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25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25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二十五章科技助老培训班的“破圈”与社区里的新需求

辩论决赛夺冠的热度还没褪去,林溪团队就忙着推进新计划——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科技助老培训班”。周一清晨,他们刚把写着“免费教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的红色横幅挂在活动中心门口,就围过来不少居民,其中既有之前跟着学过手机的老人,也有抱着孩子的年轻家长。

“小林老师,你们真要教智能电视啊?”赵奶奶挤到最前面,手里还攥着上次林溪团队发的图文手册,“我家那台新电视买了半年,除了看直播啥也不会,孙子想看动画片都得等儿子回来调,太不方便了。”

林溪笑着点头,递过一张课程表:“奶奶,我们每周二、四下午开课,第一周教智能手机基础,第二周教智能电视和音箱,第三周教智能电饭煲、血压仪这些小家电,您想报哪几节课?”

赵奶奶接过课程表,手指在“智能电视”那栏反复摩挲:“我都报!反正我退休在家也没事,多学点儿总能用上。”旁边的孙爷爷也凑过来,掏出小本子记下课表时间:“我要学视频通话,上次远在外地的孙女说想看看我种的月季花,我愣是不知道怎么开视频。”

不到一上午,报名人数就突破了50人,远超团队预期。江熠赶紧在社区App上开通了线上报名通道,还特意设置了“家属陪同报名”选项:“很多老人记不住操作步骤,要是有家人陪着学,回家还能再教一遍,效果肯定更好。”

周三下午,第一期科技助老培训班正式开课。活动中心的大会议室里,50把椅子坐得满满当当,不少老人还带着自己的手机、平板,甚至有位张大爷扛着智能音箱来上课。林溪站在讲台上,打开提前准备好的ppt,上面的字体放大到了32号,每个操作步骤都配了清晰的截图。

“大家先打开手机设置,找到‘显示与亮度’,这里面有个‘字体大小’,我们把它调到最大,这样看字就不费眼了。”林溪一边说,一边用投影仪演示操作,王婷和陈明宇则在台下巡回指导,遇到操作慢的老人,就蹲在旁边一步步教。

张大爷拿着智能音箱,急得额头冒汗:“小林老师,我这音箱怎么连不上wiFi啊?上次儿子帮我连过,我一按重置键就忘了。”陈明宇赶紧走过去,先帮张大爷找到音箱的wiFi指示灯,再手把手教他在手机上搜索设备:“大爷您看,手机上出现这个音箱的名字,点一下就能连接,以后忘了就看这个指示灯,红灯闪就是没连网,绿灯亮就是连好了。”

一节课下来,大部分老人都学会了调整字体、连接wiFi、拨打视频电话。下课前,林溪还建了一个“社区科技助老群”,把大家都拉进群里:“以后大家在家遇到问题,随时在群里问,我们看到了就会回复,也可以拍视频教大家操作。”

让团队没想到的是,培训班开课后没几天,就有年轻家长主动找上门来。周五下午,一位抱着两岁孩子的李女士找到活动中心,手里拿着一台儿童早教机:“我听邻居说你们教老人用科技产品特别有耐心,能不能也教教我们怎么选适合孩子的早教机啊?现在市面上的早教机太多了,有的内容太复杂,有的又太简单,真不知道怎么挑。”

李女士的话让林溪眼前一亮——他们之前只关注了老年人的需求,却忽略了家长群体对“适童科技产品”的困惑。她赶紧把团队成员叫到一起商量,江熠提议:“我们可以做一个‘适童科技产品测评’,收集市面上常见的早教机、儿童平板,从内容安全性、操作便捷性、护眼功能等方面打分,再把测评结果分享给家长们。”

王婷也补充道:“还可以开一节‘家长课堂’,教大家怎么设置儿童模式,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他们沉迷。”

说干就干,团队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分头去电器城、线上商城收集适童科技产品的信息。江熠负责整理产品参数,对比不同品牌的护眼功能和内容审核机制;王婷设计了“家长需求调研表”,通过社区App发放,收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陈明宇则联系了做儿童教育的朋友,咨询专业的产品推荐意见。

