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20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20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辩论风云与成长路上的价值坚守

第二十章赛后余波里的认知重构与责任觉醒

体育馆外的夕阳渐渐沉到教学楼后方,金色余晖将林溪团队的影子拉得很长,掌心还残留着奖杯冰凉的金属触感——那是座水晶材质的辩题造型奖杯,底座刻着“以人为本,思辨求真”八个字,正是陈铭教授在颁奖时特意强调的辩论核心。

“要不今晚去我家聚聚?我妈早就说要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庆祝你们拿冠军!”苏晓突然从人群里跑过来,手里还攥着几张皱巴巴的加油海报,上面歪歪扭扭画着团队每个人的卡通形象,是她比赛前连夜赶制的。苏晓是林溪的同班同学,也是团队的“后勤部长”,每次备赛都会提前准备好咖啡和笔记纸,决赛当天更是带着二十多个同学来现场加油。

江熠立刻举双手赞成:“算我一个!我还得跟阿姨学学糖醋排骨的做法,我妈总说我做的排骨像‘碳烤石头’。”王婷笑着点头,从书包里掏出手机:“我先跟我爸妈说一声,他们肯定要拉着我视频,追问比赛细节。”

只有张弛站在原地没动,手里捏着城南中学一辩递来的名片,指尖反复摩挲着“李明宇”三个字。林溪注意到他的异样,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了?还在想比赛时的攻防吗?”

张弛抬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不是,李明宇刚才跟我说,他们团队准备这场比赛时,教练反复强调‘必须用数据和逻辑压制对手’,甚至不让他们提‘科技对人的具体影响’,说‘情感化论述会显得不专业’。他还说,今天听我们的陈词,才发现自己之前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太片面了。”

李哲凑过来,手里还拿着那份科技工作者的口述录音笔:“其实城南中学的队员也挺可怜的,被教练框在‘逻辑闭环’里,连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都没有。我刚才看到他们的三辩,在台下偷偷抹眼泪,估计是觉得没发挥好,又或者是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观点了。”

林溪看着远处城南中学团队的背影——李明宇正低着头跟教练争论着什么,教练脸色铁青,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其他队员沉默地站在一旁,像被霜打了的禾苗。她忽然想起决赛前准备的那些患者故事、科技工作者的口述,心里生出一个念头:“或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只是赢下比赛,还要让更多人明白,辩论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而是‘多元观点’的碰撞。”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团队成员心里扎了根。当晚苏晓家的聚会上,糖醋排骨的香气还没散去,大家就围着餐桌,开始讨论“如何传递更全面的科技发展观”。江熠率先提出:“我们可以做一期校园广播,把比赛中的关键论点、科技工作者的口述录音整理出来,让更多同学了解‘突破创新与风险防控’的辩证关系。”

王婷立刻补充:“还可以办一个‘科技与人’的主题展览,把我们收集的案例、数据做成海报,再邀请学校的生物老师、物理老师来做分享,比如讲讲基因治疗的原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让大家不只是听辩论,还能真正理解科技背后的意义。”

李哲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快速写下想法:“我还可以联系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看看能不能组织一次‘科技企业参观活动’,让同学们亲眼看看核电站的安全设施、可降解塑料的生产过程,比我们在辩论里说一百句‘人能平衡风险与创新’都管用。”

张弛一直没说话,直到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我想找李明宇聊聊,看看城南中学的团队愿不愿意跟我们合作。如果能让两支曾经的‘对手’,一起做这些事,或许更有说服力——毕竟,我们争论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这本来就是同一个目标。”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第二天一早,张弛就通过李明宇的名片,联系上了对方。让他意外的是,李明宇不仅立刻答应见面,还带了城南中学的三辩和四辩——三辩叫赵雨桐,是个戴眼镜的文静女生,手里还拿着一本写满批注的《科技伦理导论》;四辩叫周凯,性格开朗,见面就笑着说:“其实比赛结束后,我就跟李明宇说,你们的观点特别有温度,我们早就想跟你们交流了,就是怕你们觉得我们‘输不起’。”

两支团队在学校的咖啡馆里坐了一下午,从比赛中的攻防细节,聊到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再到后续的合作计划。赵雨桐翻着《科技伦理导论》,指着其中一段说:“我之前一直觉得‘风险防控’是第一位的,直到听你们说那个血友病孩子的故事,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了‘人对希望的渴望’。这本书里有句话说‘科技伦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的生命权与发展权’,现在我终于懂了。”

周凯则拿出手机,展示他收集的“AI救灾案例”:“我之前只知道AI有‘自主意识风险’,后来查资料才发现,去年四川地震时,AI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在30分钟内找到了12个被困人员的位置,比人工搜索快了10倍。这些案例,我们比赛时根本没机会说,因为教练觉得‘跟论点无关’。”

