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神豪养崽,参加综艺后我爆红全网 > 第95章

共治模式运行的第三周。

SYLi项目的数据稳定,捐助渠道顺畅,志愿者申请表排到了下个月。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

——直到那份“国际合作意向书”摆在桌上。

会议室的灯光冷白,气氛沉得几乎能割开。

沈荔坐在右侧,手边是那份厚厚的文件。

她已经看了两遍,每一页都批了标注。

顾栖在另一侧,神情依旧沉稳,左手轻敲桌面。

基金理事在中间缓缓开口:“这是我们和Y集团的合作草案,他们想投资建立一批‘儿童多语阅读中心’,资金规模是五千万美金。”

沈荔的眉心微微一跳。

“Y集团?”她语气冷淡,“他们主打的教育项目,是收费制。”

理事点头:“对,但他们承诺这次合作是非营利的。”

“非营利,”沈荔低声重复,“可Y从不做没利润的事。”

顾栖的视线从文件移到她脸上。

“沈小姐,你可以不喜欢资本,但不能否认它的杠杆效应。”

“我从不否认钱能放大影响力。”沈荔抬头,目光锋利,“但我不允许孩子被拿去做‘市场验证’。”

理事试探道:“沈小姐,您可以设定监督条款——”

“监督不是免死金牌。”沈荔打断,“一旦他们进来,就有话语权。

他们第一件事不会是教育,而是定价。”

顾栖合上文件,语气不动声色:“你知道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资金、渠道、国际资源。

三个月,我们能把项目送进十个国家。

你靠理想,一年都未必能跑完一个区域。”

沈荔盯着他,目光没有闪。

“你说得对。”她语调平静,“但我要的不是跑得快,是走得稳。

慧泉的速度我见识过,快的时候就像一把刀——割掉‘过程’的刀。”

顾栖的眉心终于动了一下。

“你怕他们。”

“不。”沈荔淡淡地笑,“我怕人心变。

孩子不懂合同,他们只知道——有的人读书要付钱,有的人不用。”

一句话,让会议室彻底安静。

理事咳了一声:“顾总,沈小姐,先别僵。我们可以……考虑分阶段引入。”

顾栖靠在椅背上,目光暗了几分:“那就先投试点,不直接冠名。”

“冠名的事我会挡。”沈荔低声说。

“你打算怎么挡?”

“让他们出钱,却得不到名。”

顾栖忍不住笑了,声音低低的:“沈小姐,你这招太狠。

你想让他们当‘无名金主’?”

“不是金主,”沈荔的语气柔了几分,“是捐助者。”

顾栖指尖轻敲桌面:“资本不会做赔本买卖。”

“那我让他们看到——这不是赔本,是尊严。”

理事忍不住插话:“沈小姐,您太理想了。Y集团的执行风格,您压不住。”

沈荔转头:“理想不是脆弱,是底线。

我可以输在规模,但不能输在意义。”

顾栖终于起身,手插兜,走到窗边。

他背对着她,声音沉静:“如果我签了呢?”

沈荔愣了愣。

“你要在我不同意的情况下签?”

“如果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两人隔着一张长桌,空气几乎冻结。

沈荔的唇动了动,终究只是淡淡道:“那你赢。

但你得亲眼看着,这个项目从此失去它原来的形状。”

顾栖转身,目光直直落在她脸上。

“你认为我会让它变质?”

“我不知道,”沈荔抿唇,“可我知道我不能让你试。”

——

会议就这样僵持到中午。

理事和秘书早已退了出去,屋里只剩他们两人。

阳光从百叶窗缝隙里落下,一道一道切在地板上。

沈荔拿起那份文件,翻到签名页。

她冷静地划掉自己的名字,然后推了过去。

“顾先生,你要签可以签。

但别打着‘共治’的旗号。

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合作——算终止。”

空气沉得吓人。

顾栖没接文件,只盯着她看了很久。

他走近两步,声音极轻:“你知道你这是什么吗?”

“什么?”

