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64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64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六十四章研学搭桥连城乡,文化共情破国界

联盟小院的研学基地挂牌那天,院门口的老槐树上挂满了彩色灯笼,灯笼上印着青山小学孩子们编的竹编纹样和云雾村孩子刻的陶艺图案,风一吹,灯笼轻轻摇晃,像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第一批研学团是来自市区实验小学的五十名学生,他们背着小书包,手里拿着笔记本,眼睛里满是对非遗手艺的好奇。

“欢迎大家来到联盟小院非遗研学基地!”林溪站在门口,笑着挥手,“接下来的两天,大家会跟着李爷爷学竹编,跟着张师傅学陶艺,还能和青山小学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手工,感受非遗手艺的魅力。”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欢呼起来,围着李爷爷问东问西:“爷爷,竹篾是怎么变成小篮子的呀?”“爷爷,您能教我们编小蚂蚱吗?”

竹编课堂上,李爷爷把孩子们分成十组,每组都搭配一名青山小学的学生当“小老师”。市区来的小女孩朵朵,跟着青山小学的男孩阿木学编竹编杯垫。阿木虽然才十岁,编起杯垫来却手法娴熟,他耐心地教朵朵如何起头:“先把两根竹篾交叉放好,像十字一样,然后把旁边的竹篾一根压一根,慢慢编,别着急。”朵朵一开始总把竹篾编错,急得鼻尖都冒了汗,阿木却不慌不忙,帮她把编错的地方拆开,重新教:“没事,我刚开始学的时候,编坏了十几个杯垫呢,多练几次就会了。”

两个孩子越聊越投机,朵朵说自己住在市区的高楼里,从来没见过真正的竹林;阿木则兴奋地给朵朵讲山里的趣事——春天去竹林挖笋,夏天在竹林里听蝉鸣,秋天用竹篾编篮子装野果子。“等下次你们来青山小学,我带你们去后山的竹林,那里的竹子可粗了,能编很大很大的竹筐!”阿木握着朵朵的手,认真地说。朵朵笑着点头:“好呀,我也带你们去我们学校的科技馆,里面有会跳舞的机器人!”

陶艺课堂上,张师傅教孩子们做“心愿陶片”——把自己的心愿刻在陶片上,烧好后可以挂在钥匙上,或者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市区的小男孩乐乐,想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做一块陶片,他握着小刻刀,一笔一划地刻下“爸爸,我想你早点回家”,刻完后,眼圈红红的。云雾村的小女孩丫丫看到了,悄悄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块自己刚捏好的小陶兔:“这个送给你,我妈妈说,兔子代表着思念,爸爸看到这个小兔子,就知道你想他了。”乐乐接过小陶兔,露出了笑脸:“谢谢你,我也给你刻一块陶片,祝你妈妈身体健康。”

两天的研学时光很快就结束了,临别时,孩子们互相交换自己做的手工作品——竹编杯垫、心愿陶片、小陶兔,还有用竹篾编的小蚂蚱。朵朵把自己编的杯垫送给阿木:“这个杯垫送给你,以后你用它喝茶,就会想起我啦。”阿木则把自己编的竹编小篮子送给朵朵:“这个小篮子可以装你的文具,里面还有我从山里摘的野核桃,可香了。”看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样子,林溪心里暖暖的——非遗手艺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一门技能,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城乡的桥梁,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山里的生活,让山里的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研学基地的成功运营,让联盟小院的“深山非遗文创”名气越来越大,海外订单也越来越多。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海外客户反映,文创产品上的纹样他们看不懂,比如“山水纹”“缠枝纹”,虽然觉得好看,却不明白背后的寓意;还有的客户觉得竹编杯套的尺寸不太符合当地杯子的大小,使用起来不方便。

沈星辞立刻组织团队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做‘文化适配’,让海外客户不仅喜欢文创产品的颜值,更能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沈星辞拿出一份海外市场调研表,“比如欧洲客户喜欢简约的设计,我们可以把‘山水纹’简化,再配上英文注释,解释纹样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针对杯套尺寸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杯子的常见尺寸,设计三种规格的杯套,满足客户的需求。”

