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67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67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六十七章跨国工坊传技艺,非遗Ip绘新篇

联盟小院的竹篱笆上还挂着孩子们从日本带回的樱花风铃,沈星辞就带着三份合作邀约走进了工坊——美国“国际传统工艺展”的参展函、日本京都陶艺工坊的“跨国技艺交流计划”,还有上海文创集团递来的“非遗Ip开发合作意向书”。阳光透过工坊的木窗,落在李爷爷编到一半的竹篮上,竹篾的影子与邀约函上的文字重叠,像是为非遗传承的新旅程铺好了底稿。

“美国的展会想让我们带‘中外融合’的非遗作品去,还要现场演示竹编和陶艺的跨国技法;京都的工坊则邀请张师傅和孩子们去驻场教学,把乐烧技术和中国传统陶艺结合;最关键的是上海文创集团,他们想把咱们的‘联盟小院’打造成非遗Ip,做动画、周边,让更多孩子通过屏幕了解非遗。”沈星辞把文件摊在竹编工作台上,李爷爷放下手中的竹篾,张师傅也停下了陶轮,孩子们凑在一旁,眼睛里满是期待。

最先启动的是“跨国技艺工坊”——京都陶艺工坊的第一批学员已经出发,张师傅带着丫丫和另外两名擅长陶艺的孩子,背着装满陶土和刻刀的行囊,再次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抵达京都时,工坊主人佐藤早已在门口等候,他手里捧着一套珍藏的“清水烧”工具:“这些是我祖父传下来的,希望能和中国的陶艺技法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工坊的第一课,张师傅教日本学员做“心愿陶片”。他取一块云雾村的陶土,在掌心揉匀,手指轻压出圆形,再用刻刀细细勾勒出缠枝纹:“我们的陶片讲究‘心手相应’,刻每一刀时,都要想着自己的心愿,这样烧出来的陶片才会有温度。”佐藤的孙女美穗学得格外认真,她试着在陶片上刻下京都的樱花,又按照张师傅的教法,在花瓣边缘加了一圈中国的回纹:“这样既像京都的春天,又有中国的吉祥寓意。”

丫丫则成了“小老师”,教日本学员用乐烧技术做迷你陶碗。她先把陶土拉成碗形,再用之前学的细刻手法,在碗壁上刻下薰衣草和竹节纹:“乐烧的好处是能快速看到成品,但火候要掌握好,就像咱们烧传统陶艺时,要盯着窑火的颜色变化。”有个日本学员总掌握不好乐烧的降温速度,丫丫就拉着他蹲在窑边,像张师傅教她那样,用树枝轻轻拨动窑灰:“你看,灰多一点,降温就慢,陶碗的颜色会更温润。”

与此同时,竹编工坊的“跨国教学”也在线上展开。马可特意从意大利寄来金属丝和编织图纸,李爷爷和阿木通过视频,教他用中国传统“经纬编”做竹编金属结合的挂毯。“竹篾要选三年生的毛竹,劈的时候要顺着竹纤维,这样编出来才结实。”李爷爷拿着竹篾对着镜头演示,阿木则在一旁补充:“马可叔叔,你把金属丝当经线,竹篾当纬线,编到转角时,竹篾要折成90度,就像我们编竹篮的把手那样。”三个月后,马可寄来成品——一幅用竹篾和金属丝编的“山野星空”挂毯,竹篾勾勒的山峦与金属丝编织的星空交相辉映,他在信里写道:“这是中国手艺和意大利设计的孩子,我要把它挂在米兰的工作室里,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魔力。”

美国“国际传统工艺展”的筹备则让整个小院都动了起来。林溪带着孩子们重新梳理之前的跨界作品,选出“缠枝薰衣草”陶盘、“山野几何”竹编包、“樱花竹节”土布手帕等二十件代表作,又赶制了十件“国际融合新作品”——阿木和卢卡合作的“竹丝金属螺旋灯”,用竹丝编出灯罩,金属丝做灯架,开灯时,光影能在墙上投出中西纹样的重叠图案;丫丫和美穗一起做的“清水烧缠枝陶瓶”,瓶身是京都清水烧的釉色,瓶身上刻着中国缠枝纹和日本藤花纹,两种纹样在瓶**汇,像两只手紧紧相握。

开展那天,联盟小院的展台前挤满了参观者。阿木穿着山里的蓝布褂子,手里拿着竹篾,现场演示“竹丝金属螺旋灯”的编织过程:“这根竹篾来自中国深山的竹林,要泡三天,劈成十二根细竹丝;这根金属丝来自意大利,马可叔叔说,它能承受很高的温度。我们把它们编在一起,就像不同国家的人,手拉手成为朋友。”围观的美国人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有个做家居设计的设计师当场下单,想把这款灯引入美国市场。

