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24章 城门楼上观阅兵

第424章 城门楼上观阅兵

会议室内,郑大中文系的教授最关心的除了刘一民的美国之行外,就是关于中文系如何去培养学生。

刘一民说道:“我认为如今的中文系学生培养,已经不能单单的教大家文学方面的内容,要多教一些交叉学科的内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三个学科交叉培养。

让学生既有文学思维又有社会历史意识,对社会的看待,不只是从文学角度去看,要多维度的去看。单一的角度,我们只能培养出狭隘的文学学生。”

光文学思维很容易陷入误区,成了怼天怼地怼空气,常思己过的公知。

刘一民可不想,以后有人指着自己鼻子说中文系出反贼。

天下高校的中文系那么多,要真正的改变风气,还得一步一步来,教材的编写只是第一步。

张静教授说道:“刘教授言之有理,一个系的教学观念和变革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固步自封不是发展之道。”

晚上,张静教授拉着刘一民要去给他接风洗尘,豫省文学界来了不少人,作协主席于黑丁、作家张一弓等人。

刘一民走进去后,一群人跟他打着招呼,刘一民笑着一一回应。

于黑丁握着刘一民的手笑道:“一民同志,如今你可是咱们豫省文坛的领军人物啊,欢迎你从燕京回老家。”

“您客气了,豫省文坛不是哪一个人撑起来的,是大家共同撑起来的。”刘一民说道。

作家张一弓主动上前做自我介绍,刘一民说道:“我看了你今年发表的作品,明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获得鲁迅文学奖。

咱们南阳真是作家辈出啊!”

张一弓祖籍是南阳新野,在豫省文坛里面,南阳籍作家有很多。当年在燕京对刘一民颇为照顾的李记同志也是南阳的,南阳可以说有全国最大一批地市籍的作家群体,如二月河、姚雪垠等等。

于黑丁感叹道:“这两年西北出了不少好作家,咱们豫省要是没一民,在全国年轻一代的文坛上就要被比下去了。一个中原文化名省,在全国文坛竟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一群人感叹完之后就立志要为豫省文坛多做贡献,探讨目前的文学创作方法,让刘一民多给他们讲一讲中外文学创作体系的对比。

10点多的时候,刘一民才回到招待所,跟张静教授核对了一下讲课时间之后倒头就睡。

九点钟,刘一民走进郑大。郑大在燕大面前是所年轻的学校,但教学设施一点都不年轻。

礼堂外面的路口,都被学生围的是水泄不通。张静教授感叹道:“我还没见过这么热闹的课堂,好像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过来了。”

刘一民在郑大中文系教授、老师的簇拥下走进礼堂。张静教授先对学生介绍了一下刘一民,他才上场准备讲课。

西方文学思想的课讲完之后,刘一民又讲了四十分钟的中国和中国文学、中文系和中文系学生之间的关系。

前者讲中国文学要写的内容,后者讲中文系和学生之间的培养。

“中国文学要写的内容是什么呢?写的就是中国。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包括作家,对于中国文学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因为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会影响很多人的。

不单单我们自己人在看,老外也在看,胡写是不行的。中国这片土壤,是能够支撑起中国文学发展的。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

刘一民讲完中国文学,开始讲中文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简单的关系,郑大中文系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出去后,敢自信的说,我是郑大中文系的。所以张静主任很努力,促成了郑大和燕大的合作。

学生要做的是什么,是要让郑大中文系骄傲的说,某个学生是我们中文系出来的。

我告诉燕大的学生,多读一读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书,了解科学文化,踏实学习,不要夸夸其谈。了解的越全面,越能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

这席话,同样送给大家。”

郑大中文系的学生听到后,慌忙将这番话记在了笔记本上,颇有一种燕大学生这样学,我也得这样学的意味。

“刘教授,你觉得我们跟燕大中文系的学生差在哪里?”

刘一民看着举手的学生说道:“你们不比任何一名燕大的学生差,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比谁差啊!”

礼堂内的学生和教授,顿时笑作一团。

“考试成绩或许有差别,但这不代表思想和能力有差别。大家抓住在学校的时光,多读书多看报,早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是豫省出来的,希望有一天郑大的中文系比燕大的中文系更强。”

说完,刘一民在掌声和笑声中走下了讲台。

郑大的教授上台又演讲了一番,才结束了这次演讲。

接下来的时间,刘一民在郑大的办公室待了两天,都是跟郑大的教授做交流,探讨他们的研究论文。

张静教授想跟刘一民合作几个研究项目,刘一民看了看并不符合他的研究方向,全部给拒绝了。

“可惜,刘教授,只能以后再合作了。”张静无奈地说道。

刘一民说道:“张教授,以后有的是时间。咱们两家单位以后是长久的交流下去,不急一时半会。”

刘一民在郑大调查了一下编写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问题,讲课的时候有哪些不容易讲通的点。

“倒是没出现什么问题,有资料还有配套的论文,教授和学生都能理解。另外燕大的讲师经常过来,有疑惑的地方都能请教。”

“那我们就放心了。”

9月24号,河大的车抵达了郑大的招待所,接上刘一民前往了河大。

走进开封,古城的气息扑面而来。刘一民踩了踩坚实的土地,向着迎接自己的于安澜教授问道:“您猜这下面是哪个朝代的城?”

“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已经随风飘散喽,不过要有的话,也应该是宋代。东京汴梁的繁华,还会再现吗?”于安澜感慨道。

开封这个地面离黄河近,黄河每一次发威裹挟的河沙,掩埋了一朝又一朝,往下挖各个朝代的建筑都能够挖到。

刘一民说道:“没有随风飘散,每一个朝代留下的印记都刻在我们的骨子里嘞!”

“刘师弟说的好啊,确实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

于安澜介绍道:“这是任访秋教授,说起来你们还是师兄弟嘞!”

任访秋是燕大文学研究所毕业的学生,任访秋和于安澜是老河大中文系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名师了,老河大的底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开始消散。

新河大如八旗子弟一般,只能聊聊祖上荣光了。

于此同时,还有不得不提的河大师生南渡

“任教授!”

“叫我师兄就行。”

“任师兄!”

两人向刘一民介绍着河大,河大的校园古色古香,建筑兼具现代美和古代美,景色胜过绝大多数小学校。

“这是我们的礼堂,耗资21万大洋,燕大都没有这么好的礼堂。”于安澜高兴地说道。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