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880章 重启捕奴团?

“老蒲,最近那群小子,可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

蒲兴南可不会只听蒲平康的一面之词。

更何况,他可不仅是一个儿子,多子多福,就要家大业大,不然可满足不了整个家族的开销。

被唤为老蒲的管家,躬着身体,淡淡道:“除了看上了些女子,还有就是和妓子玩乐,倒是无出格之事。”

对于他们这样的家族,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大事,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话语冰冷且淡然,而蒲兴南也点了点头,随后再问:“让外城的人看紧一些,最近我总有些心神不宁。”

“回老爷话,外头的产业都盯着,明里暗里都有,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会立刻传回。”

蒲老头一口流利的官话,这是越国上层社会的象征,他虽是管家,但是在蒲府的身份,甚至比一些不受重视的庶子还要高些。

而蒲氏在越国的势力,确实称得上根深蒂固。

蒲兴南回升龙城后,立刻就马不停蹄的在外城铺开产业,这些产业,也能成为自己的耳目,而那些帮会,对于有权贵背景的蒲氏,自然也是敬畏三分,甚至不少都被收拢到蒲兴南手下。

可以说,整个外城都遍布了蒲氏的耳目,至于杂货铺的小厮是怎么混进来的,那可不是蒲氏所能知道的事情。

锦衣卫是明帝国的爪牙,是朱祁钰放在暗处的尖刀,对其的训练投入,外加上走入基层的战略,锦衣卫的外派人员都知道那些自视甚高的权贵,是不愿意俯身聆听与注视底层的。

那些权贵看似密不透风的网,在锦衣卫的眼里,只是千疮百孔的布。

有了蒲平康和老管家自信的保证,蒲兴南就没有多想,感觉自己的心也安定了许多。

远在京城的**并没有着急着回去重振郑家,有了大明至尊的保证,他现在可比任何人还要安稳。

和升龙城比起来,大明的国都更大,人口更多,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保证良好的治安与街道卫生。

越国本来就有学习华夏的习惯,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家恨,带着学习的态度,想着在京城取经,回去也能大展抱负。

积雪遮住了屋顶的黑瓦,时不时因为些微的颤抖而落到地上,或是落入那些在屋檐下奔跑的孩童头顶上,引得孩童咯咯直笑。

为什么华夏周围邦国都想着学习华夏的经验,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好的范例。

**也幻想着升龙城能和眼前的京城一样,百姓忙碌,但安居乐业;来往衙役各司其职,在百姓的监督下,尽职尽责帮助百姓,维护治安。

虽然贪腐和暴力依旧存在,可对比之下,京城太好了。

走在人行道上,自己虽然是外人,但来往的百姓来去匆匆,虽然有些冷漠,但也会礼让避开,这让**有种融入其中的感觉。

毕竟过分的热情,那就是真的把自己当外人了。

来京城朝贡的外邦人,大多都是抱着在京城过完春节再回去。

这可是华夏全国性质的节日,还有春节期间可能开展的大朝会,能够参与进去,就是他们的荣幸。

随着西山铁路工程的推进,京城周边能逛的地方就多出了一处,那就是铁路工地,这放在哪个邦国都很新奇。

大明大兴土木,就是为了埋下两根铁条,而作用通过文字,说是一种运输设备,不仅吸引了外邦人,就算是京城土着,也会在有空的时候去瞧瞧。

**逛着西城,随着人行道可以走向西城门,沿途还能看看京城有没有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以往的冬天,大多百姓都是赋闲在家,可现在不仅是学校工程敲定,还有各商会学着京城商会的样子,在京城开办各种工厂,所以虽然冬天土地很硬,但人力可比其他季节还要多,而且更加便宜。

就算是那些遭灾的流民,一旦来到京城,就会被人一番询问,经过官府核验后,马上被那些掮客围住,无论男女,劳动力瞬间被瓜分。

这都不需要朝廷讲究什么以工代赈的理论了,大明各地只要有商会,都对着人力有着旺盛的需求。

随着各种奏折汇报到文渊阁,尚书们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于尚书,三万卫遭了雪灾,也迁移部分人入沈阳城吗?”

王直点了点手中的奏折,这以往很麻烦的事情,放到现在,只要户籍制松绑一些,不要强求人一定要死待在一个地方,那解决方法就多种多样了起来。

“可,整个辽东,当前就沈阳城建设最缺人,若是有难民,可以发放钱粮,到沈阳使力气。”

于谦头都没有抬,手里是来自南边闽地和麓川的军情报告。

“陈尚书,你到底是怎么说动商会,让那些富户又是出钱出粮的。”

得到于谦的应允,王直看向陈循,十分好奇问道。

“沈阳城不是军镇,但沟通着京城和辽东乃至整个辽地,只要是涉及辽地生意的商会,都需要在沈阳城有个地,近来牛羊肉品或其他货物,让他们尝到了不少甜头。”

陈循捏着自己的山羊胡,现在他户部在五部之中,已经快超过了吏部的重要性,而大明的一切改革,都要带有他陈循的名字,只要辽地稳定,那陈循已经能在史书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某便建议圣上提前为沈阳城招商引资,如此那些商会,为了能提前在沈阳城占据一席之地,自然要付出点代价。”

闻言,王直十分理解的点头,这方面在京城已经有了案例,而招商引资也是有门槛,并不是来者不拒。

这样更加使那些商贾趋之若鹜,甚至在辽地的一些武勋将领都蠢蠢欲动。

“如此,大明依旧缺人啊,各种各样的缺。”

王直将奏折放到一边,忍不住感叹道:“有官员上书,想重启捕奴团,尔等对此怎么看?”

人力缺口会使劳力成本逐步抬高,而过高的劳力成本,自然会有人把心思动到了从外面抓人来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