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23章 豫省讲课

第423章 豫省讲课

《天下第一楼》的电视剧本在李俊和卫廉快马加鞭的拍摄之下,8月底就已经拍摄完成,根据安排电视剧将在9月底于中央电视台首播,接下来有十几个地方电视台跟进播出。

“一民,第一集看完之后,觉得怎么样?”李俊得意的问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于是之几个老话剧演员,话剧演得好,电视也演的好。”

此时刘一民正坐在八一厂的审片室,电视剧剪辑好了之后,李俊和卫廉两人三番五次的邀请他来看电视剧。

十二集的电视剧,刘一民自然不可能坐在审片室一集一集的看,索性就挑选了三集观看,差不多是一部电影的时间。

“要是光靠我们电影厂的人演,还真拍不出这么有味道的电视剧。我看我们的演员以后都得到人艺学习一下,再来当演员。”卫廉插嘴说道。

三个人走出审片室,去找过刘一民的翟俊杰出现在了走廊里,看到刘一民后快速迎了上来。

“一民同志,你好啊!”翟俊杰伸手说道。

李俊问道:“老翟,你们找的一民写剧本啊?”

李俊知道翟俊杰和桂省制片厂导演杨光远的事情,以前刘一民和翟俊杰并不熟悉,看到翟俊杰出现在面前后,立马摸懂了里面的弯弯绕绕。

《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李俊是非常心动的,可惜两厂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李宗仁是桂省人,还是由桂省电影制片厂拍才合适。

“老李,我跟老杨前两天才去拜访过一民同志,一民同志也答应了。”翟俊杰乐呵呵地说道。

李俊一脸惋惜,但也祝贺道:“有了一民,你们的拍摄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预祝你们到时候拍出来的电影能获得观众的赞誉,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你是想让我们请你帮忙拍摄吧?”翟俊杰打趣道。

“你们有需要,我当然责无旁贷。别的不说,战争题材的电影,我李俊还真不觉得拍出来比谁差,只要杨光远没意见就行。”

翟俊杰笑道:“要是老杨听到这话,要骂娘喽!”

翟俊杰说完,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份名单,是一些了解台儿庄大捷的人,其中有参加过战斗的郑洞国、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等人。

程思远担任李宗仁的私人秘书长达17年,对李宗仁很多事情都很熟悉,协助李宗仁成为副总统、逼光头下野成为代总统、尤其是李宗仁从美国归国,也是他出面多方奔走协调。

只不过程思远本人,并没有参与过台儿庄战役,但这作为李宗仁抗日期间的重要贡献,他不可能不知道。

刘一民道了一声谢谢将名单收了起来,接下来有时间挨个进行拜访。

跟几人告别之后,刘一民又到副厂长刘佩然的办公室聊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八一厂直接前往燕大。

燕大下午有一节大二的课,这也是83级的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听刘一民的课。

还没到上课的时间,83级的学生已经全部到齐坐的满满当当,刘一民通常会准时或者提前三五分钟走进教室。

中文系的大教室里,学生拿着崭新的教材,心爱的翻个不停,也有人相互讨论着教材上的内容。

乌泱泱的人群中,一胖乎乎、圆脸长头发男生百无聊赖的翻着课本,男生其貌不扬,见大家的专注力都在课本和即将到来的副教授刘一民的身上,男生大幅度的晃了晃腿。

见大家仍然忽略了他,于是故作高人语地说道:“中文系的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我们已经来了十分钟了,教授怎么还不出现啊?”

旁人看了他一眼,只觉得这发言实在是不可理喻,就又继续埋头看书了。

“师之所以为师,学生敬之,无学生敬之则不配为师也。”小胖子继续洋洋自得地说道。

有人让他解释一下,小胖子得意地解释了一遍,还没等他说完,周围的学生快速地站了起来,齐声大喊:“刘教授好!”

“同学们坐下!”刘一民看了看手表说道:“刚才哪位同学在发言啊?”

众人的目光立即聚焦在孔庆冬身上,孔庆冬的脸上立即淌下两行汗水,他说话没有挑战刘一民权威的意思,只是想引起旁人的注意罢了。

很多人都知道孔庆冬号称孔子的后代,来自东三省,祖籍鲁省。

进入燕大的时候时常自卑,但是后来发现自己说一些怪话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被人追捧,自信心一下子就上了,不说几句怪话浑身难受。

刘一民没教过大一的课,但也听过这么个玩意儿。

后来成为了燕大中文系的教授,被人称为“燕大醉侠”,颇爱愤世嫉俗。

最奇葩的言论是提出要禁止年夜饭,因为吃年夜饭要出很多事故,文明国家都不吃年夜饭。

此人喜欢用各种古怪的言论博得关注,似乎是得了民国某些“大师”的真传,说一些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也不是单纯的坏,爱以此博名罢了。

刘一民见孔庆冬没有说话,于是在课堂上简短地谈了谈何为师生互尊的问题,接着又聊了聊文人为什么喜欢故作高人语。

从文人的历史讲起,古代文人通过各种高深的言论能够获得名士的称号,借此实现所谓曲线入仕或者声名远播。

文人的表达欲强是一方面,里面能够满足自己的名利欲。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不是说这种不好,好坏当然要多方面看。不少古代名士借此得以出将入相,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一方或一国之百姓。

但现代和古代是有区别,古代在没有科举以前,对于有才华的普通人而言,获得当权者青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后来有了科举,但取仕者少。且山高水远,交通和沟通都不便,想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名声传至君王的耳朵里,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但一些古怪、狂妄的言论却很容易被人津津乐道,慢慢的就传入君王的耳朵中。

中国凡是贤能或者想要被人称为贤能的君王,都喜欢干礼贤下士的事情”

刘一民从古代讲到现在,信息交流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普通人的机会增多,文人慢慢的也在发生改变,所谓的狂士开始慢慢变少。

“我希望中文系的学生要更加专注于学术,更加专注于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心沉一下,踏实一下,多发表点务实的言论。

相信不少人都看了你们师兄刘振云写的文章,深入的去体验,去思考,给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建议。

一时的追捧能够满足我们的名利心,但我们要思考一下,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吗?”

课堂上鸦雀无声,刘一民看了一圈之后再次说道:“各位在中文系,在燕大受追捧的程度再高,也没有我刘一民高,这话大家没有意见吧?”

台下的学生笑着摇了摇头,孔庆冬撇了撇嘴,也没有说话。

对文人这种行事思维模仿的最好的则当属网红群体,用各种行为和言论去博出名度,去拼凑兰博基尼的碎片.

“我认为咱们中文系的学生也要多去了解历史,也要多了解国家科学文化,多了解点社会学的东西,真正去了解国家,了解社会。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课堂外面的铃声响起,刘一民看了看时间说道:“好了,今天课程就到这里,虽然没有讲课本上的内容,但我相信,这堂课对你们的意义不亚于课本上的内容。”

走出中文系的教室,里面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动,而是在安静地思考。

十几分钟后,在第一个学生的带领下,其余人才陆续的离开。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孔庆冬才开始收拾东西。对别人来说是受教了,对他来说是受“教训”了!

刘一民回到办公室,没一会儿严家炎就走了进来,问刘一民是不是在课堂上放炮了。

“严教授,您是在中文系安插锦衣卫了吗?”

严家炎笑着说道:“我有顺风耳可以吗?”

“哈哈哈,有感而发。我认为现在最缺的就是实干的人,所谓的‘名士’还是少点吧!”

严家炎道:“毕竟咱们是中文系,学生的思想本身就很活跃。”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