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间的狂乱洪流并未持续太久。方舟依照那复杂到令人头晕的坐标参数进行跃迁,仿佛并非在穿越空间,而是在某种更高维度的规则弦上滑动,过程异常平稳,甚至带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当跃迁结束时,预期的剧烈震荡并未出现。方舟如同羽毛般,悄无声息地滑入了一片……绝对无法用常理形容的空域。
没有星光。
没有尘埃。
没有能量湍流。
甚至没有上下左右的方向感。
只有一片无边无际、吞噬一切光芒和声音的、纯粹的“虚无”。
传感器传回的数据一片空白,仿佛方舟本身正悬浮在一片绝对的真空之中,连宇宙背景辐射都消失无踪。
——这里就是“沉默之地”?
李维的意识谨慎地向外探去,却如同石沉大海,感知不到任何东西。方舟引擎的微弱轰鸣声,甚至内部系统的运行噪音,都被这片绝对的寂静所吸收、湮灭,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失重和孤立感。
守护意识所谓的“沉淀与倾听”,就是指这个?在一片绝对的虚无中,能沉淀什么?倾听什么?
他尝试激活外部照明。巨大的探照灯射出炽白的光柱,然而光柱离开舰体一定距离后,并非照亮远方,而是像被无形的黑暗吞噬般,迅速衰减、消散,最终彻底湮灭,无法在黑暗中留下任何痕迹。
绝对的黑暗,绝对的无。
李维没有慌乱,而是沉下心神,回忆着守护意识的提示。他再次将意识沉入“旧钥”接口,这一次,他并非为了沟通,而是尝试将自身那与方舟融合的、蕴含着一丝混沌特性的意识波动,如同涟漪般,极其轻微地向这片绝对的“无”中扩散开去。
没有对抗,没有排斥。
他的意识波动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却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融入了进去。
紧接着,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那片绝对的“无”,似乎对他的混沌波动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反应”。并非实质性的回应,而更像是一种……背景板的变化。
在李维的感知中,原本空无一物的“虚无”,开始浮现出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纹理”。那并非物质的纹理,而是空间的、维度的纹理!仿佛他之前看到的是一片打磨光滑的镜面,而现在,镜面上开始显现出自身极其细微的、原本被忽略的划痕和曲率!
“沉默”并非虚无,而是极致的“秩序”达到某种临界点后,将一切波动、一切差异都强行“抚平”后的一种状态!一种将“存在感”降至极限的、可怕的稳定态!
而他所拥有的混沌特性,就像一滴落入这极致平静水面上的墨水,虽然微小,却足以短暂地破坏那种极致的平衡,让这片“沉默”的背景板,显现出它自身隐藏的、无比复杂和精密的“结构”!
【……勿惧……展现……汝之……‘混沌’……】
守护意识的话语在他心中回响。
李维明白了。在这里,他那被观察者和母体视为不稳定、需要被清除的“混沌”,反而是唯一的“显影剂”,是感知和理解这片区域的关键!
他加大了一丝意识波动的输出。
更清晰的“纹理”显现出来。他“看”到空间并非平坦,而是存在着无数细微的、难以想象的褶皱和翘曲,如同无限复杂的蕾丝花边,延伸至视野尽头。他甚至能模糊感知到某些褶皱深处,似乎存在着……东西?一些同样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极限,几乎与这片沉默空间融为一体的……结构体?或者……存在?
“旧钥”接口也微微发热,与这片空间的某种底层规则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共鸣,指引着一个方向。
那里,似乎有一个相对“明显”的褶皱节点,一个可能的“锚点”或者说“入口”。
李维没有犹豫,操控方舟,沿着那微弱的共鸣指引,向着那片深邃的、连混沌波动都难以完全显影的黑暗深处,缓缓驶去。在这片绝对的沉默中,任何行动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
-------------------------------------
翠星誓约号如同在浓墨中航行的盲舟,依靠着那微弱到几乎要断绝的古老求救信号,艰难地向尘埃云深处摸索。能源读数不断下降,如同生命的倒计时,压在每个船员心头。
“信号强度……波动……又减弱了……方向修正,偏左0.3度……”信号官的声音因虚弱和紧张而沙哑。
每一次微小的航向修正,都可能是一次徒劳的挣扎,也可能是一次靠近希望的微调。没有人知道。
塔莉亚的目光死死盯着舷窗外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以及传感器上那一片混沌的干扰回波。她的意志如同绷紧的弦,维系着全舰最后的士气。
突然,负责环境扫描的军官发出一声难以置信的惊呼:“等等!前方……干扰减弱!扫描回波出现规则结构!不是自然形成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