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79章 铺垫基础

对于那些知识底蕴丰富与见识广阔的人来说,现在的大明,处处都是蓝海,遍地都是机会。

格致院那些过完年的学生,也都陆陆续续回院。

蒸汽机的开发并没有因为火车头的成功而停止,相反,正因为火车头和机床的成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蒸汽机,同时也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出现。

只不过,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是,真动手造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升等人现在已经是格致院的院士了,可就算是他们,想要申请经费也需要走流程。

蒸汽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朱祁钰拔苗助长,而刘升他们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出改进,基础方面,并没有完完全全吃透。

今天的格致院也是一如往常,陶有道还是在改进他的飞行器,而班承在鼓捣着蒸汽模型,刘升他们则是在和吴敬探讨算学问题。

几辆马车直接打破了格致院的平静,特别是跟在马车旁,穿着奇装异服的人。

要知道,格致院可没有接收过任何一滴,突然出现的金发碧眼,自然很引人注目。

当然,值得关注的还有那骑着马在最前方的人,便是吏部尚书王直。

再怎么说也是格致院的创建者之一,王直除了一开始在格致院还有些存在感,之后随着各种事情,他的存在感就大大降低了许多。

这一次,他是来送书的。

朱祁钰其实没有要求王直亲自送,只不过是让人尝试翻译一下,然后再挑选送往格致院。

见到王直过来,各个院士和儒生立马就靠了过来。

“都让让,本官此番为送书而来,诸位不必多礼。”

眼见车队就要被包围,王直立马就开口,很快前方就空出了一条道来。

他们的目的地自然是格致院的图书馆,随着车队前进,也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不寻常的一幕。

没多久,图书馆外就被围了起来,而王直让人将箱子搬下马车,便面向院士和儒生,笑道:“诸位,此番送入图书馆的书籍,乃是从罗马而来,便是比西域更远的西方,相比了解历史之人,应当听过极西之地的大秦。”

别看王直年纪大,但是声音依旧铿锵有力,常年的养气功,让他能一口气说很多话,可以说,这是朝廷大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话音落下,立马就有人开始交头接耳。

格致院中的学识很杂,各方面的都有,所以王直并不担心没人知道,更何况,他都提醒了。

“此次送书,所涉及科目,由圣上分类,主要便是算学、图形和物理。”

王直一边回忆着朱祁钰的话,一边开始介绍了起来。

这样的行为,可不会丢了吏部尚书的面子,相反,十分契合以往官场上的师生同窗裙带之谊,如此看,王直怎么说也能占个师的名分。

顿时,王直面前的院士和儒生,眼光纷纷大亮。

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是因为这些书籍是圣人钦点要送过来,还是有吏部尚书来送,其重要性不言而明。

吴敬更是两眼放光,死死盯着那不断送入图书馆的书。

“圣上说了,这些书籍,还需要各位的才学验证,因而,不要盲从,若是能提出证明论据者,格致院有奖学金。”

王直看着眼前的这些人,都是好苗子,以后都是延续儒学的擎天之柱。

至于那些宿儒,王直现在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格致院才是儒学的未来,这是王直当初向圣人求来的。

新儒生在格致院,并非是那种师生模式的学习,而是相互之间,以学长的模式,相互讨教,相互进步。

随后,王直又介绍了一下被【请】过来,实则是被买断的宗教学者。

学术翻译还是需要专业的人配合,否则在某些描述上出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一连串的错误。

因而,朱祁钰才要了两个人,虽然是宗教学者,但朱祁钰的选择也不多。

大明到处缺人才,外语也是如此。

更不要说罗马如此遥远的国家,语言上的翻译,很难说十分精准。

朱祁镛赶来的时候,王直已经介绍完,整个图书馆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王直看到朱祁镛,有些意外,之前才刚宣布襄王任职盐业工司主事,这襄王世子转头就来格致院,如果说后面没有人指点,那肯定不可能。

“晚辈朱祁镛,见过王尚书。”

所幸现在院士儒生的心都在图书馆,连王直也都管不上,朱祁镛过来也就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见过世子。”

在朱祁镛行礼之后,王直同样回礼。

皇亲天然比官员要高级一点,可也仅仅是一点,见面后,客气些的,基本都保持先由晚辈向长辈行礼,而后才论品阶身份,不客气的,那就反过来。

“王尚书这是亲自送书,不知晚辈可否有幸一观?”

朱祁镛看了看那拥挤的人潮,就想着能不能走走后门。

闻言,王直无奈摇头,道:“世子也看到了,本官也难办,不过,既然世子能进格致院,必然有圣上手书,那不如与院士儒生一同听课?”

“听课?”

朱祁镛可是了解过的,格致院可没有上课这一回事。

“来了俩罗马人,院士儒生需要先由他们讲解一番新书,而后才会自学。”

王直点头,道:“不过,圣上有言,现今通事翻译并不完全,或有不准确之处,若有人能验证,便会给予奖学金,世子不如也试试?”