周航提议制作“文化手册”,随每批订单一起寄给海外客户。手册里不仅有纹样的寓意解释,还有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的故事和照片,以及竹编、陶艺的制作过程简介。“让客户知道,他们买的不仅是一件文创产品,更是一个充满温暖的故事,一份来自中国深山的心意。”周航说着,打开电脑,展示自己设计的手册初稿——封面是孩子们在竹林里编织的照片,内页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非遗手艺的历史和文化。

林溪则联系了之前拍摄纪录片的马克,希望他能帮忙在海外举办“深山非遗文化展”,让更多海外消费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手艺的魅力。马克一口答应:“我早就想办这样的展览了!上次的纪录片反响特别好,很多人都想亲眼看看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听听孩子们的故事。”

三个月后,“深山非遗文化展”在法国巴黎的一家艺术画廊开幕。展厅里,挂满了孩子们编的竹编挂饰、竹编挂屏,摆着青瓷竹编联名杯、心愿陶片,墙上循环播放着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的视频和纪录片。马克亲自担任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件竹编挂屏上的‘山水纹’,是青山小学的孩子们根据家乡的竹林和溪流设计的,代表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个青瓷杯上的刻字,是云雾村的孩子刻下的‘妈妈,我爱你’,虽然字迹稚嫩,却充满了真情。”

参观者们被这些充满童真和温度的作品深深打动。一位法国女士拿起一个竹编小篮子,仔细地看着上面的编织纹路:“这些作品太美好了,每一根竹篾、每一刀刻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用心。我要把这个小篮子买回去,送给我的女儿,让她也知道,在遥远的中国,有一群和她一样热爱手工的小朋友。”

展览期间,联盟小院还通过线上直播,让巴黎的参观者和中国深山里的孩子们进行实时互动。当孩子们看到屏幕里的外国叔叔阿姨拿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开心地称赞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阿木举着自己编的竹编小篮子,对着镜头大声说:“叔叔阿姨,这个小篮子是我编的,希望你们喜欢中国的竹编手艺!”屏幕那头的法国参观者们纷纷鼓掌,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喜欢!非常喜欢!”

文化展结束后,海外订单量再次暴涨,而且客户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很多客户在订单备注里写道:“文化手册很精彩,让我了解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杯套尺寸很合适,设计很贴心”“看到孩子们的故事,觉得这件文创产品更有意义了”。甚至有几家海外的文创品牌主动联系林溪,希望能和联盟小院合作,推出“深山非遗 海外设计”的联名产品,让中国非遗手艺与海外文化元素相结合,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回到联盟小院,林溪把海外文化展的照片贴在公示板上,孩子们的笑脸、参观者的称赞、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构成了一幅充满文化温度的画面。李爷爷看着照片,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咱们山里孩子做的东西,能走到这么远的地方,还能让外国人喜欢咱们的老手艺。”张师傅也笑着点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不管语言和国家不同,好的手艺、真诚的心意,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沈星辞则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计划:“下一步,我们要和海外文创品牌深度合作,邀请他们的设计师来小院和山区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同时,也要把山区的孩子带到海外,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的作品如何被海外消费者喜爱,拓宽他们的眼界。”

夕阳下,联盟小院的葡萄架下,手艺人、孩子们、研学团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竹篾和陶泥,一边做手工,一边分享着各自的故事。竹篾的轻响、孩子们的笑声、陶泥的湿润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林溪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最初的联盟小院,到深山支教,再到研学基地和海外文化展,他们用非遗手艺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城乡、跨越国界的桥梁。这座桥,不仅让深山里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让城里的孩子了解了传统文化,更让中国的非遗手艺走向了国际,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而这场关于非遗传承与文化传播的旅程,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因为非遗手艺而改变命运,会有更多的非遗文创走向世界,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些充满温度的手工艺品,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每一份对手艺的坚守,每一次对文化的创新,都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