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64章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天才作家刘一民

第464章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天才作家刘一民!

四合院,刘一民正坐在泛黄的银杏树下,被风吹掉的叶子随意地躺在青石板上。

刘雨和刘林两个小家伙在抓着树叶玩,平常刘雨喜欢撕东西,将自己周围的树叶都成了碎片。三扒拉着枯叶玩耍,时不时地将叶子推到刘雨旁边。

每到这个时候,刘雨总是伸出手,想要摸一摸三,可惜不一定每次都如愿,这得看三的心情。

刘一民正在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和商务印书馆的黄春雨聊天,石桌上摆着茶具。

“一民,以现在《霍元甲》带起的《今古传奇》销量而言,出版成单行本,销量会更高,我甚至觉得卖五百万册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们关注文坛作家的作品久了,忽视了这块的读者,仔细去研究发现,这是一个大的读者群。”李书激动地说道。

黄春雨也说道:“比文坛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销量都高。很多人的作品虽然发表在《人民文艺》《收获》这样的文学大刊上,但真正发行单行本就露馅了。

读者购买杂志,看的是所有的作品。除了一些很畅销的书,一民,比如你这种能直接带动一个杂志销量增长的。大部分书对于读者而言,是涵盖在这两毛多的杂志费里面,不值得再去额外付费。”

商务印书馆内部对于要不要印刷《霍元甲》这部小说也有很大的争议,毕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品都是精品文学作品,这种通俗文学的小说跟他们以往坚持的传统不同。

另一派觉得这是刘一民的小说,就算是只看“刘一民”这三个字儿也应该印刷。

最后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陈元和黄春雨只用三个字儿就赢得了辩论的胜利,那就是“能挣钱”。

出版社现在自负盈亏,要翻译那么多的外国文学著作、养那么多的员工,能挣钱的书为什么不印?挣的多了还会增加福利,谁不让印谁就是挣钱的障碍。

“我还有个意见,那就是不仅要印单行本,还要印连环画。李书同志或者黄春雨同志,你们得找一个好的美术家,好好地画,连环画上的图片,对于学生这个群体的冲击力很强,谁没有个功夫梦啊!”

李书挠了挠头,立即表示道:“连环画的美术家我们去找,老黄,画家的费用可得咱们两家出版社拿,或者我们卖你们授权也行。”

“拿就拿,李书同志,你把我们商务印书馆想成抠门的地主老财了,这点钱我们出的起。”黄春雨连忙说道,两家拿钱两家印,要是买《人民文艺》的授权,那可是亏大了。

黄春雨心里有本账,不会轻易让李书占便宜。

“好,争取让咱们的连环画占据中小学校园里。”刘一民拿起石桌上的茶杯。

《霍元甲》单行本和连环画的出版谈好之后,双方的话题回到了《特赦1959》、《血战台儿庄》上面。

“《血战台儿庄》的销量已经到了三百四十万册,海外的销量也有三十万册,销量的增长仍然非常迅速;《特赦1959》稍逊一筹,但也有一百六十万册,海外的销量比《血战台儿庄》高,达到了四十万册。从发行的数据看,美国和东南亚的人特别喜欢。”

黄春雨在来之前,特别的研究了一下两本书的发行数据。

“这两个地方的华人比较有代表性,49年去美国的人和他们的家属不少。东南亚这个地方的华侨跟国内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抗战的时候,他们也出了大力,他们自然想知道咱们是如何对待败军之将的。”

“来吃点水果,你们光喝茶也不行。”杨秀云端过来了苹果和香蕉。

黄春雨和李书连连感谢,来的次数多了也没那么客气了,拿着苹果就吃了起来。

黄春雨笑着看向正在玩闹的刘雨和刘林说道:“姨,朱霖同志不在家,这两个孩子不好带吧?”

