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130章 一不小心,灭了两个江南豪门

商业豪门华亭徐氏被朝廷制裁,家主徐瑞被逼上吊......

一条条噩耗,传遍了整个江南。

顾煜和陆旭尧,再次来到天市坊的酒肆二楼。

他们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久久的一言不发。

华亭徐氏在一夜之间败落,让他们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尽管他们之前就看不起徐瑞,觉得这个人刚愎自用,目中无人。

真到了去世那天,反而怀念起来了。

“怎么说?”

“据我所知,华亭徐氏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他们自找的。”

顾煜摇摇头说:“旭尧,我倒不是这么想的。”

“朝廷的权势太大,所谓民不与官斗,别说华亭徐氏无法反抗,换作我们,同样如此。”

陆旭尧沉默了一会儿,其实华亭徐氏在众多江南势力中,排名算得上前列,实力真的不俗。

就说种植棉花的农田吧,整个松江府的“官民垦田”约400万亩,其中“棉七稻三”。

一个府约有240万亩棉花农田,华亭徐氏一家族就占据了200万亩。

还有徐氏开遍全国的布庄,布庄旗下又有多个衣行,做着整个大明朝最大的棉布生意。

可就是这样一个强势家族,如今却覆灭了。

华亭徐氏的败落,让天下人再次警醒。

朝廷,依旧是那个朝廷,从未有变,千万不要把老虎当病猫。

过去只是在沉睡,如今,真龙醒了。

陆旭尧表情不自在的回复道:“你错了,如果徐瑞没有做出那件事情,(皇帝)应该不会动手的。”

由于华亭徐氏那群底层族人管不住嘴巴,他们将天衣阁货物“低买高卖”的事情,如数告知。

有的家族听闻收益巨大,还想着跃跃欲试。

幸亏没干,否则,死得很惨。

.......

顾煜给自己倒满了酒,一饮而尽。

“都说民不与官斗,可是,万一官与民斗呢?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陆旭尧皱眉:“你什么意思?”

顾煜挑眉:“你就敢保证,天衣阁不会售卖丝绸吗?”

“放心吧,他们做不出来的。”对此,陆旭尧还是很有信心的。

丝绸的制作工艺,被牢牢掌控在某个家族手里。

苏州盛氏,垄断了大明90%的丝绸生意,甚至,就连皇家也要从他们手中购买。

并不是说,丝绸的制作工艺有多难。

当然,确实很难。

最关键的是,你找不到任何一个熟练工,因为苏州盛氏几乎将民间所有擅长制作丝绸的人才,全都笼络。

你空有一腹理论,却无人替你实现,这才是目前的困境。

“不过,话说回来,前段时间,朝廷派人与我族洽谈。”陆旭尧故作神秘。

“???”

顾煜眼角抽了抽:“莫非真让我猜中了?朝廷要进军丝绸市场?”

“应该是。”

松江陆氏,是全国最大的蚕丝供应商,一道无法避免的门槛。

想要做丝绸,有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与他们合作。

民间虽然有养蚕散户,但是他们的蚕茧质量,参差不齐。

种桑养蚕,并非易事,也是需要技术的。

顾煜迫不及待的询问:“那你们答应了吗?”

“答应了,不过朝廷只是买了很少的量,也不知道拿去干什么?”

无论朝廷做不做丝绸,对于松江顾氏来说,毫无影响,无非是换个供应商的事情。

顾煜笑道:“看你这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就不怕朝廷把你的资源全部收掉?”

陆旭尧摊手,满脸不在乎:“无所谓,他们拿走便是,我们陆氏,从不与朝廷为敌。”

“我们顾氏,亦是如此。”

两人相视一笑。

.......

相比于顾煜和陆旭尧的云淡风轻,苏州盛氏家主,盛烨华的表情,异常凝重。

天衣阁贩卖棉布衣服,然后华亭徐氏倒了。

如果,天衣阁开始卖丝绸,那苏州盛氏,是不是也要被灭门?

这个担忧并无道理,因为他知道,自从朝廷搞了个什么“天市坊”之后,江南势力,已经倒了两家。

专做棉布生意的华亭徐氏,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鲜有人知,垄断精品书籍出版的湖州茅氏,死得更快!

当时,天书阁还未开业,民间就出现了一大批廉价名着。

之前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湖州茅氏要卖100钱一本。

结果人家只卖20钱!只有你的五分之一的价格。

湖州茅氏一看,好家伙,不讲武德是吧?于是他们开始主动降价,哪怕赔钱,也要跟对方死磕到底。

“一定要让对方充分认识到,在书籍市场中,到底是谁说了算!”

然而,当两者价格相同的时候,比的就是谁的货源充足。

结果不出意外,根本比不过对方。

湖州茅氏坚持了一个月后,最终无奈落败,燃尽了,眼睁睁看着市场被神秘势力占领。

直到天书阁开业,众人才后知后觉,原来是朝廷把书籍的价格打下来的啊?

其实,朝廷所有产业,都会烙印下logo。

比如说天衣阁的衣服,会在内衬里绣上天衣阁的门面标志。

天书阁生产的所有书籍,同样在封面的另一侧,印上标志。

只是天书阁的诞生,比天衣阁要早得多,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无字标志到底是什么意思?

蒸汽造纸机和机械印刷机,要比蒸汽纺织机发明的时间,更早一些。

因为原理几乎不变,无非是将人工转化成机械运作,研发十分顺利。

传统造纸术,需要经过【自然沤泡→石灰蒸煮→人工舂捣→焙墙】的顺序。

而机械造纸,可以将“人工舂捣”替换成“碎浆机精磨”,把“焙墙”替换成“高温蒸汽滚筒热烘”。

民间造纸作坊日产纸张一百张,而朝廷的造纸厂,可以达到每分钟制纸三十米的速度。

至于机械印刷机,同样运用的“活字印刷术”原理,利用滚筒输送纸张,将凸版提前放置凹槽呢,再用滚筒压实。

有了蒸汽机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将原本耗费大量人工的操作,用机械实现。

一本书的制作成本,不过5钱,之所以卖20钱,在平摊货运成本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利润。

其实,还可以更低价。

饶是20钱一本,湖州茅氏依然顶不住压力。

他们不是没有反抗过,只是被淘汰在时代的浪潮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