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神豪养崽,参加综艺后我爆红全网 > 第96章

沈荔抵达酒店时,顾栖已经在大堂等。

他脱了外套,白衬衫微微敞着两粒扣,手里拿着会议资料。

灯光从天花板落下,在他肩头打出柔和的线条。

沈荔走过去,声音淡淡:“没想到你亲自来接。”

顾栖抬头,笑意不深不浅:“毕竟是我们项目第一次登上国际场合。”

他顿了顿,“而且,你一个人太容易惹注意。”

“什么意思?”

“你太亮。”

他语气平淡,却让她愣了一瞬。

“顾先生,你的夸奖都像风——看似轻,却让人头发乱。”

顾栖低笑:“那你该习惯了。”

两人并肩走向电梯。

沈荔察觉到,哪怕沉默,他们之间也有一种隐约的节奏。

像是都知道对方在计算,却都不拆穿。

电梯到顶层,顾栖指了指走廊尽头:“会议在明早八点。今晚是欢迎酒会——能不去最好,但他们肯定盯着你。”

“盯我?”沈荔挑眉。

“你现在是‘透明奇迹’的代表。”他看着她,“资本看你,公益界看你,媒体也看你。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拿来解读。”

沈荔淡淡地笑:“那你呢?他们看你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顾栖垂眸:“看我有没有被你收服。”

这句话像酒,柔得厉害。

沈荔没有接,只转身进了房间。

门合上,她靠在门板上,心跳比想象快。

晚上七点半,酒会。

酒店顶层的花园露台,烛光点成一片,香槟气泡轻轻升起。

各国的代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寒暄。

沈荔穿着一袭深色长裙,线条简洁,却比任何人都更吸眼。

她刚走进去,就被人拦下。

那是一位外表温柔的亚洲女人,笑意恰到好处。

“沈小姐,我是‘光明阅读基金’的执行官——周宁。”

沈荔与她握手:“久仰。”

“我看过你那场直播,”周宁笑着道,“干净利落。但在国际领域,这种‘透明机制’很难持续。你要不要考虑和我们联合?我可以帮你‘润滑’流程。”

“润滑?”沈荔语气淡淡,“我更喜欢摩擦。”

周宁的笑容在唇边停了半秒:“沈小姐,你真像我年轻的时候。”

“是吗?”沈荔抿了口酒,“那你后来老了吗?”

周宁的目光闪过一丝锋芒。

“我后来懂得,理想要学会算账。”她说完,举杯轻碰沈荔的酒杯,“期待明天的发言。”

沈荔笑着点头,目送她离开。

“她有点意思。”

顾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也拿着一杯酒。

“你认识她?”沈荔问。

“在华尔街的时候见过一次。”他低声道,“那女人嘴里说理想,心里装利息。你小心点。”

“谢谢提醒。”沈荔侧头看他,“不过我不怕她。”

“我知道。”顾栖的视线落在她侧脸,“我只是怕——他们用你的方式打你。”

“我的方式?”

“透明。”

沈荔愣了愣。

顾栖继续:“他们可以公开账本,也可以公开造谣。透明是一面镜子,最容易碎。”

风吹动烛光,她忽然觉得心口微凉。

“那你呢?”她问,“你站在哪边?”

顾栖沉默片刻,抿了一口酒。

“我站在结果那边。”

“果然。”沈荔轻轻一笑,“你还是没变。”

“我变了。”顾栖看着她,声音低哑,“以前我只管项目能不能赢,现在我在想——你能不能撑得住。”

沈荔心跳一下没控制住。

她移开视线,低声:“我不需要你替我撑。”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

“因为我看着你一个人扛太多。”

他顿了顿,“而我恰好懂,那种‘越怕倒下越得站直’的疲惫。”

沈荔怔怔地看着他。

夜风吹过,空气里的距离忽然变得模糊。

烛光在他们之间晃动,闪在她眼底。

一瞬间,她几乎以为他要靠近。

“顾栖。”她轻轻喊了他的名字。

“嗯?”

“别看我那样。”

“那是——哪样?”

