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社会万象 > 第15章 白露

社会万象 第15章 白露

作者:叶枫FiyHqy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2 19:23:24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这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的名称来源于自然界的现象。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是因为到了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现出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作为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礼记》中就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表明白露节气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古代的农民根据白露节气的特点,总结出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白露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如“收清露”,民间认为秋露有愈百病、止消渴的功效,因此在白露时节有收集露水的习俗。此外,还有饮白露茶、啜米酒、吃龙眼等习俗,这些习俗都与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有关。

白露节气不仅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变化的节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因此在选择衣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早晚温差大白露节气后,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可能在20-30c之间,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衣物,如衬衫、混纺衣物、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而傍晚到夜间温度可能会降到15c左右,建议增加外套,如休闲装、夹克衫、风衣、薄毛衣等。

避免裸露肌肤俗话说“白露节气勿露身”,白露时节气温降低,不宜裸露肌肤。如果此时仍像夏天一样穿着,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也会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议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受寒。

注意关键部位保暖白露过后,寒气逐渐加重,阳气逐渐减弱,此时要捂好以下4个关键部位:1.捂肚脐:肚脐在中医上称为神阙穴,如果神阙穴受寒,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后要注意腹部保暖,慎露肚脐,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

捂后背后背是风寒邪气容易侵袭的部位,如果后背受凉,容易使阳气耗损,导致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养阳首先要暖背,平时容易怕冷的人群,可适当晒晒背部。夜间睡觉时,可以撤掉夏季用的凉席,防止寒气入体。

捂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经脉多汇聚于头部。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症状。白露时节,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晚出门要护好头部,避免冷风直吹。

捂双脚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容易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白露过后,寒气渐增,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泡脚时热水最好没过脚踝,泡5~2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出汗。

材质选择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如棉质、麻质等,以便让身体更舒适。同时,衣物可以单薄些,薄而不露,适当“秋冻”。但“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弱者,以及体质较弱者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冻”,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

晾晒衣物进入秋季后,压在衣柜里的秋装不要拿出来就穿,最好先把衣服晾晒一下。另外,从干洗店里拿回的秋装不要立即穿,要放在通风处晾一晾,待残留的干洗剂完全挥发后再穿。

白露时节的衣物选择要兼顾保暖和透气,根据早晚温差合理增减衣物,同时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非常适合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清晨时分,你可以去公园慢跑,感受着微风拂面的凉爽,欣赏着路边的花草树木,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去郊外骑行,穿梭在山林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此外,白露时节也是登山的好时机,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攀登高山,俯瞰着脚下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总之,白露时节适合进行各种户外运动,让我们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在白露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降低,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白露时节适合饮用一些滋润、滋阴的汤品来调节身体。

银耳雪梨汤:银耳和雪梨都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适合秋季干燥的气候。将银耳泡发后与雪梨一起炖煮,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口感清甜滋润。

沙参玉竹煲老鸭汤:沙参和玉竹都有滋阴润肺的作用,老鸭则能滋阴养胃。将这些材料一起煲汤,可以滋阴润肺,适合秋季养生。

瘦肉罗汉果菜干汤:瘦肉、罗汉果和白菜干一起煲汤,有养阴清肺的功效,适合熬夜上火的人群。

板栗淮山排骨汤:板栗、淮山和排骨一起煲汤,可以补中益气、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生地石斛瘦肉汤:生地和石斛有凉血养阴的作用,与瘦肉一起煲汤,适用于口舌生疮的人群。

番薯百合汤:番薯和百合一起炖汤,可以滋润养胃,适合白露时节食用。

冬瓜薏米老鸭汤:冬瓜、薏米和老鸭一起煲汤,可以清凉润燥,清除体内湿气。

米酒山药圆子汤:米酒、山药和糯米粉一起制作的甜汤,有滋阴养人的功效,适合早晚天凉时饮用。

桂圆红枣汤:桂圆和红枣一起炖汤,可以滋补身体,适合白露时节饮用。

莲藕排骨汤:莲藕和排骨一起煲汤,可以滋阴健脾、清热解毒,适合白露时节滋补身体。

以上汤品均适合白露时节饮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汤品。在制作汤品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调料,如姜片、葱段、料酒等,以增加汤品的风味。同时,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卫生,确保汤品的营养和安全。

白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在这个节气里,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古人认为露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因此,在白露节气,人们会在清晨收集露水,这被称为“收清露”。《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被称为“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味道,深受老茶客的喜爱。

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白露时节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在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白露时节有自酿米酒的习俗。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这种酒在当地被视为待客的佳品。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的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规模盛大。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因此旧时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

在浙江温州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芍、白及、白术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这些白露的民间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习俗可能逐渐被淡化,但它们仍然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