丫丫则在陶艺演示区教大家做“迷你国际陶碗”,她给每个参观者分发一小块陶土:“你们可以刻上自己国家的花纹,我来教你们刻中国的缠枝纹,最后我们把碗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世界陶碗集’。”一个美国小女孩在碗上刻了星星,丫丫帮她在星星周围刻上缠枝纹:“看,中国的花纹保护着你的星星,就像全世界的小朋友互相保护。”小女孩开心地抱着陶碗,说要把它送给在海外工作的妈妈。

展会期间,最让人惊喜的是上海文创集团的远程连线——他们带来了“联盟小院”非遗Ip的初步设计方案:动画《小院里的非遗小匠》的主角,是像阿木一样的竹编小能手和像丫丫一样的陶艺小达人,动画里会穿插真实的非遗制作过程;周边产品则包括竹编文具盒、陶艺dIY套装,甚至还有印有孩子们作品纹样的书包和笔记本。“我们想让非遗Ip不仅是商品,更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文创集团的负责人在视频里说,“比如这个陶艺dIY套装,里面会附上手艺人的教学视频,让城市里的孩子也能在家体验非遗手艺。”

展会结束后,联盟小院收到了更多合作邀约——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庄园想合作做“竹编薰衣草香囊”,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机构希望学习竹编技法,用来制作传统图腾挂饰;上海文创集团则正式启动了动画制作,邀请孩子们担任“非遗顾问”,确保动画里的手艺细节准确无误。

阿木成了动画里“小竹匠”的原型,他经常对着动画团队的设计师比划竹编动作:“编竹篮的起头要这样,两根竹篾交叉,像十字,不能歪,歪了后面就编不整齐。”丫丫则负责审核陶艺相关的情节,她认真地告诉编剧:“做陶坯的时候,陶轮的转速不能太快,不然陶土会飞出去,张师傅说,做陶艺要‘慢一点,稳一点’。”

远程教学也成了联盟小院的日常。每周三下午,阿木都会和马可视频,教他新的竹编技法;丫丫则和美穗一起,在线上给日本孩子上陶艺课;张师傅和佐藤更是经常交流窑火控制的心得,还计划一起研发“中日融合釉料”。李爷爷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笑着对张师傅说:“咱们年轻时,觉得手艺能传下去就不错了,现在倒好,咱们的手艺不仅传下去了,还传到了国外,变成了动画,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

年底的时候,联盟小院举办了一场“非遗成果展”,展厅里不仅有孩子们的作品、跨国合作的文创产品,还有动画《小院里的非遗小匠》的预告片。村里的老人们拄着拐杖来参观,当看到屏幕里阿木编竹篮的身影时,都忍不住擦眼泪:“这孩子编的竹篮,和他爷爷年轻时编的一模一样,咱们的老手艺,真的活过来了。”

开展仪式上,沈星辞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明年春天,我们要在联盟小院建一座‘国际非遗工坊’,邀请世界各地的手艺人来驻场创作;动画《小院里的非遗小匠》也会在明年暑假播出,到时候,全国的孩子都能看到咱们的非遗故事;还有,美国的家居品牌已经和我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咱们的竹编和陶艺产品,会走进更多美国家庭。”

孩子们听到消息,都兴奋地跳了起来。阿木拉着卢卡的视频连线,大声说:“明年你来中国,我们一起在国际工坊编竹编灯!”丫丫则对着美穗的镜头,晃了晃手里的陶土:“我们还要一起做新的陶瓶,刻上更多国家的花纹!”

夜色渐浓,小院的灯笼亮了起来,这次的灯笼上,不仅有竹编纹样和陶艺图案,还多了意大利的螺旋纹、日本的樱花纹、美国的星星纹。孩子们围坐在葡萄架下,手里拿着陶泥和竹篾,一边做手工,一边讨论着明年的计划——阿木想编一个“世界竹编挂毯”,上面有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图案;丫丫想做一套“国际陶碗”,送给她认识的每一个外国朋友;小雨则计划教奶奶织带有海外花纹的土布,让山里的土布也能变成“世界的布”。

林溪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的联盟小院,到研学基地,再到跨国合作和非遗Ip,他们用手艺搭建的桥梁,早已跨越了城乡和国界,连接起了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手艺人来到这里,更多的孩子爱上非遗,更多的文创产品带着中国乡村的温度走向世界——因为非遗从来不是陈旧的古董,而是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生长的生命体,是能让全世界感受到匠心与温暖的共同语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