李明宇沉默了很久,才轻声说:“其实我早就对教练的‘唯逻辑论’有意见了。上次我们准备‘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辩题时,我想加入‘AI创造新职业’的案例,比如AI训练师、AI伦理咨询师,但教练说‘这些案例太小众,不如用‘AI取代30%传统职业’的数据有冲击力’。现在想想,这种‘为了赢而片面选择论据’的做法,根本不是真正的辩论。”

林溪看着眼前的三人,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其实我们之前也有误区,一开始只想着‘如何破解你们的逻辑闭环’,后来才意识到,辩论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交流,让双方都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所以我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做一些科普活动,让更多人知道,科技发展不是‘要么突破,要么防控’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在突破中防控,在防控中突破’的应用题。”

李明宇三人立刻答应下来。接下来的两周,两支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活动:江熠和周凯负责整理广播稿,把比赛中的关键对话、科技工作者的口述录音剪成10分钟的音频片段,每天中午在校园广播里播放;王婷和赵雨桐设计展览海报,将“杂交水稻解决饥荒”“mRNA疫苗挽救生命”“AI救灾”等案例做成图文展板,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李哲和张弛则联系市科技局,敲定了参观计划——周末带50名同学,去参观本地的核电站和可降解塑料工厂;林溪和李明宇则负责邀请老师做分享,生物老师答应讲“基因治疗的原理与伦理”,物理老师准备分享“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风险防控措施”。

活动开展的第一天,校园广播里就传来了核电站安全工程师的声音:“很多人觉得核电站很危险,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做三次安全检查,每台设备都有三重防护系统。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阻止核电发展,而是为了让核电更安全地服务人类——现在我们学校用的电,有20%都来自核电站,它能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这就是科技的意义。”

广播结束后,不少同学围到宣传栏前,看着海报上的案例。有个女生指着“血友病孩子通过基因治疗康复”的照片,跟身边的同学说:“我之前一直觉得基因编辑技术很可怕,现在才知道,它能救这么多人的命。”还有个男生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时间”:“原来科技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弥补之前的失误,比如塑料污染,现在有了可降解技术,就能慢慢改善环境了。”

周末的参观活动更是让同学们收获满满。在核电站,安全工程师带着大家参观了控制室,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还现场演示了“紧急停机系统”——按下按钮后,不到10秒,模拟机组就进入了安全状态。有同学问:“如果真的发生故障,你们能保证绝对安全吗?”工程师笑着回答:“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我们会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加强训练,把风险降到最低。就像开车,没有绝对不会出事的车,但我们会系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让出行更安全。科技发展也是一样,风险防控不是阻止发展,而是让发展更有保障。”

在可降解塑料工厂,研发人员让同学们亲手触摸了“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看起来没区别,但放进装满水的容器里,一周后就会开始溶解。研发人员说:“当年发明塑料时,大家只看到它的便利,没考虑到环境问题,这是科技发展中的失误。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通过创新,弥补这个失误。所以科技发展就像走路,难免会摔跤,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站起来,调整方向,继续往前走。”

参观结束后,有个同学在日记里写道:“以前我觉得辩论就是‘争对错’,现在才明白,辩论是‘找答案’。科技发展不是谁赢谁输的游戏,而是所有人一起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过程。就像今天看到的核电站和可降解塑料,它们既需要突破创新的勇气,也需要风险防控的智慧,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活动结束的那天下午,两支团队又聚在了咖啡馆。李明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跟教练谈了,他虽然还是坚持‘逻辑重要’,但也承认‘情感化论述和真实案例能让观点更有说服力’,还说下次备赛,会让我们自主选择论据。”赵雨桐则笑着说:“我爸妈看到我们做的展览,特意给我打电话,说‘以前觉得你辩论就是耍嘴皮子,现在才知道,你是在传递有意义的观点’,这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夸我。”

林溪看着窗外的夕阳,和决赛那天一样温暖。她忽然想起陈铭教授在颁奖时说的话:“辩论的价值,不在于战胜对手,而在于通过思辨,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接近真理。”现在她终于明白,所谓“成长路上的价值坚守”,不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认知,在合作中传递正向价值——就像科技发展需要突破与防控的平衡,成长也需要坚持与包容的协同。

江熠忽然举起咖啡杯:“为了我们的‘科技与人’科普计划,干杯!以后我们还要做更多活动,让更多人明白辩论的真正意义!”大家纷纷举起杯子,清脆的碰撞声在咖啡馆里响起,像一颗种子落地,预示着新的开始。

张弛看着手中的杯子,忽然说:“其实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不是奖杯,而是认识了你们,还有李明宇他们。以前我总觉得‘赢’最重要,现在才知道,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才是最珍贵的。”

李哲点头:“对,就像那个基因治疗医生说的‘突破带来的希望,是无法量化的’,我们现在做的事,也是在给更多人带来‘理解科技的希望’,这种价值,比任何奖杯都重要。”

夕阳透过玻璃窗,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林溪知道,这场辩论大赛的余波,不会就此结束——那些被传递的观点、被改变的认知、被唤醒的责任,会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而他们的成长之路,也会因为这份“价值坚守”,变得更加坚定、更加宽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