一周后,“适童科技产品测评报告”新鲜出炉。报告里详细列出了10款热门早教机和儿童平板的优缺点,还标注了“适合年龄”“推荐指数”,甚至附上了设置儿童模式的步骤图解。林溪团队把报告打印出来,在活动中心门口免费发放,还专门开了一节“家长课堂”。

课堂上,林溪重点讲解了如何辨别早教机的内容安全性:“大家选早教机时,一定要看有没有‘儿童内容审核认证’,避免里面有暴力、低俗的内容。另外,很多早教机都有‘家长管控’功能,可以设置使用时间,还能查看孩子的学习记录,这样就能知道孩子每天学了什么,用了多久。”

一位家长举手提问:“我家孩子总喜欢用平板看动画片,怎么才能让他看一会儿就休息啊?”江熠立刻回答:“您可以在平板的设置里找到‘屏幕使用时间’,设置每天只能看30分钟,时间到了平板就会自动锁屏,还能设置‘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孩子眼睛的伤害。”

家长课堂的反响远超预期,不少家长在课后还围着团队成员问问题,甚至有人提议:“你们能不能定期更新测评报告啊?以后买科技产品,就靠你们的推荐了!”

随着培训班和家长课堂的“破圈”,林溪团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其他社区的居委会主动联系他们,希望能把“科技助老”“适童科技测评”的模式推广过去。周五下午,隔壁阳光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带着几位居民代表来到活动中心,参观完培训班的上课场景后,紧紧握着林溪的手说:“你们做的这些事太有意义了,我们社区也有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家长们也愁选不到合适的儿童产品,能不能派老师去我们社区开课啊?”

林溪和团队成员商量后,决定先在阳光社区开展一次“科技助老体验课”,看看效果再说。为了保证体验课的质量,他们提前一周去阳光社区做调研,了解当地老人的需求和常用的科技产品,还特意调整了课程内容,增加了“网上缴水电费”“预约社区服务”等本地化操作。

体验课当天,阳光社区的活动中心挤满了人。林溪和王婷负责教智能手机基础,江熠和陈明宇负责解答智能家居的问题,还带去了几台样机让大家体验。一位刘奶奶学会网上缴水电费后,激动地说:“以前缴水电费都要去银行排队,现在在家点几下手机就搞定了,真是太方便了!你们一定要常来啊!”

体验课结束后,阳光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当场决定,和林溪团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月开展两次科技助老培训班和一次家长课堂。消息传回自己社区,李姐也找到了林溪:“区里最近在评选‘优秀社区服务项目’,我觉得你们的‘科技包容服务计划’特别符合要求,已经帮你们报名了,要是能评上,还能获得一笔专项补贴,用来买更多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林溪拿着居委会提交的申报材料,心里满是感动。从最初的辩论比赛准备,到现在的科技助老培训班、适童科技测评,他们的团队从4个人发展到有几十位居民参与的“大队伍”,从一个社区辐射到多个社区,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位支持他们的人——有认真学习的老人,有积极参与的家长,有提供帮助的居委会,还有并肩作战的团队成员。

周五晚上,团队成员又一次聚在社区活动中心,不过这次不是讨论工作,而是一起庆祝“科技包容服务计划”申报成功。江熠买了蛋糕,王婷带来了自己做的饼干,陈明宇则播放了大家这几个月来的活动照片——有老人们认真上课的样子,有家长们积极提问的场景,还有团队成员熬夜准备课程的身影。

林溪看着照片,突然想起了辩论决赛时说过的话:“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和机器,而是有温度的工具。”她举起手中的果汁杯,对大家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做这些事是在‘帮助’别人,现在才发现,其实是大家在陪着我们一起成长。未来,我们还要把‘科技包容’的理念传递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窗外的月光依旧温柔,活动中心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林溪知道,他们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他们要完善科技助老课程体系,更新适童科技产品测评,还要培训更多的“社区科技志愿者”,让每个社区都能拥有自己的“科技服务小队”。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让每一个人,无论年龄、无论身份,都能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都能被这个时代温柔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