空气一凝。
他知道,真正的敌人不在台前。那些举着横幅、喊着口号的居民,不过是被利用的棋子。有人正借他们的手,把钉子楔进樊星阁的命脉。
两小时后,马亮归来。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平板电脑推到会议桌中央。屏幕上是一段监控录像:深夜,一辆无牌黑色商务车停在社区活动中心后巷,一名男子下车,提着两个鼓鼓的纸袋走进值班室。十五分钟后,社区维权群突然炸开,一篇题为《外来企业欲毁我家园》的文章被疯狂转发,附带伪造的水质检测图。
“车是套牌。”马亮开口,“但人我认得——刘猛手下,专门负责‘舆论搅局’的陈志。”
李刚一拳砸在桌上:“刘猛?他不是被陈龙压着喘不过气,怎么还有空插手我们的事?”
“正因为被压着,才想翻盘。”张涛冷笑,“他看准我们刚签项目,根基未稳,想借机搅黄合作,让我们在启明面前失分。一旦项目流产,樊星阁信誉受损,他就能趁乱抢地盘。”
陆轩沉默良久,目光从屏幕移向窗外。阳光依旧明亮,可他已嗅到风暴前的腥气。
这不是简单的土地纠纷,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刘猛未必能直接撼动樊星阁,但他知道,只要让项目停滞,就能动摇合作信心,瓦解联盟根基。
“他想打心理战。”陆轩终于开口,“那就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掌控节奏的人。”
他站起身,声音如铁铸:“李刚,立刻联系社区居委会,安排三天后召开居民听证会。我们要面对面讲清楚。张涛,准备技术说明材料,用最通俗的语言,配上动画演示,让老太太都能听懂。马亮——”
他顿了顿。
“继续查。我不只要知道刘猛给了多少钱,还要知道他是怎么进到那个值班室的。社区里有没有内应?谁给他开门?”
命令下达,众人起身离席。
陆轩独自留在会议室,走到白板前,提笔写下三个词:
土地、人心、节奏。
笔尖顿住。
他知道,这场仗,打得不是合同,也不是技术,而是信任。居民怕的不是机器轰鸣,而是未知。而敌人,正是利用这份未知,点燃恐惧。
傍晚,陆轩驱车前往项目地块。夕阳将整片荒地染成赤金色,铁丝网围栏上挂着几条新贴的标语:“拒绝毒厂!”“还我清水!”字迹歪斜却刺目。
他推开车门,缓步走近。一名老妇人正蹲在围栏外烧纸钱,嘴里念念有词。见他走近,警惕地抬头。
“你是哪个单位的?”
“樊星阁。”他平静回答,“我叫陆轩,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老妇人愣了一下,随即冷笑:“负责人?你们要把我们逼死吗?听说你们要挖地三丈,把毒水往地下灌?”
“不会。”他蹲下身,与她平视,“我们不会挖地三丈,也不会排一滴废水。我们的工厂,像一个密封的盒子,所有材料循环使用。我可以带您去看模型,也可以请您去现有厂区参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