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切进会议室,投影仪的光束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微尘翻腾的轨迹。陆轩站在落地窗前,指尖轻点玻璃,一道裂痕般的雨痕正缓缓滑落。昨夜那场发布会的余波尚未彻底平息,城市在数据与真相的拉锯中喘息,而樊星阁的脚步,已不容停歇。
赵宇的笔记本摊在会议桌上,边缘卷起,页角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他刚从第三家合作企业回来,西装领口微皱,眼底泛着血丝。“他们松口了,但条件……”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不是谈分成,是直接要我们让出技术管理权,还要求五年内不得在同区域拓展同类项目。”
陆轩没有回头,只是缓缓收拢手指,玻璃上的雨痕在他指腹下断成两截。
“李刚已经去谈了。”赵宇补充道,“对方是‘恒源能科’,业内老牌,背景硬,态度也硬。”
——
谈判桌前,李刚坐在主位,面前的茶水早已凉透。对面三位西装革履的高管一字排开,中间那人是恒源能科的副总陈志远,五十上下,眼角刻着常年掌权的冷意。
“陆总的理念我们很欣赏。”陈志远慢条斯理地翻开文件夹,“但理念不能当饭吃。你们的白皮书确实干净,可市场不相信干净,只信控制。”
李刚冷笑:“所以你们要用合作当绳索,把我们绑死?”
“这叫风险对冲。”陈志远不恼,指尖轻敲桌面,“你们缺的是信任背书,我们缺的是技术落地。各取所需,但主导权,得在我们手里。”
“主导权一旦交出去,项目就成了你们的傀儡。”李刚声音渐沉,“我们不是来当技术外包的。”
“那就没得谈。”陈志远合上文件,站起身,“三天内给答复,否则我们转头找刘猛——他可没那么多原则。”
话音落,三人起身离席,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会议室里回荡。李刚坐在原位,拳头紧握,指节发白。谈判桌上,一杯茶水被碰倒,褐色的液体缓缓漫过合同边缘,浸湿了“技术共享”四个字。
他掏出手机,拨通陆轩的号码。
——
陆轩走进情报室时,林娜正盯着屏幕,眉头微锁。她抬头,欲言又止。
“说。”陆轩站在她身后,目光扫过数据流。
“恒源能科的股权结构有问题。”林娜调出一张图谱,“表面上是独立企业,但背后三家空壳公司,最终指向‘北江能源集团’——陈龙的产业。”
陆轩眼神一凝。
陈龙,老牌黑帮头目,行事阴狠,向来不屑与新兴势力正面交锋,却擅长借势操盘。这一局,不是商业博弈,是借刀杀人。
“他们想用合法外衣,把我们钉死在笼子里。”陆轩声音低沉,“既打压我们扩张,又吞下绿色能源这块肥肉。”
林娜点头:“更麻烦的是,已经有三家企业在观望恒源的态度。一旦他们低头,其他合作方也会跟进,条件只会更苛刻。”
陆轩沉默片刻,转身走向电梯。
“把张涛叫来。”
——
张涛来得很快,手里拎着一台笔记本,头发乱糟糟的,像是刚从某个数据堆里爬出来。
“恒源的条件,本质是‘技术赎买’。”他打开电脑,调出一张行业趋势图,“他们不缺钱,缺的是未来十年的能源话语权。而我们,恰恰握着能改写规则的钥匙。”
陆轩站在白板前,听着他分析。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张涛眼中闪过锐光,“真正的技术壁垒,不在专利,而在生态。他们可以买走我们的方案,但买不走我们的执行团队、供应链网络、实时监测体系——这些,才是核心。”
陆轩点头:“所以,他们要的不是技术,是控制。”
“对。”张涛冷笑,“可他们忘了,控制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已经被他们亲手毁了。”
陆轩抬手,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换规则。
“我们不按他们的棋盘走。”他转身,目光如刀,“既然他们要主导权,那就让他们主导——但主导的,是我们的规则。”
张涛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你是说……反向合作?”
“不是我们求他们合作。”陆轩声音渐沉,“是让他们求我们开放权限。”
“可他们凭什么低头?”林娜皱眉。
“凭一样东西。”陆轩目光扫过众人,“他们刚才谈判时,陈志远提了一句——‘现在业内都在试水‘联营共管’模式’。”
张涛猛地抬头:“联营共管?那个刚兴起的合资运营体系?”
“对。”陆轩嘴角微扬,“他们嘴上强硬,心里却已经在找退路。这个模式,正是破解僵局的钥匙。”
林娜迅速调出资料:“联营共管,双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管理权由董事会投票决定。技术方拥有否决权,前提是项目达标。”
“达标?”张涛眼睛亮了,“我们的排放数据、转化效率、社区反馈,哪一项不是行业顶尖?”
“所以,我们不接受他们的条件。”陆轩拿起笔,在白板上划出一条线,“我们反向提案——以联营共管模式合作,但我们只开放60%技术权限,剩余40%作为‘绩效解锁项’,每季度达标,逐步释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