“赌气。”

沈荔笑了一下,笑意却冷。

“我赌的是信念,不是气。”

顾栖低声道:“你太聪明了,聪明到你以为所有的‘原则’都能靠意志撑住。

但现实有时比规则更快——”

“那你就去试试它有多快。”她打断他。

两人离得极近。

沈荔能闻到他身上的檀木香,也能感受到他语气里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压抑。

“顾先生,

我们不是敌人。

但如果你要往反方向走——

我不会跟着。”

她拿起包,转身离开。

门在身后“啪”地一声合上。

顾栖站在原地,许久未动。

阳光照在他侧脸上,落下长长的影子。

他抬手,拿起那份意向书。

上面是沈荔划掉的签名,笔锋锐利,几乎把纸割破。

他轻声叹了口气。

“真是……比资本还难谈的女人。”

晚上。

沈荔回到工作室,秋雅迎上来:“姐,慧泉那边的人问合作意向书要不要发公稿。”

“让他们发。”沈荔冷冷地说。

“可那是——”

“没关系。”

她淡淡笑了笑,“如果他们要玩签约的戏码,我就让他们知道,光有签字,不等于有项目。”

秋雅怔了怔:“你是打算……”

“我自己开新的合作。”沈荔眼神一亮,“国内的基金会、教育出版社,我手里都有资源。慧泉要资本,我要影响力。”

她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灯火。

系统提示在脑海里响起:

【分歧事件触发。】

【任务目标:在失去资本支持的前提下,独立推动项目新进展。】

【时间限制:14天。】

沈荔眯了眯眼,唇角轻轻上扬。

“好。”她低声道。

“那就让他们看看,‘没有慧泉’,我也能把这局盘活。”

风吹起她的发。

光落在她的侧脸上,锐利得像一把刀。

顾栖在另一栋楼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份签字文件。

他手指摩挲着划痕,沉默不语。

助理推门进来,小心地问:“顾总,意向书要不要照计划发布?”

顾栖半晌才开口:“发。

但留一栏——主导人:暂空。”

助理一愣:“暂空?”

顾栖低声:“她迟早会回来签。”

倒计时第一天。

沈荔把手机倒扣在桌上,目光落在白板。上面密密写着三行粗字:

钱从哪来;人从哪来;场从哪来。

她想了想,又在左上角补了一句:不求快,求稳,但要像快一样稳。

秋雅端着咖啡进来,低声:“姐,慧泉那边把‘国际意向书’发出去了,主导栏写了‘暂空’。”

“我看到了。”沈荔拧开白板笔,“我们不接他们的风,我们自己生风。”

她在“钱”下面列出三条:

“共创日”预售凭证:不是门票,是“参与权”。每张包含一次志愿讲绘本、一次后台参观、一本限定册。定价不高,但可滚动回流。

出版社联名先款:不是买版权,是“印前共担”。按预估销量先支付部分成本,换取后续分成,亏损由项目兜底一半。

“小时捐”机制:企业志愿者捐出“工时”;项目记账为“等值物资券”。企业能拿到社会责任报告,项目拿到可直接变现的物资与服务。

钱的问题,只要有透明的结构,不难。

——难在人。

她把“人”分成三块:志愿者、讲师、执行。

志愿者由秋雅负责:上一轮报名破千,筛掉凑热闹的,留真能值守的;讲师用“学院路口碑”去撬一拨自由职业老师和儿童心理咨询师;执行从曾经合作过的活动公司里挑两个最稳的团队,签短约,不拖款,走项目专户。

“场地我去跑。”沈荔把白板笔一放,“先从最难的下手。”

“我们不谈买断,”沈荔把合同关键条款用荧光笔画下,“先付30%印前成本,后续按实际销量再追加。销量不够,项目承担你们10%的亏损,封顶。所有账走专户,季度公开。”

对方沉吟:“万一卖不动呢?”

她把预售页面的demo调出来:参与者支付199,锁定一次“共创日”资格,城市与档期随后台分配。

“我们不做饥饿营销,也不搞盲盒。人来,书有;人不来,书寄到。”

出版社负责人对视一眼,笑了:“你这像极了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

“我现在就是。”沈荔收起平板,“签不签,看你们。”

当晚,两家先签了意向;第三家挑剔,提出“限定册封面署名能否印小标识?”