朱祁镛没想到还有奖学金,他倒不是缺那点钱,只是惊讶于读书真的能赚钱这件事。

“王尚书就莫要调侃晚辈,晚辈有何能耐与一众院士儒生相比。”

学识这方面,朱祁镛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不过,他还是笑道:“当然,晚辈此番来,便是来学习的,也很想旁听一番。”

“嗯,学无止境。”

王直对于朱祁镛的态度十分满意,捏着捋顺的胡子,道:“刚好,本官到现在都还没品味过格致院的讲堂,便请世子与本官一同旁听。”

确定下来后,王直便开始让院士配合一起组织安排。

当前的格致院架构相对松散,除了最顶层的院长和副院长,其他的就是各类“学长”模式的学习小组,以及安排食堂物资的后勤,其他就没有了。

格致院的讲堂与歌剧院的布局相似,呈半圆,和高高在上的讲台不同,讲堂的讲台在低处,而听讲的座位则是梯次增高,保证听讲者的视野能够清晰看到讲台。

而这样的散部结构,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听到讲台的声音。

当前用过这样的讲堂的儒生,也就吴敬和刘升那么寥寥几人,因此,这讲堂就在格致院有着特殊的意义,能站到讲台的,那必然是达者。

朱祁镛去过歌剧院,所以在进入讲堂后,难免就愣了一下。

歌剧院在现在,不管多高档,终究和风月擦边,属于下九流,而讲堂布局能与歌剧院相似,就足够让朱祁镛惊讶一下了。

主要是那些喜欢抓细节的儒生就在自己身边,竟然没人对于这样的细节开口,可见京城的文人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

朱祁镛有着惊讶的感觉,可那两个宗教学者就需要用震惊来形容了。

一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教室,还是他们第一次见,而环境的干净整洁,讲台设置犹如学生包围着讲师,窗外的阳光可以透过那神奇的玻璃照入,每一处都透着高雅和神圣。

可以说,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传教处,只是,他们已经被明确告知,禁止在格致院传教,一旦被发现,那大明最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会让他们体会一下关于科学的地狱,为大明医学提供贡献。

众人有序入座,最前方自然是给王直和朱祁镛,陪同的还有吴敬等一众被认为学术造诣较高的人,剩下的就各自找座位。

宗教学者走上讲台,面对着一众不同于自己长相的面孔,心里也是有些紧张的,但长期的传教,心理素质肯定过硬,很快就调整了回来。

先开讲的学者,自然要先说罗马的几何学,而几何学,就不得不提到欧几里得的《几何》了。

当学者开讲之后,通过通事的翻译,磕磕绊绊传达给对面的听众。

吴敬听着通事讲述那被译为《几何》的书中,主要便是将分散杂乱、支离片段的几何知识整理成为一门完整严密的学科体系时,他心潮澎湃,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知己。

因为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便是有着相同的想法,而华夏历史上,也有不少先贤不断归类总结,融合而成的【算学】便孕育而生。

而像其中的五大公理,直线、直线延长、圆、角、平行,在通事听来,就是云里雾里,可是在现场的诸多算学专业人员耳中,都能找到相关经典,验证起来并不难。

只不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常识,圣人要将其翻译成公理。

但同时也让诸多院士儒生打开了思路。

华夏的历史终究是含蓄的,总会认为天下变幻莫测,凡事留一线,什么事情都不要说死,这与西方那种伴随着宗教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认为世界有真理,掌握真理,便是绝对的权威,就和宗教认为世界只有一个创世神一样,有违真理的,那就必须要消灭。

这样的认知贯穿整个西方,直到后世,他们依旧无法接受求同存异的理念。

所以,西方很多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也衍生出了【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这种理念。

当然了,至少在被烧死之前,哲学家很乐于接受神学。

在格致院的讲堂里,宗教学者叙述着公理,而面前的一应听众,大多数就是带着质疑的态度在听,因为进讲堂之前,吏部尚书王直就告诉他们,这些学说需要他们来验证,为此圣人还设立了奖学金。

基础并非一蹴而就,朱祁钰用这样的方式,能极大加速整个大明的学术进程,将本来宽松还称得上薄弱的基础给填实,以应对之后需要面对的情况。

朱祁钰可不要毫无地基的空中楼阁,那样就算火车在轨道上跑,早晚也要脱轨。

讲堂内的院士儒生多数已经能用字母来排列公式,所以宗教学者在上面说的时候,对面的人全都在奋笔直书。

如此氛围,让宗教学者不由得生出成就之感。

大明有多繁荣,多强大,他们已经听得不知多少,而处于这么强大的帝国所在的最高学府,却十分尊重他们的学术成果,没有歧视,并不高傲,实在是让他们感慨。

说完欧几里得,自然也要说阿基米德了。

人群中的班承和陶有道,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让班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墨经》。

衡而必正,说在得。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垂。

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

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墨经》中的杠杆原理,被墨子实际应用而诞生出杆秤,但却没有如阿基米德那般,进行数学推导和证明过程。

作为工匠鼻祖的鲁班,与墨家自然是相互交融,在竞争中学习。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各有长处,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便是如此。

当然,阿基米德并不知道地球,也不会说什么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地球。

若是他那么说的话,或许早就被架在烤架上了。

宗教对于西方影响之大,是华夏无法理解的,就好比在场讲课的学者,邓南兆带着他们,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是有学识的教徒,若光有学识,那邓南兆会选择带几本书,而不是人。

现在,宗教学者很庆幸他们能来到大明这一片土地上,在心态上,他们有种解脱束缚的感觉。

有着大明至尊皇帝作为靠山,他们只要听话,那就不需要再看那什么主教的脸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