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76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76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七十六章北极暖冬传手艺埃及古地焕新颜

联盟小院的红梅落尽时,沈星辞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封来自北极科考站的邮件——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科考队员们希望小院能带去非遗手艺,给漫长极夜中的科考生活增添些色彩,还特意提到当地的因纽特人对“能保暖的手工制品”很感兴趣。几乎同时,埃及开罗的考古博物馆也发来邀请,想让中国非遗与埃及的纸莎草画、金属锻造工艺结合,为古老文明注入新活力。

“北极的因纽特人擅长用兽皮、冰块做工具,咱们的竹编轻便又保暖,编个竹编坐垫、竹编收纳筐,肯定能派上用场。”沈星辞展开北极的照片,画面里白雪皑皑的冰原上,科考站的红色建筑格外醒目,因纽特人的雪屋像一个个圆顶蘑菇。“埃及的纸莎草画有五千年历史,用芦苇杆做纸,天然颜料作画,要是在纸莎草纸上画中国竹编纹样,再用金属丝做边框,肯定特别有意思。”

李爷爷摸着竹篾,眼睛亮了:“北极冷,竹编要编得密一点,中间夹层羊毛,这样又暖和又结实。我还能编个竹编雪铲,比金属铲轻,科考队员用着省力。”张师傅则对埃及金属锻造感兴趣:“他们的青铜器工艺厉害,我可以教他们用陶模铸金属,再把陶艺和金属结合,做个‘纸莎草纹陶瓶’,瓶身上用金属丝勾勒花纹。”

孩子们听说要去北极和埃及,兴奋得蹦蹦跳跳。阿木抱着金属丝工具说:“我要给因纽特小朋友编竹编灯笼,里面放LEd灯,极夜的时候亮起来,像小太阳!”丫丫则惦记着纸莎草画:“我要在纸莎草纸上画熊猫和金字塔,再用陶土做个小金字塔,把画贴在上面!”

出发前,小院开启了“极地&古文明”主题创作。李爷爷带着阿木挑选耐寒的楠竹篾,将竹篾煮过后晾干,增强韧性;王奶奶则把羊毛和竹篾混编,做成厚实的竹编坐垫,还绣上极地动物图案;张师傅烧制了一批迷你陶制金字塔,表面预留出贴纸莎草画的凹槽;小雨则收集了埃及的历史资料,在笔记本上画满纸莎草纹样和中国传统图案的融合草图。

首站抵达北极黄河站时,极夜刚过,第一缕阳光正洒在冰原上,映得雪地泛着金光。科考站站长赵伟带着队员们在门口迎接,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脸上冻得通红,手里却捧着热气腾腾的姜茶:“可把你们盼来了!极夜的时候大家只能待在屋里,正想找点手工活打发时间呢。”

因纽特部落的长老卡鲁也来了,他穿着传统的海豹皮外套,戴着鹿角帽,手里拿着一把用鲸鱼骨做的小刀:“听说你们带来了‘能编出温暖’的手艺,我们部落的孩子都想学学。”他身后跟着几个因纽特小孩,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盯着李爷爷手里的竹篾。

手艺教学在科考站的活动室里展开。李爷爷先教大家编竹编坐垫,他把混着羊毛的竹篾放在桌上,演示如何“密编经纬”:“每根经篾之间的距离要近,纬篾要紧紧贴着经篾,这样编出来的坐垫才厚实,坐在雪屋里也不冷。”科考队员们学得很认真,虽然手指冻得有些僵硬,但没人叫苦。队员小林编到一半,竹篾不小心断了,李爷爷笑着递给他新的竹篾:“别急,慢慢来,编手艺就像在冰原上走路,稳一点才能走得远。”

阿木则教因纽特小孩编竹编灯笼,他把细竹篾弯成圆形,用绳子固定好,再教他们编灯笼的骨架:“先编一个圆圈当底座,再往上编竖篾,像搭小房子一样。”小孩们拿着竹篾,虽然动作笨拙,但眼里满是专注。名叫妮娜的小女孩编好骨架后,兴奋地举起来:“阿木哥哥,我要在里面放灯,晚上挂在雪屋门口,这样妈妈就能早点回家了!”