“还行,我这孙子孙女乖着呢。再说了,他爹和他娘都忙着上班,要么是出差,他们也习惯了。”杨秀云笑着说道。

谈到朱霖,刘雨的脑袋扭了过来,眼睛里都是委屈,看到小嘴有瘪的迹象,喜梅赶紧跑过去哄着她去玩其它的玩具去了。

“不敢提,你不提她想不起来,你一提她肯定闹。”刘一民对此颇有心得。

好在家里以及客人没有人抱着刘雨和刘林说“你们想不想妈妈”之类的话。

聊到最后,几人聊起最近的“通俗文学和传统文学之争”,黄春雨和李书两人对里面的言论多有鄙夷之色:“这帮人的眼界也就这么大了。”

“允许人家说话嘛,大不了咱们再骂回去!”

刘一民的话让两人乐了,直说刘一民骂的是真解气。黄春雨说道:“一棍子下去,苍蝇和老虎一起打了,臭虫也不敢乱蹦跶了。我看这个论战快结束了,对方明显不支了。”

“最主要大多人只写过一篇或两篇文章,根本算不上什么作家,但偏偏敢指手画脚,本来可能没什么人认识,骂一骂一民,倒是让他们出了名。”

李书一连讲了几个人的背景,常年从事出版工作,编辑部内有许多同事,另外还有其他编辑部的朋友,他只要想打听,这些人的虚实他都能打听出来。

良久,李书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来了一份报纸,试探着问道:“一民,这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

刘一民接过一看,上面标题赫然是《究竟是作家劈了腿,还是情妇先乱推》,上面引用了《戏台》里六姨太推戏剧名家金啸天的故事,将一名作家结婚后仍然跟许多女人纠缠的事情写了出来。

“我没写啊?”刘一民大呼冤枉:“我要写根本就不这样,你瞧瞧这里的用词可以更激烈点,这儿委婉点反而更能增强读者的情绪、这里要阴阳怪气一点就更好了。”

李书听着刘一民的话,赶紧将报纸拿了回来:“一民,我确定不是你写的了,你也不屑于写这个。”

“谁把先亮同志的浪荡生活写出来了?”黄春雨纳闷道。

刘一民说道:“老黄,这上面可没提名字啊!”

黄春雨说道:“这点事儿谁不知道啊,表面没人说,私下谁不聊?和谁在一起不好,非得跟文坛前辈的儿媳妇儿,真特么恶心人。”

“小声点儿,这还有小孩儿呢!”刘一民说道。

“最近还出现了不少讨论通俗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评论,我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民写的,看作者名则是不认识的笔名。”李书对此很纳闷,要是刘一民写的肯定直接写自己名字。

“反正也猜不对,那就别猜了,头疼。”刘一民笑着说道。

两人离去后,刘一民看着报纸深思,写边新闻的报纸不是大报,但也不是小报,是《冀省日报》,虽然发表在很不显眼的地方,但凭借口口相传,也能把这消息干成头条。

刘一民充其量是惊讶,先亮就是怒发冲冠了,除此还有一连串的委屈:“我就骂了他几句,他就这样对我?文坛的体面都不要了?我就骂了几句啊,犯得着这么整人嘛!”

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看着外面的夜色,他委屈的想哭。但第二天,依然是一副昂首挺胸,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挺胸挺的太高,做作成分太足。

刘一民照常上课,但关于通俗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讨论在燕大依然是讨论不休,刘一民这个讲外国文学的教授,总是讲着讲着就被迫转到了争论上。

旁听的李良荣、戴建业、易众天等人,每当下面学生提起某某报纸上的文章时,几人总是抿嘴微笑,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

教授内部也没少讨论,吴组缃和王瑶等人比较认可刘一民的观点,只要通俗小说写的好,也能成为“名著”。老教授们也拿四大名著来举例,或者如《西厢记》、《聊斋》之类的作品。

《西厢记》是剧本,也是鬼故事、《聊斋》也是鬼故事,这是吴组缃的原话。

刘一民讲完之后说道:“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同学们如果有自己的见解的话,也可以讲。”

刘一民话音刚落,孔庆冬立马站了起来说道:“刘教授,我觉得通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传统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传统文学要比通俗文学好,就像是贵一点的苹果和便宜的苹果一样。”

“不管贵还是便宜,它们都是苹果,所以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区分。庆冬啊,你看你又急不择言了。你这个同学,说话前至少应该思考五分钟。

你如果你价格区分的话,这两种作品的稿费是一样的,这并不妥。两种文学跟你的苹果一样,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刘一民说道。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