沈荔笑了笑:“可以,印名字,不印Logo。署名与20字寄语,放书脊背页。”

她看着对方,语气温和:“你们是读书人,不该和广告挤一页。”

第三家沉默十秒,点头:“行。”

她没去蹭名头,直接敲定了三处能快速启用的“暖场地”:一个独立书店的地下层、一个社区活动中心的多功能厅、一个城郊厂房改造的美术空间。

租金分段支付,押金走项目专户,所有物料入库有清单,含安全规范与撤场标准。

执行团队提出:“老师们需要讲义统一吗?”

“回收表包括?”执行主管问。

“孩子评价、家长评价、现场照片授权、风险点评两句。”沈荔顿了顿,“还有一项‘孩子愿望’。那一栏必须有。”

她抬头,认真道:“我们做的是‘被看见’,不是‘看着做’。”

她联系了两家曾合作过的企业人力负责人。

对方开始犹豫:“员工工时怎么折算?”

沈荔把表格发给对方,“你们提供志愿者名单、工时总计;我们匹配图书、教具、交通、餐食等‘可感兑现’物资券。季度我们会寄‘参与报告’,列明你们的‘人’到哪、‘物’到哪。”

“那我们能在现场挂条幅吗?”人力负责人问。

“能。”沈荔点头,“挂的是志愿者名单。没有品牌色,没有口号。因为那一刻,你们不是企业,是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笑:“懂了。你这套,比宣传更好看。”

【我家女儿胆小,能不能让她读一段?】

【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可以帮孩子们做封面】

【我是摄影师,可以免费给孩子们拍成长照】

秋雅看得眼泪汪汪:“姐,这都是实打实的‘人’。”

“对,”沈荔把后台分类,“人能接住,才叫项目。”

她挑眉,低声笑:“别装关心。”

也许是忙,也许是看风向。她没有主动联系。

晚上,手机突然震了一下。

是一个陌生号码——Y集团执行总监。

“沈小姐,意向书我们看过了。我们愿意先行投入试点经费两百万美金,换取白名单优先权。”

沈荔靠着窗,语气很软:“白名单只有内容方与教育服务方,你们不在里面。”

“我们可以出人员,协助执行。”对方不放,“也可以不露名。”

“那你们为什么要进来?”沈荔问。

那头沉默两秒:“因为我们想在东南亚跑阅读赛道。你是样板。”

“谢了。”沈荔淡淡道,“我不做样板。”

她挂了电话,把手机丢到沙发里,盯着天花板发了一会儿呆。

她也会累,但这口气不能咽。

预售放出三城,每城两个时段,二十四小时内报满八成。

出版社先款到账两笔;“小时捐”转化了第一批志愿者名单;执行团队按节奏磨流程,孩子讲述与家长提问都开始变得自然。

她去最窄的那家独立书店踩点。

地下层矮,墙离人很近,孩子坐在蒲团上,对着她说:“沈老师,我今天想讲给我不认识的那个弟弟听。”

“你为什么不认识他?”沈荔蹲下来。

“因为他在很远的地方,那里也有书吗?”

沈荔看着那双眼,心口软得一塌糊涂:“有,慢慢都有。”

她把这句话写进了“回收表”,又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有一天,你会亲自去。

媒体有了新的角度:

【她拒绝资本后,自建资金链】

【‘共创日’不是活动,是一套可以复制的组织法】

【把志愿者改成‘人名墙’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热评里不再是“真香”或“装”,更多的是“这套机制我公司能不能借”。

甚至有同行私信:“能不能分享‘小时捐’模板?”

她把模板整理了一个开源版,去掉项目标识,给同行发了过去。

——她知道,规则真正成立的方式,是让它被更多人用,而不是拿来炫耀。

夜里,系统提示:

【进度:自主资金链构建 78%】

【奖励预告:若14日内完成‘三城共创日’上线 复购率30%≥,触发隐藏奖励。】

她在备忘录写下:复购率靠内容,不靠促销。

然后睡前把纸团揉好,塞进枕头底下——像小时候做的傻迷信,但她好像就爱这点小怪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