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63章 张首辅请假未遂!小万历:朝不可一

第163章 张首辅请假未遂!小万历:朝不可一日无先生

七月十三日,近黄昏。

放衙之后。

沈念换上一身崭新的丝绸长衫,认真整理一番仪容后,坐上在外等候多时的马车朝张居正的府邸奔去。

当朝首辅宴请,他的穿着自然不能过于随意。

不多时。

殷正茂与沈念几乎同时来到张居正的府邸。

在府内管家的引领下,二人进大门,过前厅,来到内宅园。

此园,绿植茂盛,有阁楼、有亭台、有水池,有戏楼,面积堪比沈念在麻绳胡同租赁的那套一进院。

张居正素来不喜举办私宴。

能被他邀请到这里的人,寥寥无几。

据沈念所知,除了当朝阁臣,也就李成梁与戚继光在回京述职时,来过这里。

此刻。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已在厅就坐。

殷正茂与沈念连忙上前拱手行礼。

五人闲聊片刻后,纷纷入席。

若是一般的年轻官员与四大阁臣坐在一起,早就吓得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甚至不时起身拱手才敢开口说话。

但沈念与这四人太熟,打过的交道太多了!

外加张居正是沈念参加科考时的座师(即主考官),吕调阳是沈念入馆任庶吉士时的总教习,马自强是沈念在翰林院的主官,殷正茂当下更是与沈念同患难的忘年之友。

沈念不卑不亢,该说说该笑笑,没有丝毫违和地融入到了四大阁老的聊天氛围中。

片刻后。

饭菜上桌,极为丰盛。

前菜有鲈鱼烩、糟鹅掌、蜜汁莲藕等。

热菜有烧鹅、沔阳三蒸、荔枝腰子、蟹粉豆腐、香菇菜心、黄芪炖乌鸡等。

糕点有定胜糕、核桃酪、杏仁酥等。

酒水则是小万历赏给张居正的西域进贡葡萄酒。

餐具则是金银餐具外加景德镇官窑瓷器。

这些都是小万历赏赐的,其它三位阁臣的家中也有这种物件。

当下之大明。

宴饮皆追求奢靡,这一桌饭菜几乎算得上是士大夫宴饮的标准菜。

民间盛传:

张居正最喜吃杀数百只鸡取舌烩制的鸡舌羹,日常餐饮皆是燕窝鱼翅,鹿茸人参。

其实全是对权贵的想像,并非实情。

当然。

类似蒸熊掌、枸杞炖鹿鞭之类的奢侈饮食,还是有官员常吃的。

至于张居正是不是经常吃海狗肾这类壮阳美食,沈念便难以知晓了。

此乃个人**,根本不会外传。

五人边吃边聊。

不多时便聊到了今日的《恤民养工总策》上面。

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在说笑间起身就要为殷正茂与沈念敬酒。

沈念怎能令三人敬酒。

当即自己提着酒壶走了一圈,将四个老头哄得都甚是高兴。

……

约一个时辰后,宴饮完毕。

张居正站起身,轻捋胡须,道:“换场!”

沈念不由得一愣,心中道:还有节目?

大明官员的私宴,向来都是自家大门一关,做什么的都有。

私宴换场,往往意味着要进行更加隐秘、更加欢愉之事。

当下的士大夫,很多都喜欢搞类似“妓鞋行酒”那一套。

沈念望向一脸笑容的张居正,心中喃喃道:“这三位不会在夜宴之后,也喜放浪形骸吧,更或者,是想考验一下我的定力?”

沈念面带疑惑,跟着四大阁老来到了张居正的书房。

书房内,还站着数名文吏。

张居正轻捋胡须,道:“今晚咱们相聊甚欢,我便想着将《恤民养工总策》再细化一下,变成《恤民养工令》,先通告天下,然后再为各行各业制定恤民之法!”

当即。

一旁的文吏便将早已誊录完毕的《恤民养工总策》交到了沈念等人的手中。

将“策”变成“令”,需要完善诸多细节。

吕调阳打趣道:“叔大,你倒是好算计,吃了你家的饭,我们想偷懒都没借口了!”

“哈哈……消食,消食!”

当即,五人便在书房忙碌起来。

张居正对待朝政,向来都是这种态度,只要有政事,他都想要尽可能地提前完成。

沈念无奈地揉了揉鼻子,今夜,他必然是主力。

……

临近子时,由沈念主笔的《恤民养工令》初稿完成。

众人才离开张居正的府邸,然后各回各家。

沈念回到家中,倒头就睡。

沈母与顾月儿都是一脸疑惑,明明是赴宴,怎么累得就像是往昔忙公事忙到深夜那般。

……

七月十五日。

朝廷颁发《漕军治理条例》,宣告将运河十二万漕军缩减至六万人,全面禁止漕船夹带私货,然后采取军运、民运相结合的方式,以雇佣制逐渐取代徭役,给足工酬,不拖不欠。

七月十八日。

朝廷颁发《恤民养工令》,宣告各行各业被朝廷雇佣或参与徭役的百姓将会获得一系列抚恤政策,具体细则将由各个行业的地方主官衙门制定,涉及薪酬、假期、炭补、衣补、工伤病亡等多项内容。

此令一出,几乎是全民沸腾。

一些身在底层的百姓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也有资格享受带薪假期,他们也有资格每月至少能休息一日,他们也有资格决定自己做工的时长……

朝廷称,此法令的出炉得益于新政取得的成果,希望全民都支持新政。

许多书生士子都纷纷撰写文章,歌颂朝廷这份举措。

那句“待官员以考成,待百姓以抚恤,则盛世可期”,不到数日,便传遍天下。

这无疑又是一系列主张“以民为贵”的策令。

一些官员虽有怨言,但无话可说,毕竟即使这样,他们的日子依然远远好于底层百姓。

与此同时。

前通州州判丁元植与漕工刘伯被安葬在马头集渡口,朝廷对丁元植没有进行任何惩罚,因为他代表着民心。

这又赢得了百姓的一片赞叹之声。

紧接着。

关于漕工、矿工、窑工、锻工、漆工、纺织女工等的抚恤条例陆续出炉。

一些商人也陆续迎合朝廷政策,开始对自家的工人进行抚恤,让他们活得更像民而非奴隶。

各行各业的百姓都充满干劲,对未来充满希望。

百姓的反应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愿为百姓让利的朝廷,百姓绝对是愿意倾力追随的。

当然。

这种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是十全十美,中间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官员只做官样文章,一些胥吏仍冒着风险抢夺底层百姓的利益,还有一些奸商依然以搜剥削底层百姓为乐……

这就需要朝廷查漏补缺,不停地去矫正,需要大多数人将这种使得百姓有尊严的社会风尚抬举起来。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