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过百叶窗,在陆轩办公室的地板上划出一道道笔直的光痕。他站在桌前,指尖轻点平板屏幕,审批系统界面上,“绿能一号”项目的状态已从“待审”变为“并联推进”,绿色标识像一盏终于亮起的信号灯。他没有多看一眼,目光落在墙上的倒计时牌——45天,国家试点窗口期所剩无几。
就在这时,林娜推门而入,手中文件夹边缘微微翘起,步伐比平日急促半分。
“市场预警。”她将报告放在桌角,声音压得不高,却如铁钉入木,“锂钒合金,48小时涨幅37%。供应链三级预警,红色。”
陆轩眼神一凝,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动作戛然而止。他调出成本模型界面,数据刷新的瞬间,预算曲线猛然上扬,缺口赫然跳出——1.2亿。
他没有说话,转身拨通内线:“孙明、张涛、赵宇,十分钟后会议室。”
十分钟后,长桌两侧已坐满人。孙明摊开财务报表,眉头紧锁:“不只是涨价。三家核心供应商同时断供,理由是‘产能调配’。但据我所知,他们上周刚完成扩产。”他顿了顿,声音压低,“有内部消息说,海外有大客户集中囤货,手法……很像刘猛去年在光伏市场的操作。”
张涛盯着技术参数表,手指快速滑动:“材料成本占储能模块总成本的58%,如果维持原设计,利润率直接跌破安全线。”
赵宇补充:“更麻烦的是,我们申报的试点园区建设周期被压缩,若不能在三周内完成基础施工,后续并网调试将全线推迟。”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压力像潮水,无声漫过门槛,淹没了刚刚燃起的希望。
陆轩站起身,走向白板。他拿起红笔,在“技术突破”下方重重划了一道横线,写下两个字:成本。
“他们不是在做生意。”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是在设局。涨原料价,是逼我们慢;断供应,是逼我们乱。真正的战场,从来不在图纸上。”
话音未落,马亮推门而入,手中平板屏幕亮着一张地图截图。
“刚截获的情报。”他将设备放在会议桌上,指尖点向屏幕,“刘猛名下三家空壳公司,一周内注册‘绿源动力’‘新能联合’‘恒能科技’三个商标。全部申报同类储能项目,选址分别在江北、临海、南川——正好卡在我们未来五年市场辐射的三角节点。”
陆轩盯着地图,眼神渐冷。他拿起记号笔,在三个地点画上红圈,随即连线,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网。
“不是竞争。”他低声说,“是围剿。”
李刚猛地站起,拳头砸在桌上:“那就打!他敢抢地盘,我们就掀他老窝!樊星阁不是靠退让活到今天的!”
张涛立刻反驳:“现在动手是正中下怀!他巴不得我们分兵应对,只要我们一乱,审批、建设、资金全盘崩塌!”
“那你说怎么办?缩着等死?”李刚怒目而视。
“至少先稳住现有项目!”张涛毫不退让,“暂停扩张,集中资源保核心!”
会议室气氛骤然紧绷,像一根拉到极限的钢索。
陆轩没有制止,也没有表态。他转身走向窗边,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展开,是林振国手写的那串公式,背面隐约可见国家级实验室的徽标印记。他凝视良久,指尖缓缓划过其中一组变量。
然后,他走回白板前,拿起蓝笔,在“成本”旁边写下“速度”二字,随即画上一个等号。
“他们要我们慢,我们就快;要我们分心,我们就更准。”他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真正的破局,不是拼谁先冲过终点,而是看谁能在风暴中稳住航向。”
他将公式复印件递给张涛:“你带技术组,重新核算路径。有没有可能,用次级材料加算法补偿,替代部分高端合金?不求完全等效,只求在关键模块实现性能对冲。”
张涛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道光:“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重新建模,验证周期至少十天。”
“你有七天。”陆轩说,“七天后,我要看到可执行的替代方案。”
他又转向赵宇:“你负责对接华晟,把我们的技术调整方向提前报备,争取他们的数据支持。记住,不是请求,是同步。”
最后,他看向马亮:“继续查刘猛的资金链。尤其是那三家新公司,注册资金从哪来?股东背后是谁?还有,他合作的设计院、施工方,全部列出来,我要知道他每一步踩在谁的肩膀上。”
马亮点头,正要离开,忽然停下:“还有一条线索——北辰设计院,刘猛这次的合作方之一。法人代表叫陈志远,查到他和能源局周斌是大学同窗,同一届,同专业。”
陆轩眼神一沉。
“把他们的过往项目往来调出来。”他声音低缓,却如刀锋出鞘,“尤其是近三年,有没有共同参与的审批项目。”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陆轩独自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成本=速度”四个字,又落在刘猛布局图上那三个红圈。他拿起手机,拨通吴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