张师傅的陶艺区也很热闹。他教科考队员和因纽特人做陶制雪铲,先把陶土揉成圆柱形,再捏出铲头的形状:“雪铲的铲头要宽一点,边缘要薄,这样铲雪才方便。”卡鲁试着做了一个,虽然铲头有点歪,但他笑得格外开心:“这个陶铲比金属铲轻,我们去冰洞捕鱼的时候能用!”

在北极的日子里,手艺人还和因纽特人一起体验当地生活。他们跟着卡鲁去冰原上钓鱼,用竹编筐装鱼;一起搭建雪屋,用竹编垫子铺在雪屋里保暖;晚上围在科考站的火炉旁,李爷爷用竹篾编极地动物,卡鲁则用鲸鱼骨雕刻图腾,孩子们则在一旁唱着因纽特的歌谣和中国的童谣。

离开北极时,科考站的活动室里已经挂满了竹编作品——竹编坐垫、竹编灯笼、竹编收纳筐,还有李爷爷和卡鲁合作的“冰原图腾”竹编挂毯,上面编着北极熊、海豹和中国的熊猫。卡鲁送给每个人一件鲸鱼骨雕刻的护身符,上面刻着竹编纹样:“这是我们部落的祝福,希望你们带着它,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北极的温暖。”妮娜则把自己编的第一个竹编灯笼送给阿木:“阿木哥哥,你一定要回来教我编更多东西!”

从北极飞往埃及的飞机上,孩子们还在回味北极的日子。阿木小心翼翼地收好妮娜的灯笼,丫丫则在笔记本上画满了极地动物和竹编的结合图案,小雨则整理着拍摄的竹编教学视频。沈星辞看着窗外的云层,想起卡鲁说的“手艺能跨越寒冷”,心里满是感慨——只要有匠心,再遥远的距离、再恶劣的环境,都能被手艺的温暖连接。

抵达埃及开罗时,阳光灼热,空气里弥漫着沙尘的气息。埃及考古博物馆的馆长穆罕默德带着工作人员在门口等候,他穿着白色长袍,手里拿着一卷纸莎草画:“欢迎来到埃及!这是我们最古老的纸莎草画,上面画着法老的故事,希望你们能让它和中国非遗碰撞出新火花。”

纸莎草工坊设在博物馆旁边的一座古老建筑里,工坊里摆满了芦苇杆和天然颜料,埃及工匠们正忙着将芦苇杆切成薄片,浸泡在水里。“纸莎草纸的制作要经过切杆、浸泡、捶打、编织、晾晒五个步骤,每一步都要用心,不然纸会容易破。”工匠阿卜杜拉说着,给大家演示如何捶打芦苇杆,他的动作熟练,芦苇杆在他手中渐渐变成薄薄的纤维。

接下来的一周,中埃手艺人开启了“古文明与新手艺”的融合创作。王奶奶教埃及工匠们土布织造的技法,她用土布棉纱做经,用纸莎草纤维做纬,在织布机上织出一段既有中国土布纹理、又有埃及纹样的布料;阿卜杜拉则教中国手艺人做纸莎草纸,小雨学得最认真,她小心翼翼地将芦苇纤维编织在一起,再用石头压实,“原来纸莎草纸这么难做,每一张都是工匠的心血。”

丫丫和张师傅则专注于“陶与画的结合”。丫丫在纸莎草纸上画满融合图案——熊猫抱着纸莎草,金字塔旁长着竹子,再用天然颜料上色;张师傅则将迷你陶制金字塔的表面打磨光滑,涂上特制的胶水,把纸莎草画贴在上面,最后用金属丝勾勒边缘,“这样既保留了纸莎草画的古朴,又有陶艺的立体,还能防止画受潮损坏。”