“像在看一个危险的投资。”

他笑了,笑声低沉。

“那你错了。

我是在看,一个人如何把自己变成信仰。”

沈荔没再说话。

她的指尖不自觉地攥紧酒杯。

心里那个被她压了很久的声音,忽然冒出来——

要是靠在他肩上,会不会稍微轻一点?

她闭了闭眼,把这念头压下。

“明天开幕式,我先发言。”沈荔语气恢复冷静,“你别抢。”

顾栖挑眉:“我什么时候抢过你?”

“从来不抢,却总在算。”

他忍不住笑了:“我算的是方向,不是你。”

沈荔看了他一眼,语气软了半分:“顾先生,有时候,你让我觉得危险。

不是你想控制我,而是你太懂得怎么让人心软。”

“那你呢?”他反问,“你不危险吗?

你只要笑一笑,就能让人忘了代价。”

她没回答,只举杯:“我们都各自小心吧。”

他们的杯子轻轻碰在一起,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叮”。

夜色深了。

沈荔回到房间,卸妆时才发现指尖微微发抖。

她盯着镜中的自己。

那张脸依旧从容,却在灯光下多了层复杂的光。

她轻声道:“顾栖,你真麻烦。”

系统在脑海里弹出提示:

【任务支线触发:情感温差。】

【目标:在保持理性控制的前提下,面对情感变量。】

【风险提示:若情感值超过70%,理性决策会受到干扰。】

沈荔忍不住失笑:“连系统都八卦。”

她掐灭灯,靠在床头,脑海里仍是那句——

“我看着你一个人扛太多。”

她翻身,把枕头压在胸口。

窗外的夜太静,她却一点都睡不着。

另一头。

顾栖站在阳台,手里还捏着那只空酒杯。

风吹过他鬓角,灯光从城市底部涌上来。

他看着对面那扇灯亮着的窗,眼神一点点暗下。

“沈荔,”他低声说,“别逼我做选择。”

然后,他关掉手机,转身。

会场灯光落下的一刻,空气像被调到了“清晰模式”。

国际儿童阅读论坛开幕式安排在晨间,舞台是弧形的,背后是一整面缓缓流动的书页动画。沈荔的名字和“SYLi共创日发起人”的头衔在屏幕左下角亮起,旁边是英语与法语的同步字幕。

主持人做了简短的开场,邀请她作为“社区阅读机制的代表”率先发言。

她手里什么都没拿,连讲稿也没有。走到台中央那步,她把心里的节奏悄悄拨到平稳。灯冷,台下的人多,她听见自己的脚跟踩在木地板上发出的那一点点脆响,像把她拽回“此时此地”。

“大家早上好。”她开口,音量不大,像平静地推开一扇门,“我是沈荔。我想讲四句话。”

第一句,她抬眼:“孩子不是资源。”

“资源会被盘点、被分配、被转化为收益。孩子不会。孩子只会被发现——他的兴趣、他的害怕、他突然亮起来的一刻。”她顿了顿,“如果我们在机制设计里把孩子当‘对象’,你会发现流程越来越完美,孩子却继续安静地坐在角落里。”

屏幕上出现了三张照片:一个低头的孩子、一本摊开的绘本、志愿者把椅子挪到孩子身边。没有特写,没有“可怜”的镜头。只是一个动作:把椅子挪近。

第二句,她低下头又抬起:“干净不是姿态,是结构。”

“我们做了透明账本、独立专户、季度审计,这是为了让‘干净’不依赖个人。因为人会累,会被误解,会离开——结构不会。”她朝屏幕一指,后台投出“专户流向图”和“志愿者小时捐”的流程节点,“这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任何人都能复制,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

第三句,她的声音更轻,像在对某个看不见的孩子说话:“鼓励不是奖励,是陪伴的语法。”

“我们把‘共创日’切成时间片:破冰五分钟、故事二十分钟、提问十分钟、家长提问十分钟。结构固定,语言自由。我们不给孩子‘正确答案’,我们给他‘敢继续讲下去的空间’。”

第四句,她把手从讲台沿上移开:“请允许‘慢’,然后让慢像快一样稳。”

“资本让我们习惯把速度当作胜利,但教育是反速度的。我们不追求一夜之间开一百个点,我们追求每开一个点,三个月后还有人来。‘复购率’不是销售词,是孩子‘下一次还愿意坐下来’的概率。”

