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报告加载完成,主屏中央的曲线稳定上扬。客户信任指数定格在87.6,持续三分钟未回落。指挥室内的终端警报陆续解除,红色闪烁转为常态蓝光。
陆轩抬手,关闭了实时监控界面。屏幕黑下前最后一帧数据被自动截存,标记为“事件终点”。
“战斗结束。”他说,“现在开始复盘。”
林娜松开握着鼠标的手,指尖有些发白。她看了眼时间,16时23分,距离他们发布第一份声明已过去一个半小时。系统日志显示所有传播源均已沉寂,但她仍没卸下防备。
马亮将资金链图谱切换至静态归档模式。那张曾布满跳转轨迹的动态网络此刻凝固成一条条灰线,像一张收拢的网。他合上分析面板,抬头看向陆轩。
“从第一个账号注册到推文爆发,间隔四十三分钟。”陆轩调出时间轴,“我们响应用了三十七分钟。中间这六分钟,三家客户暂停接入。”
没人接话。赵宇低头翻看技术组的响应记录,手指停在某一行。应急专线首次接到问询的时间是14时05分,而团队正式启动对外沟通流程是在14时07分。
“两分钟。”孙明开口,“看起来不多。”
“但足够让怀疑落地。”陆轩说,“谣言先于澄清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在追赶。这不是应对,是补救。”
林娜皱眉:“我们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盯着每一个社交账号。”
“不是要盯所有账号。”陆轩点开一段剪辑视频,“是要盯住谁有能力发动这种攻击。”
画面中,先是《你信任的系统真的安全吗?》的推文截图出现,转发量迅速攀升。接着切到曼谷S座防火墙日志,异常扫描请求与信息爆点同步发生。再往后,是塞浦路斯公司注资锐界联盟关联方的资金流转示意。
“攻击不是孤立的。”陆轩暂停在一处节点,“舆论、技术、资本,三条线同时启动。而我们只在最后一条线上有准备。”
马亮点头:“情报获取滞后了。首发账号注册后十九分钟才进入监测范围,那时第一批转发已经成型。”
“问题不在监测频率。”陆轩说,“在于判断标准。我们等‘明显异常’才行动,但他们只要‘轻微异动’就开始布局。”
孙明翻动财务模型报表:“如果提前介入,意味着要为更多潜在风险预留预算。品牌防护成本会上升至少百分之八。”
“比起客户流失,这个数字不贵。”赵宇说,“一旦系统被质疑,后续每一份合同都要多花三倍精力去说服。”
陆轩走到副控台前,调出一份新文档。“早发现、早研判、早介入。”他敲下这三个词,“以后这是铁则。”
他转向马亮:“你负责建预警系统。不靠人工盯,用规则触发。凡是涉及樊星阁的负面内容,单日讨论量超五百,自动上报;关联境外IP或空壳公司背景,立即标红。”
马亮点头记下。
“林娜。”陆轩继续说,“你整理媒体联络名单。主流平台、行业自媒体、独立评测机构,全部建档。每周更新一次。下次再有人想带节奏,我们要能在两小时内找到能说话的人。”
林娜拿起笔,快速记录。“需要授权发布机制吗?”
“需要。”陆轩说,“设立舆情观察岗,你兼负责人。每日七点提交简报,重大动向随时通报。”
孙明皱眉:“临时抽人会影响现有工作节奏。”
“那就不是临时。”陆轩打开另一份文件,“《重大风险响应规程(试行版)》。从今天起,舆情防控纳入常规运营。预算单列,责任到人。”
他将文件推至桌中央。五人围站的位置形成半圆,像一场战后总结会。
“赵宇。”陆轩看向技术端,“组建五人快速响应小组。一旦触发预警,十分钟内完成证据打包、日志提取、接口开放三项准备。你们和林娜的公关组直接对接。”
赵宇应声:“可以做到。”
“还有。”陆轩补充,“所有对外发布的技术说明,必须附带可验证路径。比如白皮书里的架构图,要能对应到实际服务模块编号。让他们没法断章取义。”
孙明忽然问:“如果我们主动放出部分非核心数据呢?比如公开某个测试节点的运行状态,供第三方查看?”
“不行。”马亮反对,“会暴露部署习惯。”
“但能建立透明预期。”孙明坚持,“就像银行公布金库巡检频率,不告诉位置,只证明存在。”
陆轩沉默几秒。“试点。”他说,“选一个边缘节点,每月发布一次摘要性运行报告。由赵宇组提供数据,林娜包装,对外称‘服务健康公示’。”
林娜记下:“名称要中性,避免显得我们在自证清白。”
“本来就不该是自证。”陆轩说,“是展示常态。”
马亮这时提出疑问:“如果对方下次不用社交媒体,改用内部信件、匿名举报或者监管投诉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