李爷爷和埃及金属锻造工匠哈桑的合作更是令人惊艳。哈桑用青铜锻造出一个圆形的金属边框,上面刻着埃及的象形文字;李爷爷则用竹篾编出一个圆形的竹编底架,上面编着中国的回字纹;两人一起将竹编底架嵌入金属边框,再在中间贴上小雨做的纸莎草画,做成一个精美的挂饰。“这个挂饰既有中国的竹编,又有埃及的金属和纸莎草,是两国文明的孩子。”哈桑举着挂饰,兴奋地说。

交流周的最后一天,“中埃非遗融合展”在开罗考古博物馆举行。展台上,土布与纸莎草纤维结合的布料、陶制金字塔与纸莎草画的融合作品、竹编与金属锻造的挂饰,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考古学家的目光。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埃手艺人共同完成的“文明对话”巨幅纸莎草画,画的左边是中国的长城、熊猫、竹编,右边是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纸莎草,中间用一条彩色的丝线连接,象征“中埃文明交融”。

穆罕默德馆长在开幕式上说:“中国非遗为埃及古老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手艺的无限可能。我们要把这些融合作品放在博物馆的永久展区,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埃文明的魅力。”沈星辞也拿出“全球非遗手艺数据库”的平板,给大家看刚上传的纸莎草画与竹编融合的技法视频:“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数据库学到这些新技法,让中埃手艺的交流永远延续下去。”

离开埃及时,穆罕默德馆长送给联盟小院一套完整的纸莎草画制作工具——包括切芦苇杆的小刀、捶打的木槌、天然颜料和编织用的木架;阿卜杜拉则把自己珍藏的一本纸莎草纹样集送给小雨,里面有他祖辈传下来的古老图案;哈桑则锻造了一个青铜铭牌,上面刻着“中埃手艺,世代相传”八个汉字。

踏上回国的旅程时,孩子们的行李里装满了来自北极和埃及的礼物——北极的鲸鱼骨护身符、因纽特人的竹编灯笼、埃及的纸莎草画、青铜铭牌。沈星辞则带着两份特殊的“合作计划”——与北极黄河站共建“极地非遗工坊”的计划,与埃及开罗考古博物馆长期交流的计划。

回到联盟小院时,已是暮春,门口的紫藤花爬满了竹编架,展示架上又添了新的“世界非遗藏品”——北极的竹编坐垫、埃及的纸莎草陶金字塔、肯尼亚的珠饰竹编、秘鲁的织锦土布。沈星辞把这些礼物一一整理好,在数据库里更新了“极地竹编保暖技法”“纸莎草画与陶艺融合教程”等板块,还附上了手艺人的故事和创作视频。

孩子们围在沈星辞身边,又开始讨论下一站去哪里。“我想去南极,教企鹅旁边的科考队员编竹编!”阿木说。“我想去希腊,在陶罐上画雅典卫城和中国的牡丹!”丫丫接着说。小雨则认真地说:“我想去玛雅遗址,看看那里的编织工艺,和他们一起做融合作品!”

沈星辞笑着摸摸孩子们的头:“只要我们心怀热爱,愿意分享,非遗的脚步就能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抬头望向小院里忙碌的身影——李爷爷在教孩子们编极地竹编,王奶奶在调试土布与纸莎草纤维的混纺线,张师傅在研究青铜与陶艺的结合技法,阳光透过紫藤花,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美好。

联盟小院的故事,从来不是终点。从德国的竹编工坊到美国的动画采风,从日本的清水烧展到意大利的金属丝小镇,从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部落到肯尼亚的草原,从秘鲁的古城到北极的冰原,再到埃及的古地,每一次跨越山海的交流,每一件跨界融合的作品,每一份真挚的友谊,都在书写着“非遗无国界”的动人篇章。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手艺人走进联盟小院,带着世界各地的手艺;还会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小院,把中国非遗带到更远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手艺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匠心是连接人心的纽带,只要一代又一代人坚守、传承、创新,非遗的火种就会永远燃烧,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联盟小院,永远是这场传承之旅中,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坚定的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