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 第169章 “剿匪”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第169章 “剿匪”

作者:小眼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9 21:23:42

这三天里,镜湖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整天躲在家里,而是纷纷走出家门,开始打扫街道、整理店铺。甚至连镜湖县的入县门头也被搭起梯子清洗得干干净净。通往埠口的道路两旁的野草也被清除殆尽,让人不禁感叹这里曾经的繁荣景象。

仿佛一夜之间,镜湖县的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就连祥子也不例外,他正忙碌地擦拭着自家酒馆的招牌。

相比于镜湖县乡亲们的干劲十足、充满动力,吴晴一行人则显得十分无精打采。毕竟一大早便被吵醒实在令人感到无奈。

而吵醒他们的并非这些正在忙碌的乡亲们,而是来自官府的一则通知。清晨时分,天色尚未破晓,鸡鸣声还未响起,就传来一阵响亮的敲锣打鼓声,随后便是挨家挨户的通报:“为了改善县里的环境,希望大家各自清扫门前积雪,两日之内将自家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整理完毕,而后由县衙派人前来验收,合格者每户可获得一斗盐。若能协助县衙整理县里其他区域,则每户再加半斗盐。”

在如此激励政策之下,整个镇上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然而,吴晴心中明白,这所谓的改变县里环境只是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迎接宋尚书和樊司长所做的表面功夫。这种行为常被人们称为面子工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官方并未空口白话,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予了百姓一些实惠,而非仅仅是画大饼。

正好趁祥子在外面忙,吴晴就把众人叫在了一起,为后天的行动,他需要将人安排一下。

后天,我们要兵分两路,无论是细雨还是闪电,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我觉得他们应该不会一起出手,定然是一个留守老宅,一个跟着杜县令他们一起,我和冷弃必须要分头行动。”

吴晴说的对,毕竟这里的九级高手只有他和冷弃。

“所以,萍郡主和我还有陈瑞林,我们三个一起去与杜县令安排好的那个地方等他们。冷弃和巧珍你们两个去那个郊外的大宅子,去把朱兵的妻儿老小都救出来。然后你们直接拿着陈瑞林的令牌,去县衙大牢将朱兵救出,如果在老宅子里遇到危险格杀勿论。但是在县衙大牢里,还是不要杀人,但是如果有不长眼的,断手断脚也是可以接受的。”

冷弃一脸严肃地看着吴晴,开口问道:“我去了老宅,你怎么办。”他似乎并不放心将吴晴一个人留在这里。

吴晴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你家少爷我好歹也是高手,你能不能对我放心一些。”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然而,冷弃依然忧心忡忡,继续说道:“可是,如果那两个人都去了你怎么办?”他深知对方实力强大,担心吴晴无法独自应对。

吴晴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笑意,安慰道:“能怎么办,打呗!我和你不同,我身边还有萍郡主和陈瑞林。就算他们一起来了,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再说了,有萍郡主在,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旁的徐萍听后,不禁笑出声来,调侃道:“吴晴可别这样说,我现在可没你的名声好用。”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反映出了当前的现实情况。

吴晴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认真地对冷弃说道:“其实我反而更担心你。万一他们的两位高手都留在老宅里,那么最危险的就是你。” 他明白冷弃可能面临的风险更大,心中充满担忧。

说罢吴晴拿出一根信号弹递给冷弃。

“如果到时候有什么危险,你就点燃信号弹。我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同样,我也是。”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众人才散去。

很快时间到了交易当天,一大早吴晴再次和冷弃与巧珍交代了几句之后他们便兵分两路。

吴晴和徐萍晃晃悠悠的慢慢上山。陈瑞林也是先行一步。这里的地形他们已经提前来看过了。半山腰的一处破庙是这座山上唯一的建筑。破庙的周围,是一处开阔地。几乎没有藏身的地方。

而要到这开阔地,必须经过山脚下的一处树林。而这里恰好是最容易埋伏人,也是最容易通风报信的地方。

吴晴还没来到山脚下,陈瑞林便已经来汇报。不只是他们的演技太好,还是杜县令对那两位高手的武功太过于自信,居然没有埋伏一个人。就连岗哨都没有。而破庙的周围,陈瑞林也已经全部查探过,没有任何异常。

听到这个消息,吴晴心里踏实不少。看来这位杜县令果然如他所料,虽然有几分小聪明,但终究还是个蠢货。他以为自己找来了两个江湖高手就可以高枕无忧。

“既然如此,我们就按计划行事吧。”吴晴冷静地说道,“等下见机行事,记住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三人继续往山上走,很快就来到了半山腰的破庙前。此时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

此时距离交易时间还有一个时辰,吴晴和徐萍就在这破庙里里休息。而陈瑞林则在上山的必经之路盯着,提前看看对方的情况。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陈瑞林终于看到了杜县令带着一群人慢慢地往山上走去。他仔细观察着这群人的动静,发现那些推着货物的劳力都是军士假扮的。他们的货物中都夹带着钢刀,看外形隐约是府兵的制式刀具。这些军士显然不是普通的劳力,而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走在最前面的确实是一个身着紧身衣的女子,那女子眉宇间有着一股戾气,脚步轻快,一看就是个高手。再看杜县令对她那低眉顺眼的模样,陈瑞林猜测这个女子肯定就是那叫细雨的高手无疑。然而,他并没有看到有人带剑,想必那个用剑的高手还在那个老宅。想到这里,陈瑞林不敢耽搁,立刻转身回去,将情况告诉吴晴。

此时镜湖县的官道上热闹非凡。戴大人早早地就来到了距离镜湖县十里的官道上,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他身着一袭华丽的官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两旁每隔几米便有芜湖府的府兵整齐列队,他们身姿挺拔,神情肃穆,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虽然不能说得上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但这样的阵势已经足够显示出对几位大人到来的重视和尊敬。

