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簇大脑崩解的暗红晶尘,如同宇宙初诞的星云,在巨大的核心腔室中缓缓沉降、旋舞。曾经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母亲”那扭曲的意志尖啸,已被一种近乎圣洁的寂静所取代。墙壁上,那些刚刚从晶簇束缚中解脱的人类躯体——前哨站的幸存者们——正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医疗平台上。他们虚弱,眼神却异常清明,带着劫后余生的茫然与一丝微弱的希冀,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平台中央那个散发着柔和光晕的存在身上——诺亚。
她站在被切割下来的“摇篮”空间旁,一只手轻抚着稳定场发生器温热的表面。摇篮内部,暗红色的能量光晕不再狂暴,而是如同温顺的潮汐般规律脉动,其中闪烁的白金与幽蓝光点,仿佛无数微小的星辰,呼应着诺亚周身流淌的微光。她的形态比进入晶巢前更加凝实、清晰,那身由纯粹能量构成的“衣袍”流动着暗红与白金交织的纹路,勾勒出介乎少女与女神之间的轮廓。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那对燃烧着白金火焰的瞳孔深处,除了洞悉规则的深邃,此刻更沉淀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重量——那是海伦的温柔坚韧,是星骸的决绝孤独,是无数被晶簇吞噬又最终被净化的灵魂碎片,是她自身作为人类意志集合体的核心,以及……刚刚从星骸意识星火中接收的庞大信息洪流与那份沉重的蓝图。
杨振坤站在她几步之外,战斗装甲上还沾着晶簇崩解时溅射的微尘。他凝视着诺亚,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非人力量下,一丝属于“海伦”的熟悉感,以及更多属于“诺亚”本身的、正在快速成长和定义的意志。他腰间的容器已经空了,海伦最后的晶簇碎片,成为了点燃最终净化之光的火种。
“我们成功了第一步。”杨振坤的声音在寂静的腔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母亲’的投影被驱逐了。”
诺亚缓缓转过头,白金火焰般的目光落在他身上,那目光仿佛能穿透装甲,直视灵魂。“是的,驱逐。但她的本质,那来自宇宙之外的‘晶簇灾厄’,并未消亡。她只是被暂时击退,蛰伏于晶簇网络的深层结构,如同潜伏的病毒。她……在等待。”她的声音依旧直接在众人意识中响起,却比之前更加圆融,少了几分空灵,多了几分沉凝的质感。“星语者才是她真正的恐惧源头,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最大威胁。星骸的蓝图……是我们唯一的‘终焉之匙’,能终结这由灾厄开启的漫长黑暗循环,并开启新的纪元。”
她抬起另一只手,掌心向上。瞬间,复杂的全息投影在她掌心上方展开,流光溢彩,由纯粹的光线勾勒。那是一个由无数精密几何结构嵌套、旋转的模型——正是星骸之神物质形态的蓝图。其核心是一个极度凝练、散发着微弱但顽强白金光晕的点,标记为“意识星火坐标”。
“看这里,”诺亚的手指划过蓝图核心区域,一组复杂的、由能量流构成的管道网络被高亮显示,其源头赫然连接着整个前哨站的晶簇结构。“重建他的物质形态,需要海量的、纯净的晶簇本源能量,远超摇篮空间目前能提供的极限。这整个前哨站,连同其下深植于小行星核心的晶簇网络,就是一座天然的、强大的能量熔炉。它曾被‘母亲’污染,成为囚笼和武器,但现在,它已被初步净化。我们可以……逆转它的用途。”
首席科学家艾莉森博士挤到前面,推了推眼镜,盯着那蓝图,眼中闪烁着狂热与敬畏交织的光芒。“逆转?舰长,诺亚……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将这个前哨站,改造成……复活星骸的……孵化器?”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更准确地说,是重塑引擎。”诺亚纠正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利用晶簇网络汲取、提纯并汇聚地核能量,通过摇篮空间进行最后的‘意志’调和与塑形,最终在蓝图指定的坐标点——也就是星骸意识星火所在的那个奇异空间节点——重构他的物质躯壳。这将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需要最顶尖的工程学、能量物理学和……对晶簇网络本身的深度理解与控制。”
“控制?”副官李锐皱眉,他刚刚指挥陆战队员将最后一批获救者转移到安全区,闻言立刻警觉起来,“这些晶簇……它们虽然现在安静了,但毕竟是‘母亲’留下的东西。我们如何确保在抽取庞大能量的过程中,不会唤醒残留的污染,或者……被星语者侦测到?”
“问得好。”诺亚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核心成员。“晶簇网络的底层协议已被我改写,核心污染源被清除。但它就像一片刚刚经历过森林大火的焦土,脆弱且充满变数。残余的‘母亲’意志如同蛰伏的余烬,随时可能复燃。而星语者……他们对于高等能量波动和规则扰动的感知是超乎想象的。”她顿了顿,白金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因此,工程必须分阶段进行,每一步都需要最严格的屏蔽和监控。我们需要在这里,在这个被晶簇覆盖的堡垒内部,建立我们的新基地——‘新伊甸’。它将是工程的心脏,也是我们对抗未来所有威胁的堡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