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131章 新设营部,新的户部尚书

湖州茅氏,在这场与朝廷的贸易战中,惨败收场。

他们不得不对外售卖书肆,回笼资金。

印书这一行,看来是做不下去了。

他们被迫转型成制纸,从此消失在江湖之中。

只是江湖,流传过他们的传说。

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湖州茅氏在对外兜售书肆铺址的时候,喊了大半个月,无人购买。

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各府的书肆选址,大都在比较偏僻的角落,距离繁荣的东西市,有很长一段距离。

因为湖州茅氏垄断了精品书籍市场,哪怕再偏僻,书生们只能去他们店铺购买。

之前对生意是没有影响的,甚至还能省下一大笔开店投资。

没想到,现在却成为了脱手难的困扰。

即便湖州茅氏一降再降,也无人接盘。

虽然有小家族上门,表示出收购的诚意,但是被拒绝了。

因为湖州茅氏玩得太狠,导致资金链断裂,急需一大笔钱去救火,所以他们卖店都是捆绑销售的,绝对不会一家一家的卖。

书肆每开一天,就要运营成本,而且他们也没有心情和闲工夫去洽谈。

湖州茅氏只想着跑路,跑得越快越好!

终于,让他们等到了救星!

是的,朝廷户部派钦差大臣下访,表达出诚心收购的愿望。

湖州茅氏想都没想,直接答应。

在与朝廷一番讨价还价后,成功以每家书肆500两白银的价格,顺利售出。

500两,是赚是亏?

当然是赚的,而且大赚。

首先,湖州茅氏的书肆面积都很大,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其次,用户习惯问题。

湖州茅氏感恩戴德的,差点没向户部大人跪下,看来是真的很有困难了。

结果,当天书阁开业之后,通过蛛丝马迹,他们震惊的发现!

原来,打败自己的神秘势力,竟然就是朝廷?

湖州茅氏想骂人!回顾当初的热泪盈眶,直接红温了。

.......

景泰二年,五月三十日。

朱祁钰决定新建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朝廷官营商铺,以及后续国家工程,取名为【营部】,营有“经营”和“营造”的意思。

这是继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之后,新增的一个部门。

一千多年未曾改变的朝廷架构,今天,从此变为三省七部。

可以看出,朱祁钰是打算将工部打造成科技研发部门,至于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等项目,直接剥离出来。

首任营部尚书,由江渊担任。

江渊,宣德五年进士。

历史上,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书,还差点接了于谦的兵部尚书。

这份履历,确实豪华,看得出来,江渊是一个全能的人才。

朱祁钰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江渊本人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调到一个新的部门?

他原本以为,户部尚书金濂暴毙后,自己身为户部右侍郎,应该有二分之一的机会,能接替金濂的职务。

结果,户部尚书的新人选,谁都没有猜中。

户部右侍郎江渊去了营部担任尚书,户部左侍郎刘中敷被调离京师。

新的户部尚书,名为钱远鹤,浙江钱氏族人,他是钱怞的曾孙。(虚构)

这时候,有人会问,钱怞是谁?

洪武二十四年,建昌知府钱用勤因任内税粮短缺,被朝廷查办抄家知罪。

在紧急时刻,钱用勤的儿子突然想起家中那块祖传的丹书铁券,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抱着上京面圣,请求宽恕。

那个人,就是钱怞。

朱元璋一看,好家伙,唐朝的?

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承认这块免死金牌的合理性,不就间接的表明自己皇位正统吗?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自己发的34块免死金牌,接受者全都被杀了(除汤和),唐朝发的倒是兑现了。

钱氏在明朝的戏份不多,唯一一个被后人熟知的,就是钱谦益。

“水太凉”那是清朝书生造的梗,历史上的钱谦益,散尽家财资助反清复明的事业。

......

“臣,拜见君父。”钱远鹤恭敬拜道。

朝堂上的大臣,见到本人后,微微皱眉。

实在是年轻得有些过分了吧?

他真的能担当得起户部尚书这份重任吗?

最关键的是,钱远鹤在朝中一直是个小透明,从五品小吏直接提拔成正二品大臣,怕是有很多人心中不服。

不过,君父选人,自有他的道理,咱也不好说什么。

要说最不服的,莫过于户部左侍郎刘中敷,他勤勤恳恳的做了好多年户部侍郎,结果尚书捞不到也就罢了,还被调离京师?

原因就是,朱祁钰是个重生者。

在历史上的景泰三年,刘中敷因“怠职”被劾,降为广东参政。

他在财政改革的工作中,处理事情犹豫不决,缺乏应有的决断力。

对于这样的臣子,你说朱祁钰还有什么理由重用?

之所以选钱远鹤做户部尚书,源于对方的一封奏章,写了一大批关于“天市坊”后续的运营计划设想。

朱祁钰看了眼,非常认可,觉得这小伙子有前途,于是破格提拔。

有想法和干实事,是互不相干的。

钱远鹤能不能保持住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后续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

营部初立,第一天就下达任务。

下朝之后,江渊被叫到乾清宫的偏殿喝茶。

“朕给你几个任务,你听好了。”

江渊脸色变得凝重,连忙抓起纸笔,认真聆听。

“首先,之前收购的湖州茅氏书肆,全部改造成天书阁。”

“其次,将没收的华亭徐氏布庄,三分一改造成天宝阁,三分二改造成天书阁。”

“内部装修,务必做到统一风格。”

本来,朱祁钰是打算将华亭徐氏的布庄\/衣行,改造成天衣阁的。

但是转念一想,如此设置,太过分散,不便管理。

天衣阁目前是朝廷的招牌商铺,客户数量始终保持稳定,没必要新增分店去分流。

其次,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冲着天衣阁才进去“天市坊”的,如果开设分店,他们不来“天市坊”,岂不是让天欢阁、天味阁的人流量减少?

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步棋。

除此之外,朱祁钰还想过。

自从华亭徐氏“低买高卖”的行为被曝光,他就在考虑,要不要发展下线经销商?

后来,他否定了这个想法。

一旦设立经销商,那朝廷就很难管控了。

谁敢保证下面的人,不会恶意加价,从而损坏天衣阁的声誉?

与其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如保持正统。

朝廷下场经商,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

而天书阁,就不存在这种烦恼。

经过调研,来天书阁的客户,绝大多数都不买书,而是进来白嫖的。

天书阁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天听录》这款八卦报纸。

将免费书店开遍天下,可以视作一项民生福利。

古代学子读书有多困难?在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有体现。

朱祁钰在现代社会留学过,他对照中外古今史料后,发现一个维持统治的绝佳办法。

“愚民”不如“娱民”。

难道百姓没读过书,他们就不会造反吗?

还不如让他们多读点书,明白一些仁义礼智信,安分一点。

义务教育,在明朝暂时是行不通的,条件不允许。

开设免费书店,同时也是对朝廷的一种颂扬。

如果你是一名穷书生,通过在天书阁苦读,最终考上进士。

你难道不会念皇帝的恩吗?

明朝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夸张,唐朝的世家是真的完完全全垄断了知识。

但是在大明,依旧有很多人读不起书,没有机会读书。

朱祁钰想要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天书阁至此诞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