而在等候的地方,还特意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茶摊。这个茶摊布置得十分精致,桌子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和热气腾腾的茶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大人们在抵达时能够稍作歇息,缓解疲劳,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欢迎之情。

至于这些茶叶,戴大人可是费了一番心思挑选的。他深知每位大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偏好,所以特地选择了一些品质上乘、口感醇厚的茶叶来招待他们。

终于,在戴大人焦急的等待中,远处缓缓驶来了一支车队。这支车队并没有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有浩荡的护卫队伍开路,反而显得有些低调。

车队的随行人员也相对较少,只有几十名护卫护送着两辆马车以及几名骑马的随从。从远处望去,这支车队并不像京城的工部尚书或转运盐司司长的车驾应有的气派,更像是一户普通的大户人家出门远行。

见到前方弄的如此排场,车队降下车速。戴春华心里犯嘀咕:“这车队怎么如此慢?”于是他反倒是带人迎了上去。直到戴春华来到车队前,前方车马才彻底停下。只见戴春华在车队前面拱手作揖道:“芜湖知州戴春华。见过各位大人。”

此时第一辆马车上下来了一位身着红色官服,官服上赫然绣着一只孔雀,这正是南国三品官员的服饰。此人正是南国工部尚书宋玉洁。

见宋玉洁下了马车,戴春华马上谄媚地迎了上去准备搀扶。然而,宋玉洁却嫌弃地一挥手,将自己的手躲开。

戴春华一愣,心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惹得对方不高兴了。就在这时,耳边传来宋玉洁压低的声音:“我不是让你一切从简吗?怎么今天这么大排场。”

戴大人左右看了看,心中暗自嘀咕:“这排场似乎也不算太大啊……不过这些想法还是不要说出来比较好。”

他赶忙回答道:“回宋大人的话,属下这么做也是怕丢了您的面子啊。”

宋玉洁听后眼睛一瞪,有些生气地说道:“胡闹!”

正当宋玉洁还想说点什么时,后面的马车上又走下一个人来。这人穿着官服,看样子应该是个四品官员。

宋玉洁向戴大人介绍道:“这位是转运盐司司长,樊大人。”

戴大人急忙行礼问候道:“见过樊大人。”

樊大人礼貌地回应后,目光落在周围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的阵仗上,不禁感叹道:“还是宋大人有排场啊。”

听到这句话,戴大人的背上瞬间渗出一层冷汗。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宋尚书会嘱咐他要保持低调了。

宋玉洁则是嘴上轻轻哼了一声,表示对樊大人的夸奖并不在意。

这时从后面的马匹上下来一人。此人身穿大理寺官服,腰配长剑,也走上前来。正是大理寺少卿李云健。

宋玉洁看着戴大人,不紧不慢地介绍道:“这位是大理寺少卿李云健,此次乃是奉陛下旨意,前来调查丁大人被害一案。你身为芜湖知州,当全力配合李少卿,切不可有丝毫疏忽。”说到最后一句时,他刻意加重了语气。

听到这句话,原本正与李云健行礼的戴大人,身体突然轻轻一颤。

这细微的动作并未逃过李云健的眼睛,他立刻关切地问道:“戴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戴大人微微一愣,随即连忙赔笑解释道:“哦,无妨无妨。只是近日衙门事务繁忙,未能得到充足休息罢了。”

这时,宋玉洁插话道:“此次丁大人遇害,你作为芜湖知州也难辞其咎。毕竟此事发生在你所管辖之地。幸而镜湖县令行动迅速,已将凶手捉拿归案。接下来,可要牢牢看住这凶手,绝不能让他寻机自尽。”

李云健听着这些对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仿佛完全置身事外一般。

戴大人自然明白宋尚书的意思,他向自己的一名手下示意了一下眼神。这名手下便暗中后退了一步,然后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这时,宋玉洁再次开口说道:\"提到镜湖县,怎么没有见到镜湖县令呢?\"

戴大人立刻明白了宋玉洁的意图,他知道这是宋尚书在暗示他说话。于是,他赶紧回答说:\"回大人,最近镜湖县一直有山匪作乱。就在今天,我们得到消息称,有一群山匪正在山中进行交易,他们贩卖的正是前段时间抢劫的盐。因此,镜湖县的杜县令向我借用了一些士兵,前去围剿这些土匪。由于这个原因,他无法前来迎接各位大人,请诸位大人恕罪。\"

听到这番解释,宋玉洁不禁赞叹道:\"这位杜县令真是亲力亲为啊!他亲自率领军队去围剿土匪,这种行为实在值得称赞。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更是一项重大的功绩。\"

宋玉洁看着身旁的两人,笑了笑,然后转头对身后的人说道:“本官与两位大人都是久居京都,很少有机会见到这种场面,所以难免会有些好奇。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直接过去看看吧。”说完,他又看向戴大人,接着道:“戴大人,你前面带路,我们一同前去看看杜县令的剿匪行动。说不定,我们还可以帮他们一把!”

听到这话,戴大人连忙上前一步,假意为难地说道:“大人,前方危险重重,您……”

然而,不等戴大人把话说完,宋玉洁便打断了他,语气坚定地道:“前面带路!”

见此情形,戴大人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能无奈地点点头,转身带领着宋玉洁等人朝着前方走去。

此时,樊大人和李云健在一旁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嘀咕:这宋大人不会真的打算亲自前去剿匪吧?不过仔细一想,他们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宋大人是想借此机会为镜湖县令请功,同时也让他们作为证人。想到这里,两人不禁摇了摇头,心想这宋大人的演技实在是太拙劣了,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他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