她朝台下微微鞠了一下:“我讲完了。谢谢。”

掌声没有炸裂,只是从某个角落起了一个圆形的涟漪,然后逐渐被更多拍掌的声音叠加,像是有人在一层一层往上铺木板。她在掌声里退开一步,看到第一排几个孩子代表用力拍掌,小胳膊一上一下,歪歪扭扭却热烈。她心里忽然被轻轻捏了一下。是软的痛。

主持人低声“惊艳”,随后请出下一位发言者——周宁。

周宁的高跟鞋声在台板上极稳定。她的笑克制、端正,像一条熨得平平整整的丝带。

“沈小姐的发言,我很喜欢。”她一开口便把姿态放在“喜欢”,台下几位外媒记者立刻抬了抬镜头,“我也有四句话。”

“**第一,理想要活下去,必须会算账。**我们做了十年的跨国儿童阅读项目,最大的心得是:‘可持续’不是挂在墙上的词,而是每一张发票背后的现金流。钱不是对立面,钱是路面,如果路没铺平,再美的理想也只是悬在空中。”

屏幕闪过“跨国项目的现金流闭环图”,是花里胡哨的一环扣一环。沈荔目光没有躲,她看得很认真,心里以一个注释的速度标注:她在用“国际话语”包裹“地面经验”,并不假,但有取舍。

“第二,透明要适度。”周宁的声音放得柔软,“我们推崇公开,但也看见过,因为‘过度透明’,民众从监督走向审判,项目从审计走向停摆。孩子需要被看见,但项目不适合被围观。我们不该让‘透明’变成另一种暴力。”

她的话引起了会场里一部分人的附和点头。沈荔握紧又松开手指。她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的一部分,也知道很多“停止”的借口就是以“过度透明”为名。她不反驳,她把反驳留到问答。

“第三,公共议题需要公共伙伴。”周宁抬眼。

“第四,速度与稳定并非对立。”她的尾句漂亮。

掌声起得很快。她的语言像被好好抛光过的石头,随手落在水面,就是一圈圈精准的波纹。

主持人笑着看向两人:“谢谢两位。下面进入对谈环节。我们也邀请到慧泉基金的执行合伙人,mr. Gu——顾栖先生。”

灯光追过去。他从第一排起身,扣好西装扣子,走上台。台下暗处,有人低声说了句“终于来了”。

三人落座。主持人提第一个问题:“教育纯粹与资本效率,如何在全球复制中找到平衡?”

沈荔先看向顾栖。他没有立刻接话,只把麦克风往前移了移:“先定义‘平衡’。”

他不看任何一方,目光淡淡地扫过观众席:“在我看来,‘平衡’不是50\/50,而是‘边界清晰’——资本不得涉入内容;内容团队不得随意否定资金安排。我们用协议和审计来画边,用试点和熔断来设险。让双方都处在‘舒适,但不放肆’的温度里。”

这一段,像极了他们近两个月啃下的那些制度。他在公开场合把她的规则以“中性表达”实行了一次翻译。沈荔眼神很短地看了他一眼,移开。

周宁接话:“我赞同顾先生的‘边界’。但在操盘层面,我们需要‘灰度’。”她笑,“教育永远有不可预测性,‘熔断’让风险止血,但也可能扼杀‘试错’,我们需要给现场更大一点的权。”

主持人追问:“沈小姐,您怎么看‘灰度’?”

沈荔拿起麦克风,声音不重:“灰度可以给人,不能给规则。”

“我愿意让现场在‘如何讲故事’上有无限自由,但我不愿意让资金和名称的规则有半厘米的模糊。”她按了一下胸口,像是把某个语气标记安放得更稳,“不然你会发现,孩子的画旁边,悄悄多了东西。刚开始是一块小角,后来是一整块墙。”

观众席里有轻轻的笑。她没有笑。她的眼神很认真,像在说一个困扰她很久的梦。

第二个问题:“全球扩展的速度”。主持人把问题扔向顾栖,“慧泉与SYLi正在做区域复制,你们如何谈速度?”

顾栖想了想:“我们用三支表计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